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檢察院學法律,社區「法學生」模擬開庭

2020-08-15 揚眼

揚子晚報網 8月15日訊 (通訊員 李靚)參觀檢察院、聽法律講座、模擬開庭……8月14日,南京溧水區交通路社區舉辦的青少年模擬法庭夏令營閉營。

本次「奔跑吧!法學生」青少年模擬法庭夏令營於8月10日開營,在5天時間裡,小營員們參觀了檢察院,通過聽法律講座初步了解了一些法律常識,並用兩天聽律師講解案例。在13日的「法庭風雲日」,小營員們在律師的指導下模擬開庭,原被告雙方各自搬出相關法律條款,據理力爭,氣氛熱烈。

本次夏令營在豐富孩子們暑期生活的同時,讓他們通過學習和模仿,了解法律知識和規則意識,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校對 丁皓宇

相關焦點

  • 深度:不想從事法律行業的法學生能做什麼?
    一個法科生告訴你,普通法學生的就業面真的很窄。通常人眼中法學生工作方向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考公務員。每年的公務員招考,有不少崗位都需要法學生,畢竟是法治社會嘛,公務員單位裡邊有以公檢法司等政法機關特別是法院、檢察院居多,畢竟專業最對口。
  • 模擬法庭讓孩子們學法零距離!
    為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弘揚法治精神,暑期裡,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小學文昌校區和句容市檢察院聯合開展了以「七彩夏日 法伴成長」為主題的「模擬法庭」活動。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們參觀了未成年人檢察辦案區的訊問室、心理健康室等地,讓他們認識和了解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辦案區的設施與辦案的相關流程
  • 50名小學生進法院模擬開庭,身臨其境感受法律威嚴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張理晶 通訊員陳亞莉)昨日是我國第六個國家憲法日,來自武漢市礄口區崇仁路小學的50餘名師生走進漢陽法院,與法官「親密接觸」,進行模擬開庭,身臨其境感受法律威嚴。「同學們可以到法庭裡面來感受一下」話音剛落,學生們躍躍欲試,他們或走到法官的位置,敲擊法槌;或坐在公訴人的座位上充當公訴人的角色;或坐在辯護人的位置上暢想著自己是一名律師,身臨其境地感受了法律的威嚴。之後,幹警還向同學們贈送了《憲法》單行本,勉勵同學們從小學習憲法、遵守憲法。
  • 看完你會發現,檢察院裡不僅僅只有法學生,還有
    檢察院裡不僅僅只有法學生!高考過後考試分數已成定局隨之而來的一場血戰填報志願將成為家長和孩子的新考題對於檢察官來說學法律就意味著要與厚重的專業書籍為伴沉浸於法律知識的薰陶之中憲法、刑法、民法典……一個不落!許多想要進入檢察院的同學們摩拳擦掌!
  • 【法治副校長】模擬法庭讓孩子們學法零距離! 江蘇檢察在線 今天
    為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弘揚法治精神,暑期裡,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小學文昌校區和句容市檢察院聯合開展了以「七彩夏日 法伴成長」為主題的「模擬法庭」活動。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們參觀了未成年人檢察辦案區的訊問室、心理健康室等地,讓他們認識和了解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辦案區的設施與辦案的相關流程。
  • 中大法學生把課堂「搬」到了南法,他們學習了啥?
    「現在正式開庭!」隨著法官敲響法槌,一場通過網際網路連接看守所、檢察院與法院的刑事案件庭審正式開始。12月11日,中山大學法學院19級本科2班的二十餘名同學在中山大學法學院鄧偉平副教授的帶領下來到南海法院,實地參觀法院日常工作,了解法院各部門職責並旁聽了案件庭審。
  • 實習生日記:檢察院實習心得
    實習的第四天,我跟著負責人一起去提審,還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分析證據,運用證據的知識。這次實習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實踐的意義。理論知識為我們提供一個大的框架,而實踐是複雜的,需要往框架中填充更加細節的東西。光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並不足以深刻的理解法律,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方能真正的學好法律、應用法律。
  • 學生角色扮演以案說法 甘肅高院反校園欺凌模擬法庭「開庭」
    庭審現場每日甘肅網12月12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秀睿)「我宣布,現在開庭。」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今天,在甘肅省法院第二法庭,一場「學生間因瑣事發生爭執導致的故意傷害案」正式開庭。與以往少年庭審不同的是,本次庭審的法官、公訴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證人、書記員、法警等均由北京實驗二小蘭州分校六年級的學生扮演,是一場模擬庭審。庭審現場,學生們按照事先分配的角色,各自穿好「法官」「法警」「書記員」等相應職業制服,模擬宣讀起訴書、法庭質證、辯論、法庭教育等環節。
  • 開學第一課 ▏模擬法庭開庭!少年學法零距離
    新學期伊始,為了強化孩子們遵規守矩的意識,以更好的自律性投身到校園生活中,利通區人民檢察院未檢「小白楊」工作室組織「開學第一課」之法治教育專場活動。近日,利通區人民檢察院在利通區第一小學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模擬法庭進學堂,法治教育入童心。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了解法治教育,更是身臨其境一般進行了角色扮演,或是審判長,或是審判員……寓教於樂,不亦樂乎!
  • 【第1575期】模擬法庭、檢察史博物館……學生們走進檢察院發生了哪些新鮮事兒?
    為提高學生守法、學法、懂法、用法的意識,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呼倫貝爾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組織南開路中學學生到呼倫貝爾市檢察院開展模擬法庭和法治課活動。市檢察院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參觀了呼倫貝爾人民檢察史博物館,通過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們了解世界檢察發展歷史、人民檢察事業的發展歷程及呼倫貝爾檢察發展現狀和取得成績。
  • 已考上研的法學生推薦書單
    前言以下書單是已考上研的法學生,推薦給今年考上研的小夥伴們。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比本科階段,更要多閱讀多思考,才能厚積薄發,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學生~~因此,現在離開學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大家除了開心玩耍外,也可多多看書,拓寬個人在法學方面的知識面哦~~本書單分為:必修類、選修類、實務技能類、其他社會科學類。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購買閱讀。注意書的版本哦,可對照書的封面來選購。
  • 柳河縣2020年第一期青少年模擬法庭開庭
    12月7日下午,柳河縣2020年第一期青少年模擬法庭正式開庭。伴隨著莊嚴而清脆的法槌聲,一場別開生面的少年模擬法庭在柳河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廳正式開庭學生們模擬審理了「被告人宋衝動、崔暴力」聚眾鬥毆一案。庭審中所有角色都是由在校青少年扮演,並由法律從業者進行專業指導。通過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宣判等環節,精彩演繹了案件庭審的全過程。
  • 只有23%的律所對英語有要求,法學生為啥還要學?
    前幾天,在我們討論法學生是否需要考CPA的話題時,許多同學提出了另一個問題:是否可以談談,法律英語對法學生的重要性
  • 高淳區檢察院為50名社區矯正人員開展就業培訓
    揚子晚報訊(記者 劉瀏)開展社區矯正對象職業技能培訓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惠民工程,同時也是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10月27日,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生態法治文化體驗館內,50名社區矯正人員在該館「黃絲帶」觀護幫教中心接受法治教育及就業指導。
  • 小學生模擬法庭「開庭」啦!
    模擬庭審現場。「請肅靜,現在宣布法庭紀律」「現在開庭」!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由石嘴山市第二十小學主辦的模擬法庭在大武口區法院「開庭」了。此次「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以情景劇表演和模擬法庭庭審現場的形式呈現,更具有趣味性。
  • 天長市檢察院支持起訴的系列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民事公益訴訟案開庭
    9月15日,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依法起訴的系列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在天長市法院開庭審理。經滁州市檢察院指定,天長市檢察院作為支持起訴單位出席庭審。安徽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李衛東、第七檢察部副主任徐芳、滁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韓建設等省市檢察院領導及天長市多位人大代表現場觀摩。
  • 黃山區檢察院開展模擬法庭法治宣傳活動
    新學期開學前夕,黃山區檢察院聯合團區委、黃山區法院以「模擬法庭」的形式組織了一場法治宣傳活動,來自全區11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及家長旁聽了一起真實刑事案件庭審並進行了模擬庭審。11名學生及家長先是旁聽了一起詐騙刑事案件庭審,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了法庭的威嚴和法律的權威。
  • 法律人才缺口大,法學生卻就業難,原因竟然不是司法考試難?
    法律人才缺口大,法學生卻就業難的原因既然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如此廣闊,但是就業率為什麼總是上不來?這裡不得不提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即司法考試)。參加過考證的人都知道,司法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和執業醫師考試並稱為三大含金量最高的職業資格證書,他們與競爭性選拔考試高考、研考、國考統稱為六大最難通過的考試,其中司法考試位列最難通過的考試之首。
  • 中山大學國防生模擬骨幹赴一支隊參觀見學
    國防部網訊 據中國軍網(陳愛玉 姚慶輝 鄧國彬)報導:近日,選培辦統一組織中山大學國防生模擬骨幹來到一支隊一中隊參觀見學,了解武警部隊發展建設情況,學習基層官兵實踐工作中的方法與經驗。  駐中山大學選培辦每年在模擬大中隊骨幹換屆後,採取多種形式進行骨幹培訓,不斷提高骨幹的組織指揮能力,此次參觀見學就是骨幹培訓的一部分。國防生們深入班排宿舍、學習室、榮譽室、訓練館等參觀體驗武警部隊學習、訓練和生活環境;與中隊官兵座談交流,聽取基層幹部做經驗介紹;觀摩了中隊隊務會、班務會組織情況,學習了中隊一日生活制度。
  • 牆裂安利 | 學法人,築法魂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突然想起來我有一名學法律的朋友(小王同學),自從疫情以來,我就再也沒有看見過她了(因為疫情原因,學校封校),我們倆作為多年的姐妹,這麼長時間不見,我甚至有了一絲絲的想念(猛男落淚.jpg),所以我決定打一個電話「拜訪」她,聊著聊著,我們就談到了法律這個專業,於是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來自學法律人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