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老人說過一個民間故事,講得是一位母親,看到了自己家的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卻從來不制止,認為孩子拿的都是小東西沒有關係,結果這個孩子膽子越來越大,長大之後竟然去偷竊別人的金銀財寶,最後被抓住臨刑前,由於怨恨母親當年沒有及時教導自己,所以硬生生從母親身上咬下了一塊肉。現在想想真是唏噓不已,「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句話說得真的是一點都沒說錯。
這句民間諺語話糙理不糙,事實上現在幾乎所有父母都明白偷竊的嚴重性,所以都會嚴令禁止孩子做出那樣的行為,但是依然還有孩子會犯這樣的錯誤,我同事夏利最近就發現孩子有這樣錯誤的行為,夏利有一次帶孩子去朋友家玩,回來後突然發現孩子衣兜裡放著一個手指大小的水晶娃娃,在夏利的一再地逼問下,孩子才坦言這是玩的時候順手拿的,出現這種情況,夏利當然是嚴厲責備了孩子,孩子也邊哭邊說出了理由,原來是覺得這是小東西不是錢沒關係,而且夏利平時都不給她買玩具這才拿了。
從夏利孩子的事情看來,有的時候孩子出現偷竊行為還真的和父母有關係,儘管父母沒有那個意思,但是很有可能會「刺激」孩子做出錯誤的行為,其實他們本質上還是一個好孩子。下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到底會因為什麼原因做出「偷東西」的行為。
孩子「偷東西」背後的秘密
1,沒有建立物權意識
按照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的理論來看,處於前道德階段和他律道德階段的孩子思考模式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自己想怎麼樣就怎樣。所以如果父母們沒有教導好的話,他們很可能做出喜歡什麼就拿什麼的行為,而且完全不管是什麼地方。這種行為在成人看來就是偷竊,但是孩子可不這麼認為,他們之所以做出這樣錯誤的行為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物權意識。
2,父母給出壞榜樣
在教育兒童之前父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言行舉止是正確的,如果父母們也是愛佔小便宜的人或者不經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那麼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壞榜樣,他們也不會明白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允許才能夠動,這樣會很容易致使孩子做出偷東西的行為。
3,不了解孩子的需求
《我的橡皮筋,不給你》一書裡的一個小女孩僅僅因為有了橡皮筋就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為什麼她會這麼高興呢?就是因為她覺得有了屬於自己的東西,橡皮筋不是哥哥姐姐用剩了給她的,而是實實在在是她的。很多家長沒有發現孩子有這種需求,經常給孩子用別人用過的東西,這才導致孩子做出了偷東西的行為。
4,父母太過嚴厲,引起孩子逆反心理
嚴格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是有利的,但是過於嚴厲就會招來壞結果。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不關心自己從而心灰意冷最後做出錯誤的行為,或者可能會因為父母的長期「壓迫」起來了逆反心理從而故意要做點錯事和父母進行對抗。
巧用這4招,讓孩子不做錯事
1,講道理、立規矩,建立孩子的物權意識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需要在孩子身邊耳提面命的教導孩子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在用別人的東西時自己又該怎麼做。以及告訴他們商店裡的東西需要花錢才能夠買。父母們在給孩子講了這些道理之後還要落實到孩子的實際行為中去,多觀察孩子的行為,一旦出現物權意識模糊的情況,就要及時提醒孩子進行改正。
2,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利用榜樣進行教育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父母自己的觀念是錯誤的,行為是不端的,那麼勢必不能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因為父母自己也做了這樣的行為,在孩子看來那樣的行為就是沒錯的,是被允許的,所以他們也會有樣學樣的去模仿,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現象。要是想讓孩子不做出偷東西的行為,那麼父母們自己就不能夠做那些「偷雞摸狗」的行為,以身作則,給孩子正確的示範和健康的成長環境。
3,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適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別看孩子年紀還小,他們也會想要擁有自己的東西或者自己真心喜歡的東西,有的時候孩子亂買東西的毛病確實要改正,但是這也不意味著我們要拒絕以及忽視孩子的一切要求。就像《我的橡皮筋,不給你》一書中的小女孩一樣,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東西其實很普通,他們只是想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這種需求是合理的。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對某種事物特別熱衷的現象,如果孩子的愛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影響的話,父母們儘量去滿足也是完全可以的。
4,給孩子更多的關愛,用「愛」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
所謂「物極必反」,如果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嚴、太寬,孩子會因為逆反和對抗心理故意去偷東西從而給父母惹麻煩。實際上,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要學會「嚴慈並濟」,既要嚴格對待孩子的錯誤行為,也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感暴力》一書中就曾提到過:「孩子在偷東西的時候其實是在索求愛。」所以父母記得在批評孩子之餘也要多鼓勵孩子,多多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以及用切實的行動展示自己對他們的關愛。
孩子做出偷東西的行為固然不對,但是有的時候父母們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最後,無論原因是出在誰身上,父母們都要謹記「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個道理,有時候恰恰是一些在我們看來「無傷大雅」的小事最終促使孩子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即便沒有做出什麼大壞事,但是正所謂「偷個雞蛋吃不飽,一個臭名背到老」,偷東西對孩子的名聲也不好,所以一旦孩子有類似「偷東西」的苗頭,那麼我們一定要把他們的錯誤行為「扼殺在搖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