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識字量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2021-01-09 綜合快報小鼠

識字量是指識字的數量。人們對識字量的理解存在著許多明顯的不同。當說到這個學生的識字量很少時,此時,識字量指的是學生認識字的數量。當說這本教材或者教學大綱的識字量是多少時,識字量又指的是識字數量的要求或者規定。這兩種說法,經常出現在各類報刊雜誌上。如果對這兩種看法不加區分,就會帶來許多問題。識字量研究的範圍很廣,研究的手段也很多,但人們對識字量研究的意義並不是太清楚,研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現分述如下。

一、識字量研究方法逐漸科學,但力度仍然不夠

識字測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朱作仁等人所說的字字全測法、單項抽測法、綜合抽測法和量表法四類[①]。每一類都分成幾種方法。比如字字全測法包括回憶法、聯想法、認讀法三種;單項抽測法包括測音法、測義法、測形法三種;綜合抽測法包括音義綜合測驗法、音形義綜合測驗法等。

測試只是識字量研究的一種方法。識字量研究運用比較多的方法主要有:⑴量表測量法。比如艾偉的識字測試量表、俞子夷編制的小學書法量表、孫幫正編制的書法量表等,它們也是配合識字量研究的重要工具。⑵調查統計法。如王文新的小學分級字彙研究,在華南、華東等地統計中學生作文2687篇,共得222232字,又統計《新 時代 》、《新中華》等國語讀本36冊,共計303941字,刪除重複字,計3799字為小學識字量[②]。⑶實驗法。如1926年,俞子夷等人在東南大學附小進行的實驗研究 ——研究小學生識字最低限度的研究。[③]

綜觀這些識字量的研究方法。量表法一般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許多量表的生命力並不強,沒有得到應有的推廣,就退出教學研究的舞臺。更加科學和實用的識字量表還需要努力研究編制。調查統計法,由於操作的工作量很大,也不為教師所喜愛。實驗法對技術的含量要求很高,而且也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所以,在條件落後的地區也難得見到,更別提實行了。

二、識字量研究角度逐漸走向以學為本,但真正從小學兒童識字量現狀角度的研究還較少

雖然古代沒有專門的結構來研究學生應該認識多少字,應該認識哪些字。編寫教材經驗的成分很多。但是像秦朝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編《爰歷篇》胡毋敬編《博學篇》被後人稱之為「秦三倉」和後來的「」三百千等蒙學課本,流傳較廣,既反映了古代人們長期積累的識字經驗,也體現了當時編寫者個人智慧。這些課本具有用字重複率低,覆蓋率大,易於讀誦等特點。為後來識字教學和識字量研究提供了有益的 參考 。

到了近代一些留學歐美的學者對識字量進行了研究。1921年劉廷芳等人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對漢字 學習 作了心 理學 實驗研究。這些研究標誌著漢字 教育 和研究逐漸從以教為本向以學為本轉變。之後,陳鶴琴編制了《語體文 應用 字彙》。王文新編制了《小學分級字彙》。

20世紀80年代以後,字頻統計被廣泛使用,1988年 電子 工業 出版社出版的《漢字頻率統計》一書對2000萬漢字進行 分析 ,得出所用單字5991個,而其中3000字使用頻率達到99·6%,這是當代對 社會 用字量的研究重大進展之一。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教委聯合公布《 現代 漢語常用字表》這為小學語文識字量要求提供了標準和參考依據。

陳鶴琴的 研究 是從民眾用字的各種語言材料中提取 分析 的。王文新的研究雖然立足於小學生,但也是從他們的作文中的用字量作為研究識字量的語言材料的。而後來被廣泛使用的字頻統計 方法 ,則更多地運用於整個群體的用字情況。用這種用字量情況來研究學生的識字量也並不 科學 ,當然也不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真正的識字量狀況。現在已有的常用字字表、高頻字字表、次高頻字字表大都是統計成人的常用字,還沒有把一個重要的字源——兒童口語中的常用字統計進來[④]。現在還沒有測定製作出一個適合當代兒童 學習 的、比較科學的、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用字表。因此從學生的識字量狀況出發,研究小學生的識字量要求和構建小學生理想的識字量是當代識字量研究的迫切任務。

三、識字量研究的概念體系逐漸形成,但尚需完善

隨著字頻統計方法的使用和推廣,一些與識字量相關的概念和術語紛紛出現,比如字頻、字量、字種、覆蓋率、復現率等等。表述上也逐漸完善,但仍然缺乏科學的系統的體系。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人們對漢字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地積累。識字量研究作為漢字研究的一個方向,正受到不同程度地重視。但是人們提到識字量時,有時指學生的識字的數量,有時又表示對學生識字數量的要求。字量有時指使用的字數,有時又指使用的字種數。用字量、識字量區分並不明顯,識字量要求和識字量狀況也有混淆。識字量的概念還沒有分解和細化。人們在研究識字量時,既缺乏對識字量的動態研究,也缺乏對識字量概念的系統表述。這些都說明了識字量的研究需要一個科學的系統的概念表述體系。

四、識字量研究的材料主要是文本材料,但仍需要其他方面的材料

隨著 社會 的進步,人們識字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了,單純的從文本中的用字量來推測識字量,研究思路就顯得的狹窄了。江蘇省南京市曾有人試圖對學生的識字途徑進行研究,研究指出了各種識字途徑在無意識字中所佔的比例,但也沒有明確揭示識字途徑和識字量之間的關係。學生增加自己的識字量途徑有很多,從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識字量,會使這一研究領域更加寬廣,研究的成果也就更加有說服力。

五、研究者主要是 理論 工作人員,還需要實踐工作者的參與

自20世紀20年代起,一批留學歐美的學者開始對識字量的研究進行,到近代的字頻統計,研究者主要是從事理論工作的學者,他們的研究為識字量的研究的科學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由於研究群體很小,且缺乏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工作者參與,使得研究的成果很難得到普及,這不能不成為研究的一大缺陷。

科學的識字量研究必須要多方面的結合,既要尊重以往的經驗,也要重視不同思想的交流和探討,還要關注識字量的實驗研究。努力克服研究中存在的 問題 ,推動識字量研究的科學化。

相關焦點

  • 一年級識字量很重要,閱讀是解決識字量的捷徑
    一年級的小豆包們開學一周了,問題是五花八門,一個媽媽跟我說:老師群裡@我 沒給孩子帶田字格本,我就打電話過去說帶了,老師說孩子說的沒帶,你說我家孩子6歲剛上一年級所有書裡面就認識「文」字,他哪裡知道哪個田字格本,老師就不知道在他書包裡找找嗎?
  • 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策略研究
    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現實意義,然後探討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最後提出了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的具體方法。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     漢字不僅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還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1393期【語文學人·耿紅衛專輯2】我國近現代漢字識字問題實驗研究述評
    隨著近現代中國語文學科的誕生與發展,我國語文教育中對識字問題的研究基於對傳統識字問題研究的突破,在實驗方式、識字量多少的相關性研究、漢字排列次序與出現頻率的影響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使我國的識字問題研究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當時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其成果對於以後識字教學的開展和語文教材的編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快樂識字趣味教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析
    [關鍵詞]識字教學;語文;小學生;快樂教學策略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不斷深入發展及語文教學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傳統講授式的語文教學方式暴露出了諸如課堂教學空洞無趣、教師權威性受到挑戰、教學手段單調乏味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的興趣,制約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不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 字根加乘識字法的實驗研究報告
    很顯然,創建簡單、快捷、有序、學生喜歡的識字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由於它被本人用作課外輔導,其有效時段尚需進一步探究。文章分為6部分,即引言、提出問題、研究設計、研究過程、問題討論和初步結論。1 選題1.1 選題依據。⑴ 研究背景。眾所周知,漢字數量多,讀音多,筆劃多,因而漢字難學,主要是難讀、難寫、難記和難認。
  • 真棒識字 有質有量有興趣
    關於小學生讀書的問題,著名教育家賀超智先生解釋說:「課外閱讀其實是連接課堂與生活的橋梁。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為高效課堂的催化劑。」尤其是小學生入學後由於課程緊,識字量不足,除了教科書,基本上讀不了課外書籍。
  • 小學生識字的好方法!
    對於剛剛開始學語文的小學生來說,識字就變得很重要了,識字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也對今後的閱讀與寫作有著重大的影響。一個孩子識字量的多少決定了他將來的語文水平。但是,識字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有時候小學生們還覺得有些枯燥,有些難。
  • 讓興趣突破識字的障礙 ——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語文識字興趣的培養探究
    該如何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的語文識字興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重點研究工作。本文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識字教學現狀為出發點,並對識字興趣的培養措施作出了相關探究。但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生來說,漢語並不是自己的母語,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回去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再加上漢語學習起來並不容易,教師教的也不有趣,導致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小學生在識字教學中並不積極。但是漢字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與工具,如果小學生的識字基礎沒有打好,那麼在後續的學習中,學生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 低年級自主識字方法的研究微課題研究報告
    低年級自主識字方法的研究微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的成功開題,只是萬裡長徵邁開的第一步,在認真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我在班級展開了研究工作。雖然在實驗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能及時調整方案,極力追求識字教學的精純境界。
  • 小學生新生識字量差距大 超過2000老師有點愁
    開學這天,學校準備了一個字庫,想了解孩子入學前的識字情況。測試發現,一般小朋友都能認識兩三百字,多的小朋友認字已經超過2000多。比如一(1)班39人個人,識字量超過2000的孩子有3個,也有學生幾乎不識字,而大部分學生識字在100字以上,識字800以上的大概是25%。經過三周的學習,這種差異對學習影響大嗎?識字量大的孩子,在課堂上是不是更有優勢呢?
  • 英語單詞700個,語文識字2500個。家長:小學詞彙量多少才算正常
    【引言】英語教育界的大佬,俞敏洪老師說過:「大量同學在英語學習上存在三個問題:1、背單詞很難;2、理解句子很難;3、閱讀理解很難。」家長的問題是:小學生的詞彙量,多少才算是正常的呢?2500個常用字在各類書報刊物中的覆蓋率達98%以上。這說明2500字可以基本滿足小學生讀寫的需要。另外,義務教育大綱強調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主動識字,學生的識字能力會有所增強,識字數量會超過2500個。細分來看,一年級至三年級,學會的漢字為1700個。
  • 啟蒙書竟是識字書 少年兒童現狀存在三大弊病
    啟蒙書竟是識字書 少年兒童現狀存在三大弊病 ,調查顯示,本市少年兒童閱讀現狀存在三大弊病。  弊病一:識字、算術和教輔書受追捧  「我的第一本啟蒙書是一本撕不爛的識字書」、「我看的第一本書是算術書」……今天是 「世界閱讀日」,上海市少年兒童研究中心圍繞兒童閱讀現狀展開了調查,共有9408名小學生參與調查,100多位兒童參與面對面的訪談。很多接受調查的學生表示,自己的第一本啟蒙書是識字書或算術書,就是為了考小學時能回答出老師的提問。
  • 識字量少真答不出來
    現在的一年級語文,說實話有點難,僅僅從識字量上來看,難度就不小。因為現在的幼兒園,是不教授新知識的,不像以前的學前班,會把一年級的語文和數學全部教完。現在全是零起點,也就是小學生進入一年級以後,才開始學習新知識,難度比較大。
  • 一年級新生識字量差異大 最少認40最多認2500
    本學期開學,遊府西街小學給一年級新生每人發了一份有3000個常用字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測一測孩子們的識字量。調查孩子的識字量是學校市級課題《趣味聯想識字激發母語學習潛能》研究的一部分。
  • 寧鄉一年級新生識字量差10倍 老師家長齊犯愁
    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9月23日訊 「有的孩子識字量只有十幾個,練習冊的問題都讀不懂,有的孩子識字量超過2000個,上課講的基本都懂。」開學近一月,接手一年級新生的語文老師蔣繁向三湘都市報記者反映了在教學中遇到的現象。  那麼小學一年級前到底該不該多認字?
  • 李嗣涔教授:手指識字實驗研究!
    經過十多年氣功及人體特異功能 的研究,我們發現人有身、心、 靈三個層次,氣功是在練「身」,以保養身體。練身之後會出現特異 功能,展現「心」的巨大力量。而練「心」到一個高深的層次,則開 始可以收到「信息場」的信息,俗稱所謂靈界的信息。這真是宇宙深層的真實世界嗎?我們相信人體特異功能 的研究必然會在2 1世紀中替這個問題提出解答。
  • 才讀一年級,全班學生平均識字量達到2591個,只因語文老師做...
    在金華師範附屬小學一(6)班最近一次檢測中,學生的平均識字量達到2591個,近一半學生的識字量超過3000個,最厲害的孩子能認3433個字,已超出課程標準對小學六年的識字量要求,他們怎麼做到的?原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鄭新啟開發出一套「鄭氏識字教育法」,成為獨門秘笈。為此,記者專門去拜訪了他。
  • 天長小學有一年級新生 識字量已達到4000字?
    天長小學的老師說,這樣的識字測試僅僅是摸底,主要是為了讓老師了解學生的認字情況,根據孩子不同的認字程度進行學習指導。識字量大的孩子少兒版《三國演義》早看完了天長小學昨天舉行了一場親子活動。快報記者找到了傳聞中識字4000字的孩子。她是一(1)班的一位女生,在這次識字測試中幾乎全對。
  • 放寒假啦,如何讓低年級孩子提高識字量?掌握方法其實很簡單
    我認為孩子到了二年級,基本的識字量還不夠,影響理解能力也不好,肯定是課外閱讀方法出現了問題。雖然語文還在每天不斷學新字,可是閱讀練習、作文寫作、數學題閱讀等出現的大量閱讀內容,這些不是只有語文課本內容和字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孩子不斷從課本以外的興趣閱讀書籍中得到補充,來提升課內的知識學習。因此只注重孩子看課本識字的家長,時間一長,孩子的認字量必然就少。
  • 我國中小學課本過難內容將刪除 小學識字量不變
    減負刪除過難內容中小學生負擔過重一直是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教育部表示,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努力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容量和難度。在課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學科進一步精選了內容,減少了學科內容條目。在課程難度控制上,有些學科直接刪去了過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