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陽,外貿人,自2019年8月30日從廣州出發,到奈及利亞、肯亞和沙烏地阿拉伯自駕遊,現已到達拉各斯,既賣玩具,又賣餐具,既收海參,又收魚膠,既傳播潮汕文化,又傳播太極文化,既賣文,又賣武,特地把過程整理成文章,與自駕愛好者分享。
奈及利亞國土面積92.38萬平方公裡,主要屬熱帶草原氣候,總體高溫多雨,牧草茂盛,適於牛羊的生長,因此牛羊肉的價格便宜,市場上牛肉一斤人民幣15元,羊肉14元。
既然牛肉這麼便宜,那麼作為潮汕人,馬上想起來的是牛肉火鍋和牛肉丸了。下面就讓我以來自普寧的潮汕老鄉龍哥為主角,介紹如何在奈及利亞的拉各斯做出正宗的潮汕牛肉丸。
龍哥本來是準備來拉各斯開工廠做跟電線有關的產品的,經過一番考察之後,發現牛肉丸這個項目比電線還有前景,於是他決定改行做牛肉丸。
由於龍哥以前是開工廠出身的,沒有做牛肉丸的技術和經驗,於是專門從國內請牛肉丸師傅飛去拉各斯,住下來,手把手教他,為了趕上銷售季節,所有的設備全部從國內空運過來,我跟他開玩笑說,他的學費和設備的運費,比別人要高几倍。
做牛肉丸首先要到牛屠買新鮮的牛肉,龍哥不懂英語,他想了一個辦法,請個會中文的黑人司機(當然工資高點),既可以當翻譯,又可以向其他黑人員工傳遞他的生產指令。
採購好新鮮牛肉之後,就送到工場起肉,拉各斯的黑人賣牛肉沒有按部位定價,也沒有按器官定價,眼看著吊龍、 匙柄跟大腿肉同個價格,而牛鞭,牛睪丸和牛尾居然沒有人要,你這個時候也許會嘲笑黑人不懂貨,但是黑人也會用奇怪的眼光看著你,好像在問你要這個又髒又吃不飽的部位幹什麼。
視頻一是龍哥的工場的工人在進行起肉的過程,工作氣氛蠻不錯的,儘管老闆夫婦不懂英語,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磨合,黑人工人還是能理解老闆的要求的。
視頻二是製作牛肉丸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時間和物料的投放的要求很高,由老闆自己操作。
拉各斯的雞肉和豬肉比牛肉貴,據說在潮汕地區,有些廠家會在牛肉丸中加入雞胸肉或者豬肉以減低成本,但是在拉各斯,添加其他肉類就完全沒有必要了,因為其他肉類成本更高,所以說這裡的牛肉丸是百分百的牛肉做成的。
晚上在龍哥的工場吃飯,除了正宗的彈Q的牛肉丸之外,還有一碗公牛睪丸,在潮汕地區,牛鞭被認為是壯陽的食品,因為可以「以型治型」,而睪丸正是雄性激素集中的地方,」這是從兩隻公牛上採集的」,龍哥說,我知道這才是他招待貴賓的鎮店之寶,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部位在非洲是免費的,但是對中國人來說,確實是十分珍貴的。吃著這一碗非洲公牛睪丸,想起了非洲的足球隊,想起了拳王泰森(原籍奈及利亞),覺得信心滿滿,儘管我經常嘲笑「以型治型」的進補觀點。
我在歐美國家認識的潮汕人,大多數是高學歷懂外語的,而在非洲認識的潮汕人,學歷和語言就比歐美的差點。但是,潮汕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象龍哥這些在奈及利亞的潮汕人,善於學習、靈活變通、善於交友,儘管語言不通,仍然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把潮汕美食推廣到非洲各地。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