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汽車節目,卻揭開了中西文化的偏見與差異

2020-12-17 駕仕派

「 The Grand Tour」第3季第6集終於在上周五上線,作為萬千中國車迷翹首以盼的「重慶之旅」,這一集在上線之後引發了全網範圍的廣泛討論,除個別自媒體有意將其往「不可言狀」的方向帶節奏外,網友們也是各抒己見,莫衷一是。在詢問了部分朋友對這集的意見後,我決定結合自己和廣大中外車迷的觀點,整理成本文,以便各位參考。

▲TGT重慶之旅

TGT第三季開播以來,還是頭一次引發如此廣泛的討論。雖說前幾集的McLaren Senna測評或Jim Clark歷史橋段也非常出彩,但因這一整集都聚焦於中國,所以帶有不同的意味。國內社交媒體上的觀點兩極分化,要麼認為這一集很有老TG的風格,詼諧搞笑,好;要麼認為這一集重複鏡頭太多,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爛。都說當局者迷,於是我瀏覽了許多作為「旁觀者」的更為廣大的歐美受眾的觀點,試圖擺脫「身在此山中」的迷惘,沒想到,老外們的看法也是分化嚴重,目前在Reddit上除排在前面的幾個高贊評論在叫好,下面一大堆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這一集存在的問題。

「沒有明確挑戰目標,無意義內容太多,節奏不連貫無邏輯,剪輯力度太大,攝製組缺乏對中國的整體認知」,是這些評論的主要觀點,我們分別來剖析。

二手車挑戰,是三賤客的金字招牌,攝製組提出一個問題,三人設置路線(或明確目標),一路上完成挑戰並製造一系列詼諧幽默的橋段,是老TG和TGT最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重慶之旅」提出的問題是「怎樣為中國businessman和businessman-woman推銷二手歐洲豪華車」,卻缺少了挑戰目標和完成挑戰的路線,所有內容都如同趕鴨子上架,結構鬆散。

無意義內容太多是另一個問題,駕校對戰噴火無人機的橋段對整體劇情起不到任何推進作用,在70分鐘的節目裡仿佛處於「真空期」,剪輯痕跡也太重,若你放慢速度觀看James的那一段,噴火機火焰沒碰到爆竹,爆竹就炸了,這雖然有點兒雞蛋裡挑骨頭,但相比之前TG和TGT做過的無數車-機器對戰的內容,這一段有著巧妙的構思,但完成得不盡人意;中式駕駛員那段則更甚,與噴火機一樣,構思巧妙,例如船長穿著如聖誕樹一樣的西服,猩猩的男侍者(讓人聯想到Buggy車那集的Giovanni),鼴鼠的麵條等等,但最終效果就是給人感覺在拖時間,加上機位選擇的一些問題,枯燥乏味。

▲噴火機橋段

▲和聖誕樹一樣的船長

上面的所有問題,是這一集被中外網友「口誅筆伐」的罪魁禍首,但平心而論,這一集真有這麼爛嗎?如果這樣觀感的一集TGT都能被稱為「爛」,那真表明這檔節目的平均水平有多麼高了。

我第一次看這集的時候和大部分網友一樣,抱著期待大半年的心態準備享受這場視覺盛宴,一字不落看下來後(BTW,我建議有能力的朋友去AP找生肉或英文字幕版看,了解三賤客原汁原味的想法,我沒有diss中文字幕的意思,但從上一季開始越來越多的翻譯者湧入,有二次創作痕跡的字幕還是不在少數,即使如此在這裡還是向所有將自己時間奉獻給車迷們的字幕組成員表示感謝),我沒覺得這集有多差,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中外網友的「義憤填膺」之後再回看了一遍,我找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和8年前看完Top Gear印度特輯後如出一轍,一樣的沒有目標,一樣的節奏混亂,可以說The Grand Tour重慶之旅就是Top Gear印度特輯,其背後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攝製組受到的「不可抗力」。

▲Top Gear印度特輯曾被稱為最渣Top Gear特輯

去年年中有消息稱三賤客要來國內宣傳DriveTribe並拍攝「中國特輯」後,我的整個朋友圈第一時間都衝往了重慶。重慶-安順-六盤水的拍攝路線,市委下發的文件,三人要下榻的酒店,就餐的那家名為豌雜的牌坊,改車的改裝店全部被曝光(當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拍攝時無處不在的拍客,一直跟在後面鳴喇叭的488,在電梯間抱著鼴鼠尖叫的女車迷……三賤客的重慶之旅可謂被全程直播,也怪不得誰,自2012年猩猩和船長去了北京之後,這三位神一般的汽車節目主持人一直和中國擦肩而過,我們都希望他們能夠實打實的拍一集中國特輯,打破中西文化相隔的屏障,做一集完美的中國汽車文化之旅——這也是大部分老外在Reddit和Twitter上的想法。

當然,這只是個幻想。第3季第6集雖然全部都和中國有關,但它並不是中國特輯;中西文化相隔的屏障也沒有打破,而是更裸露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中國車迷們提到了節目組對國情的認知不對等:二手歐洲豪華車根本不可能合法,談什麼推銷呢;高速攝像頭確實侵犯隱私,但也不是每個中國駕駛員都會在駕車時「自娛自樂」;30年前也不是人人都買不起騾子,現在也不是每個人都把紅旗當Dreamcar;三人時不時拿翻譯器的錯誤來打趣,但像英語這樣從80年代開始就作為高考必考的科目,不可能會導致攝製組一路碰壁……

沒錯,偏見在這場文化衝擊中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但三人除在言語上諷刺調侃味道重了些之外,條理還是清晰的,晚上和雨天高速閃光燈確實會影響視線,駕照考試的一些項目確實很可笑,中國人確實在乎腿部空間,在高鐵上打電話確實不尊重人(猩猩坐高鐵時有人打電話很吵,他拍下來發網上,結果整個中國媒體瘋轉),中國大陸也確實看不到正版的TGT。何況,他們還承認了中國基建的世界頂尖水平,節目中的一些鏡頭甚至可以做國家宣傳片使用,還承認了中國發展的迅速,還不忘補一句「we’re doomed.」

▲這幾個鏡頭拍的太震撼了

就像節目中所說的一樣,重慶作為一個人口超過3000萬的城市,像猩猩這種見多識廣的主持人,竟然聽都沒聽說過,這種中西方消息的不對等導致了這種偏見的存在,當然了,不僅是西方人不了解中國,大部分中國人也分不清楚大不列顛、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這些地區的區別,那就更別提中西方汽車文化的差異了。

不過,真正讓我寒心的事,是因為一些「不可抗」的原因,三賤客並不享受這次在中國的拍攝過程。

拍攝結束後,猩猩在自己的The Times專欄中「惡狠狠」的吐槽了這次重慶之旅,原拍攝計劃因通行證的籤發而延遲了6個月(所以說不是三人將這次旅行選在重慶最熱的7月,而是因為延期到了7月,這麼推算的話,他們可能是想在春節的時候過來拍,那時候重慶不熱,人少好拍,還有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氣氛);船長的空調壞了(想想他忍了多長時間);鼴鼠對吃魚這件事比較牴觸,但一路上的配餐全部都有魚……更何況,限制太多(這點就不細談了),猩猩不理解為什麼道路有兩邊,一邊能拍,另一邊就不準拍,而且還有一個令他抓狂的一點——「中國人看我們就像我們看奇怪的蟲子(或者在節目中說的,奶牛)」。

▲這麼熱穿成這樣 船長也是真敬業

▲雖有充值嫌疑,但鼴鼠與蔚來這段在Reddit上反響強烈(我就不說這車背後團隊是哪國人了)

猩猩最後在專欄中寫道:「我很想說排除萬難,最終我們還是拍出了一檔好戲,一檔大師級作品,但實際上它就是一坨X。我們給它拋光打磨,給它點綴上耀眼璀璨的裝扮,而且看著James May熱得融化確實很好笑,但它仍然是一坨X。」 沒錯,就連這三人也認為重慶之旅不盡人意,也難怪在節目的結尾處猩猩迫不及待的打破常理說一句「我們下周回歸正軌,要去蘇格蘭啦,我要開阿爾法羅密歐」。

他們以後是否還會來中國拍攝我不持樂觀態度,一檔節目,暴露出了一大堆中西文化的差異,引起了一串連鎖反應。但我並不訝異,這種偏見是存在的,這種偏見和差異需要很多年才能夠消除,我更傾向將這種偏見化作前進和發展的動力。重慶之旅拍得不差,它其中所有對中國的偏見都抵不上猩猩一集對中國發展的讚許。三賤客所指出的問題也不會影響他們在我心中的地位。至於一些有意帶節奏的自媒體,我希望各位車迷都保持平常心,汽車文化對他們來說是生意,而對我們來說卻是一生所堅持的信仰。

感謝閱讀

陳哲然Dk

2019/2/17

文|陳哲然Dk

圖|網絡

相關焦點

  • 中西文化差異表現及其原因
    二、中西文化差異的原因   從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大區域。導致它們文化差異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  1 、受經濟制度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人們比較安分保守。因為他們依靠一塊土地可以活一輩子,文化比較內向。
  • 從餐桌上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從餐桌上看中西文化的差異不過,在與西方世界的交流中,人們開始發現阻礙雙方溝通的不是技術、語言,最大的障礙是來自於文化差異和文化衝突。文化差異,這個日常生活當中不起眼的東西,但在東西方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當中卻是一個無形的兩刃劍。利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利用的不好側「事敗功倍」。
  • 這位美國喜劇傳奇,在Netflix做了一檔汽車節目
    不到半年之後,或許是感到了威脅,視頻流媒體大佬Netflix也投資並接過了一檔汽車節目與其對壘,就是《Comedians in Cars Getting Coffee》。Netflix這檔汽車節目的主創&主演是大名鼎鼎的傳奇喜劇演員傑瑞宋飛,也就是那部世界最偉大情景喜劇《宋飛正傳》的主創&主演。
  • 《刮痧》: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和諧景象還是中西文化差異的假象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刮痧》,如果說開頭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和諧景象,倒不如說成中西文化差異的假象。 因為想要 「天下大同」最大的阻礙便是「代溝」而代溝又無處不在。最後給我更深感觸的是文化與文化間的代溝,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大同在法庭上的歇斯底裡。原本是一件在國內可能只要三言兩語便可以說清的事,放到了具有文化差異的美國卻變成了一個怎麼也解不開的死結。
  • 是刻意抹黑還是文化差異?
    起因是ABC在兒童節目中播放了一檔名為《糟糕歷史》的節目,這個節目本意是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向廣大的兒童介紹歷史知識的,但是由於播放的短片沒有歷史的依據,而是西方媒體根據自身的猜測和隨意的剪輯把一些本身錯誤的內容肆意傳播,引起了華人的憤怒和反感,該節目讓一位白人女性穿著怪異地扮演著節目中提到的女皇武則天,擠眉弄眼地吃著節目組提供的黃蜂幼蟲
  • 小豬佩奇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異:女人就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
    小豬佩奇 但是眾所周知,中西文化是有一定差異性的,這一點在《小豬佩奇》動漫中同樣有所體現。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小豬佩奇中折射出來的一點中西文化差異,那就是女性是應該出去工作?還是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 動漫中的價值取向 《小豬佩奇》中,大部分女性角色都是有家庭的,比如說豬媽媽和兔媽媽,就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做家務。
  • 王德峰:中西文化差異之淵源
    中國人之還是中國人,這並非是在種族的涵義上講的,而是在文化屬性的涵義上講的。首先,我們這個民族不是一個宗教的民族,中國人並無關涉靈魂得救之問題的宗教信仰,或易言之,這原是一個沒有上帝管人心的民族;其次,中國人直到今天都未成為像近代以來的西方人那樣自主的獨立個體。因此,從文化屬性上可以認定:在今天,中國人依然存在。這依然存在的中國人,在今天卻活得並不舒坦。
  • 中西文化差異很有趣,有才的PO主用漫畫娓娓道來
    有才的漫畫家Siyu用漫畫展現了自己在中國成長的過往以及成年後到國外生活所面臨的文化差異,當真是很有意思。你小時候一定有類似的畫面出現,當電視裡有任何親密鏡頭時,媽媽總是第一個衝出來,緊張兮兮的那一個。Siyu問姥姥,「您跟姥爺第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呢?」姥姥答道:「結婚的那天!」
  • 《唱作人2》總決賽沒有第一名,這是一檔有人情味的音樂競技節目
    當獎盃落入了張藝興手中時,他還調皮的親了一下獎盃……其實最後誰得冠軍已不十分重要,《我是唱作人2》成功將一檔音樂競技節目升級為充滿人情味且真情實感的交友真人秀。依稀記得節目第一期8位首發唱作人初見面時的尷尬和僵硬,甚至有人是帶著偏見而來。
  • 易中天成都開講座 大談中西文化差異
    點擊瀏覽更多娛樂新聞 / 點擊欣賞更多明星精美寫真昨日下午,央視《百家講壇》前主講人、著名學者、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易中天做客成都沙灣會展中心開講座,內容無關三國,也不談國學,而是大談中西文化差異
  • 蔣純焦 | 從教師起源看中西教師文化的差異
    自古以來,基於漫長的文明和文化演進的差異,東西方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各沿不同的路徑發展,且自成體系。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西方文化強勢輸出,西方教育主導了世界學校教育的理論話語和實踐活動。因此,對於非西方社會而言,必然存在著如何處理好外來教育文化與本土教育傳統的關係問題。中國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教育傳統歷史悠久、積澱深厚。
  • 中西文化的差異,終於有人說到點子上了
    過去中西文化的一個根本差異是:中國人對實際的活動的興趣,遠在其對純粹的活動的興趣之上。在中國人的價值意識裡,實踐的價值,壓倒了觀見的價值。實踐的價值,幾乎就是價值的全部,觀見的價值,簡直是卑卑不足道的。 反之,西方人對純粹的活動,至少與對實際的活動有同等的興趣。在西方的價值意識裡,觀見的價值,若不是高出乎實踐的價值之上,至少也與實踐的價值有同等的地位。
  • 八字論命的科學原理以及中西論命的差異!
    不能一講科學就言必稱西方,豈不知在近二千多年的歷史中,我國在農業醫藥、天文數學(簡稱農、醫、天、算)四大科技領域長期位居世界領先非常遺憾,1840年後中國曆経百年恥辱,歷史文化嚴重斷檔。解放後又歷経了近半個世紀極左路線的破壞,大量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倍受摧殘。時至今日,八字論命依然被許多人誤認為是「封建迷信」或「唯心論的產物」,令人悲哀。
  • 飲食文化:通過中西方餐桌禮儀對文化差異進行研究
    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深受中西方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及其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兩種文化的距離相差甚遠。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不管是什麼目的,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勢。
  • 從TopGear到TheGrandTour,為什麼汽車節目我只服三賤客?
    對於三賤客的節目、劇情什麼的,彈幕評論比皇叔說的精彩得多;對於TGT的大方向展望,各大媒體也各有妙解。今天,皇叔想帶你們看一些不大一樣的,也是Top Gear時代不怎麼見到的——就是James May在The Grand Tour最終話中留下的那個小彩蛋。
  • 如何做一檔令人心動的職場觀察節目?
    但從數據和討論度來看,95後、00後的職場新人們,還是對這類節目展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不僅參與熱情很高,還會將其當作邁入職場的參考。今年,《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明確打出了「95後職場人來了」的口號,主要針對的就是職場新人群體。一檔職場觀察類節目,怎樣才能讓觀眾喜歡看?如何把握好源於真實但又高於真實這個「度」?
  •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
    狗作為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佔有者重要的地位,但由於狗在農耕時代,既不能像牛一樣拉車耕田,也不能像馬一樣作為交通運輸工具,除了看家之外,沒有太大的用途,所以與狗相關的詞彙,大多含有貶義。
  • 吳克群你說我聽著呢是什麼節目 屬於一檔微訪談節目
    吳克群你說我聽著呢是什麼節目 屬於一檔微訪談節目時間:2019-10-25 17:05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吳克群你說我聽著呢是什麼節目 屬於一檔微訪談節目 《你說 我聽著呢》屬於一檔微訪談節目,這也是吳克群新專輯名稱,吳克群起初做這檔節目就是為了體味不同的人生,這張專輯還圍繞著夢想
  • 《勝利的遊戲》,真實才是一檔節目最完美的腳本!
    開播以來,在日益積攢起粉絲群體的同時,很多人關注到這檔節目,大概是因為節目陷入了一波爭議熱浪。官方微博表示,遭遇了「隔壁大軍」訓練有素、整齊劃一的「圍攻」。 這檔由優酷、亞歌文化、手工藝創作聯合出品的《勝利的遊戲》其實算得上是一檔擁有鮮明自身屬性的節目。作為走「直播」+「點播」雙播路線的綜藝,《勝利的遊戲》其核心玩法和精髓吃法或許都更在於「直播」本身。而對於已經習慣了完美劇本、精緻包裝的觀眾來說,只憑點播內容就斷言一檔直播綜藝的成色,多少有失偏頗。
  • 如果有一檔綜藝節目萬眾期待回歸,那一定是6年前停播的它
    於是,在娛樂節目越來越豐盛和多樣化的今天,卻越來越期待曾經輝煌一時的一檔綜藝節目,它就是——《百變大咖秀》。前一段時間,網上也盛傳,明星模仿秀《百變大咖秀》將在告別觀眾6年後重啟復播。這個消息也讓很多期待的觀眾再度熱血沸騰。然而,如今,這檔節目依然沒有得到官方的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