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元節祭祀引爭議 傳統風俗淘汰還是繼續?
原標題:中元節祭祀引爭議傳統風俗該淘汰嗎?
火燒火燎,隔幾米就一個火堆堆……昨日,微博上一張四川達州城區河岸邊燃燒祭祀物品的圖片震撼了不少網友。明天就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統風俗該淘汰還是該繼續?對此,民俗專家和環保專家站在各自的立場給出了不同的觀點。
網曝達州祭祀圖
傳統祭祀引發網友熱議
明天就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為了寄託對先人的哀思,人們開始一年一度祭拜。昨日,微博上一張四川達州城區河岸邊燃燒祭祀物品的圖片震撼了不少網友。記者從圖片上看到,沿河的堤壩上擠滿了正在燒火祭祀的人群,密集的火堆釋放出的巨大煙霧籠罩著整個河堤。
「一年就燒一天,大家就寬容點吧。」面對每年的「傳統」,不少網友表示出了寬容。「祭祀代表對逝者的哀思。」部分網友則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們小區外頭一條綠化帶全是火堆堆,還有人在樹底下燒紙火多大多高,好危險!」
有網友希望能夠倡導文明祭祀,用其他的方式緬懷先祖。「請相關部門規劃固定區域,規範祭祀行為,不要讓其在安全隱患中生長。」「可以使用網上祭祀,或者在墓前祭拜完後自行打掃。」
記者調查》》》
中元節將至煙霧罩城
成都晚報記者在調查走訪時發現,隨著中元節的到來,不少市民找不到專門祭祀的地方,往往就在自家小區樓下、綠化帶上、河堤邊就近焚燒紙錢,包括錦江岸、廣福橋北街、肖家河沿街、二環路西二段在內的多個住宅小區外的綠化帶內都可以看到明顯的焚燒痕跡與燃燒過的香燭。
昨日19時許,記者在東安北路的河堤旁看到火光沖天,成群的祭祀者聚集在一起。「清明節才會特地出去掃墓,但中元節又沒有假期,不可能跑太遠。」市民胡小姐告訴記者,從老一輩開始,中元節給祖先燒紙祭祀已經變成了家裡的一個傳統。「趁這個機會跟他們說說話。」一旁的李婆婆說,平時年輕人都很忙,趁著這個傳統節日,家人難得聚到一起,也可以跟先人說說心事,交待一下生活近況。
「我們只在清明節的時候送花。」市民許婆婆則認為,雖然老一輩有在中元節祭祀的習慣,但在城裡燒紙對環境有影響,就把對先人的思念一起寄托在清明節了。
專家意見》》》
民俗專家:請年輕人寬容一些
「希望年輕人能寬容一些,不要太理性地去看待祭祀行為。」成都民俗專家袁庭棟告訴記者,中元節自古就有不進寺廟,野外祭祀的說法。由於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沒有假期,人們只能選擇就近的小區、河堤上進行祭祀活動。或許年輕人認為可以另尋方式,文明進行祭祀,但對於老一輩而言,中元節作為一種傳統民俗,在野外祭祀是對先祖的一種紀念方式。袁庭棟說,年輕人不需要太較真,理解老一輩的習慣,尊重傳統風俗。
環保專家:會對空氣造成汙染
市環保局相關專家:雖然中元節是民間傳統節日,但在市區內燒紙,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對空氣品質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此也提醒各位市民,在保護傳統,祭奠先輩的同時,也希望大家注意安全隱患,熄滅明火,自覺清理祭祀現場的垃圾。
中元節來歷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祀祖先,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