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異:女人就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

2020-12-16 騰訊網

導語:《小豬佩奇》是一部風靡全球180多個國家的動畫片,其主要受眾是學前兒童,作者是英國人,畫風幽默詼諧,深受小朋友們喜愛。

小豬佩奇

但是眾所周知,中西文化是有一定差異性的,這一點在《小豬佩奇》動漫中同樣有所體現。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小豬佩奇中折射出來的一點中西文化差異,那就是女性是應該出去工作?還是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

動漫中的價值取向

《小豬佩奇》中,大部分女性角色都是有家庭的,比如說豬媽媽和兔媽媽,就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做家務。

英國女王為兔小姐發獎章

而正步動漫,只有兩個單身女性,也就是兔小姐和羚羊老師,她們倆有個特點,就是整天都在工作,特別是兔小姐,整天忙於各種兼職,忙得不亦樂乎,甚至英國女王還給兔小姐頒布了一枚獎章,獎勵她辛勤工作。而羚羊老師則是把一生都奉獻給幼兒園教育事業了。

羚羊老師把一生都奉獻給幼兒園

這是否就折射出小豬佩奇的價值取向呢?在倡導女性在家帶孩子?這樣才會有完美的家庭?這要從小豬佩奇作者的國家文化說起。

英國的女性地位

小豬佩奇的作者都是英國人,而英國,特別是在二戰前,傳統的英國女性是不外出工作的,特別是在英國上層階級社會中,女性的職責被定義成做一個好母親和好妻子,而非獨立生活。

小豬佩奇中,兔媽媽在家帶孩子

整個十九世紀,儘管所謂紳士文化掩蓋了很多女性問題,但是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當時的女性都是沒有選舉權的。英國直到1928年,女性才享有選舉權利,同樣不受保護的還有已婚女性的財產。儘管女王一直統治英國,但在非貴族的平民百姓中,女性還是被定義為職業婦女的多。如果你看過《簡愛》、《傲慢與偏見》等小說的話,應該會同意我的觀點。

儘管通過後來的女權運動,這種觀念已經有所改觀,但在如今英國上層階級男性眼中,很多人還是把女性的成功,視作是做一名成功的職業婦女。

成功女性的定義

比如說在《小豬佩奇》動漫中,豬媽媽就是作者塑造的成功職業婦女,每天除了帶孩子做家務,平時也用電腦幹幹兼職,是一名作家,還出版了書。

小豬佩奇中,豬媽媽邊帶孩子邊工作

但是邊帶孩子邊寫作,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在「豬媽媽在工作」一集中,豬媽媽寫作的時候,佩奇和喬治就跳到豬媽媽腿上去,豬媽媽不得不抱著他倆工作,結果淘氣的佩奇還把電腦弄壞了。

這客觀反映出了在家相夫教子的艱辛。這樣的成功形象,讓人喜歡不起來,我想我更欣賞兔小姐那樣整天獨立工作的女性。

相關焦點

  • 女人應該待在家裡照顧孩子和做家務?
    以上是原話,用了粵語表達,意思是:是什麼觀念要女人在家照顧孩子?不可以有事業、愛好、興趣嗎?可笑.....從理解上,沒有毛病!女人都是人,既然男女平等,女人為何一定要在家照顧孩子和做家務?女人為何不能有事業和愛好?
  • 小豬佩奇中不切合我國實際之處:火車讓鴨子,獸醫開飛機
    導語:《小豬佩奇》動漫是一部風靡全球的作品,受到各個國家小朋友們的喜愛,但是由於其作者是英國人,其創作之時,難免融入一些具有地域色彩的元素,有的難免不切合我國的實際,比如說火車讓鴨子,獸醫開飛機,只為了救一隻翻過身的壁虎。
  • 女人在家帶孩子就是在享福,不應該抱怨
    女人要工作沒用,都是要從帶孩子開始等。面對婆婆的勸解,張麗明白,婆婆就是不想給自己帶孩子。也就放棄了工作。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有一次,公爹出了自己心聲,他說自己的女兒不享福,沒有享福的命,說張麗在家就是享福的。
  • 女人就該做家務,做家務就該是女人折磨多少女人
    那是因為以前的農業社會,男性體力佔優,在田地裡從事較重的體力勞動,婦女多承擔一點家務相互安好沒有抱怨,但現在是21世紀了,女性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還要忙家務看孩子整體房子很多女性朋友受不了 了!我母親就做了一輩子我爸的工具人,做家務,帶我和哥哥,同時她還得工作。
  • 《刮痧》: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和諧景象還是中西文化差異的假象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刮痧》,如果說開頭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和諧景象,倒不如說成中西文化差異的假象。 因為想要 「天下大同」最大的阻礙便是「代溝」而代溝又無處不在。我不想說所謂的文化差異所謂的民族精神,我也不想分析那些站在樓下圍觀 的路人都紛紛有著怎樣的心理。我是只看我想看到的東西。那是無論怎樣都不會被埋沒的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感情,不要求回報只有心甘情願地付出。那是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可違背的羈絆。同的信中說「吾兒勿念」時我想普天下的父親皆是如此。那種男人之間的愛,沒有理由也不需要證據。
  • 女人生孩子、做家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全職媽媽放棄工作,在家裡帶孩子做家務本來就是一種付出,為什麼卻很少得到社會的認可和丈夫的讚賞呢?也就是說女人對男人付出越多,男人為啥越不感恩呢?隨著二胎的放開,這已成為社會的普遍問題了,有的男人說的更直接:"女人生孩子、做家務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 「在家帶孩子還喊累」面對老公的質問,妻子將家務明碼標價收費
    「在家帶孩子還喊累」面對老公的質問,妻子將家務明碼標價收費越來越多的女人出現了恐婚現象,她們之所以不敢步入婚姻,無非就是不想有喪偶式的婚姻罷了,更不願意生下孩子之後,成為一個全職太太。妻子讓丈夫幫忙分擔家務,丈夫說:帶孩子還喊累小美是一個年輕的女人,可她已經成為全職太太兩年了。她結婚沒多久就生下了孩子,從那之後,她就再也沒有機會去外面工作。因為丈夫表示,公婆身體較差,沒有辦法幫自己分擔帶孩子的事情,而小美的父母又遠在外地,自然也是無法幫忙的。
  • 女人,結婚後千萬不要在家帶孩子
    女人,結婚後千萬不要在家帶孩子現在有很多女性朋友結婚後就放棄了原先的工作,選擇在家帶孩子做家庭主婦。有些是因為結婚後不希望老人帶孩子,只得犧牲自己回歸家庭自己帶孩子。而有的是因為男人的一句「我負責掙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所謂的承諾。
  • 難道女人生來就應該洗衣做飯承擔家務嗎?
    社會上無非就是兩種人,男人和女人。在大多數人的家庭裡都是主張「男主外、女主內」,因此做家務似乎就變成了女人的天職。那麼我們討論一下,女人是不是生來就應該洗衣服,做飯承擔一切家務呢?或許是你想的太美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我朋友他們夫妻倆都在上班,而我朋友是做銷售的,早晚兩班倒的那種。原本是打算等休息的時候再洗他們換下來的髒衣服,結果在家帶孩子的婆婆幫忙順手把衣服洗了,不得不說婆婆是特別賢惠。我朋友的公公就說我朋友的老公太懶了,連自己的襪子都沒洗過,其實在我看來他真的比較懶。
  • 男人在外賺錢養家,女人在家做飯帶娃,是應該的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意識形態的逐漸變化,男女之間的地位也逐漸發生變化,以前男人在外賺錢養家,可以當家做主,女人做飯帶娃,而現在隨著經濟體系的發展,社會也越來越重視女人的權益地位,賺錢不再只是男人的活,女人也可以賺錢,說到底,經濟基礎決定地位,那麼在現在這個社會,男人在外賺錢,女人做飯帶娃
  • 全職在家帶孩子不做家務主要目的是保證孩子安全不出事
    這幾天我看頭條上熱議,全職在家看孩子真沒有時間做飯做家務嗎?提出這樣題的人顯然是對一個寶媽在家帶孩子沒時間做飯做家務提出質疑,不就是在家帶個孩子嗎,就手做個家務做個飯咋就沒有時間了!做與不做家務在於對看孩子的質量的要求一分為二的說各家有各家的情況,有輕鬆帶孩子又能把家務做得好的,也有看著孩子真的是吃不上飯的,誰也不要詆毀誰,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於對看孩子這件事質量要求的點在哪裡?
  • 給孩子的禮物 揭秘《小豬佩奇過大年》電影的誕生
    一方面,阿里影業將這次合作視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機。希望通過孩子喜聞樂見的動畫IP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另一方面,英國版權方也十分看重小豬佩奇在中國龐大的粉絲基礎,希望依託阿里文娛生態系統的優勢,拓寬中國市場,為中國家庭帶來特殊而難忘的觀影體驗。
  • 中西文化差異表現及其原因
    二、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   從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區域。導致它們文化差異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  1 、受經濟制度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向。
  • 全職在家帶孩子,沒時間做家務?勤快媽媽:帶娃和做家務兩不誤!
    一直以來,全職太太是我羨慕的活兒,不必為了賺錢而工作,只要在家看孩子做家務就可以了,完全沒有職場的壓力和焦慮。真的是太輕鬆了!我媽觀點和我一樣,以她的觀點帶孩子做家務都是順帶的活,根本不在話下。我媽是個幹活很利索的人,一直都特別勤勞能幹。在我家幫我看二寶時,近70歲的人,包攬了家裡所有的家務。
  • 從餐桌上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從餐桌上看中西文化的差異東西方文化差異常常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它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可以講是無孔不入,無時不在 ,文化差異在衣食住行上十分凸顯。在中國餐桌上,尊重主人和嘉賓是重要的餐桌文化之一。反觀西方人用餐則體現出另外一種文化風格。
  • 那個逼著老公,幹家務帶孩子的女人,最終被寵成了公
    老馬特別顧家,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菜市場買菜,然後回到家中跟老婆一起做晚餐,接下來就是帶孩子,這些年來他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 老馬做的家務永遠比妻子多,而且他也很愛自己的家,並且早已把奉獻當成了一種習慣。
  • 四十歲女人的困惑:我能賺錢,也能做家務帶娃,還需要男人嗎?
    而事實上婚姻帶給男人的好處確實更多,在婚姻裡,男人主動參與家務的數量很少。曾有一項調查,中國男人每周參與家務勞動的時間不足2小時,而女人每周參與家務勞動的時間卻高達9小時。由此可以看出,女人做家務的時間是男人的4倍多,這其間還包括了許多未婚男青年、離異男人、和老婆分居二地的男人、以及喪偶的男人。
  • 「帶孩子做家務是你分內事」妻子留下三句話,丈夫沉默|百家故事
    中國男人不愛做家務,總覺得整理內務、照顧孩子,都是老婆的事情,即使兩個人同時都要外出工作,女人依舊需要在工作之外,照顧家庭的多一點。曉曼是一個很能幹的女人,做著房地產的工作,壓力大之餘工作量也比較多。生了孩子之後不到半年身就恢復產前的那樣,倒不是因為產後康復做得好,是因為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導致的。
  • 孩子從3歲開始,就應該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概率高27倍?
    昨天,一張「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在家長圈火了,這張表來自一篇名為《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的文章,作者認為,想要孩子成為精英,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最引起爭議的是其中一張「家務年齡表」,提倡家長應從孩子3歲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做家務。  作者認為,3-4歲的學前階段,爸爸媽媽應該像做遊戲般引導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丟垃圾、收拾玩具、獨立刷牙、學習疊衣服鋪床、擺桌子、擦灰、選擇自己要穿的衣服等。  而4-7歲幼兒園階段,爸爸媽媽可以邀請孩子與自己一起合作做家務。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朋友們的反應紛紛都是,連他們竟然都帶著孩子做家務啊。劃重點,關鍵詞:竟然。想想好像這樣的驚訝也不奇怪,我們普通人家庭有多少現在是會帶著孩子做家務的,而他們家庭保姆肯定不止一個,按理說,更加不需要做家務了。我特地去翻了霍啟剛的微博,他寫的關於做家務這個點非常認同,做家務需要父母陪伴,這是非常高質量的家庭時光。而同時又是一種為家庭成員「付出」,而付出的確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