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家庭要教會孩子這4種能力,最好別晚於6歲

2020-12-24 凌媽育兒

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同時也承擔著管教的責任,能夠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這是父母們養育子女的初衷,可是如果父母教育引導的方式錯了,那麼很有可能會親手把孩子養廢了。尤其是對於性格更加活潑好動的男孩而言,父母們更加應該在教育上多用心,一味地給予孩子無底線的愛,最後只會把孩子教得更加嬌縱。

十歲男孩當街對母親大打出手,母親沉默以對,網友:這孩子真是不打不行!

此前有這樣一段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在視頻中,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不停地對著母親大打出手。母親用雙手扶著電動車把,雙腿支撐著地,雖然男孩兒不停地用腳踢自己,但是母親卻一直沉默著沒有還手。

也許是母親的忍耐讓男孩更加變本加厲,只見他卯足了勁一腳一腳地踹向母親的大腿。路人並不知道母子倆是因為什麼而發生了爭執,於是紛紛圍觀起來。可是即便有路人的圍觀,男孩依然沒有停下自己惡狠狠地拳打腳踢。

也許是覺得用腳踢母親「不解恨」,於是男孩又衝母親的頭揮起了拳頭,只見他一拳頭打在了母親的太陽穴上,母親整個人被打得一晃,看得出來,這一拳頭讓母親很吃痛。可是男孩卻絲毫沒有收手的意思。

最終母親無奈地騎著電動車離開了,顯然,這一次來自兒子的拳打腳踢一定不會是最後一次。對此網友們也很是氣憤,「這樣的孩子真是不打不行了!」明明是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為什麼會對自己有如此大的怨恨呢?當父母對孩子的寵溺沒有底線時,孩子有可能就會在父母面前變成一隻窮兇極惡的困獸。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父母管教孩子應該趁早,尤其是在6歲之前。3到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在此階段,父母們能夠給予孩子恰當的管教,那麼,父母對孩子以後的教養將會簡單許多。

如教授言說,家有男孩的父母,更加應該趁早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

1.控制情緒的能力

當孩子被負面情緒所裹挾,使他們很容易衝動行事,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自己受傷,也有可能會傷害到他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向孩子傳遞控制情緒的意識,讓孩子能夠更快地從負面情緒中脫身而出。

2.對他人有共情的能力

當孩子的眼中只有自己是他們的行為表達,一定會非常自私冷漠,所以父母們有必要在孩子產生自我意識,以後注重對他們進行共情能力方面的培養。當孩子可以對他人的情緒有所體悟時,他們在行為表達上自然能夠有所收斂。

3.適當的抗挫能力

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不如意的地方,如果孩子面對這些問題,並不能夠很好地應對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被這些挫折和失敗所影響。只有當孩子具備抗挫能力時,他們才能夠從消極環境中獲得積極引導。

4.良好的表達能力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社交生活中,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使孩子內心的想法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納,而這不僅可以減少孩子被誤解的情況發生,還可以幫助孩子形成一些更加正面的自我評價。

家有男孩,父母們有必要注重孩子身上的能力培養,只有當他們具有足夠的能力時,在遇到問題時才能夠表現出更堅強、更有責任感的一面。同時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擔當,懂得感恩的人,父母教育才會是成功的。大家對於男孩的管教有哪些經驗分享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有兒子,四種能力要教會他,最好別晚於6歲
    例如之前曾引發熱議的地鐵某男子偷拍事件、家暴事件……為此,不少網友都呼籲家長們教育孩子,不要只在乎女性的三從四德,更要先教育好自家暴躁的兒子,這才是根源。我想,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紳士儒雅,但教育並不是口空說出來的,必須有具體行動。
  • 李玫瑾:家有男孩,要教會他這四種能力,再晚也不能晚於6歲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了。特別是養男孩子的家庭,父母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這個道理也就是老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以看出孩子長大以後會是什麼狀態。如果想孩子有出息的話,就要在小的時候教育好,而且一定是6歲之前。
  • 李玫瑾直言:有男孩的家庭,在6歲前,要幫他獲得這「四種能力」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不僅指知識的學習,也包括教養、習慣、性格、興趣等,但其中性格的養成往往會被家長們下意識的忽視。其實,一個人的性格可以促進著其自身的能力發展,而這影響也會有著終其一生的效果。6歲前,是養成一個孩子良好性格的關鍵時期,因此無論家中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需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
  • 李玫瑾:家裡有小男孩,教會他這「4種能力」,儘量不晚於6歲
    李玫瑾:家裡有小男孩,教會他這「4種能力」,儘量不晚於6歲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都希望望子成龍,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番作為,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可是教育孩子卻十分的複雜,畢竟教育孩子並不是紙上談兵,對於任何細節都需要把握。
  • 李玫瑾:養男孩的要注意,最晚6歲之前,要教會他這「4種能力」
    李玫瑾教授指出:最晚6歲之前,家裡有男孩的的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這4項能力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根據過男孩的先天特徵,在講座中具體總結了一些教育理論:3到6歲,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宜早不宜遲,尤其是對於男孩子們來說
  • 李玫瑾:12歲之前,務必教會孩子這4個能力,是立足社會的根本
    不恰當的管教不僅會讓孩子這隻瓶子的顏色變得糟糕,甚至還有可能會被輕易打碎。少年犯的父母不懂孩子為何會犯罪?李玫瑾教授直言:12歲之前管錯了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李玫瑾教授,現在是父母們口中的「育兒網紅」,在各地進行的教育講座和視頻,被家長們奉為「教育聖經」。
  • 李玫瑾:12歲之前,請務必教會孩子這4個能力,是立足社會的根本
    李玫瑾教授直言:12歲之前管錯了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李玫瑾教授,現在是父母們口中的「育兒網紅」,在各地進行的教育講座和視頻,被家長們奉為「教育聖經」。在某次講座中,有家長提問說「雖然為人父母,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李玫瑾教授就此和大家分享了一個自己的「12歲之前管教孩子」的理念。
  • 李玫瑾:「教育要在6歲之前」,培養孩子三種能力,長大更有出息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6歲之前這三種能力需要培養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綜藝節目中表示,「教育孩子最好在6歲之前,之後再想管教就難了。」現實生活裡,家長往往覺得孩子還小不著急管,等大了自然就懂了。可還沒等孩子長大,家長就發現已經管不了了。在Matt老師的家庭教育培訓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母親說她的兒子今年5歲多,脾氣特別大,只要不高興了輕則就是一頓哭鬧,嚴重的時候就會摔打玩具,甚至打人。
  • 李玫瑾教授:孩子在12歲以前,一定要學會4種能力,將來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性格的培養、品行的形成是在12歲之前,之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播下的種子。,特別是在12歲之前,如果具備這四項能力,將來孩子發展錯不了。李玫瑾教授說:責任感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東西,學會分擔才有擔當,孩子只有親身體會了壓力和重量,才能懂得責任。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李玫瑾坦言:教育兒子宜早不宜遲,抓住6歲前的黃金期將一生受益  李玫瑾老師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過系統的研究,她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指出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李玫瑾老師的建議並非沒有道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這時的孩子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初步的認識。
  • 李玫瑾:家有男孩,最好在6歲前培養「4種能力」,娃不走歪路
    我國著名的未成年心理學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6歲以前,父母的嘮叨話語都是黃金」。從幼兒心理髮育的角度來說,這句話完全沒毛病。幼兒時期,孩子的心智發育不成熟,父母的話對他們來說不僅僅能傳授生活經驗,還對性格塑造有很大幫助。
  • 知名教授李玫瑾:想要男孩未來成功,6歲之前必須學會這四種能力
    知名教授李玫瑾:想要男孩未來成功,6歲之前必須學會這四種能力 未來孩子都會走上獨立的道路,而在這個社會上,男孩子需要承受的壓力總是會比女孩子更大一些,因此男孩子的教育相比而言難度會更加大一些,畢竟其本身能力大小也是決定了孩子未來組建家庭生活質量高低與否,是十分重要的。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四個能力」,受益終身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各方面能力強,但其實孩子是否優秀、能力是否強,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12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
  • 李玫瑾:家有男孩要教他4種能力,尤其在孩子6歲前,錯過了難彌補
    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做出一些不被社會道德,甚至是法律所接受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在這方面表現的就更加突出。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表示,一個有男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之所以說最晚不要晚於六歲,主要是因為,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自身的個人意識已經逐漸的清晰明確了。很多家長能夠發現,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最容易出現一些叛逆的行為,並且會感覺孩子沒有以前懂事了等等,但其實這是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了。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培養"4種能力",娃陽光有擔當
    我國著名的未成年心理學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6歲以前,父母的嘮叨話語都是黃金"。幼兒時期,孩子的心智發育不成熟,父母的話對他們來說不僅僅能傳授生活經驗,還對性格塑造有很大幫助。李玫瑾教授還指出,家有男孩,最好在6歲前一定要培養下面"4種能力",娃長大不走歪路,陽光有擔當。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出現這4種叛逆,該打就打,父母別慣著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牽掛的事情,很多父母會選擇聽從一些教育專家的建議,李玫瑾教授就是廣受父母喜歡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在參加一個節目的時候就犀利地指出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的叛逆行為,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的叛逆行為,因為這段時間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
  • 3—6歲的階段很關鍵,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別慣著!
    朋友小靜有一個兒子叫牛牛,我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所以我也是看著她兒子長大的。牛牛一兩歲的時候很是可愛,白白胖胖的特別招人喜歡,但從三歲左右開始,牛牛就像是變了個人,脾氣越來越大,只要是想要的東西,不買就立馬大哭大鬧,但是小靜認為,這是小孩子的天性,長大就好了。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三個能力」,有助於孩子成長
    李玫瑾教授表示12歲前教會孩子這三種能力是關鍵,有助於孩子成長,甚至受益終身。1.抗壓能力現在的父母對孩子們往往是「愛之深,操之切」,總是想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必須通過自己來替他做才安心,最後只會造成孩子過度依賴,不利於成長。
  • 李玫瑾建議: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
    ,孩子很容易走彎路,到時候你想管教都來不及了,所以,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建議: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我們就要鍛鍊孩子抗挫折能力,平時父母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去解決遇到的挫折。
  • 養育男孩的家長,在兒子12歲之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個技能」
    其中,李教授建議:在男孩子12歲之前,一定要教會他這四個技能。做家務李玫瑾教授有次在《中國家庭幸福系統論壇》中提到「家務分享」的概念。李教授認為和孩子不僅要有食物分享,其實家務也要分享。雖然家長要照顧、養育、保護孩子,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也需要明白家務、工作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從小承擔這些責任、感受家長的辛苦,孩子才能更有擔當、懂得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