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點來聊混養不同種類魚的一些看法。
新手建議同種魚類飼養,因為習性與疾病防治都容易掌握,而且在餵食也很方便。有些魚吃不到只能想辦法解決,有的是岔開時間或者晚上投喂,這決定你能養好魚的關鍵。如果某條魚長期飢餓導致變成老頭魚,就違背了當初我們想養好的初衷。
當了解魚種習性後再建議增加其他觀賞魚,有的時候豐富魚種第一是美觀第二是也可以給魚營造適應環境(比如紅綠燈如果量少就不會群遊只會扎堆),所以我們可以按流域,體型,食物來源來具體分析,流域決定了水質酸鹼度,以便我們可以混養的基礎,這裡我著重說下一般南美進口魚的一般偏酸性才能達到狀態,如果已經大量本地繁殖如紅綠燈等都可以在中性水飼養。同理,印度流域一般中性水質,如一眉道人,黑影道人等也可以飼養在草缸裡。
第二就是體型,體型決定了魚的速度與大小,比如有些魚愛咬鳳尾魚的尾巴,關於鳳尾魚尤其是品系魚強烈建議同種飼養,壽命短但繁殖能力驚人,為了更好的欣賞與預防串種。一般來說,體型決定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話的精髓。
再一個就是它的食物來源,比如馬克土司之類雖然也是脂鯉科魚(與紅綠燈同科),而且體型小但食物卻是肉食或食腐。還有慈鯛科,有些也是不能搭配的。比如羅漢與鸚鵡,可以養,但相互壓制或單方面壓制。
限於字數一般就按這個大方向來選擇就行,以後會介紹到我所混養的魚,中間經歷了慘痛代價熬過來的。我就不說了。
混養還應該注重空間感,有限利用魚缸空間。我們把魚缸它分為上層、中層與底層,每一層可以飼養喜好某一層的魚種,比如龍魚缸,上層龍魚為主,中層配飛鳳、粗線、鸚鵡,還可以配元寶鳳凰、印尼虎等進口魚類,下層一般配魟魚或異型。這裡簡單說兩句,一般金龍脾氣性格火爆過於紅龍,所以金龍搭配魚種不會壓制龍魚,但紅龍溫順一般都裸缸養。這裡沒說特殊情況比如虎魚之間打架,龍魚之間打架,這都要調整。具體做法是透明玻璃隔開一段時間再混養,如果不行就反覆。最後如果不行只能換魚,每條魚的性格是有些微變化的。有的羅漢就能與成體燕魚混養。
好了就說這麼多,感謝關注,如果有的魚友混養的不一樣請告訴我,我會把經驗寫上讓更多魚友養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