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9月7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曲彩雲 攝影報導)「恰同學少年,願風華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證道。」這封信《寄少年》的落款是鍾南山,它是鍾南山院士給咱們煙臺少年王澤明的回信,還附有鍾南山寫信的照片。
王澤明是芝罘區建昌街小學五年級二班的學生,他給鍾南山寫信時,還在上四年級。「這會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一抹色彩。」9月6日,王澤明的媽媽接受採訪時說。
在新聞裡看到84歲的鐘南山爺爺坐著高鐵奔赴武漢,在高鐵上疲憊地睡過去的消息,王澤明感動、欽佩之餘也充滿著擔心,「媽媽,大家都躲在家裡,他這樣一位老人,還得去疫區,不害怕被感染嗎?」
「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當國家有需要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得衝上去。」媽媽的回答和鍾南山爺爺的行動,讓王澤明升華著自己對祖國的情感,他開始思索,在這場疫情中,他可以做些什麼,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王澤明先是和妹妹王欣語一起將攢下的零花錢捐了出去,又創作了《預防歌》《中國力量》《一隻蝙蝠的自述》等作品,來感染和帶動更多的人不懼疫情、科學抗疫。
3月19日,王澤明將自己對鍾南山爺爺的崇敬和擔心寫在信中,寄往廣州。
「沒想到鍾南山爺爺能給我回信,太激動了。」8月28日,捧著鍾南山寄來的信,王澤明非常興奮也非常感動。
得益於媒體正面宣傳的影響,王澤明和妹妹對疫情沒有過多的恐慌,而是把疫情當作成長過程中的考驗和經歷,想辦法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能夠幫助的人。王澤明的媽媽告訴記者,不管孩子將來是否能投身杏林,這段記憶在他的腦海裡都會非常深刻,會鞭策他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用自己的所學所能去幫助更多的人。
「我們要把這封信裝裱起來掛到家裡顯眼的位置,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動力。」王澤明的媽媽說,「相信鍾南山院士的鼓勵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重要財富,激勵他成長為有擔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