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toric一詞具有多種含義。
關於有效溝通的研究與實踐。
關於文本對受眾影響的研究。
說服的藝術。
一個有關虛情假意雄辯術的貶義術語,目的是為了贏取得分和操縱他人。
形容詞:rhetorical。詞源:來自希臘語,「I say」。發音:RET-err-ik。
傳統意義上,修辭學的研究重點是發展古羅馬修辭學教授昆體良(Quintilian)所說的facilitas,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產生適當和有效語言的能力。
定義和觀察
修辭的多重含義
「使用『修辭』一詞……可能潛在會引起一些歧義。『修辭』是一個相對獨特的術語,因為它同時作為普通語言中的濫用術語(『純修辭』),作為概念體系(『亞里斯多德』的『修辭』),作為對話語產生的獨特立場(『修辭傳統』),以及作為特徵性論證的集合(『裡根的修辭』)存在。」(James Arnt Aune, Rhetoric and Marxism. Westview Press, 1994)
「一方面,修辭是種裝飾藝術;在另一方面,也是種說服的藝術。作為裝飾的修辭,強調表現的方式;作為說服力的修辭,則強調事物的內容……」(William A. Covino, The Art of Wondering: A Revisionist Return to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Boynton/Cook, 1988)
「修辭學是統治人類思想的藝術。」 (柏拉圖)
「修辭學可以被定義為在任何給定情況下觀察說服力的能力。」(亞裡斯多德《修辭學》)
「修辭是講好話的藝術。」(昆體良)
「優雅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建立在合適作者身上的語言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否正確應用,部分取決於它們在短語中是否正確組合。」 (伊拉斯謨)
「歷史使人聰明;詩人使人機智;數學使人精妙;自然哲學使人深厚;道德使人嚴肅;邏輯和修辭學,則使人善辯 。」(弗朗西斯·培根《論讀書》)
「修辭學是一種藝術或才華,通過這種藝術或才華,話語才能適應其目的。話語的四個目的分別是:開導理解,取悅想像力,並發激情和影響意志。」(喬治·坎貝爾)
「 『修辭學』…… 僅指『以某種方式使用語言,以便給聽者或讀者留下期望的印象。』」(Kenneth Burke, Counter-Statement, 1952)
修辭學與詩學
「亞里斯多德對人類表達的調查既包括詩意的,也包括修辭的。成為現在我們主要的見證,證明古代批評中隱含的一種比明示的更常見的分歧。對古代世界來說,修辭意味著指導和打動人們處理事務的藝術;詩意則負責磨礪和拓展人們視野。借用法國的一句話來說,一個是構思,另一個是構圖。在一個領域中討論生活;在另一個領域中展示生活。一種類型是公開宣講,感動我們好同意和採取行動;另一種類型是戲劇,向我們展示一場行動中角色走向終結的過程。一個是爭論和敦促;另一個則是代表。雖然兩者都極具感染賦有想像力,但修辭的方法是合乎邏輯;詩歌的方法及其細節充滿想像。為了與寬泛的簡潔性形成對比,演講按段落行進、發展,戲劇依照場景。段落是思想進程中的邏輯階段,場景是由想像力控制的進程中的情感階段。」(Charles Sears Baldwin, Ancient Rhetoric and Poetic. Macmillan, 1924)
「修辭學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批評」形式…… 修辭學是從古代社會到18世紀的批判分析形式。為了達到一定效果,它研究了話語的有序構造,它並不擔心它的詢問對象是說還是寫,是詩歌還是哲學,抑或小說還是史學。它的視野無非是整個社會的話語實踐領域,特別感興趣之處又在於掌握諸如權力和表現等形式的實踐領域……它認為口語和寫作不僅僅應該是作為文本對象,從美學上被考慮或被無休止地消解;而且應該被視為是一種活動形式,與作者和讀者,演說者和觀眾之間更廣泛的社會關係密不可分;並在其所處的社會目的和條件之外,很大程度上讓人費解。」(Terry Eagleton,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3)
修辭學的進一步觀察
「當你聽到「括號」、「道歉」、「冒號」、「逗號」或「句號」這樣的詞時;當有人談到「平凡」或「使用一種修辭手法」時,你聽到的是修辭學術語。當你聽到退役派對上最笨拙的致敬或足球教練在中場休息時最鼓舞人心的演講時,你聽到的是修辭。自從西塞羅擊敗了狡猾的芬克·卡蒂林以來,它的基本工作方式絲毫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幾百年來,修辭學一直是西方教育的中心,現在幾乎消失了,就像戰後的柏林一樣,在語言學、心理學和文學批評之間分道揚鑣。」(Sam Leith, Words Like Loaded Pistols: Rhetoric From Aristotle to Obama. Basic Books, 2012)
「我們決不能忽視修辭作為終極制裁的價值秩序。沒有某種價值觀,任何人都無法過上有方向、有目標的生活。修辭讓我們面臨著涉及價值觀的選擇,修辭家是我們的傳教士,如果他試圖把我們的激情引向高尚,他就是高尚的。但如果他利用我們的熱情來迷惑和貶低我們,那他就準備完蛋吧。」(Richard Weaver, The Ethics of Rhetoric. Henry Regnery, 1970)
Nordquist, Richard. "Rhetoric: Definitions and Observations." ThoughtCo, Jul. 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