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人的詩,我們總被古人的愛國情懷所感動,為古人的精忠報國的精神所感動。陸遊的「王師北進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讓我們從小知道了國在一個人心目中的地位,更讓我們知道了怎樣去愛國。讀現代人的作品,我們認識了江姐等一個個革命先烈,也明白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筆者深受中國傳統教育的薰陶,在不惑之年也漸漸明白了世事,知道一個強大的國家對家的重要,安居樂業是建立在國家的強盛之上,愛國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擁有的情懷。
留學生季子越
沒受過教育就不知報效國家之事理,沒經歷過戰爭不會懂得幸福的日子來之不易,沒經受過天災人禍,就不知眾志成城,愛國的重要。一個人的閱歷是伴著一個人的成長而與日俱增的,一個人的愛國情懷也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紮根於心底的,當然,前提是這個人要知道感恩,知道生活的艱辛和一切的來之不易。也許筆者對愛國情懷形成的理解有點片面,也許筆者對愛國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但筆者始終認為受過教育的人不會不懂得愛國的重要性,不會不知道作為一個人要去愛國的道理。
留學生楊舒平
然而,隨著筆者對網際網路的深入接觸,對外界新聞的廣泛涉獵,筆者原有的看法卻被一些人的行為刷新了,對愛國也有了新的看法:受過教育的人,尤其是一些文化層次高的留學生們未必會愛國,教育並不是萬能,受教育的人不一定會都愛國。你看短短幾年時間之內在留學生中就出現了諸如一下飛機就感受到連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污衊自己的家鄉昆明空氣汙濁的美國留學生代表楊舒平;在媒體交平臺上不但罵網友,罵醫生,罵留學生,還罵中國人,說「反正中國人就是喜歡把過苦日子當作美德唄,怎麼那麼賤骨頭」的許可馨。還有土生土長的河南洛陽,身上流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一出國就一口一個「支那」辱罵國人,崇日辱國的季子越。
研究生田佳良
一個人愛不愛國和文化層次高低沒有直接的關係,學歷高不代表學識也高,不代表有好的修養。曾就讀於港中大的四川瀘州高考狀元唐立培用侮辱性的「支蛆」一詞辱罵網友,廈門大學研究生田佳良,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又是學生黨員,對於培養自己的祖國與母校卻隨意侮辱……
留學生許可馨
這些人都是天之驕子,都是大學生中的精英,都是高學歷的「人才」,可他們不是在享受出國留學生待遇的同時辱罵國人,就是在享受「保送」待遇的同時發表辱國言論,崇拜曾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過滔天罪行的惡魔,這些人的「三觀」不正,這些人被國人稱為「五大恨國黨」一點都不冤,他們是名副其實的「恨國黨」,這樣的人嚴懲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惋惜。
唐立培
為什麼這些高文化素質「人才」會成為國人口中的「恨國黨」?我想除了我們的高校不重視愛國教育之外,主要是這些人的家庭教育沒有跟上,他們沒有經受過愛國情懷的薰陶,更沒有經歷過「家國」之苦,沒有在生活的磨難中體會過國之重要,不懂得愛國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真正意義。
愛國,永遠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情懷。五大「恨國黨」,你最「服氣」哪一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