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偷東西後你的做法,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道德觀

2020-12-22 小屁孩兒

文|文兒

鄰居家三歲的帆帆,經常去找小朋友玩。在別人家他總是喜歡翻東西,看到喜歡的就想據為己有,想方設法的「偷」回家,媽媽意識到帆帆有這個「壞習慣」,三番四次進行批評教育卻收效甚微。今天,媽媽又發現家裡多了一隻小汽車,一定又是帆帆順手牽羊拿回來的,於是腦子裡轟地一響:這孩子太不像話了,小小年紀養成這等惡習,長大了可怎麼得了!於是,怒氣衝衝的媽媽決定嚴厲懲罰他,抓住帆帆便是一陣胖揍。

其實像帆帆媽一樣,許多家長對孩子小時候的「偷竊」行為非常敏感。但其實,大多數人在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欲望或行為,問題是當你發現孩子「偷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會如何處理?讓我們先來了解幼兒「偷竊」的性質。

一、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

二三歲的孩子有時候看到喜歡的東西,常常會拿回來自己玩,不過這並不屬於真正的偷竊行為。真正的偷竊行為一般會發生在孩子6歲至青春發育期之間。有的5歲至6歲或者10歲至12歲的孩子偷別人的東西,其價值數小。有時拿回來的東西自己家裡也有,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拿回來。要想知道怎麼教育孩子,首先就得搞清楚孩子偷東西的動機:

1、沒有所有權的概念

年幼的孩子暫時還弄不清楚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在他的觀念裡,「只要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因為早在他還沒具備動手能力和溝通能力時,就已經習慣了以這種方式佔有物品:手一指,媽媽就把玩具拿來;眼一掃,爸爸就把飯碗端來……目之所及的所有物品都能夠供他所取。

2、放縱孩子,予取予求

很多的家長把孩子的要求視若聖旨,不論孩子要什麼都予以滿足,導致他心中沒有是非標準,想得到什麼就會毫無顧忌地拿。這類家長往往會默許孩子把公共財物拿回家,比如幼兒園的玩具、公園的花花草草等等,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有出息」的表現,也有的家長認為這是無足掛齒的小事,但長此以往卻會養成孩子隨便拿別人東西的不良習慣,漸漸發展成有意識的偷竊行為。

3、缺乏關注,譁眾取寵

還有的孩子私拿東西並不是因為自己真正需要或喜歡,而是想通過這種行為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關注。這類孩子在父母無暇顧及其生活和情感需要的家庭較常見,孩子內心會產生一定的失落感,認為父母不注意、不關心自己,於是就通過故意拿小夥伴的東西,引起父母的關注。

當發現孩子有「偷竊」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細緻深入的了解根源,再採取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

1、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讓他了解「拿別人東西」的危害

年紀小的孩子還沒有形成道德觀念,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讓他理解,對於心理年齡大一點的學生,可以直接告訴他偷竊是一種可恥的行為,認識到偷竊對社會的危害,樹立起牢固的善惡觀念,其內心的向善力量會幫助他早日克服壞習慣。

2、要以說服規勸為主,絕對不要態度粗暴,以免引起逆反心理

在教育孩子時,放正自己的心態,客觀的看待錯誤,從他的角度多想想,如果僅僅是簡單粗暴的責罵,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如果成人能給予和風細雨的說服教育,孩子樂於接受,也不容易產生牴觸情緒。

3、不要在別的孩子面前譏笑孩子的行為,要維護孩子的自尊

孩子拿別人東西被人發現後,如果家長公開大聲說此事,別的孩子可能就會以此來取笑他,從而給孩子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不要一發現孩子偷竊,便大動肝火,加以威嚇,這樣做只會導致孩子更加叛逆與消極。

所以,小孩子的偷竊行為有時候不是大事,相反,父母不懂得從一開始正確應對孩子的偷竊才是大事。很多證據表明,如果父母從孩子第一次偷竊時做出理性的行為,能避免不少孩子步入歧途。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親近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該如何引導?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請關注百家號:【媽媽的閱讀】。只為成為孩子更喜歡的媽媽!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

相關焦點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偷東西可不是好行為,家長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染上這樣的「惡習」,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東西時家長們的態度對孩子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 當孩子偷東西,或許是正常的!心理學家:道德認知發展的必經階段
    但有一次,班主任老師卻委婉地表示,班級裡陸續有小朋友反映自己丟了些鉛筆、橡皮之類的小東西,還告狀說是自己女兒"偷"的。朋友一聽,心裡立刻感到很生氣。畢竟朋友家教甚嚴,家境也不錯,給女兒提供的衣、食、學習用品不說是最高檔,也屬於十分不錯的水平。朋友想:"我家孩子什麼都不缺,怎麼可能拿別人家孩子的東西?一定是有人污衊我女兒。"
  • 孩子出現第一次「偷拿」行為,您的做法很關鍵!
    網絡圖片有一個父親被老師叫到學校,原因是孩子偷拿了別人東西。這位父親表示:沒有臉見人,羞愧難當,家裡並不缺吃,也不缺穿,甚至也會給孩子很多的零花錢,可是孩子總是有意無意地偷拿別人東西,這讓他非常苦惱。孩子第一次偷拿,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而是出於喜歡、愛不釋手或者分不清東西的歸屬,對於你的、我的,這個概念分不清。第一次出現這種行為時,媽媽就要跟孩子講:這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隨便拿走,如果你喜歡可以跟媽媽說,家裡真的沒有這種類型的玩具,媽媽可以給你買。
  • 「再偷東西,讓警察把你抓走」,一句話毀孩子,你還以為養成好習慣
    被問到喜不喜歡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會毫不猶豫地搖頭:"不喜歡。" 本該屬於幼兒間的手足競爭,到了8、9歲甚至更大一點都沒有消失。他們真的會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樣,長大就好了?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孩子喜歡偷東西會被大人看成「大逆不道」的事,因為家長會把偷東西這一行為上升到道德層面,但事實上,處於3到5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對「偷」這個字並沒有任何概念,喜歡拿東西,都是有原因的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一個7歲的小女孩在商場偷了幾個玩具,媽媽和店員怎麼問她都不承認。媽媽為了給孩子一個教訓,當場報警,孩子向警察叔叔說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敢開口向媽媽要,所以才偷幾個玩具……這是前二天發生在廣東南海的一個真實事件,不少網友點讚媽媽的做法正能量。但我對這位媽媽的做法真的不敢苟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偷東西,可以肯定地說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 孩子第一次「偷拿」,您是怎麼做的?這關乎到孩子一生的行為發展
    曾有新聞爆出大名鼎鼎的歌星, 偷拿英國皇家宮殿裡的一支筆,她是缺錢嗎?肯定不是。有一個父親被老師叫到學校,原因是孩子偷拿了別人東西。這位父親表示:沒有臉見人,羞愧難當,家裡並不缺吃,也不缺穿,甚至也會給孩子很多的零花錢,可是孩子總是有意無意地偷拿別人東西,這讓他非常苦惱。
  •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七歲半的小孩在超市裡偷拿了東西,被媽媽發現之後,他是拒不認帳,死不認錯。媽媽沒辦法,情急之下只能報警處理,有粉絲評論提問,我們家也有這現象,是不是也可以交給警察處理?先實名佩服一下,但是咱們就別給警察叔叔添亂了。
  • 孩子偷東西,可能是正常的!心理學家:道德認知發展的必經階段
    有些父母甚至把偷上升為道德問題,認為孩子的道德有問題!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對於2-7歲的孩子來說,偷東西也並非道德問題,只是他們道德認知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4.公正階段(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的孩子屬於公正階段,又稱自律道德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公正觀念和道德感得到了發展,他們的道德觀更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 孩子偷東西不一定是學壞了,父母一味地打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看著在眼前哭成了淚人的孩子,萱萱媽媽頓感無力,更擔心孩子日後會學會。畢竟,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和家長定義的偷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家長予以正確引導,孩子會自覺認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一、 孩子偷拿東西,真是學壞了嗎?1、孩子沒有物權概念在孩子小的時候,頭腦裡沒有物權概念,只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 孩子偷東西,該怎麼教育?
    上幼兒園後,孩子最大的變化居然是學會了偷拿別人的東西? 學齡前的孩子常常有一種偷竊的衝動。這並非是他們道德敗壞,想要做壞事,而是他們過於忠實自己的欲望,難以控制自己。你可以和孩子看偷盜題材的童書或電影,比如《神偷奶爸》,然後裝作不經意的樣子詢問孩子:「寶寶,你覺得男主角這樣做好不好呀?為什麼呀?」你也可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闡述偷東西的後果,讓孩子意識到偷東西是一件壞事兒。例如和孩子討論如果有人不徵求他的同意,就把他喜歡的玩具拿走了,那他會怎麼想?是不是會很傷心?
  • 7歲孩子偷東西被發現,你會怎麼辦?這教科書式的做法值得點讚
    有網友說他7歲的兒子,偷偷從外婆家把表哥的電話手錶給拿回家了,這是他第一次偷拿別人的東西。網友求助大家,要怎麼辦?該怎麼教育孩子。有位網友給出了一份教科書式的教育方法,值得所有的父母反思和學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出於對自己喜歡的東西的佔有欲,這不是惡意的偷竊,故意破壞道德規範。2、反思自己孩子是父母的名片,如果一個孩子犯了錯,那麼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 孩子偷東西,親媽報警,網友:等著孩子長大恨你吧
    說到孩子的教育,真的是沒有小事情,凡事都應該要從小抓起,嚴格要求孩子。但是也不能夠因為一件小的事情就小題大做,如果因為過度教育,也一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一個7歲的小女孩,在玩具店裡偷拿了玩具,被發現後,卻死活不承認自己拿了,最終,媽媽報警了,這下女孩出名了,警察蜀黍的處理方式很溫和,這一點值得點讚,但是對於媽媽的這種做法,大家的看法卻是不同的。
  • 當知道孩子偷東西,這位父親的做法藏著大智慧
    提起偷,可能讓很多父母為之一驚。我們也經常收到很多父母這方面的困擾:我家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發現孩子偷拿我錢包裡的錢,我該怎麼處理?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父母既擔心又害怕。因為我們常常會把孩子的偷竊問題與道德問題劃上等號,並且對孩子未來充滿擔憂:「這孩子現在學會偷東西,長大還得了!」
  • 孩子偷東西,是道德認知發展的必經階段,父母要正確引導
    最近發現了小寶一個奇怪的現象,口袋裡總是會裝滿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而且這些玩意兒一看就是八成新或者是全新的,我暗自思想:自己也沒有給她什麼零花錢,家裡人也沒有給她買這些玩具,他這些玩具究竟是哪來的呢?再一次詢問小寶後,才發現小寶的這些小玩具全部都是她悄悄從別的地方拿來的,拿是一個好聽的名詞,其實說得更準確一點,孩子這些東西全部都是偷過來的。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被告知孩子偷東西,你的反應會如何?有的反應讓孩子感激一輩子
    有一句話說的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家長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走向罪惡的深淵,當孩子偷了東西之後,一些奇葩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了嚴重的誤區,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會讓孩子付出生命的代價。   一、孩子偷東西後,家長的錯誤做法   1、無限包容孩子偷東西的行為   一些孩子是家長的掌中寶、心頭肉,當孩子偷了東西之後,家長會採取無限度的包容,心裡一遍一遍默念:孩子還小,孩子還不懂事,等到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就會改掉這些壞毛病。
  • 當孩子開始「偷」錢,家長的解決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兒童成長機構曾做過調查,10歲左右的孩子中,有60%的人偷拿過家中財物,30%的家長並不知道錢少了,僅10%的家長表示,孩子從不會偷拿。偷偷拿走家裡錢的小孩不止一個,若是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行為,會怎麼做呢?
  • 偷了同學東西卻扔掉?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心理問題,父母要重視
    >甚至是在偷東西的時候,會有減壓的感受了;……一個老師說他們班一個學生喜歡偷東西,但是每次都會把偷到東西扔掉,就是為了滿足在生活中無法滿足的一些心理需求。②父母管得太松孩子想要什麼,父母都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物慾得到縱容,會讓孩子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當遇到別人有自己卻沒辦法擁有的情況時,孩子會選擇偷。3、身邊人的影響身邊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個影響一般是父母和孩子的小夥伴。
  • 孩子「偷」東西不一定是學壞了,「前道德階段」父母要了解!
    我們把這個行為叫做"偷東西",而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就會屢次伸黑手;當家長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的時候,孩子則一臉天真的告訴你,他只是拿東西了,你會發現難以教育下去了。一、孩子"偷"東西不一定是學壞了,"前道德階段"父母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