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將至,各地都在倡導文明祭祀。文明祭祀要求大同小異,但核心都是禁止焚燒祭品、燃放鞭炮,提倡所謂「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
作為一個話題,要探討祭祀的文明性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話題分解為如下幾個部分:第一,什麼是祭祀?第二,祭祀的主要形式;第三,不文明的祭祀表現為什麼?第四,什麼樣的祭祀是文明的?
01什麼是祭祀?
我們都學過宋朝陸遊的《示兒》,裡面寫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什麼是家祭呢?家祭是中國傳統「禮」文化中「祭禮」的重要組成部分。
《禮記》曰:「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家祭就是祭祀祭祖,強調家庭家族的血脈傳承,強調血濃於水」的親情理念。
家祭是士人對祖先的祭祀。祭禮除了對祖先的祭祀外,還有更為隆重的祭天地、祭社稷的活動,不過這兩個禮節是天子和諸侯的專利了。
祭祀活動是嚴謹的,有相應的祭禮進行規範。
第一步是祭祀的準備。根據《禮記.祭統》曰:「外則盡物,內則盡志,此祭之心也。」,祭祀準備需要兩個方面,一個是祭品極其豐盛,二個是內心則極其虔誠、盡其心志。外在表現,則是祭品豐富和參與者的齋戒。
第二步是祭祀的過程。各地按照本地一定的儀式,向家祖致敬和獻禮,以恭敬的動作進行膜拜,以希求幫助家人達成靠人力難以實現的願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過程,凝聚家人、凝聚家族。
02祭祀的主要形式
祭祀祖先主要有三種形式:上墳、家祭和遙祭。
1、上墳。
這是較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舉行。時間主要是忌日和傳統重大節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節(七月十五)等。由家裡的男人攜祭品香紙到墳前,擺放祭品、水酒,然後燒紙、焚香、奠酒、行禮。上墳習俗尤以清明上墳最為隆重,前一天早上還要去給祖先墳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興旺。大多數農村家族,兒子結婚,也要去上墳,含義是告訴祖宗,兒子成家,人口又多了。
2、家祭。
即不到墳上去,或與上墳同時進行。把寫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譜系圖供在正堂或「家廟」,全家或全族人一齊祭祀,儀式十分莊重。
3、遙祭。
遙祭又稱野祭。因天氣不佳不能出門,或是離鄉客居外地 ,不能親臨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路旁設祭,向著故鄉祖先墓地方向,舉香作揖恭請先祖享祭。
03祭祀活動中存在有哪些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不文明行為?不文明行為,是指人們由於公共道德缺失而做出的違背公序良俗的舉止和動作。
那麼祭祀活動中會有「違背公序良俗的舉止和動作」嗎?至少我們都知道,祭祀不是今天才興起的。祭祀活動是伴隨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傳承,連綿到今天。在被讚譽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個人的言行都是被約束在社會公德的範疇內的。就文化本身來說,祭祀本身就是一種文明的表現。這強調了血脈的傳承、文化的傳承和人情關懷在裡面。
之所以在今天,祭祀活動被強調「不文明」,其根本在於今天社會各方面原因造成的環境汙染,讓人們不得不對各種可能的汙染行為特別在意。
而在傳統祭祀活動中,不論是上墳還是遙祭,都不可少香蠟和紙錢的燃燒,有的地方甚至還要燃放鞭炮。這樣的行為,讓本以嚴重的環境汙染雪上加霜。
為了維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有關部門自然對祭祀活動中的焚燒祭品、燃放鞭炮行為大加不滿,以致批評其行為為「不文明」。其實,這個「不文明」指的不是祭祀本身是否文明,而是「恨屋及烏」。
04什麼樣的祭祀是文明的?
那麼,什麼樣的祭祀才是文明的呢?真的是「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才是「文明祭祀方式」嗎?
因噎廢食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都在表達一個意思。為了緩解環境汙染問題,就對祭祀活動一刀切。這個和去年,為了緩解環境汙染問題,而禁止農民家庭養豬的道理是一樣的。緩解環境汙染,不能只是行政命令的事情。
祭祀本身就是嚴肅的。說狠一點,哪家哪戶沒有祖宗?哪家哪戶不死人?死者為大。祭祀沒有文明與不文明的說法,也沒有對錯的說法。
新時代新問題面前,如何改善祭祀對環境的汙染,這更需要全體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至於「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網上祭祀」這樣行政命令式的「文明祭祀方式」,說的都是很美好的。估計那也只是寫給上級看的,他自己也做不到。不信,讓他來示範一下?特別是中元節的祭祀活動主要為遙祭的時候,你在路邊放一堆花?還是在路邊挖個坑來栽樹?顯然不可能。至於網上祭祀,先呵呵一下。
說到這裡,不是說在環境汙染嚴重的時候,大家還要繼續大肆焚燒祭品、燃放鞭炮。做事情,不能老是簡單的非此即彼。
在這裡面,筆者可以借鑑一些寺廟的做法,進廟送你三柱香。既避免了香菸繚繞帶來的消防隱患,又提倡了環保節約,還尊重了民風民俗。最後實實在在地減少了環境汙染,促進了環境美化。
在中元節,大家在遙祭的時候,可以這樣提倡:一家人,一對蠟,三柱香,百張紙錢寄哀思。
這樣的祭祀,難道不是文明的嗎?畢竟這樣的燃燒,還不足一家人做一頓飯的水平,肯定談不上什麼環境汙染。沒有必要一遇到問題,就把民俗民眾放到對立面去。畢竟問題根源,不是民俗民眾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