經過十個月漫長的孕期,在生下寶寶的那一刻,大部分寶媽並沒有分外輕鬆的感覺,反而,因為角色已經轉變成了媽媽,而倍感辛苦和不安。
生兒育女的確是不容易的事情,為了孩子,很多寶媽會緊張到吃不好,睡不好。在月子裡,很多寶媽會被新生兒累到痛哭流涕,熬夜不怕,吃不好睡不好不怕,最怕的就是寶寶打嗝溢奶和深夜因為腸胃不適而痛哭。
新生兒會打嗝溢奶或者腸胃不適,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因為寶寶如果不舒服,哭鬧起來看著好像非常難辦,很多沒有經驗的寶媽會倍感焦慮和恐懼,一時間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收拾局面和照料寶寶。
其實,新生兒打嗝是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有的情況,寶媽只要弄清楚新生兒打嗝的原因,就可以緩解害怕、焦慮以及手足無措的感受。
新生兒之所以會打嗝,是因為足月出生的寶寶,其實發育並不是「十全十美」的。
在神經發育沒有健全的時候,新生兒在喝奶前後就非常容易出現打奶嗝的情況,這是一種本能的條件反射,只要好好處理,並不會有危險性,寶媽不必心焦。
寶寶慢慢長大,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消失,作為寶媽在餵奶後,只需要把寶寶輕輕「豎起來」,輕拍後背,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讓寶寶避免溢奶和打嗝的發生。
1. 吃奶的時候吞咽太快
寶寶因為很餓,就會在吃奶的時候吞咽非常迅速,寶寶吃奶吞咽太快,就會混入大量的空氣。
空氣在寶寶的胃中橫衝直撞,就會讓寶寶本能的打嗝來排出空氣。
2. 寶寶受寒
除了吃奶會打嗝外,若是寶寶在不吃奶的時候,也會有打嗝的現象。
這時寶媽就要意識到寶寶可能是受了寒氣,寒氣淤積才會導致寶寶不斷打嗝。
3. 腸胃不適
當寶寶腸胃不適,消化吸收不好的時候,寶寶就會打嗝。這個時候作為媽媽就要好好聞一聞寶寶打嗝的氣味,以便做出恰當的護理。
口氣發酸,可能是寶寶的胃酸分泌過多。
口氣發苦,可能是寶寶的膽汁分泌過多。
口氣發臭,可能是寶寶有積食。
大部分的寶寶口氣會有酸味,但若是寶寶的口氣發苦或者發臭,家長就要重視了,最好帶著寶寶去醫院,詳細檢查後,謹遵醫囑。
1. 拍打後背
大部分寶寶吃奶會混入空氣,在寶寶吃奶後一定要將寶寶豎起來,拍打後背給寶寶拍嗝。
2. 輕柔腹部
寶寶很常見打嗝的原因是因為腸胃不適,因此,在寶寶進食完畢後,寶媽可以搓熱手掌心,給寶寶輕揉腹部,寶寶的打嗝便可得到緩解。
3. 陪玩
在寶寶打嗝不適的情況下,寶媽可以做一些有趣的表情,或者藉助玩具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以此讓寶寶不再注意力在打嗝上,寶寶會好受許多。
4. 哭一哭
很多老人會給寶媽建議,孩子打嗝可以讓孩子哭一哭,孩子哭了打嗝也就停止了。大部分寶媽對這種方式都會十分不贊同,但哭一哭對孩子來講還是有點用的,只要寶寶不哭太長時間就行。
寶媽有的時候不必揪心,孩子稍微哭一哭不僅可以緩解打嗝,還可以促進消化。
1. 不讓寶寶吃急奶
寶寶因為太小,因此胃存儲量比較小,想最大程度上避免寶寶吃急奶,可以讓寶寶少食多餐。寶寶沒有很餓的感覺,就不會在吃奶的時候非常著急,也就不會混入大量的空氣。
另外,母乳過多,在餵寶寶的時候,母乳外洩過急,被動的寶寶也會因為吞咽過急而腸胃不適,母乳外洩過急,會導致寶寶打嗝不止。寶媽在餵奶前若是乳汁過多,可以先將乳汁排出一部分,不要讓寶寶吃急奶,就能最大程度地預防寶寶打嗝。
2. 餵奶不必一氣呵成
想讓寶寶不打嗝,吃得舒坦,寶媽在餵奶的時候可以斷斷續續地喂。
而寶寶吃一回就豎著拍嗝一次,以此類推,寶寶就不會倍覺不適而打嗝不斷。
3. 情緒不佳
寶寶情緒不佳的時候,寶媽要先讓寶寶的情緒緩和下來再餵奶,不要拿著「給寶寶吃奶」的理由來堵著寶寶的嘴去哄寶寶。
寶寶哭鬧的時候餵奶,會導致大量的空氣混入奶水中,進而導致寶寶打嗝不斷。
4. 吃完奶不平躺
很多寶媽抱著餵完寶寶後,會第一時間把寶寶平放下,其實這是不對的行為,也是很危險的行為。
正確的做法是餵完奶先豎起來寶寶拍嗝,然後再讓寶寶側著躺。如此,寶寶既沒有嗆奶的危險,又不會打嗝不斷,寶寶吃完奶也會覺得很舒服。
寶寶打嗝雖然是個小事,但如果處理不及時不正確,也是會發生危險的,所以寶媽平時還是要注意細節。
寶寶還小的時候,很多寶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一些緊急情況,那麼就要提前學習相關的育兒知識。只有做到心中有數,遇事的時候才不會慌張,而可以穩妥的處理。
本文編輯:小當媽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