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

2021-01-21 澎湃新聞
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

2021-01-05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

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

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群體

留守兒童

今天沙灣區婦聯特別推送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

對全區所有留守兒童家長進行全方位指導

共同攜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第七期

■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

本期

內容

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

案例

小林上四年級,他學習成績好、性格活潑,喜歡與同學交往。有一天體育時,同學們都到操場上課去了,只有小林因為肚子痛一個人呆在教室休息。

下課後,同學們回到教室,有幾位同學發現自己帶來的蠶不見了。科學課上,同學們發現小林多了好幾條蠶,但是他不承認自己偷了別人的東西,而且還編謊話來欺騙同學。

後來,在班主任的教育引導下,他才承認自己借體育課裝病偷拿了同學的蠶。同時,他還承認自己曾經偷過班級書櫥內的書、同學的文具老師辦公桌上的練習卷等等。

分析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學生犯錯誤與他們平時的行為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小林的這種偷竊行為,在小學生中比較常見。學生犯錯誤,如何教育是關鍵。類似小林的這種偷竊行為,大致有以下原因:

1、較強的佔有欲

嬰幼兒對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想佔為己有,隨著年齡增長,這

樣的行為會越來越受到約束和教育。如果孩子從小就有愛奪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家長沒有及時制止並教育這樣的行為,使得孩子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錯誤的行為,就可能進一步強化這一壞習慣。孩子的佔有欲望不斷的增強,只能通過偷拿他人的物品來滿足自己的佔有欲。

2、受好奇心驅使

小學的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些好奇心除了指引孩子去探索外,也會驅使他們去做一些本不應該做的事情。如果這些行

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會給他們的心理發展埋下隱患,會覺得這種事情很好玩,而且又不會有人來責備他們,直到被人抓住時卻又為時已晚。

3、受虛榮心驅使

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小學生之間常常有攀比的現象,他們的會相互比較衣著、用品等,相比之下,一些經濟條件差一點的孩子心中會產生羨慕和嫉妒的情緒,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穿著及所用物品的檔次,而偷竊往往是達成目標的最快、最簡單的方法。

4、發洩負面情緒

有些小學生偷竊是故意為之,他們通過偷盜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釋放壓力,表達對同學或其他人的不滿。

避免孩子偷竊行為,家長可以這樣做:

1、重視「第一次」的教育

無論出於怎樣的目的,孩子發生了偷竊行為,家長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和耐心的說服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受歡迎的行為,必須努力改正。

如果及時改正,老師、同學和家人同樣會喜歡和信任他,如果不及時糾正,將會失去許多朋友,也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父母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當眾訓斥孩子,既要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和期待。

2、剛柔並濟

面對孩子的偷竊行為,不能一味的嚴厲責罰,也不能簡單說教。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時,父母或臨時監護人應該恩威並用,即嚴厲懲罰和耐心教育相結合,讓孩子明白任何人都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所有東西,只能適度滿足;任何人都不能非法佔有他人的東西,偷竊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偷竊行為會給他人和自己帶來惡劣影響,要學會取之有道。

3、獎懲並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某種行為直接予以獎勵或懲罰是行為矯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於有多次偷竊行為的孩子,父母在對其教育的基礎上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不發生偷竊行為,就可以獲得精神和物質的獎勵,鼓勵他們繼續保持不發生偷竊行為的狀態。

當孩子在一定時期內又發生了偷竊行為,父母應給予精神上的譴責以及物質和活動方面的限制,目的在於抑制偷竊行為。對孩子的懲罰要適度,也要防止臨時監護人對孩子格外寵愛或對孩子粗暴打罵等行為,導致獎勵與懲罰的措施不能落實。

4、引導孩子自我管理

留守小學生的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認清偷竊行為的動機是什麼、有哪些沒有滿足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孩子找出最容易導致其偷竊行為產生的情境,最後再幫助孩子找出克服偷竊行為的方法。

教育孩子通過自我檢查,或主動請老師和同學經常提醒自己,主動向臨時監護人報告等等,幫助自己改變偷竊行為。

原標題:《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愉悅寶貝 | 孩子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是一家一個的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可勁兒的疼,爸爸媽媽只要嚴厲的管教一下,就可能招惹了哪個長輩,管來管去,爸媽只能越管越寒心,越管越累心,乾脆全權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自己樂得做一對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但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孩子有可能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遇到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
  • 孩子偷了東西,父母應該怎麼辦?
    我們不僅僅是要讓孩子了解偷東西是不對的,更應該弄明白這一行為背後潛藏的深層次原因。而把對這些問題的探究都丟給警察來做,並不現實。偷東西固然有錯,但對於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還有沒有比報警更好的方法呢?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孩子當做小偷來對待,這樣的教育是不是又有一些過度和過激呢?
  • 孩子「偷」錢,怎麼辦?
    有一個家長學員打電話給我:「鄭老師,對不起,要佔用您的時間,有一件事情憋在我心裡好多天了,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我孩子偷拿我們的錢好幾次了,每次都是100-200,前幾天又拿奶奶200元,買東西!」
  • 《歲月神偷》:孩子偷東西怎麼辦
    調皮且不愛學習的進二總是說:「中文和英文」。「中文教什麼?英文教什麼?」「中文教英文,英文教中文」。就在這樣的對話中爸爸似乎了解了進二一天的學習,也不再深問,因為問了也不懂,或者問了也沒用,就像對這個孩子沒有什麼期待一般,老爸仍然平靜地做著自己手頭的事情。但在哥哥生病之後,進二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
  • 孩子「偷東西」,家長怎麼辦?
    有的時候,孩子拿小夥伴的東西,多少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表面上看來,只是喜歡別人的東西。而在內心深處,他們是因為太渴望家長的關愛,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採用拿別人東西的方式,來自我滿足,同時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喚起家長的關注。在美劇《絕望主婦》中,主婦林內特有四個頑皮的孩子,丈夫又不成熟,她整天忙裡忙外,顧此失彼。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偷東西可不是好行為,家長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染上這樣的「惡習」,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東西時家長們的態度對孩子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 發現孩子偷東西後,家長應該怎麼辦才好?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自己的孩子年紀輕輕的,竟然開始學會偷東西了。「上次把自己同桌的畫筆偷偷帶回家,我問她為什麼偷東西,她說這個畫筆好看!」「這次又把叔叔家的遙控小車偷偷拿回家了。」朋友很著急:孩子才3歲,怎麼就染上了偷竊的壞習慣呢?
  • 孩子偷東西,該怎麼教育?
    上幼兒園後,孩子最大的變化居然是學會了偷拿別人的東西? 學齡前的孩子常常有一種偷竊的衝動。這並非是他們道德敗壞,想要做壞事,而是他們過於忠實自己的欲望,難以控制自己。你可以和孩子看偷盜題材的童書或電影,比如《神偷奶爸》,然後裝作不經意的樣子詢問孩子:「寶寶,你覺得男主角這樣做好不好呀?為什麼呀?」你也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闡述偷東西的後果,讓孩子意識到偷東西是一件壞事兒。例如和孩子討論如果有人不徵求他的同意,就把他喜歡的玩具拿走了,那他會怎麼想?是不是會很傷心?
  • 孩子偷東西說謊該怎麼辦
    我讓她好好找找,回憶回憶,看看是不是用了或者丟了或者放哪兒了,可是她說從外面回到家還看過都是在的,於是我讓她問問孩子有沒有看到,他當時就說她女兒很乖的,從來沒拿過她一分錢,也沒有拿過別人的東西。面對這樣的事我真的感覺很無語,只能說自己也不知道,讓她好好找找,可是心裡卻一直沒放下。
  • 為什麼孩子總愛偷東西?孩子偷東西背後的秘密,家長都知道嗎?
    一、對於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偷東西」在大人眼中這是一種不良行為,甚至是一種不道德的習慣。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偷」只是滿足自己需求的一個方式,和「拿」並沒有實質的區分。孩子看到朋友家的手辦,出於好奇,想摸一摸,後來一起吃飯了,孩子就順手放在了口袋裡,結果回到家被我發現了,我直接給孩子貼上「偷竊」的標籤,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天大的誤會。所以家長們對於孩子這類行為,不要著急責怪孩子,應該先去了解孩子偷東西背後的秘密,找到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
  •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育兒的奧秘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 孩子愛偷東西怎麼辦?了解背後原因,父母切勿亂「貼標籤」
    這件事後來給小雲的父母知道了,當時小雲的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對著孩子一頓罵,說他怎麼能夠偷東西呢?這是小偷的行為,你偷了東西,那就是小偷。小雲的父母直接給孩子貼上了小偷的標籤,小雲不敢說話,可心裡非常的難受。其實,小雲會偷東西,並不代表著他就是「小偷」,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和大人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的。
  • 偷了同學東西卻扔掉?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心理問題,父母要重視
    我們都知道,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分不清偷和拿有什麼區別,所以把小朋友家或幼兒園的玩具不知不覺的拿回來,並不是偷,父母只要教給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不聲不響的拿回來」就好。可是已經上了小學3、4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感和自尊心已經發展建立,父母卻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 當知道孩子偷東西,這位父親的做法藏著大智慧
    提起偷,可能讓很多父母為之一驚。我們也經常收到很多父母這方面的困擾:我家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發現孩子偷拿我錢包裡的錢,我該怎麼處理?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父母既擔心又害怕。因為我們常常會把孩子的偷竊問題與道德問題劃上等號,並且對孩子未來充滿擔憂:「這孩子現在學會偷東西,長大還得了!」
  •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七歲半的小孩在超市裡偷拿了東西,被媽媽發現之後,他是拒不認帳,死不認錯。媽媽沒辦法,情急之下只能報警處理,有粉絲評論提問,我們家也有這現象,是不是也可以交給警察處理?先實名佩服一下,但是咱們就別給警察叔叔添亂了。
  • 發現孩子偷東西、偷錢,怎麼辦? | DrMommy聊科學養育
    我家孩子偷東西,怎麼辦?親戚家孩子偷我錢,怎麼辦?A:打一頓,把犯罪的小火苗掐死在搖籃裡;B:冷處理,孩子還小,不管ta,長大就好了。 可是,這並不妥。A面和B面都是走了極端。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咱們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然後把合適做到極致。 怎麼解這道題?
  • 孩子有愛「偷東西」的壞習慣?用完這4招,讓孩子養成良好品質
    ,那麼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壞榜樣,他們也不會明白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允許才能夠動,這樣會很容易致使孩子做出偷東西的行為。要是想讓孩子不做出偷東西的行為,那麼父母們自己就不能夠做那些「偷雞摸狗」的行為,以身作則,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和健康的成長環境。
  • 孩子愛佔小便宜、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有些孩子看到一些好玩的,或者是自己沒有的但是卻想要的,就會想盡所有辦法,讓媽媽們給自己去買。如果不買的話,孩子甚至會產生「偷」這種行為。還有些時候,媽媽們會感覺到,當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不想還給人家的時候,卻絲毫不會產生出任何的不安和愧疚,這是怎麼回事呢孩子為什麼要拿別人東西?1、沒有所有權的概念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他們的腦海當中,並沒有形成「你的」,「我的」這樣的概念。所以,當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會認為是自己的,希望能夠據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