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還會更壞嗎?內地訪港遊客暴跌99%,1/4店鋪或將倒閉!

2020-12-18 騰訊網

文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撰稿人 關浣非

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與2018年的150萬人次比更是令人「捶胸頓足、慘不忍睹」。由於來港旅客數量大幅減少,香港多個行業生意慘澹,往年的十一黃金周霎時變成了「冰河周」。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訪港旅客為354.1萬人次,同比下跌接近92%。同期內地訪港旅客僅為268.9萬人次,按年暴跌92.2%。7月,內地僅有5709人次到香港旅遊,相比去年同期的500多萬,暴跌99.9%。8月,訪港旅客初步統計為4449人次,同比暴跌99.9%,其中,內地旅客僅為2323人次。

當下,讓包括內地人士在內的遊客對香港望而卻步的是幾起幾落、尾大不掉的新冠肺炎病例難以清零,以及因此所帶來的一進一出須隔離28天的嚴厲防控措施。而已持續了近8個月且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疫情蔓延,無疑使香港經濟和社會民生遭受了多年未見的沉重打擊,零售、酒店、旅遊、飲食、運輸業等更成了受創最重的重災區。

前8個月零售業暴跌30%,年底或有1/4店鋪倒閉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9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56億港元,同比下跌13.1%,跌幅雖較7月下跌23.1%收窄,但仍錄得連續19個月下跌。2020年前8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下跌30.2%。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在本地第三波疫情下,8月零售銷售表現仍然疲弱,儘管按年跌幅明顯收窄,但主要是因為比較基數十分低。

根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的分析,8月份數字回暖實屬假象。去年同期,受社會運動影響,零售業已受到極大衝擊,去年10月的跌幅高達24.4%。如果以相對正常的數字來做同期比較,例如2018年時,其實並未出現明顯好轉的跡象。她預期,到11月香港「保就業」計劃結束後,一旦再次暴發疫情及業主未有大幅減租,年底將會有1/4店鋪倒閉。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今年8月與去年同期比較:

食品、酒類飲品及菸草下跌15.7%;百貨公司貨品下跌9.2%;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37.8%;服裝下跌29.6%;藥物及化妝品下跌39.8%;燃料下跌4.2%;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36.3%;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42.9%;中藥下跌24.9%;眼鏡店下跌35.2%。

以往每逢內地假期就會人流如織的九龍尖沙咀和港島銅鑼灣一帶,今年一直是冷冷清清,很多主要做遊客生意的店鋪只能落閘關門,有的更是結業清盤。

國慶長假期間,港人在疫情下不能離港度假雖可對本地零售消費市道有所支持,但有飲食業界人士透露,中秋當日的營業額達2.8億元,但按年仍減少7000萬元,比去年反修例風暴下的中秋還差。以往中秋佳節期間,不少人會向長輩或公司合作夥伴贈送水果籃,各大水果檔中秋接單也接到手軟,今年卻大拍烏蠅。在旺角街市經營水果檔的經營者表示,長假期間,不論人流或生意都很一般,市民消費意願低,公司客出手不再闊綽,即使幫襯也只是買少量水果,以往中秋都會有市民帶著月餅來拼果籃,一個中秋約有數十宗生意,但今年中秋僅做了一宗果籃訂單,價值400多元。

一些從事酒店服務業的企業收入更是大打折扣,如九龍倉置業8月初公布的業績顯示,上半年公司基礎淨盈利為38.44億港幣,同比減少26%。如計入投資物業重估虧損淨額,則上半年股東應佔集團虧損達44.54億港幣,降幅超過163%。

具體到各個項目上,即便是香港頭號商城海港城,上半年含酒店在內的整體收入也下跌28%,營業利潤下跌30%。其中商場部分收入下跌30%,盈利下跌33%。寫字樓部分的出租率降為86%,而去年末的出租率還是93%。

九龍倉更將酒店業務形容為「最受前所未見的疫情重創的其中一個行業,全球尤其跨境旅運受到大限制」,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港威酒店和太子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慘跌至20%,致使公司決定將太子酒店徹底翻新,直至2021年才會重新開業。

位於銅鑼灣的地標購物中心時代廣場,整體收入下降19%,營業盈利減少21%,商場收入減少23%,並導致出租率下降至92%,而去年末的出租率還有97%。

好萊塢廣場收入同樣減少13%,營業盈利下降17%。只有中環組合的會德豐大廈和卡佛大廈的優質商業物業,還在上半年保持6%的收入增加和8%的盈利上升。

然而,在2018年剛剛開業的尼依格羅旗下的奢華酒店The Murray, Hong Kong平均入住率都只有15%,收入和盈利都大受打擊。

九龍倉置業在中報中直言,自2019年年中開始的本地局勢動蕩,及至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暴發,導致市場受到雙重打擊,酒店業的入住率暴跌至個位數,加上集團為零售租戶提供超過10億港幣現金租金減免,對上半年業績造成不小的影響。

而屬另一集團的網紅打卡之地紅磡嘉裡酒店,因門可羅雀不得不改成共享辦公室。

在上遊,香港迪士尼樂園愁眉緊鎖。9月23日,香港政府宣布,特區收回迪士尼二期用地。

創新高的失業和破產

一些行業的萎縮必然帶來失業率的上升。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布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2020年6—8月經調整的失業率為6.1%,失業人數達到24.83萬人,與5—7月相比增加5800人。就業不足率上升至3.8%,就業不足人數達到14.9萬人。

按照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合計的失業率在6—8月上升至10.9%,為受SARS沉重打擊後的高位,而就業不足率再度急升0.9個百分點至5.9%。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分別高企於14.4%及8.3%,建築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亦高於11.1%和8.1%。與此同時,多個其他行業的就業不足情況惡化,尤其在運輸業、保險業以及教育業。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勞工市場在2020年6—8月仍然嚴峻,這是由於本地第三波疫情在7—8月廣泛幹擾經濟活動,儘管「保就業」計劃繼續提供支援作用,但就業不足率仍然上升,並為SARS以來高位。

企業不景氣的一個負產品是社會破產個案的增多。香港破產管理署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2020年5月,香港申請破產的企業和個人達到了2079宗,創下了17年來的單月最高紀錄(見下圖)。這是2003年5月以來,第一次有月份的「申請破產」案例超過2000宗!

儘管今年香港的股票市場迎來了京東、網易等大規模企業上市,但是,一批較小的股票經紀公司仍然可能會倒閉。據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徐聯安說,今年以來,香港破產的證券經紀公司多達31家,到2020年底,這一數目可能會升至40家。根據香港交易所的數據顯示,這將是自2003年有數據以來的最高年度破產紀錄,大幅高於去年的22家和2018年的7家。

根據香港破產管理署發布的最新資料表明,香港2020年上半年累計破產案件4500宗,同比上升16%左右,2020年6月企業強制清算個案48宗,同比上升65.5%。

香港多個行業的不振及萎縮,對經濟活動的其他部門也帶來了負面影響。7月8日,世邦魏理仕(CBRE)發表香港商用樓市2020年上半年觀察及下半年展望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上半年商用樓價和租金全面下跌,其中零售店鋪價格跌幅最大,2020年上半年跌25%,而甲級寫字樓跌19.6%,工業用地跌幅最小為5.9%。

香港銀行業一季度盈利已開始下降。零售銀行整體除稅前經營溢利一季度同比減少7.7%,銀行為資產質素可能轉差做出的貸款減值撥備增加130.4%;9月末,香港金管局發表《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疫情暴發及普遍經濟衰退,上半年銀行貸款組合資產質素繼續轉差,但程度仍屬溫和。截至6月底,零售銀行總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升至0.71%,逾期及經重組貸款比率升至0.41%。金管局指出,疫情暴發影響借款人還款能力,銀行未來幾季資產質素或會繼續轉差,貸款損失撥備或繼續增加。

大面積的公共衛生危機不僅會對經濟活動直接造成傷害,更會對財政帶來空前的壓力,一方面是各種稅收的減少,另一方面會是非經常性財政支出的空前增加。8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過去兩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及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已令港府2020到2021年度的預算赤字增加至近2900億港元,財政儲備降至8000多億港元。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講座教授劉遵義預測,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年香港的實際GDP將損失高達11.4%。

香港無疑面臨著前所未見的挑戰。香港經濟去年以來先是因中美經貿摩擦而遇挫受困,後因反修例風暴而百上加斤,今年更因新冠病毒擴散而雪上添霜。現在外部面臨著複雜的國際形勢,內部則面對著治安不靖及某些政治勢力的擾亂,如何使新冠肺炎病例儘快清零更是成為當務之急。若香港的疫情控制再如此繼續下去,香港經濟會出現什麼局面是不言而喻的,危機將由低端服務業蔓延至高端服務業,失業率會繼續上升,破產個案會繼續增加,銀行資產質量會轉差,政府財政會坐吃山空……可以想像的內憂外患要求香港在疫情防控上不能再有任何遲疑,不能再有任何漏洞。

疫情不清零,香港經濟無法重振

毋庸贅言,香港疫情一天不能清零,香港經濟就無法重振。

香港疫情一再反覆、拖泥帶水,關鍵在於全社會並沒有樹立「病毒是香港全社會的公敵」「疫情久拖不除實際上是對全體香港人利益的『攪炒』」這樣的共識。香港並沒有像內地那樣對人員流動、人員聚集建立起以數據化手段為依託、於全社會明確責任分工的聯防聯控網絡防控體系。因香港無提供個人行蹤的大數據機構,故香港對疫情的防控只能被動地放在「治」上,並無有效辦法放在「防」上。

因此,香港必須破除「佛系」防控疫情局面,在政府有關部門、各區衛生防疫單位、社工服務體系、大廈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社會志願者間建立嚴密的疫情防止和控制響應系統,堅持防、治並舉,徹底堵塞疫情傳播的各種漏洞。對已感染人士要允許通過流行性傳染病學調查、核檢當事人活動軌跡等措施查清有聯繫人群,以儘快消除隱患。

重振香港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儘快恢復內地香港間的人員流動和商務活動,故要儘快建立兩地可證明、可接受的無感染人員入境免隔離控制措施,包括內地無疫情地區人員持近3日的核酸檢測報告免隔離入境香港、同樣內地允許持近3日核酸檢測報告香港人員免隔離入境內地,有需要時內地為此可派員駐港為內地赴港人員和自願接受核酸檢測港人提供專門服務。

為支撐香港經濟的發展,內地可考慮利用自身率先走出疫情衝擊、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機會,鼓勵企業及政府融資平臺到香港上市或發債,以此既達鞏固香港金融中心之效,又得增加內地金融實力之功,未來更可藉此增加一旦爆發國際金融戰的博弈籌碼。

另外,對源自香港的食品、藥品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可考慮採取階段性的臨時關稅優惠安排,以幫助香港企業渡過生存難關。

責編 | 郭芳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黃金周變「寒冬周」,1/4店鋪面臨倒閉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朱麗娜部分內容來自:新華社、證券時報5天僅801人次黃金周內地訪港人數暴跌99%據新華社,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喜逢,受疫情影響,今年香港國慶、中秋小長假「含金量」不足。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數據,10月1日當天,內地訪港遊客僅93人次。
  • 訪港遊客下跌99.9%,海洋公園面臨倒閉,香港旅遊業愁雲慘澹!
    >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5月15日公布,4月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約4100多人次,按年下跌近乎100%,平均每日只有100多名旅客。總計今年前四個月,訪港旅客約349.3萬人次,按年跌85.3%,其中內地旅客人數累計下跌85.8%至266.9萬人次,非內地旅客亦跌83.4%至82.4萬人次。單計4月份,內地旅客人數按年大跌99.9%至2945人次,非內地旅客亦跌99.9%至1180人次。
  • 十一假期訪港人數暴跌99%
    赴港人數暴跌99% 黃金周變「寒冬周」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由於來港旅客數量大幅減少,香港多個行業生意慘澹,往年的十一黃金周變成了「寒冬周」。
  • 現在香港經濟狀況如何?2020年香港經濟現狀
    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與2018年的150萬人次比更是令人「捶胸頓足、慘不忍睹」。
  • 赴港遊客暴跌99%!黃金周香港與內地的「冰火兩重天」!
    然而,這個中秋+國慶雙節的黃金周對於香港來說,卻不怎麼快樂! 從公開數據來看,雙節的前五日,赴港的內地遊客數量僅為801人,而去年同期的內地遊客累計入境人數超過67萬,同比暴跌99%,實在令人唏噓!
  • 內地遊客回升、鋪租下降 香港零售業強勁復甦
    21世紀經濟報導 朱麗娜 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導隨著內地訪港遊客持續回升,香港零售業強勁復甦。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訪港旅客人次超過530萬,較去年同期上升11%,其中以內地旅客達到405.6萬人次,同比增長15.2%。今年前四個月內地訪港遊客達到1623.74萬人次,同比增加約190萬人次,增長13.2%。
  • 訪港旅客暴跌99%!疫情告急下香港商業急速冰凍,餐飲零售成重災區...
    香港餐飲零售「寒冬期」繼續,化妝品龍頭業績陷入低谷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這次社區暴發難以預測將持續多久,料餐飲等行業生意在這一、兩個星期會大受打擊,生意甚至可能會跌回3-4月的谷底。他指出,3至4月餐飲業大受打擊,生意跌了40-60%,即使外賣增加也不足以彌補損失。
  • 香港高不可攀的街鋪租金和售價 紛紛暴跌
    「本是處在黃金地段的店鋪,連金融海嘯都沒有倒閉,想不到今年結業大吉。」最近一位香港的朋友感嘆,走在街上,經常會看到結業的商鋪。不僅如此,就連旺角亞皆老街32-34號的連鎖服裝品牌G2000,也悄悄換到了比鄰的28-30號鋪位,老闆對問詢的朋友表示,這樣可以節省一大筆租金開支。
  • 香港零售巨頭集體受創:房租太貴 內地客銳減
    香港零售巨頭周大福和莎莎國際近期相繼發布2016財年中期業績報告,周大福利潤銳減三成,莎莎國際則暴跌接近四成。一個是香港知名的珠寶商,一個是香港的化妝品零售集團。兩者的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卻很相似:受到內地赴港遊客減少的嚴重影響。
  • 趕客容易請客難 香港旅遊業如何找回內地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2月至今,內地訪港旅行團數量已連續14個月下跌。今年一季度,內地訪港旅行團暴跌六成,預計「五一」假期訪港旅客數量亦難見起色。內地遊客大量減少,令香港旅遊業受到重挫,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均受牽連。如何「找回」失去的內地市場,是香港旅遊業復甦的關鍵。
  • 香港旅遊業五一假期:首日內地旅客119人次,去年為50萬
    新華社香港5月2日消息,隨著「五一」勞動節假期到來,香港居民開始外出踏青,訪港遊客的身影卻依然罕見。在旺角、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人流較往年「五一」假期明顯減少,特別是以接待遊客為主的珠寶、禮品店鋪,更是門可羅雀,倍顯冷清。
  • 香港遊客「擠爆」深圳入境大廳,香港五星級酒店降至500元...
    今年的平安夜(12月24日),入境香港的內地遊客人次為75404人,較去年同日大幅減少48.4%。12月21至24日,內地遊客的出入境人次跌幅更大,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56.8%及55.9%。圖片來源:深圳新聞網視頻截至12月25日當日中午12時,深圳灣口岸共查驗出入境旅客逾5萬人次,其中入境方向4.2萬人次,較去年同時段客流增長達45%。深圳灣邊檢站提醒,12月26日深圳灣口岸還將迎來客流高峰。
  • 香港迪士尼:內地及海外遊客減少 餐廳推出吸引本地遊客新菜式
    新華社香港12月16日電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16日表示,因應內地及海外遊客減少,樂園餐廳主要參考香港本地遊客意見,將於2020年初在度假區酒店推出新菜式。在當日舉行的推介會上,迪士尼餐飲團隊介紹,近幾個月來,到訪樂園的本地遊客增多、內地及海外遊客減少,因而新菜式主要參考本地遊客的意見,推出包括以電影「冰雪奇緣」為主題的甜點等40款美食,以及中式小菜拼盤「八和菜」等。
  • 迪士尼虧損敲響香港旅遊業警鐘 暴亂加速「趕客」
    訪港遊客下跌,連累迪士尼樂園入場人數也急跌,不僅連續多年的收入上漲勢頭戛然而止,而且還出現上億港元的虧損。難怪香港《東方日報》16日哀嘆,猴年伊始,壞消息接踵而至,旺角暴亂綿綿不休,滙豐控股遷冊香港的願望落空,迪士尼樂園業績大倒退,「新春期間內地訪港旅客暴跌,其實這些都是香港不斷衰亡的徵兆」。  香港迪士尼樂園去年踏入十周年,即遇上旅遊業走下坡路。
  • 香港迪士尼空蕩蕩,酒店價格爆跌2折……你還會去嗎?
    ,你們還敢去嗎?畫風突變,這還是你去過的香港嗎?據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訪港旅客高達約6515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就達5104萬人次佔旅客總量的78%via.鳳凰網資訊到了雨天,人更少得幾乎不像是一個遊樂園了▽從前是遊客追著米老鼠拍照可現在是米老鼠全家追著遊客求拍照這是何種場面,真是想都想不到啊▽酒店價格大跳水
  • 香港莎莎:代購「帶不動」內地顧客消費力減弱
    6月20日,香港知名化妝品零售企業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0178.HK 下稱「莎莎」)公布2019年財政年度業績報告,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之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額增長4.5%至8375.9百萬港元。今年5月1日至5月4日的勞動節假期,莎莎港澳地區零售銷售按年錄得0.4%跌幅,與2018年為期3天的假期相比,港澳地區零售銷售按年下跌3.9%。
  • 香港五一假期內地遊客大降 店主:生意要減少40%
    有珠寶金店負責人預計,生意比去年同期會下跌一成,而有藥房則估計生意將少三至四成。  在旺角,看上去整體人流量與平日差別不大。有珠寶店推出折上折優惠來吸引更多遊客購物,但店家表示,預計生意會比去年同期下跌一半;有攤檔檔主說,今年「五一」的人流只及去年一半,不單是內地遊客,連外國遊客也減少。
  • 內地遊客銳減80萬!香港迪士尼盈利三年後重陷超億元虧損
    內地遊客銳減80萬!內地遊客人數的下降是造成香港迪士尼由盈轉虧的一大原因,2015年全年整體入場人次減少9.3%至680萬,其中內地旅客佔41%,僅不足280萬人次。而2014年度,香港迪士尼的訪客數量則達到了750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佔到48%,即約360萬人次。也就是說,2015年光顧香港迪士尼的內地遊客比上年少了超過80萬人次。
  • 香港廠商會料內地經濟有望在下半年出現V形反彈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2月7日,香港廠商會發表今年經濟展望報告,其表示內地政府加大力度推出逆周期調控措施的政策支持下,加上公共衞生事件的影響通常「驟來快去」,如疫情能在上半年受控,內地經濟有望在下半年出現V形反彈。
  • 訪港客銳減致巨額虧損 海洋公園謀加價14%救亡
    圖:海洋公園上年度入場人次暴跌18.8%  大公網12月8日訊(記者何進昇)內地訪港旅客勁減,海洋公園上年度入場人次暴跌18.8%,錄得2.4億元巨額虧損,是近30年來最勁  去年10月發生內地旅客在紅磡珠寶店與導遊爭執後死亡事件,加上今年初爆發旺角暴亂後,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應聲暴跌。海洋公園昨日公布2015/16年度業績報告,截至今年6月30日,接待旅客近600萬人次,較對上一年的740萬人次,下跌18.8%,主要是內地旅行團客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