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經濟學人》和中國國際電視臺網站以兩篇標題格式相似的文章對「人權」一事進行了論述,兩者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對於「人權」這個問題,東西方歷來都不太服對方。一般而言,西方人認為我們不注重「個體」的人權,管控太嚴;而我們認為他們盲目追求「人權」的形式,而不注重它的實質,本末倒置。
很多人都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的論述,今天我們不妨從文化的視角來看看,找一找靈感。
杜甫這個人有一個比較奇怪的舉動,後人經常感到迷惑,感到困惑。就是他雖然身居下位、身在底層,但是他卻始終對國家的命運,對朝廷的政治非常關心。甚至在那裡出謀劃策,指出很多地方應該補救、怎樣補救、怎樣預防等等。他雖然身在民間,但他覺得自己對國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宋代的範仲淹有兩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前半句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有一次他到鄜縣探親,回來時發現家裡最小的兒子已經餓死了。他當然非常悲痛、非常慚愧,他覺得自己身為父親,居然沒有為他提供足夠的食物。但與此同時,他馬上又想到了普天下還有很多比他更貧困的人。他還想到在邊疆前線戍守的將士,他們遭受的痛苦比他更加厲害。當他自己的茅屋在暴風驟雨之夜被刮破,雨漏下來,把床上打溼,自己不得安眠。這個時候他想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所希望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擁有一所牢固的、安穩的茅屋,更希望普天之下的窮人也能有一個這樣安居樂業的地方。
用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感覺他好像腦子有問題,自己都顧不著,還去顧別人!但這正是我們最優秀的那些中國人的精神——儒家的「仁愛」精神!杜甫堪稱儒家仁愛精神實踐的典範。 歷史上這樣的人是很多的,王進喜、孔繁森、錢學森、南仁東、鍾南山等等。正是這種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為國為民的精神,令我們的文明在無數的磨難之後,仍然延續至今!
西方文學的鼻祖《荷馬史詩》記錄了一場叫做特洛伊的戰爭。這場戰爭前前後後打了十年,死傷無數,起因是雙方為了爭奪世上最美麗的女人海倫。裡面有個英雄叫阿喀琉斯,是希臘聯軍的戰將,他是半人半神的結合體,因此基本上戰無不勝,希臘聯軍一時佔據很大優勢。後來他與自己的主帥因為一個女俘虜產生糾紛,一氣之下棄印而走!他的退出導致希臘方面連連失敗,情況危急。
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羅克洛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假扮成他的模樣衝上戰場,擊敗敵軍,挽救了希臘軍隊,但後來又被特洛伊統帥赫克託爾殺死。阿喀琉斯十分憤怒,重返戰場為好友報仇,最終殺死了赫克託爾。後來赫克託爾的父親、特洛伊的老國王找到阿喀琉斯,希望他歸還自己兒子的屍體。阿喀琉斯最終被打動了,將屍體交還給老國王。故事在赫克託爾的盛大葬禮中結束了。
讓我們來好好品品這個故事。這場戰爭是因為什麼發生的?一個女人!據說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無論你有多漂亮,因為一個女人發動戰爭,就是勞民傷財,是不義之戰!但西方人不這樣認為,據說十年戰爭結束以後,美女海倫從城牆上走過,士兵們看了,十年的戰爭之苦立即化為烏有,說道:「再打十年也值得啊!」
再看希臘聯軍的戰將阿喀琉斯,他是因為什麼不幹了的?一個女俘虜!因為他喜歡那個女俘,而主帥把她帶走了,他就輕易把一軍之主的位置給撂了!然後又是因為什麼回來呢?因為自己的朋友被人殺了,要來報仇!這些在我們中國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郭靖的女兒被金輪法王押為人質,要他獻城投降。郭靖說你別做夢了,別說一個女兒,你就算把我全家殺了,我也不會後退一步!這是我們中國人的思維。
一般而言,東西方的這種文化差異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東方是內陸社會,強調團結協作;西方是海洋和島嶼社會,強調個人冒險和契約精神。東方人注重集體的利益,西方人注重個人的自由。「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終推演開來,就是心懷天下;西方人的上帝給予人類自由,這種自由甚至允許你有可以選擇不信仰他的自由。
兩種文化深刻影響了各自的思想言行,包括對「人權」這個問題的認知。你看西方人在戰爭面前,只要違背了自己的意願,都可以撒手不管,遑論其他。新冠肺炎在西方社會如今已經導致了數十萬人的死亡,可我們發現他們一點反應都沒有,反而是政府讓他們帶一下口罩,卻鬧得沸反盈天!道理就在這裡!正如他們所說的,違反了自由就算帶來好的結果,也是「恐怖分子的勝利」!
反觀中國,我們認為最大的人權就是老百姓有好日子過,只要有利於這個標準,實際施行過程中偶有違反少數人人權的行為也是可以接受的。這符合我們家國天下的精神主張。
東西方文化第一次大交匯應該是在清末民初、鴉片戰爭時期,那次交手以中國慘敗而告終。新冠疫情應該算得上東西方文化的第二次大切磋,目前來看,西方敗得一塌糊塗。
這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東西方文化,孰優孰劣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事先得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這世界上有沒有完美的這樣一種事物存在?從常識上來說,是不存在的,實際上也不可能存在。在確立了這個思維之後,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種文化的優劣。
老子說,一個事物的優點,往往就是他的缺點。比如你問別人一個工作認真的人有什麼優點?別人會說他工作認真;而當你問他的缺點是什麼時,人家又會說他太認真了!
我們常常批評西方人的人權是一種形式上的人權,人都死了,你拿人權來又有什麼用?實際上他們是注重程序的合法性。這種程序的合法性可以在最初階段就把壞事遏制下去,但事物的發展往往有其更深層的原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看似見效迅速,有時反而引起更大的副作用。比如由西方文化一手構建的現代科技,同時也擴展和放大了人類惡的邊界。
我們中國人遵循天道行事,看事情看得非常長遠,但有時候正是因為看得太遠,往往忽略了腳下有塊石頭,一不注意就會絆我們一跟鬥。我們以集體利益為重,個人為了集體利益完全可以犧牲自我,這叫「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非常害怕大方向上走錯路,比如「十年浩劫」。
東西方的文化都是十分深邃的,我這裡的論述難免有以點概面、以偏概全之嫌。人權的問題,我們還得爭下去,不過還是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夠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畢竟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