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義務教育階段,還是很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宣傳的基本上都是傳統節日,孩子們也都知道中國傳統節日的意義。
可很多幼兒園、尤其私立的,或者幼兒英語培訓機構,因為都在教英文,或者有外教,所以就很注重西方節日,比如萬聖節、聖誕節、父親節等等。
每到這種日子,家長就要配合幼兒園老師,或者培訓機構的活動。聖誕節還好,因為比較喜慶,節日內容沒有太多不適感,可萬聖節這樣的節日,在國外是個大節日,可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比較顧忌什麼「鬼節」,可萬聖節卻大張旗鼓地宣揚「鬼節」。
難免會造成文化衝突!
因此,近日在西方節日「萬聖前夜」,一位家長(四川綿陽)發文反對培訓機構,認為不該舉辦萬聖節活動,他說:
「現在正能量的東西,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
這位家長認為,萬聖節要扮鬼、搗蛋、要糖吃等等,這樣的活動,對孩子沒啥好處。一是,宣揚神鬼,不利於科學教育,二是扮鬼嚇人,對於幼兒來說,不利於身心健康,三是,這些洋節日不利於傳統文化普及,我們的傳統文化節日這麼多,為啥要過這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洋節日?
有些網友認為,現在的義務教育都在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可幼兒園和英語培訓機構卻一直宣傳西方文化,不利於民族自信的形成,甚至,過於宣揚西方文化和西方節日,會讓孩子在幼小的時代就對西方文化認知認同,甚至產生嚮往,可能會讓孩子西化,以後難免崇洋媚外。
有些網友認為因為過西方節日就認為會西化,會崇洋媚外是小題大做,認為聖誕節、萬聖節只是一個節日,當成一個遊戲就行。優秀的文化可以學習,就像國外也有很多文學作品很不錯,國外的有些節日和文化也可以繼承。
還有家長說,把萬聖節當成一個化妝舞會,玩玩鬧鬧挺有意思,沒有說的那麼嚇人。
總之,各地的培訓機構甚至幼兒園舉辦的「萬聖節」活動內容和節目肯定有所不同,不同的家長的看法也不一致,因此就引起了爭議。
有些網友說,喜歡過這樣的節日就過,不喜歡就不過,但沒有必要要求別人怎麼過。這叫做尊重。
但文化節日作為民族習俗,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當你開始認同一個地方的文化的時候,就會產生認同感,歸屬感等。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繼承和發揚,而對於國外的文明要學習,但有些國外的習俗文化還是有選擇地引進吧。
文化和文明是不同的,文明就像現代科技,引進學習可以讓我們也進步,這是全人類共同的智力成果,應該交流分享;可文化本來就是各地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習俗習慣或倫理道德等,就該有自身的的特色和差異。
我們希望的是,文明可以學習和共享,但文化還是堅守自己的傳統文化,別被國外的文化入侵,讓我們失去了自身的底蘊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