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找法」成為社會共識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近年來,新疆各地法治氛圍越來越濃。無論是社區還是村莊,都經常性開展各類鮮活生動的普法宣傳活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法律服務,老百姓遇到矛盾糾紛了,身邊有各類調解委員幫助調處化解。在這個過程中,「遇事找法」逐漸成為基層群眾的普遍意識和主動選擇。

  過去,「遇事找人」心態在基層比較普遍,相比走法律途徑,群眾更願意去找幹部、找信訪部門。究其原因,除了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相對薄弱,通過法律解決問題的經濟成本高、時間成本高的現狀也是制約因素。

  通過法治宣傳的大力開展,基層群眾知曉了更多法律知識,法治觀念也逐步提高。同樣重要的是,老百姓尋求法律服務更方便了,依法解決問題更有效果了,「遇事找法」漸漸深入人心。

  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在法治社會中,第一條和第三條不可不為,而「遇事找法」則是重要基礎。老百姓有了「遇事找法」的意識,並付諸行動,從客觀上推動了「辦事依法」,在主觀上也增強了對「解決問題靠法」的信任度。

  大力普法、調解糾紛、提供法律服務,在加快補齊基層治理法治短板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希望法治觀念紮根在社會的文化土壤中,讓「遇事找法」成為社會共識,成為人們內心的自覺遵循,最終推動社會的法治進程。

相關焦點

  • 劉德茂,讓「遇事找法」觀念深入人心
    劉德茂,讓「遇事找法」觀念深入人心 2020-12-15 17:35:27   來源:蚌埠新聞網
  • 讓有技能好就業成為社會共識
    技能人才在高水平平臺上相互切磋技藝、共同提升技能,不僅讓社會更直觀地了解技能的特點和價值,也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拋來「橄欖枝」。大賽期間,很多知名企業到比賽現場觀摩比賽,瞄準參賽的學生選手,提早引才攬才。參賽選手受到企業青睞,得益於大賽為這些技能人才搭建了亮絕活、秀身手、展風採的平臺。
  • 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全民信仰
    「要把科學思想轉化為推動實踐的強大動力,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新時代全民普法全過程、各環節,全力培育全社會法治信仰,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使法治真正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唐一軍說。
  • 時代在發展,社會多元化「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已經成為共識
    時代在發展,社會變得更加多元。「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已經成為共識。目前來說,很多中小學生缺乏學習的動機,強調讀書是一種責任,也許更加符合時代的特點。你認為呢?
  • 「政治正確」是社會達成共識的基礎
    遼寧日報的《致高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以下簡稱「遼文」)刊出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評說如雪片般飛來,有人大聲叫好,認為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也有人對此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有打擊面過寬的嫌疑,一時成為熱點。這些觀點,包括「遼文」的出現及其成為熱點本身,如實地反映了當下中國思想領域的複雜性。
  • 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全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將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依法治國理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筆者認為,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根基,只有築牢這一根基,才能協調推進「三個一體建設」。
  • 來論|疫情下預付卡延期應成為社會共識
    這在法律界乃至社會上是一種共識。然而商家對此沒有形成共識,既不退卡也不延期,實為變相讓消費者承擔違約責任,是不合理的。可能部分商家對預付卡延期不理解,還有一些商家是想通過不退卡不延期來獲取利益。直白地說,商家任何轉嫁責任的想法,或者趁疫情獲取利益的企圖,都有可能付出一定的代價。
  • 核心價值觀:社會共識「最大公約數」
    原標題:核心價值觀:社會共識「最大公約數」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特別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刻。
  • 馬上評|救人少年「火了」,折射社會對價值觀的共識
    我認為還有一條原因,正是反映了社會對救人少年這一事所體現的價值觀的認同和共識。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提起價值觀,尤其是青少年的價值觀,會不時地聽到一些不以為然的聲音。比如,對學生來說,唯有考高分,考上名校,甚或贏得一個什麼國際學習科目大獎,才會值得大家的羨慕和誇獎。
  • 人民日報: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新知新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重視網絡流行語。網絡流行語記錄當前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媒體關注的熱點,反映社會變遷和人們對事物認識的變化。一些網絡流行語在流傳使用中逐漸穩定下來,進入社會日常生活,甚至進入詞典。網絡流行語屬於大眾文化的一種,其語料來源具有廣泛性,使用群體具有多層次性。這些與時俱進的新詞新語為漢語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有利於更好發揮漢語創造新文化的作用。
  • 鄰裡遇事搭把手
    自古以來,鄰裡友善相處、社會美滿和諧的生活狀態就令人神往。有這樣一幅溫暖的畫面,至今仍定格在市民張文心的記憶中:一條熱鬧的居民小巷,在茶餘飯後,大家不時聚在一起聊天、拉家常。《宿遷文明20條》2.0版將「鄰裡遇事搭把手」納入其中,作為新增的9條文明公約之一,倡導廣大市民與鄰裡和睦相處、守望相助,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溫情、城市更有溫度。「千金買屋,萬金擇鄰。鄰裡互助、關愛他人是咱們中華民族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傳統美德。比如住同一個樓道,見面主動打聲招呼,看見別人上樓拿東西比較多,可以順手幫個忙。這就是近在咫尺的鄰裡情,更是文明的體現。」
  • 港媒:九二共識成為臺灣政黨的執政保證
    【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中評社發表專論稱,「九二共識」日漸深入兩岸人民之心,受到兩岸民眾普遍認可,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基石。而近來,在臺灣民眾的期盼中,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終於成立,黨主席蘇貞昌親兼召集人。
  •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星星雨,初步達成長期合作共識
    副院長李海燕老師,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項目教學培養負責人、副教授王曄安老師,來訪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以下簡稱「星星雨」)管莊校區,「星星雨」執行主任孫忠凱熱情接待了兩位嘉賓。
  • 中國社會大眾倫理道德發展的文化共識——基於改革開放 40年持續調查的數據
    我們的調查發現,社會大眾與其說對善惡因果的社會現實具有很高的認同度,毋寧說在文化信念和文化信心方面具有高度的文化共識,因為善惡因果律與其說是一種現實,不如說是一種信念。在現實生活中,善惡因果律沒有也不可能完全實現,但社會大眾依然堅守這一文化信念並努力使之成為現實,由此倫理道德便不僅成為批判世界而且也是創造世界的精神力量。
  • 讓痛經假像產假一樣成為共識
    如今遼寧省實施痛經假,體現了政策規定對女職工的關懷,彰顯社會文明。好辦法還需細落實,有關部門不但要進一步細化實施辦法,提供方案、政策支持,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讓社會、用人單位、員工形成共識,促進「痛經假」落地生根。只有讓痛經假像產假一樣得到重視,才能實實在在提升女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賴雨冰)
  • 張恆軍:「北京共識」與「華盛頓共識」之比較
    創新成為增加中國社會密度的途徑,它是人們關係更加密切,縮短改革實踐,交流更加便捷快速,創新越多,密度越大,速度越快。解決變化中出現問題的唯一途徑是靠更多的變化和更多的創新。惟有率領創新,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維持經濟持續發展,並抵消內部不平衡,通過大力發展教育,提高領導者和普通人的知識水平,調整企業結構,引進外資和外國技術人員,解決知識鴻溝問題,這種發展模式把舊有的發展理念徹底摒棄。
  • 陳寶生談延伸義務教育:還不具有這樣的社會基礎、社會共識
    陳寶生談延伸義務教育:還不具有這樣的社會基礎、社會共識 2017-03-12 16:50:00來源:央廣網
  • 共識雲課堂|郭紅霞《統一戰線中新的社會階層問題》(二)
    共識雲課堂|郭紅霞《統一戰線中新的社會階層問題》(二) 2020-10-13 0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