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疫情持續下,政府統計處昨公布,6至8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維持6.1%,與5至7月數字相同;就業不足率則由3.5%升至3.8%,創2003年「SARS」疫情後高位,同期總就業人數及勞動人口的按年跌幅分別輕微收窄至5.5%及2.1%。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勞工市場6至8月仍然嚴峻,本地疫情9月雖開始逐步緩和,但因全球疫情仍然反覆,整體經濟狀況依然疲弱,相信勞工市場在短期內仍將面對壓力。
失業人數增約5800名
政府統計處昨公布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今年6至8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6.1%,與5至7月的數字相同。就業不足率則由5至7月的3.5%上升至3.8%。與5至7月比較,6至8月期間各行業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變動不一,但幅度大致輕微。至於就業不足率方面,上升集中於餐飲服務活動業、運輸業、保險業及教育業。
統計顯示,香港總就業人數由5至7月的363.7萬人上升至364.04萬人,增加約3400人。同期,總勞動人口亦由387.95萬人升至388.88萬人,增加約9300人。至於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5至7月的24.25萬人,上升至6至8月的24.83萬人,增加約5800人。同期,就業不足人數亦由13.6萬人升至14.92萬人,增加約13200人。
消費餐飲失業居高不下
羅致光表示,若按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在6至8月較5至7月微升0.1%至10.9%,為受「SARS」沉重打擊後的高位,而就業不足率再度急升0.9%至5.9%。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分別高於14.4%及8.3%。建造業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亦高於11.1%和8.1%。與此同時,多個其他行業的就業不足情況惡化,尤其在運輸業、保險業及教育業。
他又指,勞工市場6至8月仍然嚴峻,這是由於本地第三波疫情在7、8月間廣泛幹擾經濟活動,儘管「保就業」計劃繼續提供支援作用。展望未來,本地疫情9月開始逐步緩和,但全球疫情仍在反覆上升中,整體經濟狀況依然疲弱,勞工市場在短期內仍將面對壓力。政府已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紓困措施,包括一系列保就業及創職位的措施,以幫助保障員工就業。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相關情況,並會在必要時推出應對措施。
長期失業浪潮正在到來
對於香港就業狀況,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唐賡堯認為,自去年社會事件爆發,已沉重打擊就業,絕大部分導遊領隊已失業超過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下,飲食、零售、酒店、航空、交通運輸及建造業等行業的工友,相繼加入失業大軍,失業普遍超過半年。
他續說,近日國泰及港龍均表明不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外界估計或與裁員部署有關,預計未來失業人數將持續上升,失業結構極有可能已由短期失業轉為長期失業。為此,他建議政府應放寬申請綜援的資產限額規定、著手研究失業援助金等,以應對未來的長期失業浪潮。
今季,民建聯長期關注的青年失業人數再上升,以20至24歲失業率由16.2%再升至18.5%,增加6400人,今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令人憂慮。
對此,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面對失業率持續高漲,政府應儘快設立失業援助金,延長失業綜援、放寬申請門檻等未必能夠對症下藥。該黨希望從三大方向協助失業人士,包括重啟香港經濟、加強支援各行各業延緩企業倒閉潮,及提供確切支持措施幫助失業人士渡過難關。
逾半受訪者無信心今年找到工作
受疫情打擊,香港各行各業大受影響。工聯會昨公布最新一期「香港就業狀況及求職信心指數調查」結果,74%的受訪者表示過去1個月內工作受影響,完全沒有收入的高達32%;逾半受訪者表示沒信心在未來3個月找到全職工作。工聯會要求政府儘快降低申領失業綜援門檻、增加短期及臨時職位及推出「健康碼」等,以協助失業人士。
32%受訪者過去1個月無收入。工聯會定期進行「香港就業狀況及求職信心指數調查」,本次調查9月12日至16日進行,成功訪問1490名香港市民。
該黨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數據令人憂慮,當問及過去1個月工作狀況,74%的人表示工作受到影響,其中被裁員的佔10%,停工或放無薪假的佔40% ,減薪或只發底薪的有12%,轉做其他較低收入工作的也有12%。
當問及收入減少的幅度,78%的受訪者指收入減少,其中17%收入減少五成以上,完全沒收入的更高達32%,收入不受影響的僅得22%,反映打工仔收入大減,嚴重影響生計。而當被問到是否有信心在未來3個月內可找到一份全職工作,高達52%的受訪者表示沒信心,表示有信心的只8%。陸頌雄指這反映市民對就業前景看法較為悲觀。
勞顧會勞方代表鄧家彪指,是次調查受訪者中,以從事零售、服務、娛樂和飲食業最多,其次是旅遊、酒店及交通、物流運輸,這些均是最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值得留意的是,不但本地失業情況嚴重,而且持續失業時間越來越長,所有受訪者中約五成面對失業情況,失業超過半年的比率達24%。他指,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亦反映此情況,2019年第二季失業3至6個月有20700人,失業6個月以上為23900人,到2020年第二季,兩個數字分別升至67900人和52800人,升幅為3倍多和2倍多,反映不少市民進入長期失業狀況。
此外,當問及政府扶貧工作是否足夠,49%受訪者表示不足夠,20%表示非常不足夠;71%受訪者表示非常同意「健康碼」可刺激人流、帶動經濟,顯示市民對「健康碼」非常期待,希望政府儘快實施。
工聯會總結稱,政府應降低申領失業綜援門檻,即時推出失業/停工現金津貼,制訂完善的失業援助制度,增加短期及臨時職位,設立求職津貼,調低在職家庭津貼每月總工時要求及儘快推出「健康碼」等,以協助失業人士渡過難關。
保就業計劃2.0首批補貼72億
「保就業」計劃第二期共接獲近18.5萬申請,政府已於周三通知首批2萬名成功申請第二期工資補貼的僱主,涉及工資補貼72億元,承諾受薪僱員人數近29萬。
首批獲得第二期工資補貼的僱主,幾乎所有亦於第一期獲批補貼,當中23%違反「保就業」計劃第一期的承諾,未有將領取的補貼全數用於支付僱員工資,政府將取回未有用作支付工資的補貼金額,更有可能要僱主罰款。
政府發言人昨指,77%僱主並無違反「保就業」計劃第一期的兩項承諾,但23%僱主違反承諾,於今年6月或7月未有把領取的補貼全數用於支付僱員工資,或僱員人數少於2020年3月,政府將取回未有用於支付工資的補貼金額,即會在發放第二期補貼時直接扣除。另外,在需要扣除補貼的首批僱主中,97%僱主被扣除的補貼金額佔他們於6月或7月所得的補貼金額少於5%。
另外,就第一期補貼期最後一個月(即2020年8月)的強積金供款,僱主須於今年9月10日或之前為僱員供款。不過,考慮到疫情關係,政府將接受強積金受託人以僱主於今年9月30日或之前已繳清的今年8月強積金供款或所提交的相關資料,作為強積金紀錄證明書,以核對有否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