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山東出現了許多的學籍被頂替的現象,更有甚者高考被頂替了兩次。
在第一次高考後,苟晶復讀一年。她的班主任邱老師,明知苟晶的檔案已經隨著第一次的入取通知書調走,仍讓她再參加一次高考,而且她得到的入學機會,再次被他人拿走。
在邱老師寫給的道歉信中,提及他是為了自己不夠聰慧的孩子有學可上,才讓她頂替成績優秀的苟晶。
他以愛子為由,折斷了苟晶的大學夢。好在苟晶最終生活得不錯,她把握住了電商的浪潮,為自己謀得好的工作機會。
她是一顆金子,雖然沒有進入象牙塔,也在生活中閃閃發光。
天下熙熙皆為利,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頂替人要一個光明的前途,中間的幫辦人要錢財。他們各取所需,被利蒙住了眼睛,無視苟晶的大學夢。
普通人改名的命運,最好的途徑就是讀書、考上大學。大家都對此心知肚明,而且高考是最為公平的考核方式。
不知道你聽過毛坦中學沒有,它是許多普通家庭的造夢工廠。也被不少人詬病,是考試機器的培養基地。他們在批評的時候,忘記了前來就讀的孩子,大多家境普通偏下。有些孩子的父母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送進這個中學,因為它是他們所能承受的經濟範圍中,可以給孩子的最佳選擇。
這些父母希望孩子可以通過讀書有不一樣的人生,至少不用重複自己的生活,一輩子都在為著衣食忙忙碌碌。
多少人埋頭苦讀,只為高考那幾天,為自己贏來一張錄取通知書。經歷過高考,方知高三那年嘗過的忐忑和不安,每天被安排地滿滿當當,各個科目都要複習到,不敢有一處的遺漏。
可有人不甘於自己的平庸,成績不夠,手段來湊。
想要有一個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可是被能力拒之門外,便生出旁門左道。他們所求是一個通向光明未來的途徑,就算是以他人做墊腳石。踩在腳下的,是認真努力孩子們真誠的夢想,殷切的希望。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在學籍頂替中的幫辦人,應該是無利不起早。他們從中幫忙,肯定不會&34;。
一開始為大家熟悉的是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隨著大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頂替方給出的藉口是——這些是已經過世的舅媽一手操辦的,其他人並不知情。
接下來的頂替事情,找到的開脫理由又會是什麼?
這各取所需的兩方,並不在乎無辜者為此被改寫的人生。數十年的時間,挑燈夜戰,不敢鬆懈,只為金榜題名時。最後沒有收到錄取通知,覺得對不起辛苦的父母雙親,帶著失落和愧疚,走上社會,投入打工的人群之中。
山東的教育&34;,它要做的是正視其中的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而非推脫的原因。
出現在大眾眼中的學籍被頂替者大都是農家子女,當年的家庭條件都一般。無學可上後,很少有人像苟晶一般活成了精彩的樣子,大多者在工作崗位上忙忙碌碌,不過是為了生活溫飽而已。
大家都同情被頂替者的遭遇,可是生活沒法倒退,他們沒有青春來重走一遍人生。或許,他們當年在幫辦人眼中不過是一份連歸屬者的身份都可以被改掉的檔案資料而已,現在把事情說出來,不過是為求&34;二字而已。
有人說,要不要把事情弄得大眾皆知。這樣大家都不好過,凡事都可以有商有量。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一句話&34;時間已經流逝,誰來為錯失的人生買單。
因為不是自己痛,所以勸導他人寬容時,有理有據。要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上學的機會被他人頂替,還能說一切都能夠商量著來嗎?
如果網絡沒有發達,事件傳播的速度並達到如此之快。這些被頂替的人們,應該仍蒙在鼓裡,以為是自己技不如人,才錯失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未曾想到,自己考上的大學,成了別人上升的階梯。
做錯事情的兩方,應該得到應該的懲罰。寬容得太容易,犯錯得更頻繁。要求受到損害的人一味地選擇寬容放過,那麼公平該置身何處。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我們要做善良的人,不是隱忍的老好人。
(原創不易,禁止搬運,維權必究)
作者:@弦落書歡迎關注,寫溫暖的文字,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感動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