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
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語文考了146分。
河南省理科狀元李昊,總分725分,目標的大學是清華,眼下最迫切的願望是減肥成功,再多看幾本懸疑玄幻小說。
安徽文科狀元李瑾文,總分669分。採訪中談到自己的經驗時,她著重強調「心態」:只有心態好,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取得了726分的好成績。三年前,她還以727.5分的成績,斬獲重慶市中考第一名。
謝欣穎的愛好很廣泛,5歲開始學鋼琴,通過了十級考試。
面對高考,她最主要的減壓方式是爬山,每周末都會去爬一次。
今年高考中,還有一個貴州的三胞胎家庭受到廣泛關注。原因是這三姐妹的成績都在610分以上,超過一本分數線130多分。
看著一張張年輕、智慧的面孔,我心裡充滿了羨慕啊。
學霸到底為什麼能成為學霸?而且一個家庭中還會出現這麼多個學霸?
簡單地歸因於「學霸基因」,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仔細翻找和研究了大概100個狀元和學霸的資料,從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原來,真正厲害的人其實都存在著一定的共性。而這些經驗對於正在備戰自考的你來說,也一定用得上。
前兩天和一個研究高考多年的老師聊天,他告訴我說,研究了這幾年高考的語文卷子,發現高考的出題正在往知識儲備量和課外閱讀方面傾斜。
尤其是我們國家正在快速崛起,弘揚文化自信就會更加注重文史類和中國傳統文學內容。比如說,今年的全國卷就出了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的作文題。
語文是發散性的,你讀的書越多,沉澱的越多,寫起文章和做起題目來,就更有自信。
今年湖南的高考狀元杜青雲,以 718分摘下理科狀元的桂冠。
在介紹經驗時,杜青雲的班主任興奮地說,閱讀是杜青雲最大的興趣愛好。他平時勤於博覽群書,《史記》、《資治通鑑》等史學類書籍更是他的「心頭好」。
不僅僅是他,幾乎所有高考狀元在分享經驗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閱讀。
2017年浙江省高考狀元王雷捷說,閱讀是他們家傳承下來的家規。他的媽媽學歷不高,但會在村裡其他婦女打麻將消遣時,自己安靜地捧著書讀。
耳濡目染下,王雷捷也愛上了閱讀,語文素養不斷提升。
當年高考中,他的作文題目中引用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旅途盡頭,星辰降生」,文章還重點引用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作者哈珀·李的一段素材做論證,最終語文獲得132分,在理科學霸中脫穎而出。
2013年的北京考生孫婧妍,語文148分,作文滿分,創下了北京地區的記錄。
她是怎麼做到的呢?原因無他,唯閱讀爾。
她的閱讀面非常廣,讀名著、讀國學經典、讀詩歌、讀歷史、讀哲學文學的理論,也關注時事。
高考前的一學期,即使學習再緊張,她每天也會抽出一個小時讀書,教室後面的窗臺上堆滿了她的「閒書」。
「尼採壓在泉鏡花上,紫式部淹沒在赫胥黎、劉勰和紀伯倫裡。」
你能想像這麼優美的詞句能從一個高三學生的筆下隨便就寫出來嗎?
一個從小保持大量、規律閱讀的孩子,他內心的豐盈程度,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
從功利的角度說,閱讀可以積累作文素材,提高語文分數;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閱讀能擴大視野,提升眼界和格局。
這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2008年,恢復高考30年的時候,楚天金報曾做了一組《歷屆高考狀元,你在哪裡?》的特別報導,記者鄭志方當時共參與採訪了20名省狀元;之後幾年間,又分別跟10多位高考狀元有過接觸交流。
通過對比,鄭志方發現高考狀元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專注。
2018年的高考中,湖北考生鄭凌驍以715的高分,成為省理科狀元。他的班主任形容他是「最具有天賦的學生,專注力極高」。
班主任舉了個例子:課堂上看到大家學得很疲憊的時候,他會講笑話活躍一下氣氛,也會和同學們一樣哈哈大笑;但當老師接下來講課的時候,很多同學還沉浸在笑話帶來的開心氛圍裡,鄭凌驍卻已經很快調整過來,眼神裡又出現那種特有的光芒。
在2014年安徽省理科狀元孫萌身上,發生過一件趣事:
有一次,快到晚上12點了,孫萌還在跟一道數學題較勁,因為怎麼都解不出來,急她得直哭,媽媽怎麼勸都不行。
在睡夢中,孫萌還一直在來回運算數字。醒來後,她按照夢中想到的步驟重新計算了一遍,還真地把題做出來了。
原來能讓人日思夜想、輾轉反側的,不一定是愛情,還可能是數學。
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的時候,所迸發出的力量真是非常驚人。
前幾天,專注於分析股市的「搬磚小組」突然火出圈了。原因是他們發文宣布,自己堂弟總分681分,全省第七名,已經被清華錄取。
這還不算什麼,更令人咋舌的是,他自己本人是14年前的甘肅省高考狀元,當時進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學習。
在總結高分經驗的時候他提及一個很重要的思維,即全局思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的重點應該是把基礎學紮實,掌握整個大綱的脈絡,有全局觀,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考慮難題。
無獨有偶,重慶市理科狀元謝欣穎也持這樣的觀點,她不喜歡盲目做題,而是先把基礎題、知識點吃透,有了全局觀,然後再去考慮刷難題。
反觀我們中的很多人,只愛做自己喜歡做的題,只愛做難題,只愛做某個板塊的題目。
其實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你必須知道重點是什麼,跳出來,用全局觀看待整個考試。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會在小事上糾纏,而是非常明白自己的重點是什麼。
極度渴望成功的人並不多,願付非凡代價的就更少了。
如果你仔細看看那些學霸們的資料就會發現,能夠達到那個高度的人,除了自身的天賦之外,還需要極其勤奮和努力,如果不是對自己有著很高的要求,很難獲得這麼高的成就。
我很喜歡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說的一句話:「考試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瞬間,我們應當做到胸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
願所有考生都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如果你還是感到焦慮,不如,找範老師聽聽他給你的建議吧!
真正讓我們猶豫的,是我們的行動的緩慢、方法的缺失與認知的不全。
焦慮是必然的,可我們要學會戰勝焦慮、甚至轉化焦慮。
科學調整備考心態,親測有效的方法全在這裡,
關注我,全網同名:中鵬自考大課堂!範老師在工重號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