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腫瘤鬥爭20多年,繁衍5代,塔斯馬尼亞惡魔有望戰勝病魔

2021-01-12 怪羅科學

袋獾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類有袋動物,也是袋獾屬大家庭中唯一沒有滅絕的成員,僅分布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由於其短小精悍的體型和別具一格的戰鬥方式,以及驚人的咬合力,它們被冠以「塔斯馬尼亞惡魔」的稱號。

塔斯馬尼亞州歷來是大型有袋動物的避難所,但在歐洲人登陸澳大利亞後,許多大型食肉有袋動物迅速絕跡。

因為當地居民認為這些動物會殺家畜,所以對這些動物展開了大規模的獵殺,袋獾由於身型小且適應力強而倖存下來。

1936年,澳大利亞的最後一隻袋狼死去,這讓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物種的重要性,於是瀕臨滅絕的袋獾成了保護動物。

此後,免於人類幹擾的袋獾開始恢復自己的種群數量,但不幸的是,在20世紀末它們又染上了一種不治之症。

袋獾面部腫瘤病(DFTD)

這是一種非病毒性傳染性寄生性腫瘤,染病的袋獾的口部開始出現表觀病變和腫塊,之後這些變化會從面部傳染到全身並發展成腫瘤。

面部的腫瘤會嚴重影響摧毀袋獾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從而使它們喪失覓食能力,最後被活活餓死。

除此之外,侵入身體內部的腫瘤會造成器官衰竭以及其他器官組織感染,這更加增加了它們的死亡率。

研究人員發現,被感染的袋獾群體在12-18個月內的死亡率達到了100%,這無疑是滅頂之災。

該病於1996年在塔斯馬尼亞東北部的袋獾中首次發現,此後,已經傳播到袋獾範圍的95%,使袋獾的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

更嚴重的是,在2014年的時候,袋獾種群中又出現了變異的DFTD毒株(DFT2),這讓疫苗的研發變得更加複雜。

據有關報導稱,這種病變的毒株還可能擴散到其他相關物種,比如鵪鶉等,那樣的話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勢必遭受極大破壞。

腫瘤病是如何傳播的

具有傳染性的腫瘤病是極其罕見的,除了DFTD,只有犬傳染性性病瘤,它是通過狗的性行為傳播的。

那袋獾的面部腫瘤病是如何傳播的呢?說來也好笑,腫瘤病之所以能在袋獾中大規模傳播完全是袋獾自己的原因。

袋獾雖然小但卻很好鬥,常常因為爭奪食物或配偶而大打出手,而它們進攻的方式顯然是用嘴巴咬。

當兩隻袋獾在戰鬥中咬到對方的臉時,這種疾病就得到了傳播,這也是為什麼病情最先出現在臉上原因。

另外,也有科學家認為,叮咬不僅會導致腫瘤擴散,而且它也有可能是造成腫瘤病的罪魁禍首。

因為如果復發性的疤痕形成過程被突變打斷,就可能會致癌,無法癒合的傷疤會長成一個外部組織,然後傳播。

圖為:痊癒的袋獾

「惡魔」有望戰勝「病魔」

雖然袋獾整個種群的歷史看起來充滿了災難與不幸,但最近傳出的好消息是,它們正在慢慢適應並戰勝腫瘤病。

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之一是科學家發現變異基因組在整個種群中變化曲線開始趨於平緩,這意味著腫瘤病的傳染性開始下降。

這種疾病追蹤方法屬於基因組學,一般用於追蹤人群中的傳染性病毒,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將其用於腫瘤分析。

另一個直觀的事實是,科學家們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患病袋獾的面部腫瘤開始消退,出現了正常皮膚。

以前人們為了阻止疾病在袋獾中的傳播而對患病袋獾進行了隔離,但疾病的傳播速度卻並沒有減緩。

而之後人類的做法是,不過多幹預袋獾種群,讓它們自己適應這種可怕的疾病,結果是袋獾贏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袋獾適應腫瘤病的速度極快,在疾病肆虐的16年內,它們只演化了五代就適應了疾病。

前面我們說它們躲過了人類的捕殺,而如今對頑疾的戰勝這一舉動似乎還要更偉大,它們是家族中僅剩的成員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後

從誕生之日起,動物就與疾病之間就不斷開展「軍備競賽」,一方想方設法變得更具侵略性,另一方則儘可能的提高防禦能力。

這種防禦能力可以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是容忍適應,一種是抵抗反擊。

人類的免疫系統顯然屬於後一種防禦方式,而袋獾對腫瘤病的成功抵禦則是一種完美的適應。

我們對癌細胞的態度傾向於消滅,但從袋獾的成功「抗癌」中我們或許可以學到新的思路和新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快樂幫我戰勝病魔
    □李秀平 口述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 周麗 整理    我叫李秀平,今年62歲,51歲那年查出患有乳腺癌,並且出現多處轉移,如今,11年過去了,我依然快樂地生活著,想想這些年與病魔做鬥爭的經歷,我想說,快樂幫我戰勝了病魔。
  • 對話一線 | 王偉林:戰勝病魔是我們的天職
    對話一線 | 王偉林:戰勝病魔是我們的天職 2020-03-09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ABC KIDS《童趣大冒險》澳洲行 尋找塔斯馬尼亞惡魔
    不畏艱難,勇敢冒險,是ABC KIDS《童趣大冒險》一向秉承的精神。在雪梨野生動物園餵完考拉之後,冒險組們終於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見到了本次冒險要找的塔斯馬尼亞惡魔。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學名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發達,十分壯碩。
  • 塔斯馬尼亞房價在2020年有望攀升嗎?
    塔斯馬尼亞房產市場發展也是非常不錯的,有相關專家預測,塔斯瑪利亞房價在2020年可能會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並且在2020年會成為澳大利亞表現最佳的房地產市場之一。澳大利亞的房產市場一直都備受關注,因為很多城市的房產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和投資回報,所以每年投資的人數在不斷增加。
  • 塔斯馬尼亞惡魔竟會...
    】一家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動物園日前發現關於塔斯馬尼亞惡魔的重大秘密塔斯馬尼亞惡魔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竟然會發光研究人員發現>塔斯馬尼亞惡魔的鼻子和眼睛周圍以及內耳的皮膚會吸收紫外線然後映出藍色的光目前暫不清楚這種現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其實幾周前已經有科學家發現鴨嘴獸 兔耳袋狸以及袋熊
  • 護士手繪卡通畫 鼓勵重症女孩戰勝病魔
    為了鼓勵小姑娘戰勝病魔,護士每次為她做完導管維護後,都會畫上一張卡通圖畫,貼在她手臂上。護士的這番愛心舉動,讓小女孩非常開心。記者日前在市醫院PICC(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中心採訪時發現,一名護士正將一張手繪的卡通畫,小心翼翼的貼在一女患兒手臂纏著的敷料上,小女孩不哭不鬧還開心地笑了。
  • 護士手繪卡通畫 鼓勵重症小女孩戰勝病魔
    為了鼓勵小姑娘戰勝病魔,護士每次為她做完導管維護後,都會畫上一張卡通圖畫,貼在她手臂上。護士的這番愛心舉動,讓小女孩非常開心。記者日前在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PICC(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中心採訪時發現,一名護士正將一張手繪的卡通畫,小心翼翼的貼在一女患兒手臂纏著的敷料上,小女孩不哭不鬧還開心地笑了。
  • 「感謝你們給了我們戰勝病魔的信心」 六旬患者家屬錄「語音感謝信...
    武漢晚報訊(通訊員李晗 記者張劍) 「第一次見到邱惠主任,因為戴著口罩,我看到一雙透著熱情、智慧和淡定的眼睛……」8月20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腫瘤放化療科收到了一件特殊的禮物——年逾六旬的患者家屬錄製的一段近8分鐘情真意切的「語音感謝信」。63歲的王先生家住武昌,今年年初,妻子查出宮頸癌。
  • 光大永明「光之翼」 戰勝病魔的天使之翼
    3月13日,由行業權威媒體《中國保險報》主辦的「2017中國保險年度影響力賠案」徵選活動結果揭曉,光大永明人壽「戰勝病魔的天使之翼」榮耀上榜。本次活動邀請的薦評專家來自中國保險學會以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系的專家學者,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代表性。
  • 讀歐亨利作品《最後一片葉子》,樂觀可以戰勝一切病魔
    我們沒辦法決定自己的生死,但是,可以樹立生的希望,頑強抵擋病魔。讀歐亨利小說《最後一片葉子》,故事中的人對於繪畫事業的執著,對生的希望的嚮往,無不令人動容。蘇珊和蘇艾在格林威村相遇,因為志同道合,兩人合作成立了一間畫室。肺炎的突襲,打亂了她們生活的節奏。瓊珊感染上了肺炎,病情很不樂觀。
  • 海南商校烹飪校友我們ー起來為:陳小棟同學戰勝病魔吧!
    親愛的校友們,一方有難,校友支援,萬眾一心,戰勝病魔,錢不在多或少,只要有心就行,那怕一塊錢也是愛,陳小棟是我們10級同學,曾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榮譽,為我們海南省、以及母校爭得榮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此時陳小棟正與病魔作鬥爭
  • 戰勝冠狀病毒的祝福語句子 宣傳戰勝病魔的一些鼓勵詞
    戰勝冠狀病毒的祝福語句子 宣傳戰勝病魔的一些鼓勵詞(二)  9.同舟共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共抗疫情!  10.這段時間,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少出門勤洗手,特別注意要戴口罩並正確處理,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一起加油!共渡難關!
  • 新冠肺炎治癒者說:我們是這樣戰勝病魔的!
    患者戰勝病魔經歷了什麼樣的心路歷程?記者近日採訪了多名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和醫護人員,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2月9日,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康復患者同醫護人員合影。當日,瀋陽一對母女新冠肺炎患者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成功治癒,從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出院。目前瀋陽市累計治癒5例。
  • 一家3代遺傳家族癌症史 爺爺絕望服農藥自殺
    37歲的熊海波本應壯年,而當志願者見到他時,卻看見他被病魔折磨的滿面倦容,欲哭無淚。就在兩天前他的母親再一次因為心衰住進了醫院,他說如果這一次老母親走了,他也就不活了,要陪著母親一起升天。生活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新康鄉興旺村的熊海波一家,是一個很不幸的家庭,祖孫三代都被腫瘤這個魔鬼盯上。奶奶在2005年患乳腺癌去世,父親2008年5月份甲狀腺癌去世,兩位親人的接連離世讓爺爺承受不住,在2008年6月份服農藥自殺,這個家庭瞬間只留下了他與老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
  • 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研究所
    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與南極研究所(IMAS)作為全球領先的海洋研究所,在做到專業領先的同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過去半年裡,IMAS又取得了優異的研究成績,並為塔斯馬尼亞州以及澳大利亞的海洋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 塔斯馬尼亞三文魚—澳洲海鮮頭牌
    塔斯馬尼亞出口的澳洲龍蝦享譽全球,扇貝、鮑魚等水產也各有勝場。塔斯馬尼亞的三文魚更是風險澳洲的絕頂美味。澳大利亞人獨愛三文魚,他們的餐桌上少不了三文魚的蹤影。而中國每年進口的三文魚數量,塔斯馬尼亞和挪威相差不多。
  •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妻子:別解剖展覽我,死後被觀賞72年未能如願
    最後一位塔斯馬尼亞人死於1876年5月8日,她此生最後願望是希望死後安生,希望人們不要解剖她的遺體,不要將她的遺體放在展覽館中展覽,她希望死後能讓她的骨灰能夠在恩特卡斯特斯海峽與家人永遠團聚。
  • 國際兒童癌症日|小小勇士每天身披「鎧甲」 跟身體裡的「惡魔...
    住在腫瘤放療中心的孩子,每天都需要通過放療來控制體內癌細胞的擴散,放療時,一個根據個人身形量身定做的定位膜會籠罩在孩子身上,固定住他們。醫生們和孩子們說好,固定膜就是他們的鎧甲,放療就是每天一場的戰鬥,來戰勝身體裡名為癌細胞的「惡魔」。
  • 英國新冠肺炎患者戰勝病魔 經歷兩次中風和敗血症 成功出院回家
    據英國《鏡報》5月12日報導,現年31歲的奧馬爾·泰勒(Omar Taylor)感染新冠肺炎後,於3月18日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三天後,不得不被送進英國科爾切斯特醫院的ICU病房,這位兩個女兒的父親在重症監護室靠著呼吸機度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期間右心房有衰竭現象,兩次中風,還得被確診敗血症。
  • 樂觀豁達的性格助她戰勝了新冠肺炎的病魔
    經過與病魔的抗爭,她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她說:慢慢的康復之後,讓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聽說康復患者的血漿可以救治別的病人,如果我能夠達到條件的話,抽一部分血漿救治別人,我沒有問題。戰勝病魔,我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