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億大收購,合興包裝或成印刷圈第一家百億企業!及站上行業之巔的...

2020-12-18 騰訊網

春暖花開,資本復甦。印刷圈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又有了活躍的跡象。

只不過,最近的幾樁案例大多只是老故事的新情節。3月21日,裕同科技公告,在2017年12月收購20%股權的基礎上,以16740萬元的價格再度出手,拿下煙包印刷企業武漢艾特31%的股權,從而將其變成自己的控股子公司。

3月28日,勁嘉股份公告,以8320萬元對參股子公司貴州申仁包裝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勁嘉直接持有的申仁包裝的股權將由29%上升至35%。作為貴州茅臺系企業,申仁包裝是茅臺酒包裝的主要供應商之一。2017年12月,勁嘉剛剛以22620萬元的價格收購其29%的股權。

現在的印刷圈看上去越來越好玩了:做手機盒的要做煙盒,做煙盒的要做酒盒,不到別人家的地盤耍耍,哪裡好意思叫大佬。

老故事新情節,劇情或在預期之中,結局還是可能令人震撼。3月27日,合興包裝公告,擬以7.18億元的價格收購合眾創亞(亞洲)100% 股份。

7億多元的併購,自然是一等一的大手筆。而讓人略感陌生的合眾創亞,其實就是原國際紙業在中國的紙箱業務,主要資產是遍布東北、華北、華東、西南、華南、華中等地的14家紙箱廠。

合興與國際紙業之間的這次交易說來話長。從2015年8月合興因資產收購停牌,到本次公告發布,已經過去了2年零7個月。期間,屢有波折,合興卻始終未曾放棄。

不管過程如何熬人,本次收購可能帶來的影響足以令業界側面。有媒體同行已經發現,2017年,合眾創亞的營收高達21.72億元,加上合興自有的63.23億元,合計達84.95億元。這意味著,只要不出意外,合興就將在事實上超越裕同,成為印刷圈的新「老大」。

江湖老大易位,各位老闆說事大不大?而且,以合興2017年的增勢,一兩年後,國內印刷圈完全有可能出現有史以來第一個百億量級的企業。它不是裕同,不是奧瑞金,而是合興。

一樁歷時近3年的併購

合興與國際紙業之間的這筆買賣,耗時耗力而又令人糾結。

2015年8月4日,合興公告表示,因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申請股票停牌。10月19日,再發公告,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調整為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資產。

正當業界議論紛紛,合興有意買進的資產是何來路時,美國包裝巨頭國際紙業也發了公告:正在為其位於中國和東南亞的瓦楞紙箱業務尋求戰略合作,並已與一家來自中國的潛在買家籤訂了不具約束性的意向書。由此,中美兩家大佬被自然而然地聯繫在了一起。

2016年2月1日,合興停牌期滿,傳言得到證實:合興相中的確是國際紙業在中國和東南亞的瓦楞紙箱業務。

問題是,好事多磨。由於種種原因,合興又終止了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轉而採用通過參與設立產業投資併購基金的方式進行收購。

這意味著,合興雖然還是收購的主導者,但運作卻轉到了上市公司之外。

接下來的進展迅捷而高效。2月4日,合興公告表示,與深圳架橋資本合作設立產業併購基金「架橋合興」。在總量6.50億元的併購基金中,合興出資1.17億元,佔比18%。

3月14日,架橋合興與國際紙業籤署《股份轉讓協議》,以6.25億元的價格吃進後者位於中國和東南亞的18家瓦楞紙箱廠,同時承諾由相關企業在約定時間內償還所欠國際紙業約3億元的貸款。

至此,國際紙業的相關資產,已經在事實上處於合興的控制之下。

在這裡,說點題外話。由國際紙業易手合興的這批紙箱廠,可謂命運多舛。在2010年被國際紙業以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前,它們屬於瑞典愛生雅集團;在2004年之前,它們則屬於新加坡中央包裝集團。

加上合興與併購基金的這次交易,過去十幾年間,這些紙箱廠已經被轉手4次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0年2億美元買進到2016年以6.25億元的價格賣出,國際紙業持有這批紙箱廠滿打滿算不到6年。而且,一買一賣之間,至少虧掉幾億元。

美國包裝大佬為何如此急切,以致不惜賠本甩賣?可能的原因在於:這批紙箱廠已經成為「燙手的山芋」。

國際紙業年報顯示,2012-2014年,其亞洲工業包裝板塊(中國及東南亞紙箱業務即歸屬這一板塊)營收分別為6.60億美元、6.85億美元、6.25億美元,營業利潤分別為500萬美元、-200萬美元、-1.12億美元。

也就是說,國際紙業割肉甩賣的中國及東南亞紙箱業務,很有可能正處於持續虧損,且窟窿漸大的窘迫境地。對合興來說,敢於假併購基金之手以合計近10億元的代價,吃下這個「燙手的山芋」,那也需要十分的勇氣。

準「老大」是怎樣煉成的?

隨著收購公告的發布,合眾創亞的業績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截止2017年底,合眾創亞的總資產為14.05億元,淨資產為7.64億元,負債率相當良性。2017年,合眾創亞實現營收21.72億元,淨利潤6473.11億元。

合眾創亞主要經濟指標(單位:萬元)

近22億元的營收,不到6500萬元的淨利潤,利潤率自然不算高。然而,考慮架橋合興接手前可能存在的窘迫狀態,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需要說明的是,合興本次要收購的只是原國際紙業中國區域的瓦楞紙箱業務,位於東南亞的幾家紙箱廠並未提及。

早在預期之中的收購,為什麼在這個時點到來?公告給出的說法是:因為合眾創亞已運作規範,並產生良好的經濟效應。

收購又將對合興產生什麼影響?公告說得很謙遜:合眾創亞納入上市公司體系後,能與合興產生協同效應,從而實現產業整合,鞏固合興的行業龍頭地位。

實際上,何止是鞏固,收購將助推合興完成「霸業」。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裡,合興以令人驚奇的速度實現了快速擴張:全年實現營收63.23億元,同比增長78.51%,絕對值增長27.81億元。這一舉將其與百強老大裕同的營收差距,由2016年的20億元拉近到6.28億元。

收購一旦完成,加上合眾創亞21.72億元的營收,合興就將在事實上成為國內印刷圈的新「老大」。

更值得關注的是,如果能延續2017年的增勢,將合眾創亞攬入懷中的合興,很有可能在一兩年內率先撞線百億,創造國內印刷圈企業體量的新紀錄。

準「老大」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加冕。各位老闆可能會很好奇:合興是如何一路走來,成長為印刷圈「巨無霸」的?

三好同學扒了扒,結果發現:總部位於廈門的合興成立於1993年,在圈內算是老牌企業,但在2008年上市之前,其規模遠沒有今天這樣驚人。

在上市前夕的2007年,合興的總資產為3.94億元,淨資產為1.17億元。小是不小,但不僅與現在很多大型企業比沒有優勢,放在當時也不顯山不露水。

2008年上市之後,合興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上市第二年,總資產即突破10億元。隨後,資產規模持續膨脹,並分別在2013年、2016年、2017年突破20億元、30億元、40億元大關,淨資產也隨之快速增長。

上市10年,合興的總資產增長了11.10倍,淨資產增長了18.41倍。

2007-2017年合興的資產情況(單位:億元)

隨著資產規模的膨脹,合興的營收也以驚人的速度實現快速擴張。2007年,合興的營收尚只有4.64億元。如果參加2008年百強印刷企業排行,只能排到第50位。但在上市後的第二個完整年度,即2010年,合興的營收就增至15.21億元,是2007年3.28倍。並據此在2011年的百強榜上,佔據了第11位。當時,排在它前面的正是裕同,2010年營收為16.09億元。

2007-2017年合興和裕同的營收對比(單位:億元)

裕同與合興營收增速的此消彼長,是印刷圈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不妨為各位老闆多扒一點。2007年,當兩家大佬都還不像今天這樣體量驚人時,裕同的營收為12.32億元,是合興的2.66倍;到了2010年,兩者的營收差距縮小到只有0.88億元。2010-2013年,或許是合興和裕同營收差距最小的一段時間。可惜的是,裕同有兩年的數據沒扒到。

自2014年開始,進入IPO衝刺期的裕同開始加速,營收規模連續突破30億、40億、50億大關,而合興的發展則趨於平穩。從而,兩者的營收差距由2013年的1.52億元,拉大到2016年的20億元。

然後呢?有跡象表明,大佬間的競逐正在重新進入合興時間:2017年開始加速,2018年有望反超。一旦收購順利完成,更是有望率先站上營收百億的行業之巔。

2007-2017年,恰好10年時間,營收增長近13倍, 且印刷圈「老大」的桂冠近乎觸手可及,合興是怎樣做到的?

三好同學覺得,其中的原因可能千千萬,但沒有上市、沒有資本的推動,這段段是無法實現的。

合興還有什麼挑戰?

對合興來說,之所以能夠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還與其所處的細分市場有關。

合興近20多年來一直深耕瓦楞紙箱、紙板市場。這一市場的特點是需求廣,規模大。據估計,我國瓦楞紙箱市場的年產值至少在兩三千億的量級,完全有可能誕生一兩家,甚至更多的百億企業。

相對而言,裕同所處的消費電子包裝、勁嘉所處的煙包領域,市場總量有限,要衝刺百億營收,沒有外延式擴張難度不小。

當然了,賽道重要,也還不是全部。否則,瓦楞紙箱企業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合興最有希望率先突破?這裡面自然要說到合興自身的戰略和努力。

對圈裡人來說,合興2017年的超常規增長,看上去不可思議。但對其自身而言,這卻可能只是一次意料中的「起跳」。

三好同學注意到,早在2016年,合興便制定了打造「百億製造、千億服務的包裝產業資源整合及共享平臺」的5年戰略目標。

也就是說,到2020年前成為百億企業,是合興的既定目標。而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正是基於對自身業務發展和收購合眾創亞的明確預期。

「百億」目標有望提前撞線,又該如何理解合興「千億服務」的包裝產業資源整合計劃?這顯然不太可能是一個營收目標。

在合興的發展規劃中,有一個名為「包裝產業供應鏈雲平臺(PSCP)」的項目,其出發點是:圍繞包裝行業產能過剩、企業資金壓力大、訂單不飽和、運營效率低下等痛點,從資金、訂單、採購、信息多條渠道向企業提供供應鏈支持,進而獲取自身的商業價值。「千億」有可能指的是,雲平臺服務的整個產業鏈實現的營收。

不管是「百億製造」,還是「千億服務」,在體量上有望站上行業之巔的準「老大」,還有什麼挑戰嗎?

在三好同學看來,最大的挑戰可能來自於盈利能力。作為圈內大佬,體量龐大的合興,利潤率一直不高。上市十年,合興營收勁增近13倍,由4.64億元暴漲至63.23億元,但淨利潤僅由2007年的3509.17萬元,提升到2017年的1.54億元,增長3.39倍。

2007-2017年合興的淨利潤情況(單位:萬元)

不妨還是拿裕同做參照,2007-2017年,合興共實現營收254.18億元,淨利潤9.50億元,利潤率約為3.74%。而2017年一年,裕同用69.51億元的營收,實現淨利潤9.32億元,與合興11年的淨利潤總額相差無幾。

為什麼會這樣?首先,與二者的產品有關。紙箱與彩盒,本來就是印刷圈低毛利與高毛利產品的代表。何況,裕同還有蘋果這樣的超級客戶。

其次,也可能與二者的戰略有關。通常而言,一個企業如果進入高速擴張期,便會面臨利潤率下滑的挑戰。因為效益會讓位於速度,合興目前正處於這樣的階段。裕同當然也想擴張,只是由於上市較晚其藍圖才剛剛展開。

從這個角度而言,營收規模上站上行業之巔,對合興來說,只是第一步。如何讓規模轉化為效益,才是未來的著力點。若能規模、效益俱佳,這「老大」會做得更踏實。各位老闆說呢?

版權所有,轉載務必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裕同是怎樣被合興拉開差距的?
    ,成為國內第一家突破百億大關的印刷企業。 在各路媒體連篇累牘的報導中,有一家印刷大佬常被拿來做參照。它就是:裕同科技。
  • 2019年中國紙製品包裝與印刷行業市場分析:市場規模超3600億 行業...
    2019年中國紙製品包裝與印刷行業市場分析:市場規模超3600億 行業集中度有待提高  2020-04-07 16:52:30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6866G0
  • 2019年中國紙製品包裝與印刷行業競爭現狀
    行業總體規模穩步增長紙製品包裝與印刷行業,則是指以紙和紙漿為主要原料的包裝裝潢及印刷。紙製品包裝與印刷行業的上遊產業為瓦楞紙、箱板紙等造紙行業、油墨行業和機械設備行業,行業產業鏈下遊市場主要為食品飲料、快遞、醫藥、日化等行業。
  • 消費升級+限塑令,合興、裕同、美盈森布局擴張,紙包裝中小企呢
    隨著國家不斷加強限塑令的嚴格落實,國內紙包裝行業正迎來新一波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在消費市場不斷升級的大環境下,包裝行業的附加值有望進一步提升,或帶動行業的毛利率逐漸改善;並且,相比國外,國內紙包裝行業的集中度遠低於國外,未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最新排行】十大印刷包裝公司 印刷包裝公司排行 包裝企業排行榜
    導語 INTRODUCTION 印刷包裝行業社會需求量大、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已經成為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支撐性產業,但我國包裝印刷行業分散,市場集中度很低,我國包裝企業總數達幾十萬家,在眾多的印刷包裝企業中,哪些企業規模大,脫穎而出呢?下面,為您介紹十大印刷包裝公司有哪些。
  • 裕同6億投紙塑,鴻博9億欲跨界。及這家紙包裝大佬年營收近15億,在...
    其中,中國市場的貢獻是2.69億新元,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高達86.81%。這家大佬就是:達成包裝集團。達成包裝是誰?與合興、美盈森等本土企業相比,達成包裝在圈內並不算十分有名。儘管它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時間還很早:早在2001年就登陸了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達成包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
  • 福建16家印刷企業入選中國印刷包裝企業百強榜
    日前,「2020年中國印刷包裝企業百強排行榜」揭曉,我省共有16家印刷企業入選,入選企業數位居全國第一。在此次發布的全國百強榜中,廈門合興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年銷售收入107億元再登榜首。其餘入圍的福建印刷企業分別為: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11位)、昇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16位)、廈門保灃實業有限公司(第21位)、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第50位)、泉州金百利包裝用品有限公司(第51位)、福建南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58位)、鴻博股份有限公司(第67位)、福建華發包裝有限公司(第76位)、祥恆(莆田)包裝有限公司(第78位)、福建泰興特紙有限公司(第85位)、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市思明分公司
  • 中國印刷包裝國內外比較:目前遠遜國際,但這些龍頭企業核心壁壘已...
    目前我國的包裝印刷行業仍然處於分散競爭的狀態,包裝印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數從 2013 年的 4,321 家增加至 2017 年的 5,693 家。中小包裝企業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而為數不多的龍頭企業沒有在包裝印刷市場中佔據顯著的優勢地位。
  • 盤點在國內低調潛行的8個外資印刷包裝巨頭
    在當前國內近10萬家印刷企業中,有這樣一個群體:它們數量不多,滿打滿算不過兩三千家,且多數時候低調潛行,很少在公開場合發聲。 然而,這卻絲毫沒有妨礙它們成為印刷圈最具實力的隱形「鱷群」之一。它們中的佼佼者規模龐大,在各個印刷包裝細分市場通常都佔據「塔尖」位置,是近40年印刷業快速發展受益最大的群體之一。
  • 帳上僅2億!義烏女首富卻花百億收購 錢從哪兒來?
    據悉,本次收購標的公司的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  真土豪還是假土豪?根據新光圓成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表顯示,新光圓成前3個月淨利潤虧損6884.59萬元。帳上貨幣資金為1.91億元,籌資現金流量淨額為-5.3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額自2017年開始一直為負。資產總額為160.06億元,流動資產合計為96.59億元。
  • 2018年包裝材料行業10大國外收購事件
    年末之際,一起來盤點一下包裝行業的10大海外收購交易,讓大家快速了解今年國外巨頭為哪些包裝材料企業和包裝解決方案企業一擲千金,以便一窺其布局策略。 因多拉瑪在奈及利亞和加納有業務,希望這次收購能打開東非PET包裝市場的大門,補充其在西非的足跡。因多拉瑪集團執行長Aloke Lohia表示,收購Medco,包括利用新興市場的增長機會符合公司的戰略重點。 2、Amcor以70億澳
  • 吉野家香港借殼上市 合興「蛇吞象」35億收購200家店
    現時市值約2億元的合興集團(0047)昨日公布,以34.75億元「蛇吞象」向大股東收購內地逾200間吉野家特許經營業務。  合興洪氏家族,現時在中港兩地都擁有吉野家的特許經營權,但現時僅將內地業務注入上市公司,至於香港部分則未有交代。
  • 面對行業的「冷」與「熱」,百度愛番番如何助力包裝印刷企業市場掘金
    紙製品包裝行業主要提供電商紙箱、快遞紙箱、果蔬生鮮和高端禮品包裝等。隨著環保理念的持續深入,紙製品包裝逐漸成為包裝行業的主角。這也導致行業內競爭加速。01 需求之熱:電商、農產、物流等包裝大戶需求上揚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良好。今年電商企業新增超130萬家,同比增長約80%。
  • 一周行業綜述:包裝紙、文化紙冰火兩重天!
    具體措施包括:4月1日減增值稅,5月1日降社保費率;提速降費,預計讓利1800億給消費者;今年把企業辦執照時間降至5天甚至3天;確保不出現零就業家庭;堅決打擊惡意欠薪;讓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再降低1個百分點;給實體經濟、給企業讓利;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藥納入醫保,給予50%報銷;讓臺灣同胞在大陸能享受到和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 伊利將多家知名紙箱廠踢出局
    王經理:2016年伊利將5家紙箱供應商拉入黑名單,這些企業都是知名企業。非常遺憾!一旦進入黑名單,對於紙箱廠而言損失是非常慘重的:5年之內不能再進入供應商體系!  之前小編也從一家伊利紙箱供應商口中得知,原則上說是5年,但對於有誠信問題的供應商,基本上是很難翻身了,相當於終身禁入!  5、這5家紙箱廠為什麼會被踢出局?
  • 從頂正、秉信、旺盈、雅圖仕 到宜賓麗彩、正美、美濃、虹之彩...
    股份之後,年內第三家闖關上市的印刷包裝企業。。正美集團的標籤產品十分多樣,既包括不乾膠標籤、防偽標籤、熱收縮標籤、模內標籤、RFID標籤等主流標籤類型,也包括電腦、手機、路由器、機頂盒、播放器等電子產品上的各種標籤及面板、銘板、外殼等非常規產品。此外,它還為汽車的儀錶盤面板、電池、輪胎及部分醫療產品等,提供標籤及印刷服務。在國內印刷圈,正美集團真正是將一個小產品做成了大生意。
  • 及這家老牌印刷業上市...
    1994年2月,由上海界龍彩印總公司等3家「界龍系」企業發起成立的界龍實業在上交所掛牌,由此成為印刷圈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搭上資本快車的界龍,進一步迎來了發展的契機。通過一系列投資,它不僅成立了多家子公司,而且將產品進一步拓展到書刊、報紙、煙包、印鐵製罐、無菌包裝,乃至PS版製造等領域。
  • 2021大灣區(深圳)國際印刷包裝技術展覽會
    ,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會處,區位優勢突出,具有良好的資源集聚效應和龐大的發展潛力。  優勢四:印刷市場需求量旺盛,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2019年中國印刷企業100強」的統計,珠三角12家印刷企業入選百強,其中前兩名皆為深圳企業。  深圳目前已有印刷企業1800多家,從業人員達到17萬人。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深圳印刷行業總產值接近1300億元,佔了全國印刷工業總產值的18%,進出口則達到86億美元。
  • 世紀開元:網際網路+雲印刷劍指百億
    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未來3年,將會在北上廣、珠三角等地成立多個運營及生產加工中心,複製網際網路+中心工廠的模式,衝擊百億級別的雲印刷業。」近日,世紀開元電商集團(下稱「世紀開元」)董事長郭志強在濟南新三板企業與世紀開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自信滿滿地表示,今後將會影像與印刷兩條腿走路,並控制好增長的節奏。
  • 日本印刷業十大收購案例掃描
    事件二  共同印刷收購印尼PT愛麗絲第一圖形公司  2017年4月,共同印刷公司收購了印度尼西亞PT愛麗絲第一圖形公司全部股份。共同印刷主要從事雜誌、書籍的出版印刷,以及印製和銷售目錄、日曆等商業印刷的信息媒體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