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故鄉的作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2020-12-16 優秀作文精選

在那個貧困的小村莊,也養活了不少人。在我的童年記憶裡,在山間穿梭,是常有的事情。我喜歡那個地方,儘管那個地方,有些貧窮,但是給我的感覺,是別的地方永遠都替代不了的。

那個時候我們的家,看起來並不好,就是一種土房子,不過倒是也挺大的。房間裡面的家具很少,很簡單,也很破爛。好像從我在那裡的時候,房子就已經存在了好幾十年。兒時的我並沒有太大的意識,能夠有點零星的記憶,都是很不錯的了。那時大家,都住在差不多的房子裡面,也沒有什麼好比較的。更何況我還小,當然也不記得那種事情。

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家的土地和果樹,直到現在,它們也還在那個地方存在著。媽媽說我們不回家,就有別家的人,去摘成熟的果實,例如枇杷,李子,桃子什麼的。每當聽到這裡,我都想回去一趟。我倒是真記不起果樹結果的樣子,但是有一年回去,正好趕上桃樹開花的樣子。那個時候,我還問著媽媽是不是真的能夠結果,媽媽很肯定的語氣回答著我,我那時不信,如今看到從那結出來的果子,寄送到我們家,也不得不信了。

小時候好像記得那一方田地,總是種著綠油油的菜,要是把一些菜連根拔起,還會見到幾隻小蚯蚓,那個時候,也不覺得可怕,倒覺得也挺好玩。每一次奶奶看到了,就一邊叨叨的什麼,又把我抱進了屋裡。那個時候奶奶的身體,還是很利索的,所以也有些年老了,但是也常常不服老的說我還能下地鋤地呢。事實上,那個時候她確實也常常下地,常常給我做很多好吃的。都是一些複雜的工序,在老家才能做的東西離開了那裡,離開了奶奶,就是誰也做不出來的美味。記得媽媽曾經不信,也跟奶奶學了兩手,但總是不對味兒。

在這個小山村裡面生活,想要到集市上去走一走,你得走兩個小時的路。什麼時候趕集的日子,也是有口訣的,只是我學不來。小時候大都貧窮,沒有人願意去花那個錢,趕到集市,而大多選擇了走路。所以我們那的人,走路不覺累,也不嫌遠,腿腳都特別利索。

到了趕集的日子,都是特別熱鬧的。去集市上賣東西的人,還要起的更早些。比如,我的奶奶。奶奶總是很早,就是提著菜和果子,到集市上擺攤,換錢。而我總是也想要去,所以也都起得特別早,只是走了一個小時多的時候,就便走不動路了。有了那次經歷,奶奶說什麼也不願意帶我去了。

長大了,我遠離了那個地方,但是卻忘記不了那個地方。人家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僅僅是把人養大,更是在人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東西。

相關焦點

  • [網連中國]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搬!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在我國部分貧困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難的生存條件,導致「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是很多地區人民群眾脫貧難的根本原因所在。易地扶貧搬遷在脫貧之路中,風險高、難度大、過程艱辛,但再硬的骨頭也嚼得碎,克服了困難,群眾脫了貧,幹群關係更緊密了,群眾路線走得更實了。」一位脫貧工作一線的幹部這樣說。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的性格,真的會被地形影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的性格,真的會被地形影響?DOI: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0-0930-x封面:Chaaya Prabhat「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長和居住的地方往往會在人的性格特質上留下別樣的印記。例如,人們可能會覺得,山地居民會比平原上的更加「民風彪悍」。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全國各地春節有什麼風俗?
    對於中國人來說,地域不同,習俗也多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我們來說說南方春節習俗那些事兒。1貼對聯在南方,年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貼對聯,歡歡喜喜迎接新年的到來,對聯所寫象徵著整個家庭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 雙牌紅福田: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雙牌縣五裡牌鎮紅福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見聞永州日報記者 黃玲玲 通訊員 賴冬陽 徐楊柳 陳虹雙牌縣五裡牌鎮紅福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我還在老家養了幾百隻雞鴨,有空了我就騎摩託車回去餵養。政策這麼好,我們也要自己努力,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言語間,奉秋英對生活充滿了激情。讓搬遷群眾搬入新社區,適應新生活後,又如何確保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農村俗語「一窯炭火一窯磚,一方水土一方人」啥意思?是真的嗎?
    農村俗語「一窯炭火一窯磚,一方水土一方人」啥意思?你知道嗎?老人說出的話,都是用真實經驗總結出來的,每一個都非常有道理,而這句話也一樣。從字面大概就能猜出些意思吧!其實就是說:你所處的環境,就能造就自身的品質跟性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北宣化小吃:蘸著菜湯吃的黃米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這個理兒。
  • 知道俗語「一窖炭火一窖磚,一方水土一方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一窖炭火一窖磚,一方水土一方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話是說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法則和生存方式,燒磚也是如此。「一窖炭火一窖磚」是說磚靠炭火來澆制的,不同的炭火,燒制的磚的質量是一樣的。
  • 「我們的黃河」第十八集:產業興旺百姓富 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
    宜川縣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過程中,在黃河岸邊因地制宜發展花椒和蘋果產業,讓昔日的荒山禿嶺滿目生機,徹底告別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冬日的流灣頭村已經進入農閒季節,舌頭嶺上原本紅彤彤的花椒林也變得蕭瑟,可它為大家生活所帶來的變化卻讓這個冬天都暖意洋洋。
  • 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 湖北建始讓貧困戶也有「小確幸」
    圖片由建始縣發改局提供   荊楚網訊 記者王淳、特約記者譚桂林  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異地搬遷,這是精準扶貧「五個一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 一方水土養一方愚民
    3、「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者也。」(王安石)朝廷與百姓之間,究竟誰供養誰?這個問題本來十分清楚,可長久以來卻總是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譬如一度甚囂塵上的「砸鍋論」,以及「沒有國哪來家?」 「離了朝廷你什麼都不是」等,當屬此類玩意。這確是非常奇特的現象,就連千年以前的王安石都明白的道理,及至讓我們這些文明時代的後人來回答時,反倒變得不明不白,乃至完全給弄顛倒了。
  • 2020大國農情|星火觀察:一方水土養一方牛 精緻「食譜」產精緻奶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然也養一方奶牛,國內大部分工業化、城鎮化較高的區域建造牧場需要解決工業與生活水汙染問題,內部設施建設更是考驗牧場的管理水準。而精緻「食譜」方能產精緻奶,如何根據奶牛品種、當地情況調配最為適宜的飼飲材料也是一大突破點。今年6月上旬,人民日報客戶端三農頻道知名欄目「星火行動」項目組,深入探訪了河北省新樂市的中元牧業。
  • 網友:一方水土一方人
    網友:一方水土一方人鵝和鴨都是家禽,但是,卻也是有著區別的,所以,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麼廣東人喜歡吃燒鵝,而廣西人則喜歡吃燒鴨,這個時候,有一些網友就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一方水土一方人!」雖然說廣東和廣西都屬於是南方,但是,他們這兩個地方的環境還是有一些差距的,在水土上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 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是曹詩圖等人於2016年出版的書籍,其中涉及到一種社會學理論——地理環境決定論(書中只論影響不論決定)。而對於我們的文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以說是對地理環境決定論最好最貼切最接地氣的表述了,雖然是久遠之前老祖宗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之後的經驗之談,但到現代,我們南北東西的多走幾個地方,了解當地人文風土之後,依然能夠自己體會到這樣的道理。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京胡同一個具有深厚歷史的地方
    除這兩條胡同外,還有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和最窄的胡同、大柵欄錢市胡同,兩個人經過大柵欄錢市胡同時,面對面走過,另一方面,養水土的人,在北京胡同有著深厚歷史的地方,代代培養北京人。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挑海螺喝啤酒看欽州發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這樣的食物接地氣,越接地氣的食物才越對味蕾。我是欽州本地人,鄉音不改,一說白話,就帶有我們那片地域的原產地標籤,怎麼改也改不了。出了兩廣,我明顯水土不服,去雲南旅遊7天,食物不合口味,心裡一直念叨著吃家鄉的一碗鹹菜白粥。
  • 問「鼎」南越,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裡從此之後,後一直有人在此地居住,從未斷絕過,香火鼎盛,世代相傳。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也不斷地去探索自己祖宗來源,尋根問祖,不斷地去了解這充滿神話般的故事,不斷地去尋找答案。人們都會把答案追向白嫻鳥,因為是它的出現,才有人類在此地生存的條件。
  • 一方水土養一方蟹,好水好土養出來的崇明清水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蟹。」張鋒表示,崇明清水蟹水源地位於長江入海口,鹹淡水源交匯,造就了崇明清水蟹獨特的口感。 崇明清水蟹 而崇明正試點通過內循環,實現養蟹全過程零排放、零汙染,使清水蟹產業更加符合世界級生態島定位。
  • 一方水土:有趣的用雞籠捕捉稻花魚
    這裡的稻花魚,其實是養在稻田裡的鯉魚。是一個稻魚共生、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生態種養系統,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魚在稻田中既可以吃害蟲雜草,還可以吃到飄香的稻花花粉,既讓自己肥美,又促進種稻人少用或不用化肥農藥。大爺用五齒鐵耙勾起雞籠,把它放到水中。在我國,四川、廣西、廣東等地區,都有稻田養魚,也有用雞籠抓魚的。
  • 一方水土養一方動物 杭州有另一版的「民間三怪」
    「那些地方特別適宜動物生長,把它們養得又肥又壯,好像要成精的感覺。」  比如,人們最好奇的是,為什麼可愛的小刺蝟,會被列入「東北五大仙」呢?  盛文強說,關於刺蝟這位大仙,這個民間故事的生發思維是這樣的——  有一個人在山中趕路,看見小刺蝟在草叢來回竄。東北密林非常容易迷路,他跟著小刺蝟,不知不覺就在叢林中迷路了,然後一看,刺蝟不見了。
  • 張家口易地搬遷讓「一方水土養好一方人」
    搬得出 穩得住 有就業 能致富張家口易地搬遷讓「一方水土養好一方人」12月6日,張家口市康保縣照陽河鎮二郝記溝村,一夜大雪,染白了原野。當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很難實現就地脫貧時,人口的外遷成為破局「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唯一出路。自2016年全面啟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以來,張家口市共投資58億元,實施119個集中安置項目,建成了92個集中安置區,總面積175萬平方米,安置人口7690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819人,同步搬遷人口440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