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禮節」,西方的「儀式」:現代韓國的餐桌禮儀

2020-12-15 醬知兒

自古以來,東西方對於「禮儀」的看法都不太一樣,然而,雙方在眾多的「觀念差別」中也有不謀而合的地方,比如東西方都高度重視餐桌上的禮儀。無論是餐前準備、餐具選擇,還是進食規則,東西方都有一套獨具特色的標準。數千年來,二者的餐桌禮儀雖然互有借鑑,但都驕傲地保持著自己的特點,維護著古老的傳統。

韓國飲食

19世紀末,韓國被迫脫離了清帝國的屬國身份,開始睜眼看世界,在經歷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衝擊後,韓國的傳統價值觀發生了巨大改變,這其中,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韓國餐桌禮儀的演變。現代韓國的餐桌禮儀形成時間並不長,但很有特色,可以說是在東方餐桌「禮節」的基礎上,嫁接了西方的用餐「儀式」。

東方餐桌「禮節」的來源

東方或者說東亞的餐桌「禮節」,並不是孤立的規則,而是整個「禮」價值觀的一個分支。禮制形成於中國周朝,最終經由孔子完善並形成體系。孔子的儒家學說,為東亞的飲食禮節建立了最初的範式。儒家經典《禮記》中的《禮運》篇中就有一句「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提綱挈領般規定了餐桌禮節的地位,在儒家價值觀中,人與人之間的禮節是從吃、喝開始的。

孔子本人就是餐桌禮節的實踐者,他用餐時基本不說話,也不吃切得不整齊的食物;飲酒時讓長輩先喝,然後自己才舉杯;此外,孔子的餐桌禮節還考慮了感情因素,如果相識的人家中有喪禮,那麼自己必須懷著悲戚的心情挨餓,不能飽食。

孔子

儒家的飲食禮節出自「禮」,所以遵循等級制,正如《論語》中所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儒家認為,「應然」與「實然」對應,就是好的,就是順其自然。所以,德高望重的人(官職高的人),不僅應當優先享用食物,還要享用最好的食品。在社會中的用餐場合,要依據官職大小,將菜品數量與菜品質量分出等級,座位也依官職大小排序,將這一套禮節帶入到家中,要根據年齡和輩分的差別分配不同的待遇。

中國的這套用餐禮節,比西方早了將近兩千年,所以法國年鑑學派代表,著名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曾說:十五世紀以前,坐在餐桌前,使用陶瓷餐具,並用刀和筷子進餐的文明人只有中國人。並盛讚中國人是在餐桌上最乾淨的群體。

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

朝鮮半島的讀書人自古接受中國文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中國的餐桌禮節。朝鮮士大夫都是儒生出身,在數千年的生活實踐中,始終遵循孔子建立的各項典章制度。18世紀末,朝鮮貴族李德懋編撰了《士小節》一書,詳細地記載了士大夫、女性,以及兒童應具備的餐桌禮節。

這本書本來只在知識分子間流傳,19世紀後,由於朝鮮印刷業的發達,這本小冊子散落到民間,成了所有朝鮮人學習餐桌禮節的「課本」,書中記述的儒家餐桌禮節,也就成了每個朝鮮人「天生」的習慣,以至於韓國建立後,這套餐桌禮節仍然通行整個國家。不過,由於韓國近代受各種外來文化影響,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強勢宣傳,韓國人嘗試著對用餐禮儀進行了一些改進,逐漸將西方的用餐「儀式」加入了東方的餐桌「禮節」中。

西方的用餐「儀式」

西方的用餐「儀式」,經過影視作品的不斷渲染,仿佛有悠久的歷史,但其實掐指一算,這套近乎繁瑣的儀式,其實只有600年歷史。十五世紀時,歐洲貴族仍然直接用手抓取食物,可想而知,老百姓更加沒有什麼用餐儀式。後來一群義大利貴族率先用起了叉子,然而一些天主教士卻批評這種做法不夠「天然」。使整個歐洲開始嘗試使用餐具的人,是荷蘭思想家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他在《論兒童教養》(De civilitate morum puerilium)中斥責「將手指伸進裝有醬汁的盤子」的行為,認為用手吃飯是可恥的,要有教養地進食「應當用刀叉取食」。

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

伊拉斯謨主張的刀叉進食法,經過200年的漫長練習,終於在十六世紀成為一種習慣,歐洲貴族逐漸開始用刀叉進食,然而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心甘情願藉助「工具」來吃飯,直到1750年左右,個人刀叉才最終成為了西方餐桌上的必備道具,典型代表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他和一眾貴族為了顯示身份的高貴和行為的優雅,用餐時會使用刀、叉、湯匙和餐巾。

刀、叉用來切麵包和肉類,湯匙則用來喝湯,而餐巾是鋪在大腿上,以防食物殘渣弄髒衣物。德國社會學家諾博特·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認為使用刀叉、湯匙和餐巾等一系列「儀式性」的工具,是一個「文明化過程」(civilizing process)。也就是說,貴族們先是認識到用手抓取食物很不優雅,是一種「不文明」的野蠻行為,於是不再用手抓食物,改用起叉子。「羞恥感」是西方餐桌儀式的來源。

西式餐具

另一位德國思想家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思考得更深刻,他認為歐洲貴族將餐桌儀式設計為社會規範,是為了壓制泛濫的個人主義傾向。他認為人類進食和飲水行為的背後,隱藏著原始的欲望。貴族們希望藉助餐桌儀式,用社會化的規則來控制個人主義的欲望,社會就能獲得穩定。因此西方社會大力宣傳用餐儀式,想以此來降低社會管理難度,提高安定程度。近代隨著西方文化的強勢崛起,韓國無法忽視這股輿論的大潮,於是,西方的用餐儀式就進入了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西式宴會

韓國東西方合璧的餐桌禮儀

吃飯時的餐桌禮儀,是由一套價值觀的「禮節」和實踐層面的「儀式」所構成,韓國的現代餐桌禮儀,正是在東方「禮節」基礎上,嫁接西方「儀式」的一種混合體。

現代韓國人吃飯時,會脫下鞋子,盤腿坐在低矮的交子桌前,這種桌子是韓國傳統的方形餐桌,高度較低,尺寸多變,有供一人獨食的小桌,也有供十人共餐的大桌。韓國人開飯時,會一下將所有食物擺上桌,菜和湯用仿瓷的碟子和碗盛放,米飯則用不鏽鋼碗盛放,主要餐具是不鏽鋼筷子和湯匙。

典型的韓餐

從餐桌禮節上來說,韓國更多地還是遵循東方的傳統,有嚴格的「等級制」和「事大原則」。吃什麼、做什麼,都以老人和長輩為準,開飯時,也是由老人和長輩先食用,他們拿起筷子,晚輩才能拿筷子,相應的,老人和長輩放下筷子,晚輩才能放下筷子。另外,除了米飯和湯之外,所有菜由同桌的人共餐,這也是繼承數百年前的儒生「分餐制」,古代朝鮮人吃飯時,會使用只供一人使用的小桌子,上面放著米飯、湯和菜,每個人吃自己桌上的食物。韓國人吃飯時講究細嚼慢咽,不能發出響聲,儘量不談論太正式的話題,這是出於對長輩的尊重,畢竟在東亞文化環境中,正式話題太過莊嚴,與用餐時的輕鬆環境相悖。

大型交子桌

從餐桌儀式上來說,韓國更多地學習了西方的規矩,比如中國和日本在進餐時,講究手拿碗,不能讓糧食灑出去,然而西方卻不允許手拿餐盤,韓國也一樣,忌諱手拿碗,所以吃飯時,左手都會放在餐桌之下,絕對不動碗。

中國的飲食不講究進食順序,對於筷子的使用也沒有過多要求,西方卻有著嚴格的進餐順序,對於刀叉的使用也有規定,韓國也學習了這一點。韓國人進餐時,右手先拿湯匙喝湯,然後吃一口米飯,將這個「喝—吃」循環兩次之後,才能開始吃其他東西。

此外,湯匙在韓國餐桌上的地位比筷子重要,就像西方餐桌上叉子比餐刀更重要一樣。與負責盛湯、撈湯、盛飯的湯匙相比,韓國筷子的功能單一,只負責夾菜。即便湯碗中的菜根本無法用湯匙撈起,也不能用筷子。與西方擺放餐具的規矩一樣,韓國筷子在不夾菜時也有固定放置方法,要放在右手邊的桌子上,兩根筷子對齊,筷身大部分放在桌上,小部分露在桌外,方便再次拿起使用。

韓國家庭晚餐

總的來說,韓國人保持著東方「尊老」「事大」的餐桌「禮節」,同時他們也接受了西方繁瑣而井井有條的餐桌「儀式」。

韓國餐桌禮儀的意義

美國文化人類學者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說:「改變飲食習慣(food habits)比改變信仰更困難。」然而,韓國人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中,走過了被殖民、戰爭、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道路,獲得了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歷史經驗,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改變餐桌禮儀。

其實,餐桌禮儀的變化,顯示了韓國夾在東西方文化中的一種觀望態度,不可否認,改變上千年的飲食方式,肯定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但從韓國的角度看,主動求變,更多的還是希望與主流價值體系產生互動,保持本國文明的活力和開放性。

相關焦點

  • 西方喝酒禮儀知多少
    在西方喝酒的很多禮儀不同於中國,西方人喝酒不勸酒,喝不喝,喝多少,都隨個人的意願決定。而且西方喝酒乾杯,不是碰杯,只需要你舉杯的同時,用眼神示意一下要敬酒的人即可。斟酒的時候根據酒的品種的不同,倒的酒量也有所不同。通常是倒入三分之一的酒量即可,多的話,最多不超過八分滿。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江戶時期1663年,由於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隔絕了當時日本與外界的聯繫,對當時的日本發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卻也讓日本能在不受外國的幹擾下肆意發展其獨特的本土文化。而這「食」之道,日本則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日本料理文化且其中便包含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
  • 怎麼體現出韓國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日常用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韓國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從社交禮儀、餐桌禮儀和交流禮儀可以明顯體現出來。社交禮儀首先是社交禮儀,韓國一般不採用握手作為見面禮節,韓國的傳統禮節是45度鞠躬。男生之間見面互相鞠躬並握手,握手時使用右手。
  • 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小餐桌」折射「大文明」。餐桌文化從另一個角度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和國民素質。美國擁有豐富多彩的餐桌文化,可是別有一番情趣呢! 下面我們從飲食觀念、飲食結構、飲食方式、烹飪方式、餐桌禮儀等角度來分析一下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之處。 You may have had Western food in western restaurants many times.
  • 西方的餐桌禮儀與我國差異很大,手機錢包該放哪,食物如何傳遞?
    中國有自己的餐桌禮儀,但是在西方國家也有自己的禮儀,他們很多方面跟中國並不一樣,一些禮節必須要注意,不然會顯得很不禮貌,也會讓主客變得尷尬,快點來看一下他們的禮儀吧!傳統上在西歐,主持人或女主人需要第一口除非他或她另有指示。主人開始服用該所有食物後,每個人都坐下來。
  • 禮行天下 | 韓國飲食禮節
    | 成就魅力自我 讓禮儀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素有「禮儀之國」的稱號,韓國人十分重視禮儀道德的培養,吃飯也是一樣,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韓國飲食禮節吧!   放在地炕上的餐桌是矮腿小桌,用餐時,賓主均應席地盤腿而坐,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
  • 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閱讀
    每個國家的餐桌禮儀所講究的都各有不同,餐具的使用及擺放更是如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西方餐桌禮儀:餐具擺放,希望能幫到大家!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
  • 你知道吃飯其實也是很重要的禮儀場合嗎?
    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古時候有不少傳統習俗皆與禮節禮儀有關。但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一定也能意識到,當下的中國人不僅僅是對於中華傳統的禮儀、儀式傳承的不夠,對於孩子和成人在社會中的禮儀教育也有許多需要借鑑與學習的。
  • 春節拜年,都曾有哪些拜年的禮節,現代的禮節你做對了嗎
    在遇到同輩時,雙方拜年的方式就更加簡單,只需雙手抱拳於胸前,邊作揖邊說些拜年話,即為同輩之間的拜年禮儀。第二個就是飛貼拜。比如在宋代的時候,進了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著慶祝新年了。當時的上層貴族就流行「飛帖」拜年的方式,由於自己太忙,只能打發下人製作一張「賀年帖」送去,就好比我們現代的賀年卡一樣,對方也會在家門口放置一個紅紙袋,上書「接福」二字,用以接收對方送來的祝福。
  • 餐桌上的禮儀
    中餐宴席座次禮儀總結:   排序原則:   1.以遠為上,面門為上。   2.以右為上,以中為上。   3.觀景為上,靠牆為上。
  • 結婚前有什麼禮節程序 結婚的全部禮儀
    在男女雙方結婚之前需要根據結婚的禮節來,一項一項完成程序,來看看結婚前有什麼禮節程序?一、結婚前有什麼禮節程序1、提親提親就是納採,但是又與納採不同。
  • 西餐禮儀乾貨 | 你不可不知的西方用餐禮儀
    雖然西方用餐禮儀相較於中國傳統用餐禮儀來說較簡單,更能夠讓人享受時間,享受用餐。但要是不小心鬧出了笑話,那也是一件讓人很尷尬的事情,那麼西方用餐禮儀都要注意些什麼呢?
  • 透過《唐頓莊園》中的英國貴族禮儀,看英國淑女餐桌禮儀文化
    因此,在整個莊園的故事中所有的禮儀就成為點綴整個過程的重點。而《唐頓莊園》系列的電視劇在全世界都曾掀起過「英國熱潮」,而電影中的餐桌禮儀也深深影響到全世界各地的人,人們都為那個時期英國莊重的古典禮儀和文化而沉醉。 「我們生活在紛擾的時期,唐頓的世界卻有一種安靜的力量。裡面的人們按時起床、穿衣,對彼此彬彬有禮。」
  • 西方記載:凱薩琳·美第奇的義大利式禮儀
    道德雖然墮落,禮儀卻有改進。凱薩琳·美第奇帶來義大利式的禮儀,美感、高雅的鑑賞力、約會的優雅氣氛及華麗的服飾。布蘭託姆認為她的宮廷是前所未有的最好的宮廷,至少300多名穿著極其華麗的仕女和少女穿梭其間,使她的宮廷成為「真正地球上的樂土」。法國宮廷的禮節是弗朗索瓦一世所設,現在取代義大利成為歐洲國家的典範。
  • 老外談中國餐桌禮儀:中國人可能是最沒有吸引力的用餐者
    中國餐桌文化和西方餐桌文化有很大區別,比如中國人喜歡一群人分享食物,而外國人喜歡一人一盤的就餐方式,所以就有老外認為中國人這樣吃飯不衛生,實際上這並沒有不衛生。相反西方人用手指接觸食物在我們看來才是不衛生的飲食習慣。
  • 德國人的主要儀式,講究禮貌的法國禮節,用扇子表達語言的西班牙
    德國人的主要儀式,講究禮貌的法國禮節,用扇子表達語言的西班牙哈嘍大家好,歡迎您能夠再次觀看小編的文章,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德國人的主要儀式,講究禮貌的法國禮節,用扇子表達語言的西班牙,首先讓我們來看下德國人的一些主要儀式。第一個是上梁儀式。
  • 中西方用餐禮儀有什麼不同?看細節就知道了
    如果是在宴會上,不管有多少桌,各桌都要同時上菜才符合禮節。上菜時菜的擺設也要遵循禮節,比如上全魚、全雞、全鴨時,不能把頭、尾要朝向正主位。上完菜就要用餐了,中國人吃飯時一般都用筷子,用筷也有很多禮儀。用餐時,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盤子和水杯;不能把筷子隨意地扔在桌子上;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夾菜時不能用筷子在菜盤裡上下亂翻;不要拿著筷子胡亂揮舞等等,可見用筷也有很多禮儀。
  • 登離艦艇要依次敬禮、滿旗是艦艇隆重禮節……海軍禮儀,你知道多少?
    李唐 攝半島記者 劉笑笑軍人敬禮時的嚴肅莊重總會叫人內心澎湃,你可知道在這一個個敬禮背後有著怎樣的禮儀含義?在所有的軍種中,海軍是禮儀最多的軍種,在遵循本國各軍種通用的禮儀之外,還有著自己獨特的禮儀,它們中很多是艦艇及其全體艦員的日常禮儀和儀式,用在工作、生活、節日活動以及其他場合,表示尊敬、慶祝、祝頌和哀悼等。
  • 職場實用基礎禮儀禮節
    禮儀的概念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禮儀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所形成的行為規範與準則。良好的形象是獲取準客戶信任的第一道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