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誤後,不承認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2020-10-03 智慧奶奶

天天是個倔強的孩子,時不時的會犯錯誤,而且每次犯錯誤後其他小朋友或鄰居告狀告到家裡來,爸爸媽媽無論怎麼問,天天就是死活不承認。就因為犯錯誤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爸爸揍、媽媽罵,天天真的沒少受懲罰。

大家都知道,是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會犯錯誤,成年人同樣如此,可以說世上壓根就沒有不犯錯的人。犯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立即承認,而有的孩子犯錯誤後會拒不承認。

孩子不承認錯誤有原因

之前,在知乎上看過兩個不同的犯了錯的孩子的經典案例,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

中國小孩

一個中國小男孩在小區的空曠處踢球,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窗給踢破了,幸虧鄰居剛好外出,害怕的孩子第一反應是抱著球跑回家,跟媽媽說自己犯錯了。

媽媽批評、責罵後,帶著孩子到鄰居家道歉,並付了賠償款。這真的就是大多數中國家庭對待孩子犯錯的做法!

美國小孩

一個美國小男孩也同樣在空曠處踢球,也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窗給踢破了,但孩子抱著球沒有害怕只有愧疚,更沒有跑回家,他在打破的窗外站了半天,丈量尺寸,並撿起一塊玻璃碎片才回家。

沒多久,小男孩敲開了鄰居的門,身後還帶著一個扛著新玻璃的工人,沒有父母陪同。小男孩愧疚地向鄰居道歉,並承諾下次一定不會發生此類事情。並且,孩子購買玻璃、請工人的費用,已經跟媽媽打了欠條。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孩子和美國的孩子犯錯誤之後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小男孩是跑回去跟媽媽說自己犯錯誤了,媽媽批評和責罵之後,帶著孩子到鄰居家道歉、賠款。而美國孩子則是自己先查看、丈量尺寸,並撿起一塊比例碎片才回家,然後自己帶著工人給鄰居修理窗戶並向鄰居道歉。雖然問題同樣解決了,但是效果是不一樣的。中國孩子是在家長陪伴下道歉並賠款,美國孩子是自己承擔了自己錯誤的所有後果。

為什麼中國孩子犯錯誤以後回家告訴媽媽,而美國的孩子會選擇自己處理呢?實際上與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關。

現在,中國的大多數父母容不得犯錯誤,只要看見孩子犯錯誤第一反應是怒火中燒,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先對孩子一頓臭罵,如果孩子辯駁就會火上澆油,甚至引來父母的拳腳相加。面對如此的父母,孩子犯錯誤後又怎麼敢勇於去承認呢?

孩子犯錯誤家長應該怎麼辦

1、家長要有同理心

身邊有一部分家長,孩子一犯錯誤就立即會火冒三丈,罵孩子不懂事、不學好、還惹爸爸媽媽生氣;有的打過罵過之後,還會跟孩子冷戰,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不說,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我們都是從小時候過來,對孩子的心理應該不會陌生。孩子犯錯以後心裡是害怕恐懼的,尤其是天生膽小的孩子,一旦闖下一點點禍就像戳塌了天似的,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會截然不同。

孩子犯錯誤時,如果家長採取訓斥、打罵,孩子就會更加恐懼、害怕,這樣孩子下次再犯錯誤的時候為了躲避家長的懲罰,孩子就會採取死不承認的態度。反之,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如果能好好跟孩子溝通,允許孩子犯錯誤,蹲下來慢慢詢問事情的原因,並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孩子的感受,並認真給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孩子就會跟家長說真話,家長說的話、提出的建議孩子也才能聽進去。

又不斷地弄出動靜想引起家長注意,這時家長該咋辦?

2、先表揚後指錯

孩子犯錯誤是最常見的事情,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不要大驚小怪,要先摸摸孩子的頭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愛,然後再心平氣地跟孩子說,人人都會犯錯誤,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只要把事情的真相說出來,有什麼問題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家長這樣做就清除了孩子的恐懼心理,孩子只有消除了犯錯就會被責罵、懲罰的恐懼,才能跟父母說真話。

當孩子說出事情的真相之後,家長要先給予表揚,肯定孩子的誠心,然後詢問孩子的感受,接下來再分析問題,並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因為家長之前的處理讓孩子感覺到了父母的愛,了解了父母對自己的信任,這時候家長指出的錯誤孩子才會口服心服。只要孩子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孩子一定會改正自己的錯誤。

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處於不平靜狀態時,別人說的話他很難聽進去,因此,讓孩子先心情平復了之後,再幫他分析整件事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讓孩子在犯錯和改錯中成長

孩子犯的錯誤五花八門,但是歸類起來一般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家長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比如:不講衛生,以大欺小,或者是不懂得愛護公共設施等; 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己糾正的,例如:如何適應生活環境、遇到困難、挫折怎麼辦等。

對於前者因為牽涉到習慣的養成,父母要從小就要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種做法要儘早,而且孩子越小效果就越好。對於後者孩子如何適應生活的環境,要讓孩子自己慢慢適應,孩子遇到困難、受到挫折,要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孩子實在無能為力的父母才伸出援助之手,讓孩子吃點苦頭對孩子有好處,父母要忍下心來讓孩子從小受點挫折,從小受挫比長大受挫受到的傷害小,而且收益卻很大,所以後者這樣的「錯誤」,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去犯。

總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教育本就是一個漫長的試錯過程。沈奕斐曾說:孩子的成長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斷去試錯,才會知道前進。所以作為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並讓孩子在犯錯和改錯中成長,孩子才能夠自立自強。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聯繫刪除)

原創作品,未經本人授權任何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怎麼辦?
    作者:中親聯教育研究院 陶勇 有家長問: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怎麼辦 我不願意承認我的錯誤,即便我是錯的,可能我還得硬扛著,我就堅決不改正,堅決不承認。這樣做,並不是孩子不誠實,也不能說孩子不可救藥,僅僅是在自我防禦而已。 那怎麼才能讓孩子敢於面對自己的錯誤呢? 那就得讓他明白,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必擔心被他人否定,或者招致更多的批評和打罵。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但大部分原因都是出於孩子的心理原因,例如孩子的害怕心理、牴觸心理、僥倖心理、害羞心理等等,每一種心理其實出現在孩子身上都存在合理性。☞害怕被長輩責罵很多家長不管孩子是否主動承認錯誤,都會對孩子的犯錯誤行為進行責罵,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對孩子動手。
  • 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以後的人生
    但是,如果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給孩子了否定的態度,那麼就導致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會顯得比較自卑,不敢嘗試新的東西,害怕失敗,孩子更害怕嘗試,因為在孩子的心裡,他其實更怕的是家長的責備和失望。所以說,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的態度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 家長要勇於承認錯誤,給孩子樹立一個知錯就改的好榜樣
    有些家長為了所謂的面子,很多時候儘管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但是在孩子面前卻不願意承認,這無疑給男孩子樹立了一個反面的榜樣。例如:爸爸帶著濤濤在樓下的小花園散步,走著走著,爸爸覺得嗓子有點痰,便咳嗽了一下,隨口將痰吐在了路中央。濤濤看到之後對爸爸說:「爸爸,你怎麼能隨地吐痰呢?&34;這個青年就是現在個人財富上百億美元、大名鼎鼎的亞馬遜書店的執行長貝索斯。
  • 孩子犯錯誤,不承認還撒謊,家長學會4個方法輕鬆解決
    但是生活中總是遇到孩子出現撒謊,或者是出現錯誤不承認,老是對自己進行辯解,很多家長忍不住就會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家長如何能讓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呢?有的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不管孩子在哪裡,一點也不顧及孩子的自尊。直接就是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這樣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下次有問題也不敢告訴家長,孩子隨著年紀的增長,有了自己的自尊,家長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合理的交流溝通解決。讓孩子能夠認識到錯誤,這樣孩子下次有錯誤,也能勇敢的自己先承認錯誤。
  • 孩子經常犯錯,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如何科學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聰明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其實,孩子的錯誤沒有錯。關鍵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和糾正。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犯錯誤,一味保護小腿。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就衝他們大喊大叫。 事實上,這兩種常見的治療方法都是不正常的。那麼,如何科學地對待兒童的錯誤呢?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看到孩子乖巧可愛,家長會滿心歡喜,而看到孩子犯了錯誤,還不承認,就像是看到洪水猛獸。無論如何,孩子需要敢作敢當,可是家長卻忘記了,眼睛也是會騙人的,不分青紅皂白就讓孩子認錯,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的。
  • 孩子偷東西不承認,家長該不該報警?網友:別把家庭教育分給警察
    面對公眾場合下犯錯誤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完美?一,先考慮孩子尊嚴,再解決問題在公共場合中,一件小事都可能引來眾多好事者的圍觀和評論。家長到場之後,首先考慮的不是孩子犯的錯誤,而是我的孩子的尊嚴該如何挽回,我該如何讓他有自尊有信心的走出來。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家長應該這樣做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經歷愛發脾氣,父母也是拿孩子沒有辦法,當孩子遇到任何的困難首先就是大喊大叫來發洩自己的不滿,並不能很好的駕馭情緒來表達自己,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詳細的了解清楚這一方面的內容吧。
  • 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
    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下課後,同學們回到教室,有幾位同學發現自己帶來的蠶不見了。科學課上,同學們發現小林多了好幾條蠶,但是他不承認自己偷了別人的東西,而且還編謊話來欺騙同學。後來,在班主任的教育引導下,他才承認自己借體育課裝病偷拿了同學的蠶。同時,他還承認自己曾經偷過班級書櫥內的書、同學的文具老師辦公桌上的練習卷等等。
  •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犯糊塗,5個暖心「小懲罰」更加有用
    經常對孩子大呼小叫,孩子看到自己都非常害怕,孩子的性格也改變了非常多,小麗看到孩子變成這樣,在孩子面前也開始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犯糊塗大人有時候都會犯錯,更別說是小孩子,然而孩子的錯誤其實並不是特意的,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錯誤的嚴重性。
  •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該怎麼辦?
    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不能因為孩子是寶貝,就把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看成是對的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做:1.告訴孩子你的感受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粗暴地懲罰孩子,而是跟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的不滿。
  • 孩子輸不起,家長應該怎麼辦?
    劉啟登位後,唯恐大爺不忘殺子之仇,就開始設計謀,才有了後來的「漢削藩之亂」。在我們身邊,像漢景帝劉啟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少,這些孩子只愛贏,卻輸不起。當孩子在玩遊戲、參加比賽、競賽等情況下輸了的時候,情緒失落是正常現象,此時家長應該理解並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和孩子一起面對失敗。
  • 責罵起不了作用,但冷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更深,家長應該怎麼做
    現在在提倡素質教育,很多家長對孩子也開始不進行責罵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家長讀信,如果孩子不聽話就不要理他。其實可能真的很有用,但是時間久了卻發現孩子的心情好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一時間讓很多的家長又開始覺得恐慌了。家長恐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責罵雖然對孩子起不了作用,但是好歹孩子心態比較好,看上去也沒對孩子造成任何的影響。
  • 孩子犯錯後,家長說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這三句話對教育孩子有奇效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犯些大大小小的錯誤,面對孩子所犯的錯誤,不同的家長會顯示出不一樣的第一反應。脾氣暴躁的家長會衝著犯了錯誤的孩子一頓吼,通過這樣暴力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慢性子的家長面對孩子所犯的錯誤,一如既往的不著急,好像孩子犯錯誤這件事和他們沒多大關係似的;而那些懂得不少育兒知識的家長,則會對孩子所犯的錯誤通過循循善誘的言語讓孩子長記性。
  • 孩子做錯事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知道這樣做,讓孩子未來更優秀
    、犯原則性錯誤的可以施以懲罰,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只會說教,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包容。&34;做錯事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讓孩子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錯誤,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孩子犯錯是無意的,比如不小心打碎一隻杯子、弄碎一塊玻璃,讓他先給當事人道歉,然後讓他自己清理現場,就算是無意的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家長可以告訴他弄壞的東西家長可以代他賠償,但今後一定要小心,並且教給他一些避免犯錯誤的技巧。孩子犯錯時一定要給孩子孩子申辯的機會,不能只看到結果不看過程就下定論。
  • 孩子「偷」錢去買東西,被發現還不承認,家長該怎麼辦?
    樓下鄰居家7歲的孩子自己拿錢去小區超市買零食,被發現後家長問孩子為什麼偷錢,孩子堅決否認,家長又氣又急,孩子哭天抹淚。家長擔心孩子這麼小,就不學好,偷錢不說,還狡辯說謊。數罪併罰,不打都覺得自己會害了孩子了。孩子私自拿錢,還不承認這事嚴重嗎?嚴重。
  • 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還頂嘴怎麼辦?
    我們經常看到的場景是,孩子做錯事父母逼著孩子認錯,但是孩子往往不光不認錯並且會集中精力為自己的錯誤進行辯解。在自己看來是對的,但為什麼家長總是來喜歡來證明孩子是錯的呢?因為我們每次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內心深處某一種東西被觸犯了。其實這種真正觸犯的是我們自己的主觀標準,比如說睡覺前一定要洗澡,比如說書桌一定要乾淨整潔,比如說看書時不能吃東西。批評孩子與其說為了糾正孩子錯誤,其實還是在維持我們自己內心的某一種規則和秩序感。
  • "媽媽,我錯了",當孩子承認錯誤時,只有傻家長才會長篇大論
    今日問題:當孩子和我們承認錯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有一句古話說的好,&34;,就是誰都會犯錯,何況說是孩子呢?犯錯並沒有什麼,但重點是他能改過,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太在意孩子這個過程,而是結果,同時最值得引起家長重視的環節便是當孩子和我們承認錯誤時,家長千萬不要緊揪著不放而開始長篇大論,這是一種愚蠢性的行為,也會大大的傷害到孩子。
  • 教育思考:教師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
    王營 據《中國教育報》報導:前段時間,南京六朝博物館想尋找一名小觀眾,上月底這個孩子跟著班級春遊來博物館參觀時,悄悄拿走了展廳裡用於布展的兩塊鵝卵石,幾天後他又帶著道歉信和鵝卵石,回來承認錯誤。據了解,孩子是在媽媽的鼓勵和陪伴下來到博物館歸還鵝卵石和道歉信的。事情一出,網友紛紛為孩子和媽媽的行為點讚。 孩子犯了錯,身為家長,採取的方法可能會千差萬別——有的震怒非打即罵,有的和聲細語講道理,也有的父母甚至會幫著孩子掩蓋,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