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快到了,祭祀祖先請注意這幾條

2020-12-20 浩哥道生活

馬上快到清明節了,清明節是我國祭拜祖先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按照舊俗,人們在掃墓時都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並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叩頭行禮祭拜完畢後,一家人再分享用來祭祀先祖的佳餚美食。有的地方還會門前插柳,新娶的媳婦或者是新生兒,清明節這天要去上墳,一來是讓新人認祖歸宗,二來也是告慰九泉之下的先人,家族又添丁壯大了!

各地祭祀的方法都大同小異,但是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大家注意:

1.注意安全,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

因為是祭祖所以是難免會去一些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最好是依據常走的路線行走為好,如要在偏僻的地方踏青,一來是安全問題,再者是易沾染邪氣。

2.祭祖和掃墓還是要心誠為好

對走路中或站立時遇到的墳,要有恭敬之心,勿用腳去碰墓碑之類的,在這樣的場所要有嚴肅莊重的態度為好。其他鄰居的墓碑前面不要隨意碰觸佔據。

3.面對先輩的墓地,必定要好好清理雜草,好好添上一些新土,掃除墓前的雜物,清洗下墓碑,把整個墓地弄得煥然一新,外觀上更加飽滿,心中默念,寄希望九泉之下的先輩保佑後代富貴昌盛。

4.選擇掃墓的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

像天未亮或剛亮或是傍晚時分或太陽將下時,都是不可以去掃墓的。因為此時抵抗力最弱,是不利掃墓人的,一般是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間為好。

5.去掃墓時如果是身體虛弱或病中或是額頭髮黑的人則表示時運較低,若能不去為掃墓最好。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祭祀禁忌有哪些?16條必知的清明節掃墓禁忌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明天就是清明節假期第一天了,許多人開始祭祀祖先、親人的活動。但是很多年輕人不太知道這掃墓的一些規矩,今天小編告訴大家這掃墓的16條禁忌。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中國文化:我們為什麼要在清明節祭祀祖先?
    清明節臨近,人們回鄉祭祖。為什麼中國人要選擇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這天,進行莊重的祭祀祖先儀式?讓我們一起分析。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霜露之思,農耕文明。清明節正值春耕播種的大好時節,我們身上承載著祖先對生活樸素美好的希望:期盼今年風調雨順好收成,家人和睦幸福安康。中華民族的文化優勢就是我們有先祖的根,落魄不氣餒,發達不忘本。我們崇拜先祖和逝去的親人身上的美好品質,他們勤勞、勇敢、善良、仁慈、充滿生活的智慧和信心,他們無私哺育照顧和教導子女,盡他們所能傳授給我們在這個世界生活的本領與技能。
  • 清明節祭祀祖先有規矩,這些祭掃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一般在寒食節的後一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就是說的這個節氣。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郊遊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當然,清明節祭祀祖先有規矩,這些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 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但是,在這個節日中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清明節期間,正是森林火災、交通事故多發時期,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高度重視。防火安全春天是火災的高發時期,清明節又是發生火災的高發時節。加強防火意識,自覺遵守墓地管理部門的有關規章制度和防火管理規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或隨意野外用火,防止因祭祀引發火災事故,消除火災隱患。 防止兒童玩火,教育孩子不要隨意玩火。
  • 應該知道的清明節祭祀禁忌,不要惹你的祖先不高興
    馬上就到清明節了,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清明是掃墓祭祀祖先的日子。在林正英的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與鬼神「交流」存在很多規矩,破壞了這些規矩可能就會惹逝去的人不高興,那麼清明節祭祀的過程中有通常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呢?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快到了,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準備些什麼祭祀用品?
    清明節快到了,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準備些什麼祭祀用品?還有一個星期就到了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到祖先的墳上去祭掃,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那麼,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會準備那些祭祀用品呢?
  • 2018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祭祀掃墓15條禁忌有哪些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
  • 清明節第二天上墳可以嗎 2019清明節祭祀禁忌與注意事項
    清明節,我們都會返鄉祭祖掃墓。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禁忌習俗,2019清明節祭祀掃墓注意哪些問題,清明節祭祀掃墓15條禁忌需要牢記於心。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2019年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清明節祭祀掃墓有哪些忌諱禁忌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清明節這一天為什麼要掃墓祭祖呢?清明節祭祀掃墓有哪些禁忌?整理2019年清明節掃墓祭祖的15條禁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清明節祭祀請注意,再燒這種紙錢就「犯法」
    清明節將至,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出現熱銷。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提醒,祭祀時使用印有人民幣圖樣的冥幣是違法的。3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修訂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幣圖樣。
  •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清明節有2個功能,一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氣溫的升高,萬物復甦,人們也開始了播種和農耕,也就是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另外一個就是作為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回歸故鄉,祭拜祖先,或者回不去家的,就遙遠的想念下已故親人,就當作祭祀,甚至現在部分年輕人還流行網上祭祀。
  • 清明節,雄安祭祀方式有新變化
    今年清明節,燒紙焚香被禁止以後,鮮花銷售異常火爆起來。前兩天,我們去骨灰堂祭祀,買什麼祭品呢?政府不讓賣燒紙,不讓燒紙焚香,不讓燃放煙花爆竹,咱們作為公職人員必須積極響應號召,帶頭移風易俗。和弟弟、兒子、侄子商量,異口同聲買鮮花。
  • 清明節是從何而來,興起於哪個朝代,祭祀的時候又有哪些不同?
    中國人祭祀祖先的習俗,比清明節產生的時間更早,有文字記載的時間可以上推到周朝。根據國家最新的考古發現,可以上溯到一萬年以前。不過,清明節的成形,是在中國的唐代。一、祭祀習俗的產生上古時期,人們崇拜鬼神,經常進行各種巫術活動。這種活動跟祭祀是分不開的。到了商周時候,特別是周朝的時候,中國人開始重視血緣關係,對祖先的崇拜逐漸蓋過了對神明的崇敬。於是,後世的「清明祭祖」活動,就開始萌芽了。《周禮》中說:凡墓祭,為屍。
  • 家鄉清明節祭祀祖先不僅要插柳,還要吃蛋饃和棗饃,你知道寓意嗎
    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這一天,炎黃子孫不僅要祭祀祖先,還藉機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清明節祭祀各地都有獨有的習俗延續,今天螞蟻就說下家鄉的習俗。小時候,過完年就盼望著清明節。不僅僅是學校會組織春遊,還因為掃墓時可以吃棗饃。說道這有的人感覺棗饃有啥吃的,但是作為80後,那時候能吃頓棗饃真的能開心好幾天。但是螞蟻是男孩,只能吃獨食子,外形跟饅頭差不多,裡面包個雞蛋。女孩就不同了,可以吃糕子饃,裡面不僅有個雞蛋,還有很多棗,吃起來香甜可口。
  • 清明是如何從一個節氣 變成祭拜祖先的「清明節」?
    中國人民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祭祀祖先並掃墓,表達對祖先的紀念。不光漢族,還有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同樣也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的主題。但是,你知道麼,清明節最初只是一個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 清明節快到了,祭祖上墳都有哪些禁忌?不妨看一看!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八即2017年4月4日】,是追思先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天除了祭拜祖先、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亦可參加全國各地的放生共修,將放生功德回向先人,並可為親友消災祈福、增益功德,但是清明節祭祖上墳有哪些禁忌?各位不妨了解一下。
  •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國有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三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都和祭祀先人有關,所以備受大家重視,更有很多習俗文化流傳了在了節日中。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日子。
  • 為什麼要在清明節供奉祖先?供奉祖先對子孫有幫助嗎?
    為什麼要在清明節供奉祖先?供奉祖先對子孫有幫助嗎?作者:靈芝師姐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漢族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和除夕、中元節、寒衣節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一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祭拜祖先、慎終追遠,表達對祖先的感念之情。「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的美德,「聖人以孝治天下」,由孝可引發忠、信、仁、義等道德。「吃菓子拜樹頭、飲泉水思源頭」。祖先跟我們血脈相連,祖德顯化對子孫後代家運的影響十分巨大。我看過很多人非常努力,可是祖德不足,再怎麼打拼就是很難成功。
  • 清明節祭祀要磕頭?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而上墳是清明節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五千年傳統文明。但凡需要上墳的,一定都是非常隆重的儀式。清明節上墳,是對逝者的一種祭拜。祭祀祖先,也是我們的文明傳統,那麼說道上墳,就一定需要磕頭。磕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表達敬意的做法。那麼清明節上墳,需要磕頭。老祖宗都留下了哪些規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