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2020-12-20 水落石出服務工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但是,在這個節日中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清明節期間,正是森林火災、交通事故多發時期,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高度重視。

防火安全

春天是火災的高發時期,清明節又是發生火災的高發時節。加強防火意識,自覺遵守墓地管理部門的有關規章制度和防火管理規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或隨意野外用火,防止因祭祀引發火災事故,消除火災隱患。

防止兒童玩火,教育孩子不要隨意玩火。

祭掃最好到指定地點燒紙、焚香、放炮。

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在緬懷先人時可以選擇使用鮮花、植樹等環保方式寄託對已逝親人的哀思。如果選擇傳統的祭祀方式,在遇到大風時,請勿燒紙、燃燭、點香、燃放爆竹等活動,以免大風將明火帶入森林,引起火災。

出行安全

清明節期間人多、車多,請各位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要留心看好小孩、老人,保持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防止因意外而造成傷害。清明節一家人祭掃後往往也是團圓、聚餐的時候,要牢記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不要因為一時的逞強和僥倖釀成慘劇。

清明假期,安全出行,安全回歸,祝大家在緬懷先輩之餘,也度過一個有價值的小長假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1、介紹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祖先崇拜與中國傳統節日
    祖先,顧名思義就是逝去的先人。古人由於對生死有一種無法掌控的幻想,想當然地認為人死之後就能獲得一種超越常人的神力,由此產生一些懷念祖先、紀念祖先的儀式。特別在大中華地區,祭祀祖先與祭祀神靈一樣重要,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多神靈的祭祀也和祖先崇拜有關,我們耳熟能詳的神靈,像女娃、玉皇大帝……甚至佛祖都能作為人類最年長的祖先,是人們共同的祖先。無利不起早的人們,對於神靈的祭祀總和一些利益追求有關,求財求好運是永遠不變的主題,但是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我們,對於祖先崇拜,更多地來自於對先人的思念與尊敬。
  • 清明節快到了,祭祀祖先請注意這幾條
    馬上快到清明節了,清明節是我國祭拜祖先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俗,人們在掃墓時都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並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
  • 清明節祭祀祖先有規矩,這些祭掃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一般在寒食節的後一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就是說的這個節氣。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郊遊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當然,清明節祭祀祖先有規矩,這些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 應該知道的清明節祭祀禁忌,不要惹你的祖先不高興
    馬上就到清明節了,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清明是掃墓祭祀祖先的日子。在林正英的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與鬼神「交流」存在很多規矩,破壞了這些規矩可能就會惹逝去的人不高興,那麼清明節祭祀的過程中有通常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呢?
  • 傳統的清明節祭祖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即使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國有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三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都和祭祀先人有關,所以備受大家重視,更有很多習俗文化流傳了在了節日中。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日子。
  •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因為它在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我國的四大節日。清明節有2個功能,一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氣溫的升高,萬物復甦,人們也開始了播種和農耕,也就是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另外一個就是作為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回歸故鄉,祭拜祖先,或者回不去家的,就遙遠的想念下已故親人,就當作祭祀,甚至現在部分年輕人還流行網上祭祀。
  • 螞蟻莊園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為什麼清明節叫聰明節
    螞蟻莊園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聰明在限時生活中指的就是非常伶俐懂事的意思,那麼聰明節是什麼節日呢,很多人都不清楚的,這個是2021年1月6日的題目,下面就來介紹下聰明節是什麼。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起源於什麼時候?上古祭祀活動?
    今日看到有人在網絡提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民間節日嗎?六甲番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奇怪,有誤導的嫌疑,傳統節日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有什麼關聯?這是要給傳統節日貼上什麼標籤嗎?
  • 清明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起源於什麼時候?上古祭祀活動?
    今日看到有人在網絡提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民間節日嗎?六甲番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奇怪,有誤導的嫌疑,傳統節日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有什麼關聯?這是要給傳統節日貼上什麼標籤嗎?
  • 清明節祭祀必不可知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掃墓是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清明節掃墓是對逝者的思念與尊敬,讓活著的人要懂得感恩。可是,你知道清明掃墓禁忌有哪些嗎?清明掃墓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其實清明節掃墓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也是不容忽視的:懷孕的婦女不要去掃墓:在過去懷孕的婦女不被允許去掃墓,主要是因為強調風俗的原因,但是現在這個文明社會,也不太提倡孕婦去參加祭祀活動,因為女人孕期是相當謹慎的,而掃墓一般都是跋涉山路而且路途顛簸,對胎兒可能不利。所以為了孩子健康,建議孕婦不去參加祭祀。
  • 清明節第二天上墳可以嗎 2019清明節祭祀禁忌與注意事項
    清明節,我們都會返鄉祭祖掃墓。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禁忌習俗,2019清明節祭祀掃墓注意哪些問題,清明節祭祀掃墓15條禁忌需要牢記於心。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中國文化:我們為什麼要在清明節祭祀祖先?
    清明節臨近,人們回鄉祭祖。為什麼中國人要選擇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這天,進行莊重的祭祀祖先儀式?讓我們一起分析。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一、霜露之思,農耕文明。清明節正值春耕播種的大好時節,我們身上承載著祖先對生活樸素美好的希望:期盼今年風調雨順好收成,家人和睦幸福安康。中華民族的文化優勢就是我們有先祖的根,落魄不氣餒,發達不忘本。我們崇拜先祖和逝去的親人身上的美好品質,他們勤勞、勇敢、善良、仁慈、充滿生活的智慧和信心,他們無私哺育照顧和教導子女,盡他們所能傳授給我們在這個世界生活的本領與技能。
  • 中元節祭祀引爭議 傳統風俗淘汰還是繼續?
    面對每年的「傳統」,不少網友表示出了寬容。「祭祀代表對逝者的哀思。」部分網友則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們小區外頭一條綠化帶全是火堆堆,還有人在樹底下燒紙火多大多高,好危險!」   有網友希望能夠倡導文明祭祀,用其他的方式緬懷先祖。「請相關部門規劃固定區域,規範祭祀行為,不要讓其在安全隱患中生長。」「可以使用網上祭祀,或者在墓前祭拜完後自行打掃。」
  • 清明節祭祀要磕頭?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而上墳是清明節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五千年傳統文明。但凡需要上墳的,一定都是非常隆重的儀式。清明節上墳,是對逝者的一種祭拜。祭祀祖先,也是我們的文明傳統,那麼說道上墳,就一定需要磕頭。磕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表達敬意的做法。那麼清明節上墳,需要磕頭。老祖宗都留下了哪些規矩呢?
  • 為什麼要在清明節供奉祖先?供奉祖先對子孫有幫助嗎?
    為什麼要在清明節供奉祖先?供奉祖先對子孫有幫助嗎?作者:靈芝師姐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漢族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和除夕、中元節、寒衣節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一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祭拜祖先、慎終追遠,表達對祖先的感念之情。「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的美德,「聖人以孝治天下」,由孝可引發忠、信、仁、義等道德。「吃菓子拜樹頭、飲泉水思源頭」。祖先跟我們血脈相連,祖德顯化對子孫後代家運的影響十分巨大。我看過很多人非常努力,可是祖德不足,再怎麼打拼就是很難成功。
  • 清明節和清明節前後的節日
    清明節眾所皆知,風俗習慣大家也都清楚明白,但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所以不得不再囉嗦一下。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春分後第15天,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大家知道,清明節要祭祀,所以很多人都擠在4月5日這一天掃墓。
  • 清明是如何從一個節氣 變成祭拜祖先的「清明節」?
    在這個節日裡,大傢伙是掃墓,或是踏青,忙的不亦樂乎!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它最初的內涵實際是什麼?它和寒食節、上巳節有什麼聯繫?它與宗教有什麼聯繫?今天,筆者就帶您走進清明節,走進那個淚雨濛濛的節日!清明節最原始的底色——節氣清明節,時間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晚春到來的象徵。具體時間就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