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安研究組...

2020-12-17 中公網校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安研究組主要從事幹細胞調控與組織器官再生機制研究(研究組簡介詳見 http://www.sibcb.ac.cn/PI.asp?id=176)。現因工作需要,公開招聘實驗室秘書(Lab Manager)一名。

一、招聘崗位:實驗室秘書一名

二、崗位職責

1、負責實驗室內部資產管理,做好登記、建檔;日常管護儀器設備、常用試劑耗材採購;

2、負責落實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要求,統籌調配預算資金,規範資金支出;做好科研經費的預決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審計、項目驗收、經費審核和報銷、政府採購計劃與預算編制申報等工作;

3、了解實驗室關鍵技術,掌握一定實驗室常用實驗技術;

4、協助做好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輔助工作;

5、與各行政職能部門聯繫,協助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6、協助做好實驗室內部人員的思想工作與人文關懷,營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

三、崗位要求

1、生物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及其以上學歷,有實驗室管理經驗者優先;

2、有較強的中、英文寫作能力;熟悉Office等辦公軟體及計算機的使用;

3、為人誠實、嚴謹認真,工作有主動性及責任心;

4、具有親和力、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5、身心健康,能長期穩定工作。

四、應聘材料及程序

1、個人簡歷(包括但不限於個人近期照片、聯繫電話、個人經歷、技術專長等);

2、求職信(包括但不限於對應聘崗位的認識、個人職業發展的規劃等);

3、面試時需提供有關材料:身份證、學歷及學位證書、榮譽及技能證書等能反映個人能力的證書原件。

實驗室將根據申請者情況提供良好的薪金待遇。應聘材料請以PDF格式通過email發送至azeng@sibcb.ac.cn。郵件請註明「應聘實驗室秘書 + 姓名」字樣,應聘材料將予以嚴格保密。通過初審者,我們會儘快安排面試。

原標題: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安研究組招聘實驗室秘書(Lab Manager)

文章來源:http://www.sibcb.ac.cn/cp9-1-001.asp?id=1254

(責任編輯:李亦)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陳曉亞研究組繪製擬南芥葉片...
    【學術前沿】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陳曉亞研究組繪製擬南芥葉片胞外囊泡脂質圖譜 2020-07-30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令營】【上海生化所】2020年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含杭高院生命學院)夏令營(截止日期:2020-07-20)
    中國科學院生化細胞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各位同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推免初選報名活動已經開始。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含國科大杭高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2020年夏令營也同步啟動。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夏令營的具體安排將視情況而定。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北京時間4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2016年作者曾提出長非編碼RNA功能與其加工和定位息息相關,而解析它們的加工代謝等生物學過程有助於深入認識其功能 (Trends Biochem Sci, 2016:10.1016/j.tibs.2016.07.003; Trends Talk with Ling-Ling
  • 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在發布會上,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有關領導介紹了「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情況及本年度評選活動亮點;本年度入選項目主要負責人介紹了各項目成果的特色、創新點和科學意義。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現向社會公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排名不分先後)。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新型醯化氨基寡糖類降糖、降脂活性候選藥物 2020-11-27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11月2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勇研究組在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舉辦黨建工作研討會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訓班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舉辦黨建工作研討會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培訓班 2020-12-03 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黨委相關負責人,各黨支部書記、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研究生部工作人員等參加培訓。  開班儀式上,分子細胞卓越中心黨委書記倪福弟介紹培訓背景、目的。中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蔣一致辭,介紹中國科大黨校發展和研究生工作基本情況,交流研究生工作的理念、舉措和經驗。
  • 上海《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如今,一批刻著上海烙印的科技期刊乘風破浪,在世界一流學術出版陣營中佔據愈發顯要的地位。《細胞研究》創刊於1990年,由中科院主管、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學會共同主辦,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高質量的全英文學術期刊。
  • 這個周末到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科學家「面對面」!
    本屆「與科學家面對面」活動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首次作為聯合主辦方參與其中,26-27日兩天共計近30位科學家與公眾分享了20個不同主題的科研成果和科學新知。其中中科院上海分院選送了來自上海高等研究院、腦智卓越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8個院所的十餘名科學家參與其中。此外,上海農科院、華東師範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以及上海科技館自然史研究中心等單位也參與其中。
  • 2020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50人 之卓越學者
    鄧宏魁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成員。曾在2010-2016年期間當選為國際幹細胞生物學學會(ISSCR)理事會理事。擁有UCLA分子遺傳學系理學博士學位。入選理由:他率領團隊首次證明了CRISPR基因編輯在HIV感染人群中的穩定作用,是世界愛滋病防治防控事業的裡程碑式事件,為世界醫學界、生物學界在攻克愛滋病的道路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於2019年末入選《自然》「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並被譽為「CRISPR轉化者( CRISPR Translator)」。
  • 2018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神經所杜久林研究組副研、助研和...
    該研究組以斑馬魚為模式動物,運用分子細胞生物學、電生理、顯微成像、行為學、圖像處理等多學科交叉手段,研究:1)感覺-運動信息處理及其神經調節神經機制(Neuron 2012a, Neuron 2012b, Developmental Cell 2012, Neuron 2016,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Neuron
  • 南昌二中校友吳耀文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學獎
    南昌二中校友吳耀文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學獎2019年3月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古斯塔夫森獎獲獎名單。今年有5位科學家分獲數學、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醫學5個獎項,南昌二中校友、瑞典于默奧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吳耀文以其在細胞內膜運輸和自噬做出創新的分子研究而榮獲得分子生物學獎。
  • 2018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神經所公共技術服務...
    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是研究所的公共技術支撐機構,現有6個專業技術平臺,包括:光學成像平臺、分子與細胞技術平臺、電鏡技術平臺、腦影像中心、基因編輯平臺、生物信息學平臺。由於中心技術支撐服務的職能拓展,現招聘技術人員一名:一.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建立基於細胞內源性群體感應和CRISPRi的新型多...
    7月16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姜衛紅研究組的題為Developing an endogenous quorum-sensing based CRISPRi circuit for autonomous and tunable dynamic regulation
  • 人造生命裡程碑:中國首創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來自中科院的官方消息,我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突破。2010年,美國科學家J. Craig Venter團隊在《科學》上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轟動。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李蓬教授赴生化細胞所做分子生物學
    2012年12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李蓬教授受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在生化與細胞所學術報告廳做了題為「脂穩態調控與代謝性疾病」的特邀學術報告,報告由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宋保亮研究員主持。李蓬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他們在脂代謝及其穩定性研究中的新成果,發現CIDE蛋白在脂肪儲存,分解和分泌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 科學家發現精子細胞發育新調控機制 或有助治療男性不育
    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鄭瑩瑩)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13日發布消息稱,該中心的劉默芳研究組與多家實驗室合作,揭示了精子細胞中翻譯和蛋白質合成的新調控機制,有望為精子形成障礙及相關男性不育症的診斷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技術。
  • 從生命的「隱秘角落」出發|重點實驗室巡禮
    放眼整個中科院,研究方向與分子生物學最為接近的就是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後與原中科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整合為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生化與細胞所)。但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仍然有著獨特的地位。「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DNA、RNA與蛋白質三大研究方向,涵蓋了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的各個角度和層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研究格局。」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孟飛龍說,「在國內,能全面覆蓋中心法則並聚焦前沿研究的科研群體屈指可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正是其中之一。」
  •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類胡蘿蔔素調控玉米硬質胚乳...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巫永睿研究組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題為Carotenoids modulate kernel texture in maize by infuencing amyloplast envelope integrity的研究論文。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
    實際上,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近幾年來像這樣有分量的重大產出還有很多,而其中不少均指向了同一個地方——中國科學院生物大分子科教融合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生物大分子卓越中心)。  考卷  很快,一張考卷便展現在生物物理所面前——在生命科學領域如何引領中國科學走向世界前沿。  這張考卷並不好答。卓越創新中心怎麼體現卓越?國內、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現在有什麼,未來還要有些什麼?重點聚焦哪些前沿科學問題?什麼樣的體制機制才能保證卓越創新中心的凝聚力和創新的持久性?一系列問題亟待理清。
  • 中科院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的重要機制—新聞...
    中科院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的重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