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誤怎麼辦?比起批評和指責,高情商的父母應該3步走

2020-09-07 家有三寶育兒經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實行一頓教育,好像看起來都合乎情理。但是,家長可否想過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喜歡犯錯,內心是不是隱藏一些小秘密?還有,發現孩子犯錯之後會怎麼做?應該找到一個應對的辦法,還是大眾化的&34;教育。家長應該要記住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避免再犯和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對犯錯的自己進行反思和向家長表示認錯的行為,懂得反省犯錯和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做錯事情之後,不同的父母都有自己專屬的教育方式

1、下策:批評指責

很多家長不管孩子犯錯背後的原因,對待孩子就是一頓批評指責教育,不停地嘮叨孩子為什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不停地數落孩子的能力不及其他的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因此得到反思的改進。其實孩子在犯錯之後,對自己行為是有一定的認知意識,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擺平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問清楚原因再進行教育才是正確的做法。

2、中策:講道理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經驗和閱歷豐富,一旦孩子犯錯就會對孩子道理嘮叨,孩子能夠聽懂之後,自然就會把犯錯的機率降至最低。其實道理孩子並非全部可以聽懂,孩子或者可以意識到自己犯錯這個行為,可是對於以後怎麼做還是需要慢慢去實踐。

父母的&34;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具體如下:

1、讓親子關係慢慢疏遠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的內心會隨成長而變強大,孩子的心思總是比較縝密和敏感的,他們會想要家長的理解和認同。當孩子犯錯之後,孩子更傾向於希望家長去關心孩子的所為,而不是責罵孩子所為的原因。家長更應該隨時地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對孩子做出安撫的行為,不要用責罵式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以免孩子變得對家長表現出反感的情緒,導致親子關係因此變得更加疏遠

2、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當家長喜歡責罵和執著於孩子的對錯,那麼孩子就會以家長這樣的行為作為模仿的對象,在家長以後犯錯時就會揪著家長的錯誤不放,對家長用訓斥的方式和態度去罵家長,給家長一種沒大沒小的感覺,這樣會讓孩子以後變成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而且說話沒有分寸的人。

孩子犯錯後,為什麼&34;的方式不管用?

家長其實不知道, 在孩子犯錯之後孩子也會有反思的意願,這個時候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空間去冷靜,而不是在旁邊也一直嘮叨講道理,這樣只會讓孩子得不到尊重。而且,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於家長所講的道理或者會表現出似懂非懂,對於家長來說這是一種徒勞無功。

孩子犯了錯誤怎麼辦?比起批評和指責,高情商的父母應該"3步走

1、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家長首先不要對孩子的犯錯進行定論,而是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描述事情是怎樣發生的,讓孩子細緻清晰地去表達這件事的始末,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反思自己在這件事中,到底犯錯的原因是什麼,還可以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宣洩。

2、問孩子是不是需要幫助?

其實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也不代表在任何情況下,都對孩子表示出冷漠的態度,讓孩子獨自去解決問題。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忙,家長應該及時發現並表示會幫助他們,讓孩子感到家庭中的自我存在感,家長對孩子是有心的,而且是隨時都關懷備至的。

3、問孩子需要怎樣的改進?

其實孩子犯的錯都有共性,這次的犯錯也許會延續到下次的犯錯,家長應該對孩子提出疑問,讓孩子去思考錯誤再次發生的機率有多少。同時讓孩子去思考怎麼樣做,才可以避免同樣的問題發生,這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意義所在。

育兒寄語:

孩子犯錯了,應該首先去指責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而是應該多理解孩子的感受,體諒他們犯錯的原因,再慢慢對孩子進行教育

相關焦點

  • 《高情商孩子的表達課》:別讓不恰當的批評,成為孩子一生的傷害
    視頻中只有孩子當著媽媽的面跳橋,至於他們在車裡說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當指責成為最後一個推手,讓男孩放棄了生命。孩子犯了錯肯定是應該批評的,但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和語氣,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 孩子被別人當面批評該怎麼辦?聰明父母會這樣做
    在這種錯誤的育兒方式下,孩子幼小的心靈會被殘害,所以從現在開始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再有人當著你的面去批評你孩子的時候,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第一,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勇敢地面對批評,面對錯誤。無論是不是孩子的錯誤,在這時不要著急去質疑他,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信任。
  • 孩子犯錯時,媽媽如何做出合適的批評指責
    孩子容易犯錯,並經常犯同樣的錯誤,那麼,適時地批評指責,幫助孩子改正就是必要的,但是態度一定要誠懇,也不能大聲訓斥,否則會適得其反那麼媽媽在指責孩子時有哪些小技巧呢?1、指責要適時和適度 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作為父母應該及時制止,趁熱打鐵,不要拖拖拉拉,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在對孩子進行責備的時候,要神情嚴肅,語氣平和,說出錯在哪裡,讓孩子明白自己這樣做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 孩子被別人當面批評,家長該怎麼辦?高智商的父母會這樣做
    導讀:孩子被別人當面批評,家長該怎麼辦?高智商的父母會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別人當面批評,家長該怎麼辦?高智商的父母會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指責和批評沒有用,要學會「思維復盤教育」
    因此,很多的孩子都會因為自己的喜好而不去考慮結果,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誤。3、行動力大於對結果的認知,思維固化孩子經常會被家裡的地毯給絆倒,雖然每次都會有點痛,但是孩子卻不以為然,每天都會犯同樣的錯誤,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行動力要大於對結果的認知力,以及思維固化,孩子在小時候,活潑好動,精力旺盛,行動力很強,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去考慮結果,就會出現經常犯重複的錯誤。
  • 在培養孩子自律上,父母常犯的2個錯誤,最終導致了孩子無法自律
    對待自律,父母有兩個嚴重的誤區,這兩個誤區會嚴重的影響父母培養孩子自律的過程,因此我非常有必要給父母指出來,幫助父母從根本上避免。第一個錯誤:為了自律而自律父母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為了自律而自律。這也是我為什麼專欄起這個名字的原因,因為大多數的普通父母,他們的認知就是這樣的,起有悖於他們認知的名字,他們就不會看我這個專欄。明白自律和自律行為的區別,我們再來看父母的培養,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了。以孩子寫作業問題為例,父母會引導孩子制定每晚計劃,希望孩子自律的完成作業。
  • 養不教父之過,當孩子犯了錯誤,作為父母更要重視
    "對方被懟的啞口無言,因為這件事情本就是她們的錯誤。後來自知無理便帶著男孩走了,再說下去恐怕會引起民憤,畢竟她家孩子推了很多排隊的孩子。但是當孩子沒錯的時候,家長不能任由別人欺負自家孩子。批評孩子這件事情需要由自己來完成,而不是讓別人代勞。生活中就算孩子真的犯了錯,那麼大家指出錯誤的時候也應該遵守以下幾條,這樣才能讓他更容易接受。孩子犯錯後父母該引起重視,建議嘗試這幾種方法引導1.
  • 男孩犯錯誤,批評還是放任?家長善用這5種教育策略,效果更理想
    引子男孩犯了錯誤怎麼辦?是給一頓劈頭蓋腦的責罵?還是一副無所謂的佛繫心態?當然都不是,這樣做,不是打擊了男孩的自尊,就是放任男孩在錯誤之路上越走越遠。三是對男孩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04 讓男孩學會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力是一種內在人格智力,是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不斷進步的前提條件。在現代家庭中,家長可以從小培養男孩的自我反省能力,在錯誤中積累經驗和教訓,從而少犯錯誤。
  • 孩子犯錯誤後,不承認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天天是個倔強的孩子,時不時的會犯錯誤,而且每次犯錯誤後其他小朋友或鄰居告狀告到家裡來,爸爸媽媽無論怎麼問,天天就是死活不承認。就因為犯錯誤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爸爸揍、媽媽罵,天天真的沒少受懲罰。中國的小男孩是跑回去跟媽媽說自己犯錯誤了,媽媽批評和責罵之後,帶著孩子到鄰居家道歉、賠款。而美國孩子則是自己先查看、丈量尺寸,並撿起一塊比例碎片才回家,然後自己帶著工人給鄰居修理窗戶並向鄰居道歉。雖然問題同樣解決了,但是效果是不一樣的。中國孩子是在家長陪伴下道歉並賠款,美國孩子是自己承擔了自己錯誤的所有後果。
  • 「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
    導讀:「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不教,父之過」,外人當你面批評孩子咋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你那麼習慣性批評指責孩子(571)
    昨天我在視頻裡面分享,說一個母親看到她的二歲孩子在地上玩垃圾,她一直叫孩子不要玩,但是孩子不為所動,還是在那邊玩。這個憤怒的母親過去罵了孩子,並且,狠狠的打了孩子小手幾下,讓那個孩子哇哇大哭起來,這個時候我過去制止了他。我說。為什麼你要打孩子?她義正辭嚴的說孩子在那邊玩垃圾,我當然要批評和指責他。
  • 批評讓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教你4步破冰,修復親子關係
    面對批評,孩子十分叛逆,要麼頂嘴要麼乾脆不理爸媽。可是不管教,難道讓孩子自由發展嗎?作為家長總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吧。曾經跌跌撞撞什麼都依賴自己的小人兒如今跟自己有了距離、隔閡,哪個父母不心痛呢?而孩子被指責,尤其是被父母指責,第一時間是恨自己。父母的一個擁抱可以讓孩子瞬間打消這個念頭。懷抱是有溫度的,會告訴孩子,我很愛你,我很在意你的感受。
  • 一句真誠的讚美勝過萬句指責和批評,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
    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得到的都是父母的批評與指責,而不是誇獎與讚美的話,那麼他的自信心與同齡人相比會落後一大截,這會導致孩子在今後的社會競爭中無法展現自己的優勢。 整個人看起來畏畏縮縮、怯懦自卑,毫無自信可言。
  • 別再和孩子苦口婆心的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用這3種辦法,準管用
    家長平時應該注意拒絕"刻意感動",因為這樣會讓孩子以為你給的愛都是有代價的。孩子並不"欠"家長什麼,希望在生活中家長能夠多多注意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來表達對孩子所謂的"愛"。但是更多的經驗告訴我們,打罵的效果也不會很好,而且更進一步地堵上了父母和孩子間的溝通的可能性。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託馬斯·戈登博士提出了"我-信息"溝通法。就是將父母每次對子女的指責(以"你"開頭的指責),轉化為對自己感受(以"我"為陳述主體)的表達,這樣孩子沒有了被針對的感覺,反而更容易和家長溝通。
  • 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一般這樣做
    講道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在家長的觀念當中,想要用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經驗給孩子鋪平一條道路,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這樣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是現實往往是很多的孩子聽不進去父母講的道理,甚至會覺得很厭煩,還會產生親子隔閡。由此只會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是屬於低層次父母,真正高情商的父母並不會這樣做。
  • 面對孩子的錯誤,你的批評指責正在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
    如果是用固化思維的眼光來看,這些失敗、錯誤是不可原諒的,因為它們代表了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好像這些錯誤是永久的,因此需要嚴肅對待。所以,當擁有固化思維的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會特別嚴肅,緊張對待,因此會通過批評指責訓斥等方式教育孩子,強制改變孩子的問題。但是如果父母具備成長型思維,在對待孩子的這些問題時就不會那麼緊張了。
  • 社會心理學:批評藝術——永遠不要指責他人
    直接批評只能激起矛盾,引發敵意。林肯年青時,曾寫文章指責一位政客,政客惱羞成怒,找到林肯決一死戰。從此,林肯再也沒有批評過任何人。當然批評分為引導性批評和指責性批評。這裡強調一點:指責性批評的唯一作用就是激起他人的憤怒,百害無一利。
  •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怎麼辦?
    陳必武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一些錯誤。在不斷的糾錯中,孩子在不斷的長大。孩子在學校發生錯誤怎麼辦?很多家長為此而感到苦惱。有的年輕的老師,剛參加工作不久,沒有什麼經驗。學生犯的一點點小錯誤,都會跟家長講。弄的家長心煩意亂。老師要分清孩子所犯錯誤的性質、輕重。重大的原則性錯誤,必須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修正學生航向,使其健康成長。
  • 批評孩子也有技巧,千萬不要盲目毀掉孩子
    要想熟練地掌握批評的使用方法,就應該遵循以下幾點:1.適用批評的場合。對於孩子的行為,應該說犯錯誤是常態,把事情做對是特例。如果孩子事先沒有被教導或沒有被警告,那麼他做了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是所謂的「錯事」,是不應該被指責的。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錯誤,那麼你批評他,他會不服而產生逆反心理,以後你正確的話他也聽進去了;或者把他給批傻了,下次什麼也不敢做了,變得唯唯諾諾,自卑怯懦。
  • 批評孩子,不能觸碰的三個底線
    對孩子可以批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關於批評教育,相信父母們一定不會陌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批評就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手段之一。孩子犯錯應該批評,但嚴肅教育並不是劈頭蓋臉罵一頓那麼簡單,錯誤批評不僅不能讓孩子進步,反而會使其自卑或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