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如果考場上的筆試是考生正面的拼殺,那麼填報志願就是背後的博弈。「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這是不少考生和家長的共識,那麼高考填報志願時,考生究竟該如何決策呢?每年高考之後都會出現一些志願和分數之間的故事……
2015高考志願填報:報考是技巧,分數是實力
文/翟良
家長:志願填報猶如「瞎子摸象」
離2015年高考還有4天的時間,十年寒窗選擇一所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大學,是考生及家長們最大的心願;然而,在每年的錄取工作中,都會有一些考生遭遇「高分低就」,甚至「高分落榜」的遺憾。
究其原因,升學網高考升學問題研究專家認為,「目前帶有『博弈』色彩的高考志願填報,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從升學網誌願填報系統指導高考填報志願情況來看,每年高考之後都會出現一些志願和分數之間的故事。許多考生家長面對志願書,下筆千斤重,甚至有的不停發抖,這源於一種『集體性盲目恐慌』。」
每年高考填報志願,家長在其中一直佔據著主要的「角色」和「戲份」,但大多數家長對填報志願卻是「一頭霧水」,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志願填報規則,僅主觀地憑藉個人的想法和喜好為孩子確定「終身」,殊不知這讓考生在未來的路上苦惱不已。
「對高考填報志願,我和孩子爸爸真的是擀麵杖吹火—— 一竅不通,」家住海澱區的唐女士有些上火,「我們不懂啥叫平行志願、順序志願和混合志願,對志願投檔模式和流程更是一塌糊塗,跟『瞎子摸象』還有什麼區別呢?」宋女士說孩子今年高考,該如何填報成了他兩口子的「心病。」
專家認為,家長的「過多幹預」,也使得孩子「搭錯車」。因家長的不重視或者不熟悉高考政策和填報技巧,志願填報失誤讓孩子與大學失之交臂的事每年都有發生。「家長不要將自己的人生態度、職業傾向強加給孩子,因為家長不一定真正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而且有時候家長也會有從眾和盲目心理。」
故事:「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每年高考後,因志願填報影響到升學的家庭不計其數,家長後悔不已,甚至「反客為主」患上了高考綜合症。專家說,家長不了解高考志願填報規則和技巧會讓孩子分數大打折扣,而「熱門」遇冷,「冷門」變熱也讓很多家庭失落和苦惱。
去年參加高考落榜的考生小凡的父親說,兒子去年平時成績不錯,他想讓孩子「衝一衝」,把最嚮往的學校和專業填在A志願,而且不接受專業調劑,沒想到孩子被退檔,一了解才大吃一驚:孩子投檔進入A志願,卻因為不願調劑專業而被退檔!
「沒想到一個志願填報風險竟這麼大,我後悔的腸子都青了。今年兒子再次參加高考,不能再耽誤兒子。」這位家住黃河路的家長在深深地「痛悔前非」。
「真沒想到情況會是這樣,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談起女兒的高考志願選擇,張先生追悔莫及。他的女兒去年參加高考,文科成績400多分,他本想為女兒填報首都師範大學,但由於前兩年該校的錄取分數線一直很高,他認為錄取可能性不大。考慮到第一志願在高考志願填報中的重要性,他們選擇了去年錄取分相對較低的另一所高校。但沒想到,去年的低分數線高校今年反倒成了「香餑餑」,報考人數激增使得該校大大提高了錄取分數線。
升學網專家提醒考生家長,填報志願時在專業最後「是否服從調劑」一欄,都要寫上「服從」。「因為一些考生分數已經夠了學校提檔線了,但是進不了專業的錄取線,進得了學校的大門,進不了專業的小門,最後反而被退檔、落榜,太可惜了!」
專家:高考志願填報,報考是技巧,分數是實力
高考成績是否過硬、志願填報是否合理,是考生能否被心儀院校和專業錄取的兩大關鍵因素。備考之年,父母除做好常規的備考保障工作外,還能從哪些方面助孩子一臂之力呢?專家建議,父母要儘早採取適當的溝通方式,了解孩子的興趣特長,再結合其平時成績、應試狀態等因素,幫孩子合理篩選和規劃志願方向。
有專家認為,現在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學生與家長對社會上各行各業的情況缺乏全面的了解,很難在眾多的職業中作出選擇。「考生和家長,應適當關注每年『兩會』和國家十二五規劃,了解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把握未來有上升空間的行業和專業方向。」
同時,升學網的專家卻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高分考生名校優先;次高分考生,特色專業優先;中等成績考生,哪個優先可隨意;一般成績考生,專業優先;較低分考生,保上學。「考生應儘量把分數稍稍估得緊一點,不要放得太松。考生如果估得高了,對志願的期望過高,容易產生落差;估得低了,和考試成績差別太大,自己吃虧。」
「高考錄取,報考是技巧,分數是實力,而要夯實分數這個基礎,考生除了平時的勤學苦練,臨場的正常發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考前掌握高考提分技巧和策略。」專家認為,事實上分數的高低,才決定了填報技巧的不同,高分考生原則上可以填報任何一所高校,包括北大、清華等名校;考好了再報好了,等於給考生加了30-50分。
作者簡介:
翟良,70年代初出生於山東一農村教師家庭,鄉土朦朧詩詩人,百米巨型長卷《千虎圖》創作者、青年畫家翟棟的孿生兄長。有過長達3年的建築工、磚長工經歷,後進城從事新聞宣傳工作,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原研究員助理、教育期刊評價欄目主編。在國內各級報刊發表新聞作品1000餘篇。出版詩文集《我愛金秋》、《月曉風清》、《青石板》三本,著有中短篇小說多部,另著有都市女性情感口述紀實文集《半夜敲門》、長篇小說《一路狂奔》。翟良的成長故事先後被央視《講述》欄目、東方衛視《眼界》欄目、《中國青年》雜誌播出或報導。現工作於北京,系北京寫家文學院第一屆籤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