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偏旁部首有了國家標準
本報訊(記者李莉) 多年來一直沒有統一規範標準的漢字偏旁部首日前終於有了國家級別的語言文字標準規範。昨天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漢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兩個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新標準將從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此次發布的《漢字部首表》是在198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出版局聯合發布《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的基礎上制定的,依照現行的語言文字標準,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的確立、部首排序、部首表的使用規則等方面對「草案」做了適當的調整和補充。《漢字部首表》規定主部首201個,附形部首99個。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長介紹,以往偏旁部首的不統一給教育、辭典編纂、信息檢索都帶來一些困難。同一個字,用不同的字典查,可能被分在不同的部首目錄中。
此外,由於在教育教學中對偏旁部首的不重視,很多教師在教授學生生字時,只單純強調「好記」,而忽略了教授漢字的組成,使學生對漢字「部首」認識產生誤差。
如今「部首歸部規範」的發布起到統一的作用。歸部原則是按照字形的特點來歸部的,比如拿到一個字,首先從左、上、右看哪個能成為部首,能成部首的就選成部首。如果左邊和上面都不是部首,那就取右邊或取下邊。如果幾個部首疊合,比如說江西的簡稱「贛」,在左邊取部的時候,可能有一點一橫,或者一個「立」,一個「音」,這時候就取複雜的部首歸部,所以「贛」歸入「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