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畢業季,同學們就想通過拍攝畢業照向過去的自己告別。從千人一面的大合照,到端莊儒雅的學位服,乃至這幾年流行的復古風格畢業照,大家靠拍照時的裝扮獲得畢業時獨特的儀式感。
本文就來聊聊「民國風」畢業照的打開方式吧!
甜美的襖裙
民國風的學生服裝,似乎印象裡只有單調的藍衣黑裙。這不過是從我們早已厭倦的校服到了另外一種想像之中的重複的校服。事實上民國襖裙要比藍衣黑裙甜美可人得多了!
首先是不存在藍衣黑裙這種所謂的統一的民國校服的,襖裙本身的設計還是很時髦的,蕾絲、流蘇、亮片等等元素都可以堆砌上去。在民國,女學生是非常重要一股引領潮流的力量,因為女學從清末開始興起,可以讀書的女孩子本來就是代表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她們看起來無不自信大方,卓然驕傲。
1920年代的民國照片
1926年,胡亞光繪製的上海新裝
1926年,月份牌香菸廣告畫《綺窗把卷》
留意民國襖裙(以1920年代流行為例)有幾個與我們認知有明顯出入的地方:
1. 上衣短小,裙子長過膝蓋,營造出腰線上提的效果,顯得比較挺拔。
2. 上衣平面剪裁,不強調胸部曲線,有一種未發育小女孩的瘦弱感。
3. 並非單一的藍衣黑裙搭配,裝飾元素比較多樣。
4. 一般搭配中跟皮鞋,而非黑色布鞋。
5. 搭配的髮型也並非只有麻花辮,而是短髮或對稱盤起的嬌俏髮髻這類的時髦髮型。
襖裙另外還有兩個延伸選項,其一是可以把裙子換成七分闊腿褲,也就是襖褲的組合,其二是可以加小背心,更加俏皮可愛。
1922-1923年,上海聖瑪麗學校的樂隊成員
關蕙農作廣告畫
杭穉英廣告畫《撫琴靜思》
倪耕野作廣告畫
迷人的旗袍
民國風還可以選擇旗袍。旗袍和襖裙是民國不同時期的流行款式,襖裙常見1920年代,旗袍則常見與1930及其後年代。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大家會覺得旗袍筆襖裙更成熟,其實旗袍也能穿出滿滿的學生氣。
如比較方正的短旗袍款式,風格簡潔樸素,裝飾一般比較少且大方,不做額外的添加,整體就看起來非常有知識分子的氣質。
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
1932年,王夫人肖像
胡伯翔作廣告畫
1929,燕京大學
如果喜歡長旗袍,選擇素雅合體的設計,也可以彰顯出女學生的氣息。
1933年《良友》封面
1938年,南京,在金陵女子大學避難的女孩
代表當時新女性形象的短髮,可以為旗袍的書卷氣增色不少。如果說,長發是屬於傳統的、溫婉的、刻板印象裡的東方女性形象,那麼短髮必然就是個性的、魅力的、活出自我的第一代女性形象。
短髮在世界範圍裡大面積流行大約是在一戰的時候。女性因戰爭而走出家庭,承擔因男性參戰而空缺出來的社會職位——她們剪去了以往的長髮,以短髮和妝容示人,成為那一代新女性的標誌。非常推薦喜歡民國女學生風格的妹紙們嘗試短髮,拉直或者燙卷都可以。
1932年《良友》封面
紳士的西裝
如果說藍衣黑裙是女裝的迷思,男裝的怪圈大概就是「詰襟」(中國稱「青年裝」)了吧。
詰襟
詰襟和中山裝還有扯不清的關係。很多人會把詰襟誤認為是中山裝,事實上兩者的領式、口袋、紐扣都不同。不論哪一個,都不是民國男學生的穿著的。男生們主要穿兩類服飾,傳統的長袍,也就是如今相聲演員依然在穿的大褂,早期比較常見。
1922年,燕京大學畢業生種下畢業紀念樹並拉琴唱歌
1919年6月,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學生
另一類就是西裝、襯衫等所謂洋裝。在傳統社會裡,男性多承擔單獨對外的角色,男裝與外界接軌的現象也較為明顯。在女裝步入旗袍這樣依然保有中式色彩的服飾的時代,男裝就直接穿著西服了。一直到後來,穿著長袍的人反而有了守舊的色彩。正式一點的場合選擇西裝,平時穿著襯衫,是民國男學生比較常見的打扮。
1911年,廣州醫學生
1930年,廣州嶺南大學
1948年,福建協和大學
如果要拍畢業照就可以用普通的西裝襯衫,只是當時的款式都比較寬鬆,如今一些修身的可能就不太適合,建議選擇寬鬆些的款式。
以防大家無法腦補,再找幾張當時的學生合影,方便大家想像一下最終的效果。
1930年,北平女大音樂系畢業生與教授合影,郭子藩攝影
1930年,嶺南大學
在這些服飾外面也可以套學位服,由於穿著層次比較飽滿(現在的畢業季實在是有點熱),整體效果看起來也比較整齊周正。
1937年,嶺南大學
1938年,上海
願每一個畢業生都可以留下值得回味的儀式感!
活兒姐
你們班的畢業照還有什麼創意?在評論區開啟一下腦洞吧。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 最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