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該怎麼辦?

2020-11-09 黑板教學

孩子出於無知和天真,免不了會做錯一些事情。

父母看見孩子做錯了事情,往往會採取下面兩種方式來對待:要麼視若無睹,認為孩子就是寶貝,根本說不得罵不得;要麼大發雷霆,認為孩子簡直就是大笨蛋,懷疑孩子的能力。第一種方式不可取的地方在於,父母驕縱孩子,容易錯失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孩子長大了會養成自以為是的性格;第二種方式不可取的地方在於,孩子由於害怕父母,暫時不敢做那些事情,但是,孩子內心是不服氣的,他不敢在父母面前做,可是他會想方設法在父母看不到的時候去做,甚至還會養成更加叛逆的性格,也可能會養成欺騙、偽善的性格。

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是寶貝,就把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看成是對的;同時,孩子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父母需要有更多耐心。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做:

1.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粗暴地懲罰孩子,而是跟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的不滿。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我很不高興你的做法」、「我不喜歡你這樣」、「你讓我很生氣」等。這樣可以幫助家長平靜下來,同時讓孩子了解你的內心,並反思自己的錯誤。

2.間接地「懲罰」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不做明顯的批評或懲罰,通過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限制娛樂時間、扣留他喜歡的東西、讓他自己待在房間裡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教訓,並對孩子今後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標準提出明確的要求。

3.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

像裡根的父親那樣,當孩子有過失或者錯誤時,父母不給孩子過多的批評,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後果,自己感受不愉快甚至痛苦,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

4.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讓孩子知道糾正錯誤的「出路」在哪裡,讓孩子有明確的方向去糾正自己,效果才更明顯。孩子在反思自己所做的不當行為之後,就能通過改錯,學會成長,重拾自信心。


相關焦點

  •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就要接受懲罰
    從小就讓孩子明白事理,不做「熊孩子」。昨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讓豬大寶罰站了一個多小時。我說:《三字經》上不是說「父母呼,應勿緩」嗎?就是說,父母叫你的時候要及時回應,別假裝聽不見。爸爸生氣的是你的做錯了事情,對事不對你。你要記住,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即使做錯了事情,也不會改變。所以下次遇到爸爸生氣的時候也不用怕,過來勇敢承認錯誤就好啦!豬大寶一拍大腿,嗨!早知道我就不站那麼久啦!我說:現在你知道啦,中午飯是沒得吃了,把手裡的零食放下!
  •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
    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父母做錯了這幾件事!哎呀我們家孩子膽子太小了怎麼辦啊?是啊,看見陌生人一句話不敢說。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說話聲音小,有些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這都和基因有一定關聯。父母們要了解孩子先天的個性,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默認孩子就是膽小或內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察孩子的情況,再「對症下藥」。內向的孩子有問題嗎?我們首先要說明,內向和外向,只是不同的性格特徵。
  • 孩子做錯題後亂發脾氣怎麼辦?
    家長朋友們有沒有遇到過孩子做錯題後自己非常的不開心而且亂發脾氣的情況呢?當你遇到這類情況你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大部分的家長會安慰孩子說,這很正常啊,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你的這種安慰就已經承認了孩子的失敗,而且很在意他的失敗,在心底裡已經認可了,還有的家長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也遇到過很多挫折也並非事事順心啊,但現在說未免為時尚早,家長應該穩定住孩子的情緒後再說,還有的家長會在實際過程中多放水讓孩子多體會到做對題的快樂
  • 為何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做錯了一件事
    為何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做錯了一件事在接觸到眾多的家長中,我發現不管是有多大的問題,他們與孩子之間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孩子與家長溝通困難。很多媽媽抱怨說是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給他們說一句話,他們都不願意聽。在這些家長的描述中,這些孩子原本都是很聽話,很懂事的,不知道為何就變成了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 父母做錯了,應該向孩子道歉嗎?
    滿口責備對著孩子,結果媽媽後來在自己睡覺時發現書籍就在自己的枕頭下面放著,果果覺得很委屈,可是媽媽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說:好了好了,這事就算過去了。其實,如果家長確實做錯了,或是犯了錯誤,卻仍然將錯就錯,或是搪塞敷衍,只會使家長的形象大打折扣。在家庭中,家長威信的樹立並非依賴於他們的一貫正確的做法,而是依賴於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
  • 孩子說謊怎麼辦?
    ,有時候喜歡說謊騙人,怎麼辦?雲朵老師:關於孩子做錯了事情不承認我們前面的問答有涉及,可以看一下:孩子做錯事不肯認錯,喜歡推卸責任怎麼辦?今天我們來說說孩子說謊的問題,孩子做任何的事情總是會有動機和原因的,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說謊呢?
  • 孩子粗心大意,家長應該怎麼辦?
    4、任務太多,孩子心急,會造成粗心。5、思維能力造成的審題不明。6、不同個性和學習類型造成的粗心傾向。7、家長、老師不良的心理暗示。那麼,孩子粗心大意,家長應該怎麼辦?一、保持耐心,多鼓勵面對孩子的粗心,總是批評孩子,這不僅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寬容,幫助孩子找到「粗心點」,千萬不要瞎指揮、亂批評,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
  • 孩子犯了錯誤怎麼辦?比起批評和指責,高情商的父母應該3步走
    家長應該要記住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避免再犯和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對犯錯的自己進行反思和向家長表示認錯的行為,懂得反省犯錯和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做錯事情之後,不同的父母都有自己專屬的教育方式
  • 家長做錯事情,應不應該跟孩子道歉?是否是沒有威嚴?
    前言:家長做錯了事到底應不應該跟孩子道歉呢?很多人都覺得家長是大人給孩子道歉沒有尊嚴,畢竟在家中應該以父母為天,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這樣想真的對嗎?其實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家長做錯了事也要道歉。,因為孩子知道大人們都做不到的事,卻來要求小孩子做。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甚至辱罵父母怎麼辦?
    有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反映說:「自己家的孩子叛逆甚至還說髒話,一回家就進入自己的房間不出來,自己特別無奈,應該怎麼辦呢?」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青春期孩子叛逆那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種種「叛逆、不聽話」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與父母發生矛盾了,怎麼辦?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他們平時的相處模式肯定都是以和平的方式為主的,有一些父母就會說那麼當父母跟孩子有矛盾了,父母就應該一昧退讓嗎?其實這並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為何現在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呢?有一次,蕭紅想要將孩子轉去離自己近一點的學校,在辦完一切轉學手續之後她才跟兒子說,結果孩子就整整三天沒有理她,蕭紅也意識到自己在這件事上的不對。關乎孩子的未來,無論怎麼樣她都應該提前告知孩子,最後蕭紅就找機會跟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首先蕭紅就先跟孩子道歉了,最後是徵求了孩子的意見,他問他到底願不願意轉學。最後兒她兒子也原諒蕭紅了,畢竟母親都已經跟自己道歉了。
  • 孩子偷偷看情色片,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男孩子,可能父母覺得這是「男兒本色」,直接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但要是女孩子的話,父母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孩子接觸「性」方面的信息,年齡下降是必然的。現在的孩子,更早熟。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量,是網絡時代之前遠遠無法比擬的。如果哪天,你遇見孩子在偷偷看色情片,你會選擇怎麼做呢?直接教育一頓還是慢慢引導呢?
  • 孩子偷偷看色情片,聰明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男孩子,可能父母覺得這是「男兒本色」,直接溝通起來也比較方便。但要是女孩子的話,父母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孩子接觸「性」方面的信息,年齡下降是必然的。現在的孩子,更早熟。因為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量,是網絡時代之前遠遠無法比擬的。如果哪天,你遇見孩子在偷偷看色情片,你會選擇怎麼做呢?直接教育一頓還是慢慢引導呢?
  • 14歲孩子叛逆不上學,父母應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諮詢說:「自己的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什麼事情都和我對著幹,現在孩子不想上學了,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14歲的孩子其實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我們有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叛逆,不好管。
  • 孩子聽到父母那事,應該怎麼辦呢?這位奶奶說的話,很多人都稱讚
    現在孩子的求知慾也變得非常的強烈,而且對很多的一些事情都會有一個濃烈的好奇心,什麼事情都需要問出理所當然,活生生的事實,就像是一本一萬個為什麼,可是他們也都分不清什麼問題應該去問,什麼問題不應該問,他們就想得到那個問題的答案,有的一些時候就會讓父母感覺到非常的尷尬,不知道應該怎樣去面對
  • 孩子不聽話,父母育兒理念不同怎麼辦?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一個打一個護,孩子就會不知道自己是否錯了,不同的標準會混淆孩子的價值觀,很難辨別是非。 也讓孩子覺得不管做錯了什麼,都不用反思或者調整自己的行為,終究會被原諒。 這就使得孩子以後有可能投機取巧,逃避問題,失去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 孩子偷了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但對一個七歲的孩子做出的不恰當行為直接選擇報警,這件事我卻怎麼想都覺得有點不太合適。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根本就沒法和孩子溝通的時刻,可能會下意識地去反思一下,是從什麼時候起孩子已經不敢和我開誠布公了?又是從什麼時候起自己變得那麼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孩子會選擇「偷」,而不是找媽媽「要」?
  • 哪些事父母不應該替孩子做決定?了解這些後孩子會非常感激您
    父母就會回答:「是小明。」一旦孩子學會了說話,如果這種習慣消失了,那就太好了。但如果沒有,那很有可能未來孩子的社交能力會降低。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有機會自己回答,您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但是您絕對不應該替他們回答問題。該怎麼辦?下次當您想代替孩子回答時,請嘗試阻止自己,讓他們為自己說話。
  • 孩子拖拖拉拉,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在這裡
    乾貨分享,歡迎關注後續可以重複查看哦~ 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疑問,孩子為什麼總是拖拖拉拉,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搞清楚孩子拖拉的原因何在想想小的時候,家裡兄弟姊妹比較多,父母其實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去管我們的,他們主要就是給我們吃飽穿暖,這其實已經夠他們忙的了。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作為爸爸應該怎麼辦?
    學校本應該是學習的淨土,但如今比比皆是的校園暴力事件卻一再表明,學校已不是人們想像中安全寧靜的綠洲。校園暴力屢見不鮮,引起了不少爸爸的擔憂——我的孩子會不會也被欺負呢?其實,爸爸們與其一個勁地憂慮孩子是否有被欺負的可能,不如先想想假如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處理。要知道,孩子在學校被欺負這事可大可小。爸爸處理得好,這件事就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小波小浪,渡過了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