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速出清巨額造假者:財務造假退市標準首次量化

2020-12-23 第一財經

新一輪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已落地,對新增市值標準、量化財務造假退市標準等進行了創新,備受市場關注。

財務造假退市標準首次被量化。連續三年虛增淨利潤或利潤總額每年均超過披露的淨利潤或利潤總額的100%,或者連續三年虛增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披露的淨資產的50%,且三年合計虛增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將被認定為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而強制退市。

這一規定引發市場熱議,有觀點認為,此次量化財務造假退市標準,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從法治化角度說是一個進步或者探索;也有觀點認為,上述量化的數值均較高,讓造假者有了可鑽的漏洞,相當於縱容造假。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業內人士稱,此次量化財務造假退市標準並不存在縱容造假之說,只是針對重大財務造假行為做出了安排,以快速出清這類公司。但沒有觸及量化標準的造假並不代表不會被退市,一經發現有通過財務造假規避退市的公司,也將被退市,較舊規完善了造假退市指標體系。

「在這一點上大家不要有主觀的預設,好像所有上市公司都是不誠信的,所有上市公司都敢於造假,我覺得這個假設不成立。」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退市新規是多標準、多通道的退市指標組合,空殼股、垃圾股即便不因造假而退市,也會因其他的通道而退市;再者,新證券法之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不要用老眼光看新問題」。

重大財務造假退市新增量化指標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對《股票上市規則》《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等相關業務規則進行了修訂,並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為了讓退市標準適應新證券法要求,在借鑑科創板、創業板試點退市改革經驗上,全市場的新退市標準主要亮點在於,用組合類財務指標替代單一財務指標,將「面值退市」指標改為「1元退市」指標,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的市值指標,在重大違法退市指標中新增造假金額加造假比例的量化指標等。

這其中,重大違法類指標引入量化的財務造假退市標準是一大突破,在以往任何一版退市規則裡都沒有對財務造假退市指標進行量化。

即新增「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虛增淨利潤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淨利潤金額的100%,且三年合計虛增淨利潤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連續三年虛增利潤總額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利潤總額金額的100%,且三年合計虛增利潤總額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連續三年資產負債表各科目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淨資產金額的50%,且三年累計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達到10億元以上(前述指標涉及的數據如為負值,取其絕對值計算)」的量化指標。

董登新對第一財經稱,過去「重大違法」比較概念化、抽象化,新退市制度對其進行了具體量化,尤其是對財務造假的嚴重程度進行了量化區分,這讓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具有了較好的可操作性和威懾性。

但是市場也有不理解者——財務造假不是應該「零容忍」嗎,為何要量化指標,給予造假的彈性空間?

「實際上,規則是針對造假金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惡劣的案例做出了安排,觸發了標準意味著退市,比起一般程序更快出清。」一位業內人士稱。

多渠道出清造假公司

市場的另一大爭議點在於,三個量化指標中,只有第三項有一定威懾力,前兩項的造假退市指標均定的太高,這意味著縱容上市公司小額造假。

但根據現行規定,認為「小額造假」處於監管真空是一種誤讀。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行的重大違法退市制度,已經將規避退市的行為納入退市標準,也就是說,根據財務指標應該退市的公司,如果靠造假規避了退市,如果被查實,無論金額大小,就是重大違法,將被直接退市。

根據現行的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其中規定了「3+1」個強制退市情況,對應為三種具體情形和一項兜底條款。

其中針對財務造假行為,規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導致連續會計年度財務指標實際已觸及《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終止上市標準」。

該人士舉例稱,上市公司第一年淨資產是負數,第二年造假把淨資產變成正數,第三年淨資產為負數,第四年被發現了,就構成重大違法退市,哪怕第二年造假的金額很小,也屬於重大違法退市。

但目前對財務造假的規定也存在完善空間。

「現行規定下,無論上市公司造假金額,只要糾正後的財報符合終止上市條件,即啟動退市程序。但這種規定的不足在於,只針對為了規避退市的財務造假,並不針對那些造假了但不觸發退市標準的造假行為,未設置快速出清途徑。此次退市新規對此進行完善,增加了量化指標,即使公司造假糾正後符合上市條件,但只要達到了一定金額依然會被出清。」上述投行人士稱。

而放眼更大的規則框架,即使不觸發上述標準,依然可以多渠道實現對造假公司的出清。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從其他退市指標看,如果此類公司被市場拋棄,那麼用交易類指標也能促進淘汰;如果調整後觸發了財務類退市標準,依然會被退市。

除了多標準、多渠道的退市指標組合之外,董登新認為,新證券法對於財務造假者也有較大的威懾力,一方面加大了違法違規的成本,另一方面造假者也將受到行政處罰、民事處罰、刑事處罰等。

相關焦點

  • 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 織密重大違法退市監管網
    此次新增的比例+金額的量化指標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從規則結構來看,屬於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是對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強制退市標準的細化、補充,提高可執行性,其與欺詐發行強制退市情形,以及其他嚴重損害證券市場秩序的重大違法行為,且嚴重影響上市地位的情形等,共同構成了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讓退市制度更加完整、退市力度全面增強。
  • 【上交所:增強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的可操作性 新增財務造假量化...
    2020-12-14 18:27:02來源:FX168 【上交所:增強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的可操作性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標準】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
  •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原標題: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12月14日晚間,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出重磅消息,針對退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簡化退市程序,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
  •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_證券要聞...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12月14日晚間,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出重磅消息,針對退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簡化退市程序,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 上交所:進一步明確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準 新增量化指標
    上交所14日表示,重大違法類指標方面,在原來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退市子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準,即新增「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虛增淨利潤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淨利潤金額的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財務類退市「4年變2年」, 取消暫停上市...
    規範類退市指標方面,新增「信息披露、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數以上董事對於半年報或年報不保真」兩類情形,並細化具體標準。信息披露、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的具體情形包括:證券交易所失去公司有效信息來源;公司拒不披露應當披露的重大信息,嚴重擾亂信息披露秩序,並造成惡劣影響等。  重大違法類指標方面,新增造假金額加造假比例的量化指標。
  • 2021年第一雷:豫金剛石重大財務造假,連續三年虛增利潤好幾億,實控...
    此次修訂,在原有欺詐發行、欺詐重組上市、通過財務造假規避退市等重大違法退市標準基礎上,進一步針對重大惡性財務造假行為新增「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量化標準,其並非是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劃出「安全界線」,而是在原有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標準基礎上的進一步補充完善,有利於提升重大違法認定標準和適用範圍的完整性,也將與此前認定標準共同組成更為完善、更加嚴密、更具威懾力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體系,進一步強化重大違法退市的警示和出清作用
  • 2021年第一雷:豫金剛石重大財務造假連續三年虛增利潤好幾億實控人...
    此次修訂,在原有欺詐發行、欺詐重組上市、通過財務造假規避退市等重大違法退市標準基礎上,進一步針對重大惡性財務造假行為新增「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量化標準,其並非是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劃出「安全界線」,而是在原有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標準基礎上的進一步補充完善,有利於提升重大違法認定標準和適用範圍的完整性,也將與此前認定標準共同組成更為完善、更加嚴密、更具威懾力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體系,進一步強化重大違法退市的警示和出清作用
  • 退市新規來襲!創業板新增三類情形,退市指標「新老劃斷」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同步發布退市新規,在退市標準、退市程序上進行具體優化,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就修訂退市相關業務規則回答了記者提問。據了解,深交所先後在2012年、2014年、2018年啟動三次改革,建立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等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
  • 瑞幸退市!股價大跌50%!「財務造假」英文怎麼說?
    更多精彩,微信公眾號搜索「華爾街英語」 25日晚間,瑞幸咖啡官網宣布消息,已經正式於24日決定撤回召開聽證會的消息,不再尋求逆轉在納斯達克退市的決定。 因財務造假陷入內憂外患的瑞幸,在上市短短一年多後將徹底告別納斯達克~~ 財務造假 financial fraud fraud:欺詐行為(名詞) Fraud pushed Luckin's stock from penthouse
  • 創業板欺詐退市第一案:公司財務、銷售、高管集體參與造假
    財務造假對象涉及近百家上下遊企業,1.1萬餘名投資者受害11月6日,最高檢聯合證監會發布了12起證券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創業板欺詐退市第一案」——遼寧省丹東市檢察院辦理的欣某股份有限公司、溫某、劉某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首當其衝。
  • 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力度空前: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
    近兩年,試點註冊制以來,面值退市逐漸成為退市主渠道,滬市已有6家公司因股價連續跌破面值而退市,不少公司徘徊在面值退市邊緣,市場化退市開始迸發出威力。本次退市制度改革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基本原則,具體有以下4方面的改革思路:一是堅持市場化方向,契合註冊制改革理念。完善面值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發揮市場的優勝劣汰作用。二是完善財務類退市標準,力求出清殼公司。
  • ST金剛(300064.SZ)涉嫌重大財務造假 存在被強制退市風險
    公告顯示,證監會通報內容為:「經查,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嚴重不實。一是連續三年累計虛增利潤數億元,二是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關聯交易合計40億餘元。調查還發現,在上述期間,實際控制人累計佔用上市公司資金23億餘元。
  • 董登新:A股新退市制度八大看點
    其中亮點可歸納為以下8點:(一)將「面值退市」改為「1元退市」,增設了「市值退市」標準早在2012年A股退市制度首次設置「面值退市」標準時,我就在第一時間建議:應將「面值退市」標準改為「一元退市」標準,8年後,新退市制度終於改正過來了,意義十分重大,更加符合國際慣例。
  • 市說新語丨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優化市場生態
    相比此前公布的徵求意見稿,正式實施的退市新規作出多方面調整,主要包括從嚴設置重大財務造假退市量化指標,調整優化組合類財務指標,以及完善重大違法類退市的限制減持情形。其中,正式規則將財務造假考察年限從3年減少為2年,造假金額合計數由10億元降至5億元,造假比例從100%降至50%,並新增營業收入造假指標,進一步從嚴收緊量化指標。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要來了: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大幅收緊…13大...
    一是進一步完善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引入量化判斷標準; 二是同樣實施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嚴格退市標準; 三是取消因觸及交易類指標的退市整理期,壓縮退市時間;四是銜接上市條件,補充紅籌上市企業的退市標準。
  • A股退市新規出爐,新增多個退市紅線!市值低於3億、年報不...
    4、新增信息披露、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數以上董事對於半年報或年報不保真兩類情形,並細化具體標準。5、在原來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退市子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準。6、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明確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觸及財務類指標即終止上市。
  • A股退市新規近了: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億元退市
    一是進一步完善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引入量化判斷標準;二是同樣實施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嚴格退市標準;三是取消因觸及交易類指標的退市整理期,壓縮退市時間;四是銜接上市條件,補充紅籌上市企業的退市標準。
  • 退市新規來了!「1元退市」、總市值低於3億元……多條紅線劃定
    四是重大違法類指標方面,在原來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退市子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準。「一旦造假金額超過規定指標,將嚴格強制退市。」張奧平表示。一是進一步完善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引入量化判斷標準;二是同樣實施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嚴格退市標準;三是取消因觸及交易類指標的退市整理期,壓縮退市時間;四是銜接上市條件,補充紅籌上市企業的退市標準。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3億元將被退市...
    近兩年,試點註冊制以來,面值退市逐漸成為退市主渠道,滬市已有6家公司因股價連續跌破面值而退市,不少公司徘徊在面值退市邊緣,市場化退市開始迸發出威力。   本次退市制度改革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基本原則,具體有以下4方面的改革思路:一是堅持市場化方向,契合註冊制改革理念。完善面值退市指標,新增市值退市指標,發揮市場的優勝劣汰作用。二是完善財務類退市標準,力求出清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