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2021-01-11 騰訊網

「小餐桌」折射「大文明」。餐桌文化從另一個角度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和國民素質。美國擁有豐富多彩的餐桌文化,可是別有一番情趣呢!

Here we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s from five aspects – eating concepts, eating patterns, eating habits, cooking methods and table manners.

下面我們從飲食觀念、飲食結構、飲食方式、烹飪方式、餐桌禮儀等角度來分析一下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之處。

You may have had Western food in western restaurants many times. Have you noticed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eating and Western eating? Besides chopsticks vs. knives and forks, there are more differences that you may not know...

你可能在西餐館裡吃過很多次西餐,但你注意到中西飲食之間有什麼不同嗎?除了筷子和刀叉之外,還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區別。

1.Chinese usually eat communally and share their dishes with others. Westerners usually enjoy individual servings.

中國人通常是「圍而食之」、一道菜大家一起吃。但是西方人一般是分餐而食。

2.Chinese cooks chop everything into bite size pieces, thus people don't need knives to cut it, and just pick up their food with chopsticks. Westerners cook food in big pieces and serve it with knives and forks for cutting it up.

中國廚師一般會把所有食材都切成恰好一口能吃下的大小,這樣人們用餐時就不需要用刀來切了,可以直接用筷子夾起食物就吃。

而西方人往往用整塊的食材直接烹調,吃的時候用刀切成小塊。

3.Chinese usually don't remove bones, and just cut them and the meat into pieces. They cook fish whole. Westerners usually eat filleted fish, and meat with whole bones, or no bones.

中國人通常不會給食材去骨,直接連骨帶肉切成塊。中國人會把整條魚直接做成菜。而西方人卻通常只吃魚排,以及只有大骨或者乾脆沒骨頭的魚肉。

4.Chinese always cook vegetables — frying, stewing, boiling, and steaming — sometimes with soy sauce, ginger, and garlic. Western salads, or just boiling vegetables in water, are virtually unpopular in China.

中國人做素菜時,無論是煎炒烹炸,會放入醬油、生薑、大蒜等作料。

而西方人卻總是把蔬菜做成沙拉,或者只用白水煮一煮就可以吃了,這在中餐裡不是很流行。

5.Ingredients: Chinese cuisine uses many ingredients rarely seen in Western cuisine, like white gourd and yams, tree fungi and lotus roots, frogs and dogs, feet, tongues, ears, and all manner of internal organs, etc.

食材。中國菜許多食材幾乎不出現在西方菜餚中,例如冬瓜、山藥、木耳、蓮藕、蛙肉和狗肉,還有動物的腳、舌、耳和所有內臟器官。

6.Using spices: Chinese cooks like to add fresh/dried spices when cooking, like ginger, spring onion, mint, pepper, garlic, chilies, etc. Western cooks usually use processed spices like pepper powder, ketchup, etc.

香料的使用。中國大廚做菜時喜歡加入新鮮的和幹的香料,例如生薑、蔥、薄荷、胡椒、大蒜、辣椒等等。而西方人一般使用的是胡椒粉和番茄醬等經過處理的調料。

7.Seasoning bottles: You usually won't find any salt, pepper, tomato sauce, or mustard on the table in a Chinese restaurant. But if you have breakfast at a dumpling and steamed bun shop, you can enhance the flavor with soy sauce or vinegar from a bottle poured into a dipping dish.

調味瓶。你通常不會在一家中餐館的飯桌上找到鹽、胡椒、番茄醬或芥末的瓶子。但是如果你在一家餃子店或者包子店吃早餐,你可以憑喜好往蘸碟裡加醬油或醋。

8.Desserts: Sweet desserts are served after Western dinners, while Chinese have fresh fruit or tea for dessert.

甜點。吃完西餐後一般會上一份甜點,而中國人則是吃點兒新鮮水果或者喝杯茶。

9.Round tables vs. square tables: Chinese traditionally eat at round tables, particularly family meals, as it's convenient to share dishes with others. Roundness symbolizes unity in China. Westerners eat at square tables,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for individual meals, with long tables for bigger groups.

圓桌對方桌。傳統上來說,中國人吃飯用的是圓桌,尤其是當家庭聚會時,因為這很方便和其他人分享美食。在中國「圓」象徵著「團圓」。而西方人一般用方形餐桌吃飯,這更加方便個人用餐,吃飯人數很多時,他們還會使用長條形餐桌。

10.Cooking methods: Where Westerners limit themselves to boiling, frying, roasting, and baking usually, Chinese use more methods of cooking, like steaming, stewing, braising, and quick-frying with a wok. Chinese usually use animal/peanut oil to fry food; Westerners use more butter, sunflower oil, and olive oil.

烹飪方法。西方人的烹調方法一般就煮、炸、烤和烘焙四種,而中國人的做菜手藝就多種多樣了,包括蒸、燉、燜和爆炒等。中國人做菜一般用動物油或花生油;而西方人用的則是黃油、葵花籽油和橄欖油。

享受西餐美味,感受西餐禮儀,慕尼黑皇家啤酒餐廳

相關焦點

  • 飲食文化:通過中西方餐桌禮儀對文化差異進行研究
    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深受中西方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及其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兩種文化的距離相差甚遠。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不管是什麼目的,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勢。
  • 東方的「禮節」,西方的「儀式」:現代韓國的餐桌禮儀
    自古以來,東西方對於「禮儀」的看法都不太一樣,然而,雙方在眾多的「觀念差別」中也有不謀而合的地方,比如東西方都高度重視餐桌上的禮儀。無論是餐前準備、餐具選擇,還是進食規則,東西方都有一套獨具特色的標準。數千年來,二者的餐桌禮儀雖然互有借鑑,但都驕傲地保持著自己的特點,維護著古老的傳統。
  • 西餐禮儀乾貨 | 你不可不知的西方用餐禮儀
    中西餐桌的禮儀差異,深受中西哲學思想及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 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圍坐一起,共享一席,用的是圓桌,便於集體情感的交流,營造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氛圍。
  • 從餐桌上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三十年的中國崛起,讓西方文化進入了中國,讓中國文化走進了西方。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和中國企業的強大,中國的資本輸出的勢頭異乎尋常的迅猛,將西方國家的礦產資源,品牌企業,金融公司,工程技術等等納入到了自己的企業版圖。不過,在與西方世界的交流中,人們開始發現阻礙雙方溝通的不是技術、語言,最大的障礙是來自於文化差異和文化衝突。
  • 從可愛的漫畫來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受著不同的教育,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從事著不同的工作,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在不同文化的薰陶下,很多西方人看中國和中國人充滿好奇,但同時又帶有著一些老套的刻板印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系列有趣的漫畫,來自ins上的一個可愛的中國留學生——曹思予,ins名「tinyeyescomics」(小眼睛,也是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之一吧!),看看她在生活中跟西方人相處因文化差異而發生的那些有趣事吧!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江戶時期1663年,由於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隔絕了當時日本與外界的聯繫,對當時的日本發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卻也讓日本能在不受外國的幹擾下肆意發展其獨特的本土文化。而這「食」之道,日本則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日本料理文化且其中便包含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
  • 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閱讀
    每個國家的餐桌禮儀所講究的都各有不同,餐具的使用及擺放更是如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西方餐桌禮儀:餐具擺放,希望能幫到大家!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
  • 透過《唐頓莊園》中的英國貴族禮儀,看英國淑女餐桌禮儀文化
    因此,在整個莊園的故事中所有的禮儀就成為點綴整個過程的重點。而《唐頓莊園》系列的電視劇在全世界都曾掀起過「英國熱潮」,而電影中的餐桌禮儀也深深影響到全世界各地的人,人們都為那個時期英國莊重的古典禮儀和文化而沉醉。 「我們生活在紛擾的時期,唐頓的世界卻有一種安靜的力量。裡面的人們按時起床、穿衣,對彼此彬彬有禮。」
  • 從鄭曉龍執導的《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一個中西文化的誤會,導致父子分隔;一個不屈不撓的父親,得使父子團聚。」在第一次庭審過程中,許大同為父親頂替了罪名,試圖向法官證明刮痧有科學依據,卻因文化差異,一時無從說起。律師朋友約翰得知丹尼斯背後的傷痕後,同樣認為他傷害了自己的孩子。
  • 從文化角度看中西方人權觀念的差異
    一般而言,東西方的這種文化差異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東方是內陸社會,強調團結協作;西方是海洋和島嶼社會,強調個人冒險和契約精神。東方人注重集體的利益,西方人注重個人的自由。「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終推演開來,就是心懷天下;西方人的上帝給予人類自由,這種自由甚至允許你有可以選擇不信仰他的自由。
  • 西方的餐桌禮儀與我國差異很大,手機錢包該放哪,食物如何傳遞?
    中國有自己的餐桌禮儀,但是在西方國家也有自己的禮儀,他們很多方面跟中國並不一樣,一些禮節必須要注意,不然會顯得很不禮貌,也會讓主客變得尷尬,快點來看一下他們的禮儀吧!傳統上在西歐,主持人或女主人需要第一口除非他或她另有指示。主人開始服用該所有食物後,每個人都坐下來。
  • 老外談中國餐桌禮儀:中國人可能是最沒有吸引力的用餐者
    中國餐桌文化和西方餐桌文化有很大區別,比如中國人喜歡一群人分享食物,而外國人喜歡一人一盤的就餐方式,所以就有老外認為中國人這樣吃飯不衛生,實際上這並沒有不衛生。相反西方人用手指接觸食物在我們看來才是不衛生的飲食習慣。
  • 語言觀文化:從中英文語言順序對比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03這些表達差異說明了什麼?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語言使用者思維的體現。這些語言順序上的差異反映了:一、漢語思維重整體,英語思維重個體。中國的集體主義,大局觀,少數服從多數,等等說法,都是這個思維的體現。
  • 中國喜印章,西方愛籤名,透過集體與個人意識,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而西方和中國有很大的差別,西方並沒有印章,而是靠籤名來作為識別標記。西方人的文書或者信件中都會署上自己的姓名,他們用籤字來確定最終的責任歸屬或利益歸屬。因此西方的憲法都需要最高長官籤下姓名才能生效,交易協議也需要雙方籤字才能夠生效。歸根結底只是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兩種方式各有優劣。
  •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我看來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正如上面文章中所介紹的。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能使我們更好的去認知這個世界,去領略不一樣的風光。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異。中國西方國家都有各自代表的哲學家。
  • 飲食也是一種文化,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差異原來有這些!
    隨著歷史的積澱,飲食也逐漸發展形成一種文化。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等差異,使得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1、飲食觀念上的差異中西方飲食觀念差異,可以概括為:中國的飲食觀念相對感性,西方國家的飲食觀念相對理性。
  • 語言藝術:通過習慣性語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真是長知識了!
    而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都擁有著歷史悠久性,自然也會都包含著大量的習語,因此,英語學習者往往可以從英語習語的學習中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和學習,這對於其真正把握英語這種語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以英語習語為研究對象來探究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
  • 主題課程:餐桌禮儀我行動
    教師結合我園醫教課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了解正確的餐桌禮儀。但我們時常會發現幼兒在用餐的仍然存在問題:進食時講話、不會細嚼慢咽、不用正確使用餐具等問題,可以看出幼兒對用餐禮儀意識仍然模糊。   那如何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餐桌禮儀呢?為幫助幼兒餐桌禮儀的養成,成為一個文明就餐的幼兒,快快行動吧!1.了解基本的餐桌禮儀文化。
  • 從吃飯看人品,從小教會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
    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孩子孤身在外少一些碰壁,我們應該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正確的就餐禮儀,好孩子都是從小教育和引導的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下中西方的就餐文化,因為餐桌禮儀( table manners)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中國的就餐禮儀:第一,用餐時須微溫爾雅,從容而坐,不能急躁,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要關心他人,尤其左右兩側的;第二,不要在餐盤裡來回翻動食物,更別用嘴咬或舔筷子;
  • 揚傳統文化,重拾餐桌禮儀,富城社區開展食育課堂
    8月4日,長春市寬城區興業街道富城社區圍繞「弘揚傳統文化,重拾餐桌禮儀」開展食育課堂,並邀請社工來進行講解,活動中第一環節社工講解《禮記·曲禮》節選部分,通過「十四毋」讓青少年對於餐桌文化、餐桌禮儀有了一定的了解。隨後孩子和家長集體誦讀,加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