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上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2020-12-25 非同反想

從餐桌上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文 | 子巖

1

文化衝突

三十年的中國崛起,讓西方文化進入了中國,讓中國文化走進了西方。

今天,中國遊客遍布世界各地,西方各個名校,無論是大中院校,還是私立、公立中小學,到處可以見到中國學子的身影。

▲ 圖 | 國人在國外旅遊

這三十年,也是中國追趕西方科學技術的三十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和中國企業的強大,中國的資本輸出的勢頭異乎尋常的迅猛,將西方國家的礦產資源,品牌企業,金融公司,工程技術等等納入到了自己的企業版圖。

不過,在與西方世界的交流中,人們開始發現阻礙雙方溝通的不是技術、語言,最大的障礙是來自於文化差異和文化衝突。

文化差異,這個日常生活當中不起眼的東西,但在東西方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當中卻是一個無形的兩刃劍。利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利用的不好側「事敗功倍」。

東西方文化差異常常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它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細節,可以講是無孔不入,無時不在 ,文化差異在衣食住行上十分凸顯。

2

餐桌

在這裡就聊聊餐宴,在餐桌上東西文化的差異展現的活靈活現。

首先,中國人請客吃飯,餐桌設計是圓形的,主人坐在當中,依賓客的重要性順序在主人的兩邊環桌而坐。主人在徵求了客人的意見之後,開始點餐下單,此時是最考主人智商的時候,一人難調眾口,考慮到每位客人的飲食習慣和口味,點好一桌合眾人胃口的菜餚,還真是個技術活。 當然,點的菜除要符合客人的胃口之外,還要有面子,夠體面,要有硬菜的高價,還要有中國菜式表演成分。因為吃好了,喝爽了,熱烈歡愉的氣氛是中國餐桌文化重要的目的。

▲ 圖 | 中國酒桌座次

就餐的方式則是大家共享桌面上的菜餚,由於有共享這個動作,也就多了共享的話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餐桌上自然就會熱鬧起來,無論氣氛有多熱絡,話題有多豐富,餐桌上的焦點依然圍著主人和主人請來的客人轉,其他陪坐的人基本是隨聲附和,他們並沒有自己的話題,他們在餐桌的身份名副其實——陪坐。

在中國餐桌上,尊重主人和嘉賓是重要的餐桌文化之一。

反觀西方人用餐則體現出另外一種文化風格。首先,他們的餐桌是長方形的,主人坐在一邊,客人對面而坐,面面相覷,主人對著主客,陪客對著陪客,這種設計不適合集體交流,所以整晚,就餐者只能和餐桌對面者談天論地,交流者比較單一,但交流的內容卻比較深刻。

▲ 圖 | 西餐座次

飯桌上沒有共同的話題,而是被就餐的位子安排成了幾個小組,他們各有各的話題,各有各的精彩。主人的目的是讓每位就餐者有真正的參與感和存在感,減少權威感。

另外,每個就餐者自己點自己的餐食,就餐者之間不分享任何食物,真是「老太太拉胡琴—自顧自」,自己吃自己的。這種設計,菜餚在整個餐宴中的重要性明顯減低了,而就餐者之間的談話內容和交流內容就十分重要了。所以當西方人請你吃飯的時候,千萬別望能吃到什麼硬菜。因為在西方人眼裡,客人愛吃什麼,自己叫什麼。不但吃這一環不重要,外國人喝酒也是自己喝自己的,從不勸酒,因為他尊重客人的酒量。

3

虛實交錯

通過一個簡單的請客吃飯,就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國人的餐桌上以飲食為主,以客為主,吃的好,喝的好,氣氛好,拉近關係,事以後慢慢談。 西方人則相反,以談為主,以吃為輔。給充分的機會和時間讓所有參與者溝通。餐桌只是一個溝通的場所而已。就餐者能夠集體溝通的時間是在就餐之前,站在就餐區外面的酒吧,喝一些餐前酒,彼此相互交流,此時的主人也在當中與大家交流,是沒有中心人物、中心議題的社交談話。

總之,西方人的宴請是主人給參與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一個溝通的場所,一個彼此深刻了解的場所。中國人的餐宴是向客人表達熱情的一個場所,一個拉近關係的場所,一個營造氣氛的場所。由此可以看出,一個餐宴演繹了兩個不同版本的文化內涵,中餐虛中有實,西餐實中有虛。虛實交錯之間中西文化差異窺見一斑。

相關焦點

  • 飲食文化:通過中西方餐桌禮儀對文化差異進行研究
    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深受中西方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及其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兩種文化的距離相差甚遠。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不管是什麼目的,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勢。
  • 中西文化差異表現及其原因
    二、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   從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區域。導致它們文化差異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  1 、受經濟制度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向。
  • 從吃飯穿衣看中西文化差異
    生活在異國他鄉多年,常常遇到許多由於文化傳統習慣而造成的差異。雖然是區區生活小事,但起初還真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從開始階段的照本宣科,到現在的應對自如,除了多年的觀察學習外,也感謝家人的細心釋譯,使筆者對不同的文化有較深入的了解和認同。  歲末年初,節假日不斷,正是朋友家人團聚的好時光。
  • 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小餐桌」折射「大文明」。餐桌文化從另一個角度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和國民素質。美國擁有豐富多彩的餐桌文化,可是別有一番情趣呢!
  • 《刮痧》: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和諧景象還是中西文化差異的假象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刮痧》,如果說開頭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和諧景象,倒不如說成中西文化差異的假象。 因為想要 「天下大同」最大的阻礙便是「代溝」而代溝又無處不在。昆蘭似懂非懂望著上樓梯的父子倆耳旁響起了輕柔的鋼琴聲,兒子攙扶著父親一步步緩慢向樓上走去。這就是中國孝道那就是父子之情。這一溫馨的場景仿佛告訴了昆蘭大同代父請罪的原因。這種被父愛打動的情緒便更加地激烈了起來。我不想說所謂的文化差異所謂的民族精神,我也不想分析那些站在樓下圍觀 的路人都紛紛有著怎樣的心理。我是只看我想看到的東西。
  • 王德峰:中西文化差異之淵源
    別的且不說,只看今日中國之教育,其課程體系,從小學到中學,直到大學,只有少數科目(如語文、歷史之類)尚保留一些中國的學問,除此之外,則是全套的西方課程。以西為師,是中國近代文化史的主題。然而,生終於不能與師齊,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儘管我們西服革履,年輕的一代吃麥當勞、肯德基,看好萊塢大片,我們卻都還是中國人,不管「八〇後」,還是「九〇後」,概莫能外。
  • 中西文化的差異,終於有人說到點子上了
    過去中西文化的一個根本差異是:中國人對實際的活動的興趣,遠在其對純粹的活動的興趣之上。在中國人的價值意識裡,實踐的價值,壓倒了觀見的價值。實踐的價值,幾乎就是價值的全部,觀見的價值,簡直是卑卑不足道的。 反之,西方人對純粹的活動,至少與對實際的活動有同等的興趣。在西方的價值意識裡,觀見的價值,若不是高出乎實踐的價值之上,至少也與實踐的價值有同等的地位。
  • 蔣純焦 | 從教師起源看中西教師文化的差異
    自古以來,基於漫長的文明和文化演進的差異,東西方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各沿不同的路徑發展,且自成體系。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西方文化強勢輸出,西方教育主導了世界學校教育的理論話語和實踐活動。因此,對於非西方社會而言,必然存在著如何處理好外來教育文化與本土教育傳統的關係問題。中國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教育傳統歷史悠久、積澱深厚。
  • 一檔汽車節目,卻揭開了中西文化的偏見與差異
    我第一次看這集的時候和大部分網友一樣,抱著期待大半年的心態準備享受這場視覺盛宴,一字不落看下來後(BTW,我建議有能力的朋友去AP找生肉或英文字幕版看,了解三賤客原汁原味的想法,我沒有diss中文字幕的意思,但從上一季開始越來越多的翻譯者湧入,有二次創作痕跡的字幕還是不在少數,即使如此在這裡還是向所有將自己時間奉獻給車迷們的字幕組成員表示感謝),我沒覺得這集有多差
  • 民俗文化解析:從喪祭禮儀看中西文化差異,你怎麼看?
    禮儀是人與人關係的規範,喪祭之禮也不例外,它是生者與死者之間「看不見的關係」,這種關係的不可通約性引申出這樣一個問題,喪禮為誰?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回過頭來看看中西喪禮的不同表現形態。中國喪祭禮儀分析.
  • 易中天成都開講座 大談中西文化差異
    點擊瀏覽更多娛樂新聞 / 點擊欣賞更多明星精美寫真昨日下午,央視《百家講壇》前主講人、著名學者、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易中天做客成都沙灣會展中心開講座,內容無關三國,也不談國學,而是大談中西文化差異
  • 中西文化差異很有趣,有才的PO主用漫畫娓娓道來
    有才的漫畫家Siyu用漫畫展現了自己在中國成長的過往以及成年後到國外生活所面臨的文化差異,當真是很有意思。你小時候一定有類似的畫面出現,當電視裡有任何親密鏡頭時,媽媽總是第一個衝出來,緊張兮兮的那一個。Siyu問姥姥,「您跟姥爺第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呢?」姥姥答道:「結婚的那天!」
  • 八字論命的科學原理以及中西論命的差異!
    1999年,當人類即將進入新世紀時,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研討人類下世紀前進動力的耒源時,—致把目光瞄向了二千年前的中國古代文化。做為今天的國人,我們手捧祖宗傳下的金飯碗,又當如何呢?中西方命理有哪些差異由於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差異頗大,所以在論命的體系,以及論命的詮釋方向上,存在著深刻的差距。
  •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
    狗作為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佔有者重要的地位,但由於狗在農耕時代,既不能像牛一樣拉車耕田,也不能像馬一樣作為交通運輸工具,除了看家之外,沒有太大的用途,所以與狗相關的詞彙,大多含有貶義。
  • 小豬佩奇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異:女人就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
    小豬佩奇 但是眾所周知,中西文化是有一定差異性的,這一點在《小豬佩奇》動漫中同樣有所體現。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小豬佩奇中折射出來的一點中西文化差異,那就是女性是應該出去工作?還是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 動漫中的價值取向 《小豬佩奇》中,大部分女性角色都是有家庭的,比如說豬媽媽和兔媽媽,就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做家務。
  • 閒話南北飲食文化差異
    南北文化因歷史、地域的原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地域環境的不同,歷史上將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統稱北方,秦嶺-淮河以南統稱南方。南北文化差異很大,而最為明顯的就是南北飲食文化的差異。1.主食的差異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為主,所以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雨水充足,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南方以大米為主食,北方以麵食為主食。
  • 是崇洋媚外,還是接納差異,中西鬼節的這幾點不同給你答案
    我聽過一個浪漫的說法,說愛是文化滲透。文化滲透,在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可怖的策略,於民族,於國家。通俗地講,是一種文化在侵蝕另一種文化,並非融合,是吞噬。這種滲透是悄無聲息的,堪比鬼魅。不知是不是被過多過重的節日包圍,畢竟七八月份的高速上,節日總是紛至沓來的。但再看西方的鬼節,似乎還未臨近,氣勢便已經造了起來。如真到了萬聖節晚,熱鬧場景可見一斑。關於中西鬼節在受眾前的巨大差別,其實並不能全然歸結到媚外。畢竟兩個鬼節本身就有著巨大的不同,地位也並不相同。誠然,也就沒有可比的方面。
  • 從中西「封建」概念的差異看對「封建」的誤解
    從認識史以及發生學的角度看,首先必須考察西歐「封建」的確切含義,才能理解中國「封建」的真實意義。  一、 對中西「封建」概念的具體考察 西歐的封建制有著嚴格的規定,這是由具體的歷史內容決定的。對於這些,不僅研究封建社會的專家馬克·布洛赫有明確的說明(具體可見布洛赫《封建社會》一書),即使是馬克思、恩格斯也有清醒的認識。
  • 中西方差異爆笑英文漫畫,有沒有人躺槍……
    由此可見,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言談舉止,我們和西方都存在著諸多的差異。那麼,中西方到底又有多少有趣的文化衝擊呢? 論中西學生拍照的差異 法國高中生合影
  • 一名對外漢語老師總結的中外語言文化差異
    掌握一種語言並不僅限於學習語言本身,在語言教學和學習中,目標語的文化知識不但是培養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內容之一。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每位對外漢語老師的最終目的。因此,在課堂中教師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感受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差異,有助於其邁開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