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如期而至的敲響,新年快樂!隨著期末的靠近,最令孩子們期待的寒假也將隨之到來。相信寒假期間,許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制定多種多樣的寒假計劃。但是也有家長反映「寒假假期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無論計劃制定得多完美,孩子總是不能按照計劃有效完成。
今天,勤藤教育的老師就為各位家長來支招,希望幫助您和孩子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寒假!
1,幫助孩子培養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與毅力
具體的來說,就是幫助孩子學會選擇,未來有規劃,有目標,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幫助。根據自己的特點去適應社會,是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的一種方式,這也是最基本的技能。寒假計劃就像是一面自我關照的鏡子,孩子對照計劃行動,會逐漸養成責任意識和毅力。
2,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判斷事物的優先級
具體地說,一旦開始制定並執行計劃,孩子就會逐漸明白,他/她生活中所有事物的重要性並不全都是一樣的。他會自發地將消耗精力較多,需要全神貫注的任務,放在一天中最為清醒且精力充沛的時段,並且把難度不大的任務,放在容易疲倦的時間段。同時,他/她也會逐漸學會迅速識別任務的難易度,讓某些任務處於優先級。
心理學家發現,6~12歲的孩子,只要在三天之內做同樣一件事超過22小時,或者一周之內超過45小時,他/她對這件事的興趣就會迅速下降。這種篩選,識別,安排的能力,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競爭與紛繁的事物中,獲得有條不紊的從容感,這也是今天讓孩子制定假期計劃的長遠意義之所在。
因此,制定一個張弛有度的寒假計劃,有意識地將相同的活動交錯安排,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可能推遲厭倦期的到來。
3,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
一放假,孩子就會懈怠,沒有了學校的要求和老師的監督,他/她們常常因為沉迷於電視劇和網路遊戲而到半夜12點都不睡覺,但是到了白天就睡到「日上三竿」。。。。。。
這種「無節制,無計劃」的狀態不但令孩子變得散漫,與開學後正常的學習狀態完全脫軌,還會讓孩子出現空虛,抑鬱的現象。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寒假計劃,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利於培養出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
4,與「遺忘」作戰
只要假期超過10天,孩子自身對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的遺忘就不可避免,這也是部分學校要進行學期初考試的原因~這並不是給放假歸來的孩子上「緊箍咒」,而是在測試孩子遺忘的概率有多少,以助於老師有目的地幫助孩子修復遺忘。當然,假期裡孩子若能戰勝遺忘,那麼新學期孩子的功課就在更高的臺階上了。
同時,如果寒假假期計劃都有家長說了算,而孩子自身並未參與其中,那麼孩子自己對此就沒有責任心,也不會有擔當意識,自然而然就不會配合執行這「所謂的寒假計劃」了。
寒假計劃切忌「功利性」很強。家長其實可以換一種角度,讓孩子真正明白做這些事情,完成這些計劃的真正價值是什麼,完成以後會收到什麼樣的益處,孩子才會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寒假並不是學校生活的「延續」,所以家長們應該充分利用好假期這段時間,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不是讓孩子做一個「學習機器」。只有當假期的生活更加多元化,豐富化,孩子才會有更高的性質和執行力。不要壓抑孩子的天性,因為假期本身就是一段適當放鬆身心的時間啊;相反,只有那種留足了「自由時間」的計劃表,才有可能貼近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跳一跳,「夠」得到。並且計劃有「留白」才能根據孩子的狀況隨時調整,做到「計劃也得趕得上變化」。
孩子在學校學習了一個學期,「千呼萬盼」終於盼到了放假,自然是會偷懶倦怠,提不起「精氣神兒」。還有很多低年級的孩子,自律性會比較差,需要家長進行監督和引導。這個時候,家長絕對不可以因為孩子沒有完成計劃而大發脾氣,或是什麼都不管,讓孩子自己「看著辦」。當孩子偷懶或是倦怠的時候,家長要及時進行監督,讓孩子堅持按計劃進行,但需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多以「引導」為主。
家長的作息習慣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們在家休息時,一定要以身作則,可以空出一個下午,儘量不要去看電視,儘量不要去玩手機,和孩子一起看書閱讀,營造一個安靜溫馨的家庭氛圍。寒假計劃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給孩子自由制定計劃的權利,家長所能做的就是傾聽孩子們的寒假心願與目標。
很多時候寒假計劃的「夭折」就在於事先沒有對計劃的實施過程進行前期預想,以至於常常發生「計劃趕不上變化」的事情。如果寒假計劃的執行效果不好,甚至還會引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在實施寒假計劃之前,家長和孩子不妨坐在一起,想一想設定好的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困難,以及解決這些困難的方法,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
假期裡,家長對孩子的培養絕不能只局限於學習,而應該做到勞逸結合,培養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就是勤藤教育給各位家長的「制定寒假計劃」的一些小小的建議,希望幫助您和孩子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