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一個浪漫的說法,說愛是文化滲透。
文化滲透,在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可怖的策略,於民族,於國家。通俗地講,是一種文化在侵蝕另一種文化,並非融合,是吞噬。
這種滲透是悄無聲息的,堪比鬼魅。何以表現,拿一個簡單的節日來說,中元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但今年卻似乎並未掀起熱潮。不知是不是被過多過重的節日包圍,畢竟七八月份的高速上,節日總是紛至沓來的。但再看西方的鬼節,似乎還未臨近,氣勢便已經造了起來。如真到了萬聖節晚,熱鬧場景可見一斑。
關於中西鬼節在受眾前的巨大差別,其實並不能全然歸結到媚外。畢竟兩個鬼節本身就有著巨大的不同,地位也並不相同。誠然,也就沒有可比的方面。
首先,中元節雖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但相較於中秋、端午,乃至中國春節,顯然並沒有十足的分量。這也是中元節在歷史長河裡,漸漸泯然的最重要原因。即便如此,中元節在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的特殊性還是無法掩蓋的。
中元節,又被稱作七月半。初來時,也並不被當作鬼節來過。七月是個豐收的大節,人們得了糧食,就懷念起先輩們來。其實並不是只在這時候懷念,但只有這時候懷念得起。家家戶戶把糧食做熟,倒好高粱酒,擺好碗筷。做出盛情邀請的模樣,敞開大門,等待逝去的祖輩歸家吃一口熱食。有時在夜間擺好宴席,怕祖輩識不了歸家的路,所以點了燈給他們照亮。這便有了中元點燈的習俗。
中元起初也並無魑魅魍魎之說,只是逝去祖輩在七月半歸家探望一次。因此,最初的中元沒有妖魔吸人魂魄,取人精元這樣那樣的傳說,人們只當是一次簡單的團聚,是一個孝敬長輩的日子。人們相信,只有盡了孝道,來年才不會遭受懲罰,莊稼才會豐收。這是在簡單的農業階段,人的花花腸子少,也就越是簡單。那些「鬼魅禍害人間」、「七月鬼門開人間大亂」的說法是跟著人心滋長出來的。人有多惡,鬼就有多可怖。
而西方的鬼節,也就是萬聖節,其實是宗教的產物,主要用來緬懷聖人。但西方鬼節的重要程度,就於西方人來說,遠遠高於中元節。萬聖節在另一個角度,也是西方的春節。它的前身,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節慶。所以這樣說來,萬聖節的盛大其實也並無道理。畢竟,中國的春節紅從來不讓人失望。
此外,萬聖節的諸多習俗,都直擊年輕人的心。諸如百鬼遊行,萬鬼朝聖這樣的活動更是振奮人心,也更不用提南瓜燈、不給糖就搗蛋這樣的點綴。所以,萬聖節在世界各國都極其受歡迎。在眾多的習俗裡,萬聖節同樣也有篝火晚會。但於中元節不同的是,萬聖節生來就是有惡鬼存在的,篝火也是為了驅逐惡鬼,而並非像中國那樣為亡靈照亮。
中西文化的差異,在很多方面是明朗的。關於如何鑑別差異,如何辨別灌輸,這是需要我們自己的自信來決定的。無所謂好壞,只有情和情懷在罷了。相信不會有人棄珠買櫝,當然前提是會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