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 | 培養了55位諾獎得主,大學全球排名卻要跌出百大

2020-09-03 乘風德國

不知道各位學子是否已經完成了大學志願填報,希望學子們都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打算出國的學子們,應該也已經緊鑼密鼓地準備揚帆遠航,畢竟很多家長都是早早就對照著大學全球排名來給孩子規劃人生。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個有趣的現象,大學排名是個什麼算法,為什麼大家所不知道的德國大學,走出過那麼多諾獎得主。

世界大學排名與標準

不知道大家研究的是哪一個版本的大學世界排名,今天與大家分享三份世界大學排名標準,不分先後,沒有拉踩,不做評價。有排名就會有標準,有標準就會有可操作空間,希望能幫助大家客觀選擇。


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2020中國學府最高排名:清華大學 23

2020德國學府最高排名:慕尼黑大學 32

教學與學生(30%)學科,學位授予,被認為不利於非綜合性大學

研究(30%)整體學校、教師論文發表

論文引用(30%)常被詬病,被認為不利於非英語為主大學

國際化程度(7.5%):國際師生佔比

經濟活動與創新(2.5%):學校的研究與工商業界的聯繫


2.USNEWS大學排名

2020中國學府最高排名:清華大學 36

2020德國學府最高排名:慕尼黑大學 48

本科教學聲譽(25%):各大學校長及教育界人士打分

保持率(20%):新生率與畢業率

教師資源(20%):師生比例,教師學術地位佔比

生源質量(15%):被認為無法有效評價國際生源

財政實力(10%):用於學生的花費,被認為不利於低收費大學

畢業率(5%):實際畢業率

校友捐贈(5%):反映了學生滿意度,大型學校更為有利


3.QS世界大學排名

2020中國學府最高排名:清華大學 16

2020德國學府最高排名:慕尼黑工業大學 55

學術互評(40%):同行業間相互評價

師生比(20%):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反應學校服務質量

教師引文量(20%):同樣被認為不利於非英語為主大學

僱主評價(10%):考慮到學生就業後的評價

國際師生比例(10%):越來越多排名著重於國際師生佔比

德國大學與諾獎

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人口僅XX的德國,培養出了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得主」。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根據維基百科的記錄不難看出,諾獎在德國大學的分布之廣、人數之多,確實在英美老牌名校前也不遑多讓。

德國大學全球排名

相比起德國大學諾獎的豐碩成果,德國大學全球排名就顯得有些暗淡無光了,這也導致很多德國學子,藉助於德國教育的良好口碑,選擇到英美知名大學攻讀學位。

雖然德國大學相對於中國很陌生,但是在世界範圍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小覷德國教育水平德國學子申請英美名校的成功率,也是相應地大大提升,以至於有人說在德國高考是去往哈佛最近的路……


在此僅按照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列出德國名列前100的學校,不難看出,很多培養出了諾獎的高等學府,都沒有衝入前100。

32慕尼黑大學

43慕尼黑工大

44海德堡大學

74柏林洪堡大學

80柏林夏裡特醫學院

86弗萊堡大學

91圖賓恩大學

99亞琛工業大學


當然很多德國學者認為,全球排名有利於英語體系、綜合體系大學,對於注重學科專業性並且規模較小德國大學而言,有很多不利因素,另外德國大學的免費制度與超長待機,也更吸引本國人士,畢竟德國高校與德國社會的聯繫巨大,從四年級開始,很多學子已經確立了自己的求學軌跡。


乘風德國(W_Consulting_GmbH)
| 德國移民 | 德國工作 | 德國藍卡 | 德國房產 | 德國商務

我在寫,你在看,乘風破浪總相伴。 乘著風,來德國。

相關焦點

  • 培養了55位諾獎得主,大學全球排名卻要跌出百大
    德國大學與諾獎 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人口僅XX的德國,培養出了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得主」。 德國大學全球排名 相比起德國大學諾獎的豐碩成果,德國大學全球排名就顯得有些暗淡無光了,這也導致很多德國學子
  • 快來德國和諾獎得主做校友吧
    雖然中國的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越來越高,但是在國內大學裡卻基本沒有出過諾貝爾獎。這點上德國很多大學確實有非常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其實排名往往不能說明很多問題,所選的角度不同,排名自然也是天差地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從諾獎獲得者的角度來看看那些知名的德國大學。
  • 與諾貝爾獎得主做校友,細數狂攬諾貝爾獎的德國名校
    以德國為例,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而且各個年齡段都有,近年更是低齡化留學德國學生劇增,主要有以下原因:德國的教育水平世界頂尖,特別是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更是聞名世界,深受中國家長認可;1、德國幼兒園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這方面與國內的教育對比有明顯優勢;
  • 跨越16個時區 3位諾獎得主「雲對話」江蘇企業家
    圍繞著「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這一主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分別於義大利、美國芝加哥、美國加州在線發表精彩演講,並與江蘇近200名企業家大咖的代表展開視頻對話。本次活動由南京市委創新委辦公室指導,南京市江寧區政府和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和江寧區工信局、江寧區科技局承辦,大全集團等協辦,揚子晚報等媒體支持。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短短幾年內,就已經建立起三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引進了四位諾獎得主。該校更是計劃開設「諾貝爾班」,為學生配備包括諾爾貝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等在內的世界一流導師。「引進諾獎得主是目前高校人才爭奪戰的一部分,只不過它把人才爭奪戰的戰火燒向了國外。」
  • 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
    芝加哥大學於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素以盛產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約40%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芝大相關。截至至2019年10月,芝加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100位諾獎得主、位列世界第四。
  • 德國禁止智力開發,卻培養出眾多諾獎得主,其教育值得家長學習
    直到我了解到德國的教育,我開始嘗試著敢於讓娃輸在起跑線。因為德國是一個禁止學前教育,禁止智力開發的國家。但是這樣的國家卻培養了眾多的諾獎得主,要知道德國人口不過8千萬左右,但是在諾貝爾獎領域卻能名列前茅。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2021USNews世界最佳大學排名發布,快來看看德國大學有哪些?
    德國4所大學排名世界前100,其中慕尼黑大學排名第46慕尼黑大學為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以其雄厚的學術研究實力享譽國際,曾經培養造就過42位諾貝爾獎得主。2006年10月,慕尼黑大學成為德國為提升大學研究質量的「德國大學卓越計劃」中的「精英大學」之一,並且為首輪第一批入選的三所學校之一。
  • 19年19個諾獎得主,如何看待日本教育?
    曾一度位列世界第二經濟體的日本到底是如何發展的教育?日本諾獎頻出背後又有著怎樣教育體制?我們又能從日本的教育中吸收和學習到什麼呢?因此,日本政府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要求重視個性化發展,強調獨立思考能力、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為培養高素質、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環境。3.強調教育的國際化隨著各國間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培養能服務於日本社會發展的國際化人才,日本政府強調要加強日本的國際化教育。
  • 俠客島:六位諾獎得主同臺談中國,都講了什麼?
    全世界的政界、商界和學界風雲人物參會,此次會議,不僅有政界高層為中國的發展出謀劃策,更有六位諾貝爾獎得主為中國經濟、全球化和創新發展把脈。 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3月18日發布了這六位諾獎得主給出的中國方案: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啊朋友們。 每年兩會後,都是密集的會議期。
  • 德國知名的好大學有哪些?(上)
    包括大學在內的高等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它是決定一個人將來進入什麼行業,從事什麼職業的重要考量因素,所以選擇一所好大學,能大大提升一個人將來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機率。德國以其優秀的教育聞名於世,德國先進而強大的工業實力也離不開其發達的教育體系的支撐,這其中,德國大學培養的大批人才功不可沒。
  • 「美國大學TOP30」100位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
    這裡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眾多芝加哥學派 ,走出了世界超過35%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是世界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
  • 諾獎得主見證 | 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正式發布
    本網12月30日訊 京領作為高端國際化教育資源與服務平臺,世界國際化學校排名評價、品牌傳媒、科研教育推動者,持續、深入地對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水平進行研究與分析,深度挖掘國際學校特色,優化評價標準,推動行業升級,促進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
  • QS最新世界大學排名,香港5所躋身全球百大!
    其中穩守香港「一哥」寶座的香港大學維持去年排名,位列全球第25位,內地清華/北大均有所提升,達全球第16位和第22位。香港大學依舊穩居香港首位,全球第25,科技大學和中文大學分別排第32位和第46位,處於排名榜首50位。至於前年被質疑在QS排名,誇大師生比例數據的城市大學,位列第52。去年跌出百大的理工大學,今年以第91位這個有史以來最高排名,重返百大排名榜。雖然浸會大學和嶺南大學未入全球百大,但排名均較去年進步。
  • 盤點世界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
    第一名 英國·劍橋大學 88位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世界上誕生諾獎得主最多的高等學府,88位諾獎得主曾在此執教、工作或學習,其中70多人是畢業於劍橋它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時名國王學院,是美國最古老的5所大學之一,屬於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3個本科生院和13個研究生院構成。其本科在美國最早實行通才教育。其校友 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獲得過諾獎。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立茲獎是全球新聞界最高榮譽。「它的學生在聯合國學政治,在華爾街讀金融,在百老匯看戲劇,在林肯中心聽音樂。」
  • 走進名校|德國慕尼黑大學碩士項目
    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德文: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簡稱LMU或慕尼黑大學,建校於1472年,是坐落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市中心的一所世界一流大學。
  • 在校生2200名,卻曾有74位諾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是怎樣的存在?
    這在學校中並不罕見,因為加州理工學院歷史上獲得諾獎的人已經達到74位,其中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就多達22位。要知道,加州理工學院向來以「小而精」聞名,在校生不過2000多人。這樣一所大學,究竟是如何做到人才輩出的?
  • 我為什麼離開德國去美國?因為不想學德語啊!
    理由二——為了子女教育雖然德國教育背景很受英美認可,但在國內,沒有幾個人知道我的德國母校,所以我想讓孩子從小接受美國教育,贏在起跑線上。(延伸閱讀:德國教育 | 培養了55位諾獎得主,大學全球排名卻要跌出百大)孩子在德國出生,幼兒園學費200歐元一個學期,我覺得不公平,畢竟德國很多地區幼兒園免費,來到美國以後,1000刀半個學期。原來孩子在德國幼兒園需要學習德語和英語,現在只學習英語,又有點不平衡。
  • 那些年,SAF給你和諾獎得主面對面的機會!
    其中根策爾1952年生於德國,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併兼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蓋茲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