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現在要求用戶共享位置數據,以防止濫用家庭計劃

2020-12-17 數碼新鮮匯

引述外媒報導,Spotify過去一直試圖遏制濫用家庭計劃的行為,並且面臨強烈反對。現在,Spotify正在通過要求用戶偶爾提供對其位置數據的訪問來更新其防止濫用其家庭計劃的努力。

Spotify的Premium Family計劃每月15美元,最多允許六個用戶訪問該服務。然而,與任何流媒體服務一樣,朋友聚在一起分享家庭訂閱的情況並不少見 - 並且每月只需支付2.50美元即可獲得Spotify訪問權限。這就是Spotify現在希望防止濫用的類型。

正如CNET所發現的那樣,Spotify上個月修改了其家庭計劃的條款和條件,表示用戶將被要求「不時」提供位置。

家庭計劃的一個要求是所有用戶都住在同一個地址,通過收集用戶的位置數據,Spotify似乎希望它可以阻止非家庭使用家庭計劃。新政策於9月5日在美國生效。

在一份聲明中,Spotify為這個新的家庭計劃要求辯護,並說所有位置數據僅用於驗證家庭地址,之後被刪除: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數據是加密的,可以由計劃所有者根據需要進行編輯。」 「在創建高級系列帳戶期間收集的位置數據僅供Spotify用於此目的。一旦完成對家庭成員家庭地址的驗證,我們不會隨時存儲他們的位置數據或跟蹤他們的位置。「

這種位置共享要求肯定會讓Spotify用戶感到沮喪,尤其是像Apple這樣的公司越來越重視隱私。位置信息變得特別敏感。這不是Spotify第一次嘗試使用位置數據來確認家庭計劃,但隨著要求被添加到條款和條件中,該政策似乎仍然存在。

相關焦點

  • Spotify(SPOT)實現盈利,未來的路怎麼走?
    SpotifyFamilySpotify Family是Premium的家庭版本,售價為每月14.99美元,於2014年10月推出,最初它可以讓5個家庭成員共享Premium訂閱,2016年5月,分享成員限制提升到6個。儘管是共享版本,每個家庭成員卻都有自己的帳戶,並且能夠擁有個人化的音樂庫,包括播放列表、專輯和單曲。
  • 美參議員要求小扎解釋為何臉書強行追蹤用戶位置數據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0日早間消息,據外媒報導,兩名參議員要求臉書「尊重」用戶的位置隱私選擇,不再記錄用戶的位置數據。谷歌和蘋果今年早些時候都更新了他們的作業系統,讓用戶能夠更好地控制和洞察哪些應用程式可以訪問他們的位置數據。考慮到這些變化,臉書在9月份發布了一篇博客文章,解釋說即使用戶選擇不讓臉書收集他們的數據,它仍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確定用戶的位置,比如通過籤到和用戶的網際網路連接。
  • Spotify家庭計劃薅羊毛?不住一起可能沒戲
    Spotify的Premium訂閱費用並不能算便宜,該公司同時也針對家庭用戶提供了一個「家庭計劃(Family Plan)」優惠服務。於是,這就留出了一個讓人「薅羊毛」的機會。今日,有IT之家讀者反饋稱,收到了來自Spotify的郵件,要求用戶驗證自己的帳戶;若用戶和主要帳戶持有人(或稱「家長」帳戶)不是在同一地址,或未及時進行回應,則會被轉為免費版帳戶。Spotify家庭計劃的優惠程度確實不小。
  • Spotify希望家庭計劃成員證明他們住在同一地址
    玩懂手機網9月30日資訊,如果你喜歡聽歌,並且對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曲庫都不太滿意的話,你可能偶爾會使用Spotify,小編曾經就就和朋友湊錢買過Spotify,打折的時候還是較為划算的,最近Spotify在美國的付費用戶被蘋果Apple Music超過,美國音樂流媒體行業最近表示
  • Facebook開始強迫WhatsApp用戶與Facebook共享數據
    現在WhatsApp的新隱私政策將迫使用戶同意與Facebook共享數據。這次沒有選擇退出的功能。Facebook之前曾嘗試將WhatsApp和Facebook的資料連接起來,但給了用戶選擇退出該功能的方法。幾年前,當Facebook宣布計劃收購WhatsApp時,它承諾不會在兩個服務之間連結用戶數據。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謊言,因為Facebook在兩年後就啟動了連結帳戶的程序。
  • WhatsApp與FB共享數據新政遭抵制 官方保證用戶隱私獲保護
    據外媒報導,WhatsApp在修改條款和隱私政策以整合跟Facebook的大量數據共享後遭到了強烈抵制。現在,該公司向用戶保證,其應用內部署了隱私保護措施。上周,WhatsApp開始通知用戶更新其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
  • 在與Facebook的數據共享遭到強烈反對之後,WhatsApp確認用戶隱私
    在更改條款和隱私政策以鞏固與Facebook的大量數據共享之後的強烈反對之後,WhatsApp現在向用戶保證其應用程式內置的隱私措施。上周,WhatsApp開始通知用戶有關該應用程式的服務條款和隱私權政策的更新。
  • 信息數據遭第三方濫用,Facebook陷數據安全漩渦
    Facebook上周五承認,一家曾在2016年幫助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名為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分析公司違規獲得了5000萬Facebook用戶的信息,這起事件可能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信息洩露案之一。「數據洩露」邊界難定義為此,Facebook正在努力證明自己並沒有濫用用戶數據。
  • 用家庭計劃薅羊毛?Spotify要用定位看你們是不是「一家人」
    Spotify的Premium訂閱費用並不能算便宜,該公司同時也針對家庭用戶提供了一個「家庭計劃(Family Plan)」優惠服務。於是,這就留出了一個讓人「薅羊毛」的機會。今日,有IT之家讀者反饋稱,收到了來自Spotify的郵件,要求用戶驗證自己的帳戶;若用戶和主要帳戶持有人(或稱「家長」帳戶)不是在同一地址,或未及時進行回應,則會被轉為免費版帳戶。
  • WhatsApp被曝向FB等第三方分享用戶財務數據
    據悉,WhatsApp可能存在與母公司Facebook分享用戶財務數據的行為。自從宣布推出WhatsApp UPI服務以來,該公司的隱私與安全相關政策就一直受到來自競爭對手Paytm創始人維賈伊-謝卡爾-夏馬爾的抨擊。WhatsApp新的隱私政策曝光後,進一步證實了夏爾馬的說法,Facebook可能會威脅到印度用戶的財務數據。
  • 手機APP被指過度索權:寫作業讀取位置、手電筒共享通訊錄
    聊天APP必須要開放位置信息,雲筆記APP默認讀取用戶通訊錄,就連孩子做個培訓、寫個作業的APP,也要讀取位置。在給用戶提供便利的同時,APP也在大肆索取一些「並不必要」的用戶信息。在個人信息保護越發重要的現代,該如何為這些APP的權限劃界?
  • 五位專家大咖縱論:如何防止人臉識別技術濫用?| 新京智庫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和場景都在濫用人臉識別。這是因為人臉識別太方便了,而且準確率越來越高。很多需要核實身份的地方,如小區門禁、上班考勤等都要進行人臉識別。有些是出於管理方便,有些則是商業用途。 段偉文:企業或管理部門出於效率考慮,部署了人臉識別。
  • AI是否會濫用我們的隱私和個人數據?我們該如何防止這些濫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和日本都認為,如果是人類以電腦為工具生產的內容,比方說你現在聽到的這篇聽書稿,是我在電腦上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那麼它就可以看成是著作,享有著作權。但如果人的作用只是按下一個按鈕,剩下的工作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那麼則不算著作。而英國在1998年修改了著作權法,認定後一種情況也可以屬於著作。也就是說,對計算機創作的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權,仍然存在爭議。
  • iOS 14隱私功能指南:模糊位置、有限的照片訪問權限
    應用跟蹤控制在iOS 14中,想要使用跟蹤機制來跟蹤用戶在不同應用和網站上行為的應用需要獲得用戶的許可。使用這些功能的應用會彈出一個窗口,要求用戶啟用跟蹤功能,收集的信息一般用於定向廣告、數據收集等類似目的。
  • 數據洩露濫用頻繁發生 守住大數據應用法律底線
    這不僅帶來了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數據洩露、數據濫用、隱私安全等日漸成為明患隱憂。圍繞數據立法、信息保護等話題,第八屆中國公司法務年會(北京)於近日召開,旨在探討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保護數據安全。
  • FB再現數據洩露!上億用戶記錄在亞馬遜雲計算伺服器上曝光
    此外,這些數據並不特別敏感。例如,其中不包括用戶的金融信息或社會保障號碼。這些敏感信息通常可被用於身份盜竊,2017年的Equifax洩密事件中就曾大量曝光。儘管如此,此次用戶記錄曝光突顯出這樣的事實:Facebook合作夥伴始終能夠通過自己的應用收集大量數據,但他們可能並不總是能充分保護這些信息。
  • 如何為iCloud存儲設置家庭共享?
    但Apple銷售高達2TB的iCloud存儲空間,您可以與家人(或朋友)共享,作為Apple 家庭共享功能的一部分。家庭共享可以追溯到iOS 8,最初允許人們分享從iTunes和App Store購買的內容。它現在還允許最多五個家庭成員共享Apple Books,Apple Music家庭訂閱和iCloud存儲。
  • 天翼雲盤會員0元領,解鎖手機備份與家庭共享新體驗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備份手機數據,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節省手機內存,還能防止手機數據丟失。備份的方式多種多樣,傳統的備份方式就有電腦備份、U盤備份以及移動硬碟備份等等,一般情況下這幾種備份方式是比較保守安全的,但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短板,一旦備份的硬體損壞或者丟失,那裡面的數據也將遭到損壞或者丟失。
  • Facebook疑似用Quest/Rift’s的空間追蹤模塊獲取用戶房間數據
    Facebook收集和濫用用戶數據的行為在過去兩年中受到來自各方的嚴厲抨擊。MR築夢大隊9月6日消息,儘管數據濫用問題備受詬病,但該公司至少希望用戶相信它—在這些被討論的數據中並不包含Oculus Quest和Rift S VR頭顯用戶的房間級數據而Facebook也不會收集並共享它們。
  • 疫情大數據回顧系列三:數據隱私保護向左還是向右?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開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因聯防聯控工作需要,且經過脫敏處理的除外。收集或掌握個人信息的機構要對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負責,採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被竊取、被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