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知孩子偷東西,你的反應會如何?有的反應讓孩子感激一輩子

2020-12-17 騰訊網

  小於帶著女兒去逛超市,他的女兒看到琳琅滿目的零食瞬間挪不開步伐,這個想要,那個也想要,但是小於身上沒多少錢了,於是告訴女兒這些東西下一次再買,從小嬌生慣養的女兒要求沒有被滿足,於是趁他爸爸不注意,悄悄拿了一包零食放在懷裡帶出了超市……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幼兒期有偷拿別人物品現象的孩子高達90%以上。有一句話說的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家長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走向罪惡的深淵,當孩子偷了東西之後,一些奇葩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出現了嚴重的誤區,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會讓孩子付出生命的代價。

  一、孩子偷東西後,家長的錯誤做法

  1、無限包容孩子偷東西的行為

  一些孩子是家長的掌中寶、心頭肉,當孩子偷了東西之後,家長會採取無限度的包容,心裡一遍一遍默念:孩子還小,孩子還不懂事,等到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就會改掉這些壞毛病。

  2、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很多的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之後,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他們認為小孩子拿的這些東西,都是不起眼的小物品,只要小孩子偷拿東西沒有觸及到法律的底線這都不是事兒。

  3、打罵孩子

  很多的家長得知孩子偷東西,非常氣憤,為了讓孩子長記性,改掉偷東西的壞毛病,就開始打罵孩子。有的家長為了孩子長記性,甚至採取極端體罰的方式。有這樣的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一個孩子因為偷東西,其他人告訴孩子的家長後,孩子的家長怒火中燒,孩子因為偷東西的事情讓自己丟了面子,於是想給孩子一點教訓,把孩子關在一口乘水的空缸中,蓋上蓋子,讓孩子好好反省,那位家長氣消之後,打開水缸的蓋子,發現孩子已經被活活憋死了!這位家長怎麼也沒有想到,本來只想著想給孩子一個教訓,卻不料與孩子陰陽相隔了!

  那麼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到底有什麼樣的方法既能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又能改掉孩子愛偷東西的壞毛病呢?

  二、面對小孩子「偷」的行為,家長如何引導

  1、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了要物歸原主

  當孩子拿了東西之後,家長需要耐心告訴孩子這些東西是不屬於你的,東西從哪裡拿過來的,就需要放到哪裡去,沒有經過他人的同意,是非常沒有禮貌的哦,只有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別人才會喜歡你哦,孩子明白道理之後,帶著孩子將東西物歸原主,並向人家道歉。

  2、家長以身作則

  都說家長是孩子做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有著「小偷小摸」的習慣,久而久之,受到耳濡目染的孩子也學著大人們的那一套,從而讓小孩子的偷東西成為一種習慣,難以改變。

  3、父母要培養孩子控制衝動的能力

  當孩子在商場或者朋友家玩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不要不拿,家長可以表揚孩子,說孩子你真棒,如果在商店裡遇到喜歡的東西,你可以讓我們給你買,看見朋友家漂亮的玩具,喜歡可以向他們借著玩幾天,不要將自己喜歡的東西悄悄「佔為己有」。

  孩子愛偷東西的行為,家長不要一味縱容也不要一味指責,家長只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是可以改掉偷東西的壞習慣的。

相關焦點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雖然小雎最後沒有偷東西,但是朋友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苗頭還是應該讓我知道一下。女兒雖然產生了偷東西的念頭,但是卻能關鍵時候還是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我驚訝的同時也有欣慰。 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有過偷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在發現的時候往往一下子就給孩子貼上了「偷竊」的標籤,反應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可是這樣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
  • 在孩子發脾氣時,如果父母給出這樣的反應,他將來會感激你
    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發現一個事實,不是孩子沒脾氣,只不過還沒到爆發的時候。當然不能否認,的確也存在個別的「小天使」。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是被慣壞了的表現,或者說孩子發脾氣就是不聽話、不服管教,是不對的。然而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懂事,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有想法有需求了,甚至可以說孩子發脾氣,是教育得好的表現。為什麼這樣說呢?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當知道孩子偷東西,這位父親的做法藏著大智慧
    提起偷,可能讓很多父母為之一驚。我們也經常收到很多父母這方面的困擾:我家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發現孩子偷拿我錢包裡的錢,我該怎麼處理?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父母既擔心又害怕。因為我們常常會把孩子的偷竊問題與道德問題劃上等號,並且對孩子未來充滿擔憂:「這孩子現在學會偷東西,長大還得了!」
  • 發現孩子偷拿了巧克力後,爸爸接下來的做法給娃樹立了正確的三觀
    不過,等我有錢我會還的!」這位朋友沒發火,也沒逼著問孩子,到底怎麼拿出來的巧克力?他就是很耐心地繼續聽兒子解釋,兒子說,「你很累,我知道,媽媽也很累,我也知道。所以啊,我怕你忘記媽媽的生日,媽媽會生氣。因此呢,我會先替你寫好卡片,買好禮物嘍,我厲害不厲害,爸爸!」
  • 高智商的孩子反應快,低智商的孩子反應慢,反應速度和智商有關嗎
    孩子的反應速度同孩子的智商無關有拖延症的寶寶通常會讓身邊的人變得非常的苦惱,他們行動緩慢和反應速度的緩慢經常會被別人誤認為是不是智商有所問題。比如老師提問一個問題,有的孩子就會脫口而出,有的孩子就會沉默不語,但這僅僅是一個表面現象。
  • 「偷東西」的孩子,真正缺的是什麼?
    在這裡,首先我要強調一下,7歲以下的孩子,他的道德意識還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包括對「偷」這個詞也不是很理解,並且在7歲以內的孩子,對於「我的」、「你的」的東西不是很清晰,所以有時候他分不清這個東西是屬於誰的。所以如果孩子有一些類似偷東西的行為,馬上就被爸爸媽媽貼上「小偷」的標籤的話,可能會讓他自卑很長一段時間,更壞的結果,就是真的養成了偷東西的習慣。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很難想像,一個不犯錯誤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犯錯誤是孩子們的基本特徵和應有權利。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誤然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成熟的。當孩子們犯了錯誤之後,就需要受到批評教育。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也是家庭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
  • 孩子「偷東西」,家長怎麼辦?
    有的時候,孩子拿小夥伴的東西,多少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表面上看來,只是喜歡別人的東西。而在內心深處,他們是因為太渴望家長的關愛,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採用拿別人東西的方式,來自我滿足,同時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喚起家長的關注。在美劇《絕望主婦》中,主婦林內特有四個頑皮的孩子,丈夫又不成熟,她整天忙裡忙外,顧此失彼。
  • 高智商的孩子反應慢,低智商的孩子反應快?其中的原因你想不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能夠準確地判斷出一個人智商的高低呢?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智商的高低,可以通過他的反應能力表現出來,智商高的人反應會比較慢一些。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道理,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來判斷出這是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高智商的孩子反應慢,反而是低智商的孩子反應快。」這似乎不合常理,不都說機靈的孩子聰明嗎?
  • 在超市「偷」拿了東西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最近在悟空回答上看到一個提問,「今天孩子在超市偷拿了東西,應該怎麼去教育引導」。看到這個問題感觸良多,下面懶爸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下一、偷拿東西對不對不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偷一文錢也是要判刑的。偷盜的行為是道德品行,甚至上升到刑罰的高度。偷是絕對不允許的。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別讓錯誤管教毀了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東西總是丟三落四,但有些孩子東西不會少,反而會越來越多,一個媽媽發現孩子從上了幼兒園之後,自己總是會多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具,問孩子從哪來的,一會他會說小朋友送的,一會兒說是自己撿的,經過媽媽的調查發現,孩子這些玩具往往是在對方不知情的時候,裝到自己包裡的。那是不是說明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小偷呢?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如何去處理?
  • 孩子偷東西,是道德認知發展的必經階段,父母要正確引導
    02、孩子喜歡偷東西,這些原因你有了解嗎?雖然孩子的這個階段是屬於思想不成熟的時期,因此會導致偷東西現象的發生,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素是外界造成的,當他們在做此類事情時,由於父母沒有加以幹涉,甚至還鼓勵孩子這樣去做,從而導致孩子長大之後真的變成了一個小偷。
  • 父母回答決定孩子未來:三種場合給孩子留面子,孩子會感激你一生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父母總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哪有什麼面子一說,只有大人才需要面子。但是父母沒有意識到的是,大人的面子也不是突然就有的,都是從孩子開始,慢慢的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積累出來的。可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有的時候父母為了顧及孩子的面子,任由孩子胡作非為,最後無法無天,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發現孩子偷東西以後,你是如何管教他的?父母應該做到這幾點
    對於孩子的教育,作為父母也很是為難的。子不教,父之過。若是家長不去管教孩子誰還會去幫你管教!其實小孩子都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為,他們不是性格上的缺陷,他們只是好奇。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呢?一味地打罵?又或者關起來不讓他出門?不!這是不可以的。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一個7歲的小女孩在商場偷了幾個玩具,媽媽和店員怎麼問她都不承認。媽媽為了給孩子一個教訓,當場報警,孩子向警察叔叔說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敢開口向媽媽要,所以才偷幾個玩具……這是前二天發生在廣東南海的一個真實事件,不少網友點讚媽媽的做法正能量。但我對這位媽媽的做法真的不敢苟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偷東西,可以肯定地說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 同樣是偷拿一百塊,兩種媽媽不同的反應,令孩子18年後的差距大
    孩子「偷家裡錢」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媽媽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嚴重的問題。將來做出更出格的事情,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案例很普遍,可能就發生在你身邊:過節了,小偉的班級裡,想組織一次聯歡會。小偉是宣傳委員,他和勞動委員小武商量,想買一些布置班級教室用的道具,可是班費又不夠用了,老師還交代了,要一切從簡。
  • 孩子第一次偷東西後你的做法,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道德觀
    但其實,大多數人在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欲望或行為,問題是當你發現孩子「偷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會如何處理?讓我們先來了解幼兒「偷竊」的性質。一、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二三歲的孩子有時候看到喜歡的東西,常常會拿回來自己玩,不過這並不屬於真正的偷竊行為。真正的偷竊行為一般會發生在孩子6歲至青春發育期之間。有的5歲至6歲或者10歲至12歲的孩子偷別人的東西,其價值數小。
  • 孩子偷拿東西,父母一味地打罵會影響孩子一生,應該從根本上解決
    後來不管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自己總是會想起「你是個偷東西的人」甚至變得破罐子破摔。父母在教育自己的過程之中,也常常會利用偷東西這件事情威脅、抨擊、攻擊。而這也就成為他的一個心結,影響了他的大半輩子。 確實聽完小林的問題之後,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爸爸媽媽給孩子帶來的傷痛就是這麼持久。
  • 家裡啥都不缺少,孩子卻有「偷東西」的壞習慣!父母該如何引導?
    一、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被偷的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孩子的內心是敏感而脆弱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拿自己的行為和其他孩子進行對比,若別的孩子得到的,自己不能獲得,就會產生一種失落感。哪位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產生偷東西這麼性質較為惡劣的行為習慣,而不同的家長在面對孩子拿了別人東西這件事情時,會產生不一樣的心理想法和行為表現,正確的方式會使得事情變得簡單,而錯誤的方式可能會給孩子內心留下尷尬的記憶。那麼,一旦家長發現孩子有「偷」的行為,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