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題外話,這段時間,討論白酒有沒有泡沫的話題很多,爭論較大,尤其一些銀行、地產板塊的大V對於白酒的痛恨還是比較大的,怎麼說了,其實大不可比,雖然銀行已經8連跌還是9連跌了,很多銀行股基本又回到原點。其實,關於銀行,林園之前的有個觀點,我比較認同,就是他跟董寶珍說的,「買銀行應該不會賠」,至於未來,我也覺得要分多長的未來,中期看,未來幾年,買銀行依然應該是大概率「不會賠」。
說正題,之前寫了篇關於人口與消費關係的分析,很多朋友問,如何看收入水平與消費的長期邏輯,的確,大消費,尤其高端消費,人的數量,收入的增長,兩個指標很重要。
我從網上搜集數據,對這個問題將進行進一步解讀。
如何看待當下中國的高端消費,其實最好的比對對象,就是中國的奢侈品消費,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夠反映中國高端消費的一個基本情況。
老規矩,上數據,提觀點。
觀點一:經濟實力與東方文化,長期帶來東方民族的奢侈品高消費,過去如此,未來大概率依舊,文化不變的
首先,從當前的區域情況看,美國依然是奢侈品銷售額最大的國家,其次是日本、中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經濟實力不是很強的法國和義大利,在奢侈品消費上量也很大,而韓國和中國香港從經濟體量上都是要小於德國、英國的,但奢侈品消費量可不差。
從這個排名,其實是能夠看出,在奢侈品消費上,不僅與經濟實力有關,與文化也有很大關係。歐洲發達國家不去評論,中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其實都是受到東方文化深度薰陶的國家和地區,儒家文化的面子觀念十分深,儒家文化講究的修齊治平觀念,對於整個社會,帶來的就是千年的「面子」觀念,日本人的武士道,也是來自於儒家文化,重視面子也是一樣的嚴重,所以在奢侈品消費上,東方文化地區至少佔24%以上,與美國相當,接近1/3。
從總量上看是這樣,而從2005-2019年複合增長率上看,中國大陸、韓國、中國香港都是遠高於平均增速,而這些年中,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速高,但是經濟總量可不是一直高的,韓國和中國香港,經濟總量也不如其他發達地區,但奢侈品的消費明顯增速更快。從增速角度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作用對於奢侈品消費的影響。
文化這個東西是千年下來的,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變化的,所以,可以看出在未來中國崛起的10年、20年、乃至30年,都可以想見文化在消費上的影響依舊是巨大的。
觀點二、從中國的奢侈品消費歷史規律來推算,未來至少10年內,在中國保持相應增速的背景下,預計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還將保持10%左右增速。
從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增長和GDP增長的對比上看,很明顯,從2005-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迅猛,而奢侈品的消費也是呈現兩位數增長的,2014-2016年,因為反腐因素,奢侈品的複合增長率明顯放緩,而從2017年開始,增速又明顯開始恢復。
根據中國的經濟體量和經濟規模,可以預計,未來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還將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從歷史數據推算,未來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應該保持與當前經濟增速相近的速度,大概5%左右,如果按照這個速度,那麼未來至少10年,奢侈品消費大概率能夠保持在10%左右的增速。當然這個增速肯定只是毛估估,可高也可低,但是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速,還是沒有問題。
觀點三:年輕人對於奢侈品消費熱衷程度不輸於60後、70後,80後及以後的群體,將成為中國未來的高端消費、奢侈品消費中堅力量。
而從年齡結構上看,如果按照年齡結構看,處於三十而立的80後,接棒了奢侈品消費,而剛步入職場的90後,其實收入不高的,但在奢侈品的消費上,也明顯不比老一輩的低,從這個角度上看,對於奢侈品,對於高端消費,從數據上看,年齡不是障礙。
其實這張圖還有個地方值得思考,就是收入,如果按照家庭資產計算,毋庸置疑,70年之前的群體,家庭收入是肯定要高於80後和90後的,而且從人口規模上看,全世界的50-60年代都是一波巨大嬰兒潮,所以,不管是從量上,還是消費能力上,都應該是要超過80後的,結果卻是80後高,90後不差於這個群體。
那麼結論只有一個,就是消費觀念,說明80後、90後,更願意花錢、更敢花錢。這個群體可是未來中國高端消費的核心力量,有這麼個龐大的敢花錢群體,大概率中國未來的高端消費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