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上有一個怪相:孩子讀到三年級,成績陡然拉開距離,要麼像「直升機」進步了,要麼像「滑鐵盧」跌得很慘。有些孩子,即便報各種補習班,缺啥補啥,可學習上還是困難重重,令人不解。
這其實就是教育上常說的「三年級分水嶺」現象。
早從兒子讀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班主任老師就給每個家長打了預防針:從小一定要打好閱讀基礎,培養好閱讀習慣,三年級才能順利過坎。
如今,兒子升三年級,剛開學就體會出老師當初說這句話的沉甸甸份量:語文課文變長,閱讀變難,前兩年是否打好基礎,現在開始分出伯仲。
對於三年級的深切感受?兒子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回答:
「一二年級的閱讀題,不看文章也能做題目,就像一個拿來就可以吃的雞蛋;可是三年級的閱讀題,就好像在雞蛋上蒙了一塊布,你得先把這塊布揭下來,找到雞蛋,才能吃到雞蛋。」
而這,考驗的就是一個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在語文學科上影響深遠,同時還影響其他學科學習,理解不了題目,根本無從下手,各種學習問題將接踵而來。
書看起來不經意,但累積起來,卻足夠拉開人與人的距離。
著名腦科專家洪蘭教授說:凡看過必留痕跡,閱讀能夠改變大腦結構。
那些孩子看過的書,就好比我們吃過的飯,喝過的湯,最終都會化為身體的精血,支撐人體生長。
又是新的一學期,給孩子入手了一堆書,其中一套《神奇樹屋•故事系列:進階版》成為兒子的大愛。這是一套引導孩子進入自主閱讀的好書,幫助孩子從依賴家長讀到自己讀,從圖文淺閱讀到文字深閱讀,從不大愛讀到喜歡上閱讀。
《神奇樹屋》的作者是美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瑪麗·波·奧斯本,可以說,這是一位深諳兒童心理的創作者,她抓住兒童「好奇心」強,以夢幻般的「神奇樹屋」為窗口,藉助魔法的翅膀,把包羅萬象的百科知識穿插在冒險故事中,情節設計出其不意而又順理成章,魔法的世界吸引孩子沉浸在書的世界裡,帶孩子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幻旅行,從而讓看書成為孩子的自發行為。
其實這套《神奇樹屋》系列圖書,已經暢銷二十多年,被翻譯成為38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1.24億,成為美國教師委員會必選圖書和美國教育協會推薦的「100部經典童書」,長期佔據少兒圖書暢銷榜。圖書引入中國後,盤踞微博童書、搜狐文化等年度好書榜單。作者瑪麗·波·奧斯本被無數孩子推崇為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她本人更是榮獲蘭登書屋「終身成就獎」、美國教育平裝書協會「勒丁頓紀念獎」。
市面上,其實披著魔法外衣的童書故事也不少,但這套《神奇樹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受到小朋友喜歡,並得到教育界的推薦,我想這衡量的絕不僅僅是:腦洞有多大?懸念有多足?故事有多強?
看書的目的不外乎消遣和實用。從我一個家長的角度講,幫孩子去挑書,也一定是考量這兩個目的。但若這本書既可以讓孩子看了喜歡,又有實用價值,還能對孩子心智進行滋養,那麼,這套書便不可多得。
關於讓孩子愛上看書這個問題,我與很多家長有過私下交流: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是愛看書體質,家長擔心的是孩子過度痴迷看書,影響視力。而有的孩子卻是天生對書「不感冒」,惹得家長很叫苦:該買的書都買了,該催的也催了,可孩子就像個算盤「撥一撥動一動」,完全把看書當做任務。
影響孩子閱讀習慣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是否找到了閱讀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受動機驅動,要麼內部動機,要麼外部動機。
看書這件事情也一樣,如果孩子把看書當作家長或老師布置的任務,這種由外部動力驅使下的閱讀動機是短暫的,容易消失的。但如果孩子是發自內部動機的閱讀目的,那才是持久的。
書,好比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敲門磚,孩子慢慢被書的內容吸引,培養了閱讀興趣,也就是漸漸把看書變成了內部動機。
一本好看的書,在某種時刻,就是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動機。
這套《神奇樹屋》的「進階版」是「基礎版」的升級和延續,故事更長,主題更厚重,涉及人文、歷史、神話、動物保護、尋找快樂、追求夢想等主題,光聽書名,就能夠讓孩子激動不已:
《拯救快樂王國》、《失控的公爵城》、《夏日海洋巨蟒》、《冬日的冰巫師》、《威尼斯大洪災》、《可怕的沙塵暴》、《世博會狂歡夜》、《藍月夜暴風雪》。
失去快樂的王國會是怎樣的景象?如何恢復失控的公爵城?面對海洋巨蟒,該如何沉著應對?冰巫師又會施展什麼樣的魔法?威尼斯大洪災造成了什麼危險?沙塵暴到底有多可怕?狂歡夜裡有什麼奇妙的發現?暴風雪的藍月夜又有怎樣的奇遇……
一套書拿到手,看著標題和封面,兒子就愛不釋手,一個個疑問呼之而出,先看哪本舉棋不定,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每個故事都充滿了神秘力量,都想先睹為快。
不過沒關係,《神奇樹屋·進階版》一套8本,既可以按照順序看,也可以挑著看。每個故事都是一條獨立的故事線,獨立成冊;與此同時,冊與冊之間存在邏輯關係,讓孩子在讀完全套之後,能夠將整體融會貫通。
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
一本有趣的書,首先能夠讓孩子得到消遣,孩子讀得不累,意趣盎然,那麼他才會喜歡上閱讀,潛移默化培養閱讀興趣。
近兩年, 「大語文觀」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
有人抱怨語文:「課上教的不考,考的又都是課上沒教的,語文要怎麼學?」也有人提出:「得語文者得高考」的說法。語文學科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所謂「大語文」:
「大」不僅表現在內容數量上,題量增加背後是對閱讀基數的要求;
「大」『』體現在內容「廣度」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求孩子的知識體系包羅萬象,跨學科掌握,做到旁觸類通;
「大」還體現在「深度」上,考驗孩子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諸如語言文字認知、閱讀能力體現、表達能力詮釋……
在學習階段,讓孩子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終極目的,是希望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這套《神奇樹屋·進階版》作為美國學校課外指定讀物,對標中國小學生而言,不僅在內容有吸引力,也很有實用價值。
知識內容包羅萬象
《神奇樹屋》故事內容藉助魔法,勾勒出生動的情節故事,既有想像創作的空間,其人物故事大多都有原型,來自世界各地,上下五千年的各種典故。比如《夏日海洋巨蟒》巨蟒的原型就是來自生活在英倫三島水域,被人們稱作為「賽爾基」的海豹人;亞瑟王則是源自一千五百多年前真實存在的軍事領袖。
不僅如此,故事涵蓋眾學科領域,威尼斯水城、艾菲爾鐵塔、大蕭條時代、地鐵、中央公園、獨角獸……歷史、地理、生物、文化融會貫通,一套書,就能幫助孩子構建立體的知識面,可謂是「讀冒險故事,懂天下知識」。
相比基礎版側重地理知識,進階版則涉及更多人文歷史知識,符合孩子成長中對知識的探索規律,從具體形象的知識轉為抽象邏輯類知識。
遣詞造句精悍優美
《神奇樹屋》進階版每本的字數從原來的3萬左右提升到6萬左右,每單冊又分成10個左右的小故事,對於有自主閱讀能力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適中的篇幅。不會因為故事太長而枯燥,也不會因為故事簡短不夠精彩而乏味,滿足孩子閱讀發展需求。
細看故事中的遣詞造句,以短句為主,從句輔助,慢慢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句中遣詞造句簡練、明快,卻不失優美,正是這個階段孩子學習修辭用法的範本。比如:
「溫暖的暮色中洋溢著玫瑰花的香氣。」
短短一句話,從視覺、嗅覺展開描寫,帶給人溫馨之感,讓孩子體會到語言的精妙用處。
「就在離鐵塔的底座越來越近的時候,它開始柔而緩慢地降落,仿佛一片掉落的羽毛。」
比喻的修辭手法,充滿靈性,帶孩子進入語境,為造句和寫作文打下基礎。
除此之外,版本設計以文字為主,插了簡單幾幅黑白圖,不幹擾孩子閱讀的注意力,配圖又能恰到好處讓孩子腦海中呈現出文字畫面,促使孩子帶著發散性思維發揮自己的想像。
在孩子的身上,無數次實踐檢驗告訴我們:興趣就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
興趣源自好奇心,一個對萬物充滿了好奇探知欲的孩子,往往會主動尋求答案。就讓孩子爬上樹屋,做一做這個白日夢,讓夢中的世界帶孩子開啟另一扇通往知識的門。
別忘了:用有限的生命去換取無限的經驗和知識,唯有靠閱讀。
《神奇樹屋·進階版》原價176,頭條聯合磨鐵圖書推出超值團購價,點擊連結就能購買,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神奇樹屋》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