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有男孩要教他4種能力,尤其在孩子6歲前,錯過了難彌補

2020-12-11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為人父母的都知道,在養育孩子方面,無論是養孩子,還是教育孩子,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家教方面,如果家長不能夠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導致孩子的一些觀念、心理等發生偏差。

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做出一些不被社會道德,甚至是法律所接受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在這方面表現的就更加突出。

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表示,一個有男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

三到六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未來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孩子的性格是怎樣的,基本上在孩子三到六歲之間,就已經確定了七七八八了。

也就是說,對於孩子的教育,最晚也不要晚於六歲。

之所以說最晚不要晚於六歲,主要是因為,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自身的個人意識已經逐漸的清晰明確了。

很多家長能夠發現,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最容易出現一些叛逆的行為,並且會感覺孩子沒有以前懂事了等等,但其實這是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了。

而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就是孩子觀念、意識、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最佳奠定時期,一旦錯過了,那麼就很難補救了。

所以,在這個年齡段內,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要讓孩子得到正確的成長。而在這個時期內,這四種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尤為重要的

有男孩的家庭,在孩子六歲前,要教會他4種能力,孩子將來才會更出色

交際能力,是孩子進入社會的前提

很多家長容易忽視孩子的交際能力,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交際不交際的,和孩子關係並不大。

但其實,孩子是不是擁有較強的交際能力,將會對孩子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並且還直接關係到孩子今後進入社會的狀態。

大部分孩子到了三歲後,都會被送進幼兒園這個"小型的社會",在這裡如果孩子沒有交際能力,那很難和同班的小朋友搞好關係。

這樣一來也就無法獲得應有的集體生活體驗,孩子就可能會因此變得孤僻、抑鬱等等。這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而孩子如果能夠擁有一定的交際能力,那麼孩子就可以很好的接納集體生活,從而讓自己的幼兒園生活更加高效,從中獲得更多的成長經驗等等。

另外,孩子以後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交際能力永遠都是對孩子造成積極影響的一種能力。

表達能力,是孩子適應社會的基礎

這裡著重的提出表達能力,是因為男孩子一般都應該保持一種主動、積極的狀態,

無論在什麼場景中,男孩子就應該有一個男孩子應有的表現,畏縮、懦弱等,都不是一個男孩兒應該有的,而自信、勇敢、積極才是男孩子應該具備的。

因為一個良好的表達能力,就能夠促進孩子的積極性提高,能夠讓男孩子更好的獲得集體、團隊,乃至社會的承認。

所以,家長要注意在孩子小時候,就多給孩子一些自我表達的機會,經常和孩子進行交流,並且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意願。

培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獲得較為主觀的表達欲望,孩子有了想要表達的欲望,才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和經驗,才會通過不斷的鍛鍊讓自身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情緒管理能力,是孩子優秀發展的"基石"

情緒管理是 一個對孩子影響十分密切的因素。在1960年的時候,某心理學家曾經進行過一項針對情緒管理方面的實驗,並從中得出一個結論:情緒管理能力越高的孩子,其自身的成就也就越大。

細想之下,其實這種實驗結果,也是很容易被人們所理解的。因為人們在負面情緒、激動情緒等影響之下,做事普遍會存在一些誤區和盲區。

因為自身的情緒對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影響,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就常常會受到幹擾,就可能出現一些偏差等情況,事情的結果也就不會那麼樂觀了。

而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成功的擺脫情緒對自身思想、行為的幹擾,那麼孩子自然做事更專心、專業,結果也就更好了。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獲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抗挫折能力,其實就是孩子的逆商,是孩子面對挫折、困難等負面因素的一種抵抗能力。

一個逆商較高的孩子,就能夠更加坦然和理智的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困難,能夠更客觀的去分析困難,從而找出克服困難的辦法。

而一些逆商較低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心裡會難以承受,甚至還會因此而放棄一些機會等等。

這種情況對於孩子的成長肯定是不利的,並且還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學業、工作,甚至是婚姻、生活等等。

畢竟困難在歲月的長河中,是無處不在的,要是無法面對困難,根本就是難以健康生活下去的。

既然逆商對於孩子這麼重要,那麼家長在平時就要多多注意培養了。

不過,很多家長卻表示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這套《兒童逆商培養繪本》,就能夠為家長的家教提供有力的幫助。

這套書適合2-8歲的兒童閱讀,全套書共分為12冊,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受挫教育、情緒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而且每一本都是採用不同的小故事,和貼切的生活場景,用說故事的方式代替說教,幫助孩子清晰的認識和戰勝挫折,挖掘孩子的內動力,從而讓孩子在閱讀中不知不覺的提高自己的逆商。

這套書原價98元,現在活動價只需48.8元,一本4元左右,還可以掃碼有聲聽故事,真的太划算了,心動不如行動,快點動動你的手指把它帶回家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李玫瑾老師的建議並非沒有道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這時的孩子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初步的認識。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培養"4種能力",娃陽光有擔當
    我國著名的未成年心理學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6歲以前,父母的嘮叨話語都是黃金"。幼兒時期,孩子的心智發育不成熟,父母的話對他們來說不僅僅能傳授生活經驗,還對性格塑造有很大幫助。李玫瑾教授還指出,家有男孩,最好在6歲前一定要培養下面"4種能力",娃長大不走歪路,陽光有擔當。
  • 李玫瑾:養男孩的要注意,最晚6歲之前,要教會他這「4種能力」
    李玫瑾教授指出:最晚6歲之前,家裡有男孩的的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這4項能力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根據過男孩的先天特徵,在講座中具體總結了一些教育理論:3到6歲,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宜早不宜遲,尤其是對於男孩子們來說
  • 李玫瑾:家有男孩,最好在6歲前培養「4種能力」,娃不走歪路
    我國著名的未成年心理學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6歲以前,父母的嘮叨話語都是黃金」。從幼兒心理髮育的角度來說,這句話完全沒毛病。幼兒時期,孩子的心智發育不成熟,父母的話對他們來說不僅僅能傳授生活經驗,還對性格塑造有很大幫助。
  • 李玫瑾直言:有男孩的家庭,在6歲前,要幫他獲得這「四種能力」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不僅指知識的學習,也包括教養、習慣、性格、興趣等,但其中性格的養成往往會被家長們下意識的忽視。其實,一個人的性格可以促進著其自身的能力發展,而這影響也會有著終其一生的效果。6歲前,是養成一個孩子良好性格的關鍵時期,因此無論家中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需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培養他這「4項能力」,長大以後更優秀
    現在社會上的一個現象「陰盛陽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男孩越來越膽小,內向,而女孩反而更加外向,大方,勇敢。這一情況讓養男孩的家庭發愁了。在小學的時候,基本班級前幾名,都是女生,等到上了初高中,乾坤就要被扭轉了,尤其統計各地高考理科狀元,排名靠前的也是男生佔的比例更大,這說明男生在理工科方面確實要比女生強。
  • 李玫瑾:家有男孩,家長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孩子「5項技能」
    ,孩子一旦過了6歲,就會更難管教。針對這一問題,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表示說:對於家有兒子的人來說,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在孩子6歲前,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5項技能」。:家有男孩,家長在孩子6歲前,需教會孩子「5項技能」1.
  • 李玫瑾:家裡有小男孩,教會他這「4種能力」,儘量不晚於6歲
    李玫瑾:家裡有小男孩,教會他這「4種能力」,儘量不晚於6歲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都希望望子成龍,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番作為,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可是教育孩子卻十分的複雜,畢竟教育孩子並不是紙上談兵,對於任何細節都需要把握。
  • 李玫瑾:家有男孩,要教會他這四種能力,再晚也不能晚於6歲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定下來了。特別是養男孩子的家庭,父母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這個道理也就是老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以看出孩子長大以後會是什麼狀態。如果想孩子有出息的話,就要在小的時候教育好,而且一定是6歲之前。
  • 李玫瑾教授:有兒子的家庭要教會孩子這4種能力,最好別晚於6歲
    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同時也承擔著管教的責任,能夠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這是父母們養育子女的初衷,可是如果父母教育引導的方式錯了,那麼很有可能會親手把孩子養廢了。尤其是對於性格更加活潑好動的男孩而言,父母們更加應該在教育上多用心,一味地給予孩子無底線的愛,最後只會把孩子教得更加嬌縱。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機會,錯過難彌補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聰不聰明,從小時候就能看出徵兆,這句話簡單的概括了幼兒發展規律: 3歲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徵,你就能看到孩子青少年時期形象的雛形;而孩子7歲的時候,你就能看出他中年後的事業和成就。
  • 李玫瑾直言:不想養出「熊孩子」,男孩6歲前,培養孩子4個能力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熊孩子」,有的會欺負其他的同學,有的會隨意的摘花或者踐踏草坪,這些都是「熊孩子」可能會做的一些事情,「熊孩子」也不是天生就是熊孩子的,都是父母教育的結果。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直言:家裡面養男孩,在6歲之前,培養他這4個能力。
  • 李玫瑾直言:不想養出「熊孩子」,男孩6歲前,培養孩子4個能力
    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直言:家裡面養男孩,在6歲之前,培養他這4個能力。在男孩6歲之前要教會這4個能力表達能力孩子的表達能力可以讓孩子在平時的社交環境中,有一個好的表現,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培養好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差的孩子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的自卑,不敢面對別人,這樣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恐懼社交,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所以有一個好的表達能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 李玫瑾直言: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6歲後就難改了
    點餐後我聽到一個孩子大吵大嚷,回頭發現一個大約6、7歲的小男孩叉著腰仰頭對他爸爸吼,臉紅脖子粗好像下一秒就會他爸爸動手一樣。他爸爸沒有理孩子,依舊在點餐。這對父母和孩子走之後,大家都在說「揍得好」。但我認為已經揍晚了,一個6、7歲的孩子會這般囂張,一定是從小就慣著。即使現在揍了,孩子的性格已經定型了,揍了也很難改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有兒子,四種能力要教會他,最好別晚於6歲
    01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對每個孩子而言,3到6歲是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這印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心理學上,0-6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萌發的關鍵時期,如何讓他認識到周圍的環境,以及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也經常談論到關於男孩的教育方式,其中很多具備值得借鑑。
  • 男孩該怎麼教?李玫瑾:6歲前讓他學會四個技能,以後的路走不偏
    儒學裡針對學生的教育,有因材施教這一說。其實,這項教育方式放在家庭教育上也是一樣的。不同性格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性別的孩子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相信大家都曾聽到過這樣的話:「還是你家女娃省力,我家那個淘小子不知道有多麼難帶。」
  • 李玫瑾:家有男孩,這4種教育不能少,不然會後悔莫及
    家有男孩,望子成龍是父母們共同的期盼。但經常聽到有家長說,男孩比女孩難管多了,小時候調皮,長大了叛逆。期望中的那個陽光少年,漸漸變了模樣,讓人很難走進他們的內心。李玫瑾教授說,對於男孩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陽光教育。
  •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歲前,父母要讓孩子養成這3種性格
    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她發現所有人的犯罪心理都源於小時候,要想讓一個年輕人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要從小時候開始培養。李玫瑾還說,孩子之所以在青春期出現叛逆的問題,一般都是在12歲之前,還有可能更早,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孩子還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後面再想糾正就難了。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你要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責任感,成長必備的擔當李玫瑾教授說:責任感是孩子要承擔的東西,沒有分擔,就不會有擔當。
  • 李玫瑾:12歲之前,請逼孩子學會這4種能力,他會受益終生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教育要分年齡段,不同階段的方法不同。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