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在移動」:雲看展、雲帶貨成新風潮

2020-12-22 澎湃新聞

5月18日上午,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南京博物院舉行,首個國家級文博領域文創節——「博物館在移動5·18文創節」也同步開啟。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中國博物館協會、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等相關單位出席活動並共同點亮「雲博物館」,揭開本屆文創節的序幕。

「博物館在移動5·18文創節」自5月18日開啟,為期七天,涵蓋「博物館人談文創」「把文創帶回家」「咪咕雲博物館」「雲上特展」VR逛展等多種數字內容體驗活動,其中多場內容頗有看點。

博物館人談文創

本次文創節中的亮點活動是將於每天中午十二點半線上直播的「博物館人談文創」,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七家博物館的副院長與文創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將推介各自所在的博物院孵化的重要的文創產品及創意來源的館藏展品。

近年來,逛博物館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據統計,博物館的參觀人群中,30歲以下的比例已達七成左右。對於文博,除了觀賞需求,近兩年文博產業的迅速發展也見證了年輕世代對於文創產品的購買能力。

直播中

在5月18日首場直播為「國博衍藝,講好文物裡的故事」,直播中兩個場景切換,一邊是文創的展臺介紹文創產品,一邊是國家博物館內部展廳介紹館藏文物。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單威及文創部的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國家博物院的重要文創產品。

如「鬥轉星移小夜燈」,創意來源就是國博所藏的一件「天文圖碑」拓片,據《元史》載,北宋政府曾於景祐、皇祐、元豐和崇寧年間,組織過四次星象觀測活動。這份星圖,就是根據元豐年間的觀測結果繪製的。

星圖以北極為中心,畫三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使整個天球的星座都投影在其平面上。小圓代表北極圈,中圓代表赤道,大圓代表南天可以看見的界線。另有一圓代表黃道,其直徑和赤道相交,兩圓交成240角。黃道和赤道交點之右上方是春分點,左下方是秋分點。中央還有兩條不規則的線,表示銀河。從小圓到大圓之間還畫有二十八條經線,把星圖分成二十八個不等部分,每部分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東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內刻有標明星名的星339顆,加上無名的星,共計1440顆。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象實測圖。

天文圖碑局部

國博鬥轉星移小夜燈文創

國家博物館也重點介紹了館藏文物《明憲宗元宵行樂圖》,這幅畫繪製的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在皇宮當中慶祝元宵節遊玩的場景,整幅畫的構圖繁複,山石樹木,建築人物等場景都能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中能夠看到很多明代時期的景象,比如賣貨郎、表演雜技的人、煙花爆竹、鰲山燈等等。國博文創園宵行樂圖拍拍燈就是將該圖中的場景做了一個剪影。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元宵行樂圖拍拍燈

在本屆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秘書長、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李金光等,也聯合推出的「博物館在移動」項目。

「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該如何進行演繹,「博物館在移動」給出了嘗試,這個項目匯集130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旨在打造博物館聚合式平臺,以博物館視頻專區的形式,呈現各館綜合介紹、珍貴館藏、精品展覽、特色講解、社教活動、文創產品、建築空間等內容,鏈入了之前各種熱播的文博類節目。

如「文博影像 探尋中外藝術珍品」欄目就有製作精細的如果國寶會說的系列節目,「傳承匠心 講述匠人非凡故事」則包括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百年巨匠」「匠心對話」等節目。

5·18文創節期間的一個主推的技術就是在疫情期間格外顯示出便利性的VR看展。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當天,中國移動宣布,截至目前已建成5G基站12.4萬個,覆蓋56個城市發展5G套餐客戶突破5000萬,藉助5G技術,中國移動將提升畫面升級、實時渲染、跨域社交、行業應用、感知交互等五項體驗感知。在博物館 「雲展覽」空間,也將呈現全國許多博物館VR展覽。

「咪咕VR博物館」的「中華藝術」部分包含了山西博物院的「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遼寧省博物館的「又見大唐」展覽;山東博物館的「漢代畫像藝術展」等等,能夠在技術支撐下高清呈現,很值得一看。

VR博物館看「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本次文創節的雲上特展部分也由國家文物局和新華社聯合多家博物館進行線上直播,並邀請了專家學者導覽,如在18日晚舉辦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雲上國寶音樂會」,19日舉辦的「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和邀請陳丹青講解的「壁上有乾坤,一眼越千年」等直播。

以上所述的完整內容通過中國移動咪咕旗下咪咕圈圈APP平臺「博物館在移動 5·18文創節」專題頁參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日 帶你到首博雲看展
    國際博物館日 帶你到首博雲看展 時間: 2020-05-18 09:12:58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 518國際博物館日深圳博物館實現「雲觀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配合這一主題,深圳博物館組織策劃了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系列活動。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深圳博物館特別推出「從地中海到中國——絲綢之路文物展」系列線上活動。
  • 疫情期間,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裡「雲看展」
    「眼前這輛紅色轎車來頭可不小,它就是新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輛小轎車東風金龍,它的誕生結束了我國不能自主生產小轎車的歷史……」在北京汽車博物館展廳裡,一場科普直播正在進行,博物館新媒體「小編」趙赫和王凱化身「主播小姐姐」和「攝像小哥哥」,帶著直播間裡的粉絲們「雲看展」。
  • 去印刷博物館「雲觀展」
    中國印刷博物館未讓那些對印刷出版文化感興趣的觀眾等太久。自1月23日閉館以來,中國印刷博物館火速搭建「雲展覽」平臺,將線下展覽緊急上線,及時推出一批精彩的數字專題展覽,通過一系列「雲操作」,令觀眾足不出戶便可在線上體驗精彩的印刷文化,用另外一種方式助力公眾抗擊疫情。
  • 足不出戶看展覽 上海博物館推出「雲看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17日訊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上海市各博物館、紀念館自1月24日相繼閉館。為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全市的文物博物館單位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暫停開放後的博物館、紀念館紛紛推出網上展覽,繼續為各界公眾提供服務,在家足不出戶看展覽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選擇。
  • 【活動預告】雲參觀!楊浦區「5·18國際博物館日」線上帶你看展館
    為充分展現楊浦「三個百年」深厚歷史底蘊和豐富文化內涵,發揮文博場館教育職能,楊浦區在國際博物館日和 楊浦博物館宣傳視頻 5月18日至20日,歷時3天,將帶領廣大市民線上打卡楊浦區域內國歌展示館、同濟大學博物館、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
  •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看展 來源:新聞中心、博物館   時間:2020-05-18  瀏覽: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88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從夜遊到「雲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是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旨在強調當今博物館對於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
  • 什麼樣的「雲看展」更能吸引觀眾?
    「直播+」賦能「雲看展」疫情催化了「雲看展」的熱潮,但「雲看展」並不是在疫情之下才誕生的產物。早在21世紀初,一些博物館就已經開始探索數位化。在這個過程中,「雲看展」不僅降低了觀眾遊覽博物館的門檻,也豐富了他們個性化的遊覽場景。再加上直播的實時互動性,觀眾拋出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答,也增強了觀眾的集體參與感和沉浸感。從專業的講解者到直播的創新體驗,對「雲看展」都是一次差異化的內容賦能。
  • 雲紡博物館:萬物有靈 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
    2020年11月29日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雲南省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正式開展,本次展覽由雲紡集團主辦,雲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北京中外視覺藝術院、中國美術研究院、自然與藝術全球藝術家工作站協辦,雲紡博物館承辦。據悉本次展覽策展為雲紡博物館陳嵐館長,展覽為期一個月。
  • 北京將打造「博物館之城」 國際博物館日開啟94項主題活動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將有94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其中包括50項「雲展覽」與15項直播活動。據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還將首次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概念。
  • 我把國寶「展」給你看|雲師大附屬潤城學校「國際博物館日」活動
    穿越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見昔日榮光,走進博物館是讓一切成為現實的最好途徑。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受疫情影響,雲南師範大學附屬潤城學校全校師生的博物館研學之旅未能如期舉行,但在學校的精心準備下,一場名為「拾起時光中的琥珀」大型校內研學活動正在展開。
  • 國家博物館324項展覽可「雲看展」,新增三維展示文物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博物館均已暫停對外開放。藉此契機,海量文博資源在線上展示,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館愛好者,「雲看展」在這一特殊時期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3月9日,國家博物館公告宣布上線《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該展覽曾在2017年3月2日-5月31日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當年未曾有機會看到展覽的愛好者如今可以再次網上看展。點進線上展覽頁面,百件展品清單在列,20件精選展品也配以圖文展示,並設置語音導覽。
  • 北京93家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免費開放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朱高磊)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博物館日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將有108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當天,93家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包括不同規模的博物館、國有及非國有博物館,遍及北京城。
  • 封面「雲觀展」6日探秘華希昆蟲博物館
    3月4日,驚蟄,意味著仲春已到,雷驚百蟲萬物蘇。一提起昆蟲,你知道世界最長的昆蟲是什麼?世界最小的蝴蝶長什麼樣?梁祝裂冢化蝶的傳說是真的嗎?這些關於昆蟲的秘密,都可以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找到答案。3月6日下午3點,封面新聞「雲觀展」繼走進金沙、三星堆、永陵等博物館之後,第四站將走進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副館長趙希將擔綱講解員,帶你線上參觀「華語世界最大蝴蝶資源」,探秘昆蟲版的「動物世界」。
  • 「全國博物館書畫百展賞析」啟動,中國移動咪咕助力博物館進萬家
    除了「雲上金雞節」線上體驗外,11月26日,中國移動咪咕攜手多家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了以「光影書畫 博物中華」為主題的書畫日活動。書畫日主題活動由中國移動咪咕公司、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咪咕動漫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支持。
  • 「5.18」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精彩活動不要錯過
    這次南京會場推出的系列活動分為六大主題:「看南京」、「頌英烈」、「讀歷史」、「品非遺」、「賞藝術」和「雲展覽」。從內容上涵蓋了藝術鑑賞、文物保護和歷史教育、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書畫展、座談會、作坊體驗、線上直播等等。
  • 博物館日來了!上海88家博物館3天免費,一大波直播來襲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 樂遊上海微信公眾號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如果你想去博物館,上海90餘家博物館或免費或半價恭候。如果你不想出門,40餘場「雲直播」在線等你。不管線上還是線下,總有一款適合你。館方介紹, 5月18日的「雲直播」,將在中國移動「移動雲VR」的支持下,實時生成具備超清畫質的VR視頻、360°全景畫面,1:1還原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現場實景,讓更多的觀眾從「雲端」體驗黨的誕生地「鎮館之寶」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底蘊,也為各級黨組織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的素材和便利的條件。
  • 西安成為博物館「雲旅遊」消費力最強的城市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西安各大博物館人氣暴增。5月19日,《美團博物館「預約旅遊」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出爐,《報告》顯示,西安成為博物館「預約旅遊」比例最高的城市,市民提前一天以上預約博物館門票的佔比高達76%。
  • 國際博物館日,就今天!
    就是今天國際博物館日來啦!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南京市各大博物館將圍繞「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這一主題,全城博物館聯動,統一策劃,重點推出六大主題(看南京」、「頌英烈」、「讀歷史」、「品非遺」、「賞藝術」、「雲展覽」)共計74項精彩紛呈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