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不讓位給兒子,反而讓位給弟弟孫權?這到底是怎麼一種舉動!

2020-12-11 飛蝦整理的專業知識

此文我僅僅是討論三國演義,了解三國志的朋友也可以來討論,我們可以演義結合歷史綜合來看嘛,畢竟真正喜歡三國的人一定不會拒絕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

我國秦漢以後很少有這種哥哥讓位給弟弟的事情,一般都是父傳子,讓子來承繼父業。

子承父業這種最傳統的權力交接方式,是以家族的血緣為最基本的出發點來實現權利和財富的延續,這種交接方式是一種既無法競爭,也不容易被淹沒和歪曲的客觀事實,而且這種血緣所關系所帶來的一種先天的血統和信任感,大大降低了權利和財富流失的風險。

如果權力交接人選來自家族內部,更進一步說就是其兒子,則在權力交接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和交易成本就會極大地降低,在情感上,通過這種權力交接方式,權力授予者能夠獲得更多的心理滿足。另一方面,由於血脈相連,在社會道德輿論的壓迫之下,子女背叛父母的社會成本很高,而且子女生活的圈子和父母生活的範圍有很大的交疊部分。這也就是說,父母對子女的影響程度和可控性很強。

最重要的一點是子承父業可以繼續保持家族財富和權利的高度統一。

那麼孫策為什麼不選擇將主公之位傳與兒子孫紹呢?這點恰恰是孫策的智慧體現,孫策死的時候年僅25歲,而當時孫紹年僅4歲,孫權卻已是18歲,江東當時剛剛穩定下來,要知道自古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如果孫紹繼位的話,年少而無力主管事務,會出現或被權臣奪位,或被外敵入侵的不利局面。哪怕往小了說,皇帝年歲小的,往往母親的勢力會過大,這時候母親會重用外戚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及權利,比如漢少帝劉辮年幼,母親何皇后掌權重用外戚何進就是個例子,然而皇帝隨著長大會想辦法要掌權,這時候他就會利用身邊的宦官來對抗權臣,政權就會動蕩,內憂不斷。

外戚

宦官

孫策是個有本事的人,對當時的情況洞若觀火,他不想讓父親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付之一炬,所以選擇了保江山而不是保權利,而且孫權當時已經展現出了自己過人的一面,9歲就能孤身憑著一張肉舍從劉表那裡討回父親的屍首並且安然撤回,很多重要事情都有眼光獨到的見解,以至於曹操都發出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生子當如孫仲謀

大家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或者不同看法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也可以私信我和我討論!

相關焦點

  • 孫策明明有兒子,為何執意傳位給弟弟孫權?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中國古代的政治權力是世襲的,父親死了把位子傳給兒子是天經地義。不過孫策有點兒特殊,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獨生子孫紹。 孫策為什麼要這麼做?
  • 小霸王孫策該不該傳位給弟弟孫權?孫策之死難道真的跟孫權有關?
    不論是在野史還是《三國》中,講述的都是許貢三門客刺殺孫策,導致孫策病重而死。知道自己活不久的孫策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孫權(孫仲謀)的手哭訴,要將大位傳給他。當年孫策年僅二十七歲,孫權年僅十六歲。大家都知道,古代都是講究世襲制。按理來說,孫策死後就要把位置傳給自己的而,但為什麼要傳給弟弟孫權呢呢?
  • 孫權的老婆是誰?他為什麼要殺了孫策的後代?
    孫權,東漢末年吳國的建立者,他是孫堅的次子,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哥哥小霸王孫策,在三國也是一員猛將後來去世後,孫權才成為一方霸主,孫權雖然沒有哥哥有一個超級漂亮的老婆,但也可以說是人生贏家有七位老婆,而有傳聞說孫權殺了孫策後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孫策開創東吳基業,臨死前讓位給弟弟孫權,為何只獲得王的封號?
    等到臨終前,孫策又力排眾議,將職位讓給孫權,並留下張昭、周瑜二人盡心輔佐他,對胞弟的幫助真可謂不遺餘力。但讓人費解的是,孫權稱帝後,對待亡兄及其後代卻很是薄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孫策明明有一兒子,卻為何傳位給弟弟孫權?
    而孫仲謀指的就是孫權,從辛棄疾這樣的評價當中,大家可以看出後人對於孫權的評價,最起碼還是比較積極的,給予了比較肯定的評判。但大家如果仔細去看三國的歷史,會發現孫策在去世時,也僅僅只有25歲左右。出生於公元175年,公元200年遇刺。當時孫策並不是沒有兒子,但是為什麼不將位置傳給自己的獨生兒子孫邵,而是將位置遞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呢?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所謂亂世出英雄,不少英雄豪傑在紛亂中想方設法要瓜分這早已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其中脫穎而出的就有孫策、孫權兩兄弟。孫策和孫權兩兄弟齊心協力,四處徵戰,勇猛無敵,成為了後世「東吳」政權的奠基者。孫策建立基業之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二十多歲的他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軍隊後變得越發成熟,他的管理有方使軍隊比起以前更加的紀律嚴明。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帝,無視傳位的哥哥孫策,是忘恩負義嗎?
    古人在這方面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生動感人的故事。當然,歷史從來不缺少「例外」。孫權,就因為在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帝,而「無視」讓位給自己的兄長孫策,常常為人詬病。孫權真的無視孫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嗎?東漢末年,朝政飄搖跌宕,起義大火蔓延。各路豪傑紛紛嶄露頭角,赤膊上陣。
  • 孫策臨死之前,為何將江山交給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很多人認為這是劉備的權術,以此來約束諸葛亮;另外一個便是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兒子孫韶。  孫策為什麼要這麼做?把位子交給兒子孫韶為何不妥,而且周瑜太史慈等人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其一,孫策的孩子太小,當時江東雖然被自己打下來了,自己兒子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重任。自古守江山遠遠比打江山更難。
  • 孫策為什麼要傳位給弟弟孫權,而不是傳給自己兒子孫紹
    孫策傳位給孫權,而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孫紹,這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歷史上傳給兒子的,比傳給弟弟的要多得多。孫策去世的時候,是26歲。這時候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孫紹。孫紹當時究竟多大?正史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其它一些資料上說,他當時才四歲。
  • 孫策為什麼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孫權呢?
    孫策在年少時就開始參加戰役,並且在周瑜的幫助下創建吳國。都知道孫權是孫策的弟弟,在孫策死的時候,孫權也剛成年沒多久。據史書上有記載孫策是有一個兒子的,只在孫策去世的時候,他兒子還小。相對於年齡來說孫權比孫策的兒子更加合適。
  • 三國中孫權奪位不擇手段,勇猛孫策死有蹊蹺,為保妻兒拱手讓位
    我是原創作者歷深夜我又想起你,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中國古代的政治權利是世襲的,父親傳位給兒子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要知道他是有獨生子的。
  • 孫策為何不把王位不傳給兒子?而是給了弟弟孫權,裡面有玄機
    那麼孫策死後,為啥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孫邵呢?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到底有何深意,我們一起回歸三國歷史,回歸原著來找尋答案。自私有制家天下以來,其實皇位都是父傳子的,那麼孫策到底為何破壞了這一規矩?是自己的兒子太無能了嗎,其實不然。
  • 孫策為何把權力傳給孫權 孫策孫權關係
    古代權利基本是世襲制的,將自己的位子傳給嫡長子,以保證職權不留給外人,不過在封建王朝中有兩個人比較特殊,一個是雄才大略的劉備,白帝城託孤,另外一個便是孫策,臨死時把自己的位子傳給弟弟孫權,而不是留給兒子孫韶。
  • 江東小霸王孫策被殺:是弟弟孫權還是曹操所為,背後有什麼陰謀?
    孫策的死,小編認為有三個最大的嫌疑人,這三人分別是:曹操、孫權和江東士族。我們如果要分析孫策之死的背後陰謀,就先來說一下孫策是怎麼死的。一、孫策是怎麼死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策傳》中記載,孫策當年滅吳郡太守許貢滿門時,許貢的小兒子和幾個門客逃走了,有一天孫策自己騎馬出去打獵,突然被許貢的門客暗箭所傷,毒箭射穿臉頰,孫策生命岌岌可危,回到家中後,孫策就叫來張昭等人處理後事,把代表東吳權利的印綬傳給了弟弟孫權。當晚孫策就死了,年僅26歲。
  • 孫策為何將打下的基業傳位給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提到孫策,大家都知道他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年少成名,在自己父親孫堅被黃祖殺死之後便全家遷到了江都。為了繼承父親的事業,孫策不得已投靠袁術。興平二年,孫策率兵攻打劉繇。接著,又在建安二年攻打王朗。緊接著,他又被朝廷封為「吳候」,在建安四年,他終於替父報了仇打敗黃祖。
  • 孫策把江山給了孫權,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的?
    三國東吳國主孫權,十八歲坐領江東,同他對壘的曹操、劉備對孫權的評價非常高。孫權稱帝共23年,統領江東更是長達五十多年,在他之前這是非常罕見的。如果沒有孫權,我國江南地區的開發可能還要晚許多年。孫權治理江東,江東的農業、手工業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孫權與劉備曹操鼎足而立,威震漢末,更成為後世開發中國南方的先行者。
  • 孫策在戰死之前明明有兒子,為何要把霸業傳給兄弟孫權
    孫策大家應該不陌生吧,號稱東吳小霸王,不管是謀略還是武力都是極其厲害的,是一位非常勇猛的戰士,讓其父親(孫堅)非常喜歡,把霸業毫不猶豫地給了孫策,可是在孫策戰死的時候,卻把霸業給了自己的兄弟孫權,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的這篇原創文章來跟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孫策自己有兒子,為何還要傳位於孫權?三個因素,不得不這麼做
    孫策為什麼不傳位給兒子而要傳位於弟弟孫權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孫策當時是什麼「位」?他的爵位是吳侯,職位是討逆將軍、會稽太守。也就是說,他並不是國家元首、皇帝、國王,想傳位給誰就給誰。再說回孫策這兒。孫策的位子,雖說是其連年徵戰的成果,但既有承接父親孫堅的功業因素在裡面,也有向東漢王朝強索成分在裡面。他要完全公開地當成私有產權一樣「傳」給兒子,大概要過三個關卡。第一個關卡,朝廷承不承認。孫策死時,才26歲,他的兒子不可能成年,或者還是個吃奶的嬰孩。
  • 孫權真的忘恩負義?為何既不追尊孫策為帝,也不重用孫策後人
    這一切的開端,就要從孫權他的兄長孫策說起。 連稱霸中原的曹操也害怕孫策與袁紹呼應,在官渡之戰中背刺自己,將自己弟弟的女兒嫁給孫策的弟弟孫匡,又為自己的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 陳壽在《三國志》中也點評道:「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 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
    而現在,這群嬌妻美眷的命運,更多的並不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上,而是繼承了政治權力的孫權手中。 首先,孫權繼承的權力來自於孫策,孫權是承認的;其次,孫權稱帝後以孫策為長沙桓王、以其子孫紹為上虞侯,由此可見。孫權並不想放大孫策一支的影響力,而是想盡力將孫策的影響力消弭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