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漢字的強大生命力和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表現在每當漢字遇到生死存廢的危機之時,中國人總是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解除危機,令漢字文化的血脈傳承既綿延不斷又與時俱進。當數字通訊產品大量湧現的時候,人們普遍需要在手機、電話機、機頂盒上輸入漢字。在數字鍵上輕鬆快捷地「打漢字」,是漢字在數字時代遇到的一個新的「瓶頸」。
洋碼與中華文化格格不入
新世紀開端,手機及個人終端通信產品已迅速地成為信息技術的「領銜主角」。據統計,我國已有6億多部手機,每年發送的簡訊息達5000億條,即便每條簡訊只有6個漢字,也將有3萬億個漢字需要在手機上輸入。
熱愛漢字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天性。喜歡在手機上彰顯文採、打字傳情,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簡訊國。然而,手機是外國人發明的,一開始核心技術就全部掌握在外國人手裡,漢字輸入法自然也是「洋碼」。與本土文化密切相關的手機漢字輸入技術,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經濟效益,若拱手讓於外商,斷非漢字文化源頭——中國之福。
調查表明「洋碼」全然無視20多年來中國人在漢字信息處理領域取得的科技成就,在國外「閉門造車」設計漢字輸入法推行到中國來。這些輸入法既遠離了中國的國情,也遠離漢字的文化傳統和背景,無論從技術上或是從應用上,存在的問題都是相當嚴重的。比如,筆畫分類,國家標準規定的漢字基本筆畫是「一丨丿丶乙」5種,可是「洋碼」輸入法中,單筆畫分7種、8種、9種的都有;再如,取碼方法、字集大小等「洋碼」許多地方不符合我國的文字規範,致使其科學性、實用性普遍不受歡迎。
即使這樣的「洋碼」,中國人也是要繳專利費的。結果是外商憑藉智慧財產權把專利費拿走了,卻把既缺乏科學性,用起來又費勁的輸入法留給了我們。「洋碼」對我國文字技術造成的混亂,給廣大用戶造成的沉重負擔,是不能僅用金錢來計算的。
國產手機漢字輸入法結碩果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漢字的「數位化輸入」便成為國人廣泛的社會需求。在「洋碼」憑藉其硬體優勢和智慧財產權「獨往獨來」的情況下,我國的科學工作者早就開始了漢字「數位化輸入」的理論研究和創新實踐。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在中國專利局申請專利的「漢字輸入數字鍵盤」或「數位化輸入方案」就有300多種。其中,從1998年起,由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申請並獲得了5項發明專利的「數字王碼」系列輸入法,就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代表。「數字王碼」已經通過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標準化檢測,100%符合國家標準。不僅可用於電腦的漢字輸入,更可以廣泛地應用於手機、稅控機、機頂盒、遙控器的數字鍵漢字輸入。
兩院院士王越說「數字王碼將漢字映射到數字鍵上,是一個重要突破。」「數字王碼」之中按「前四末一」輸入的「王碼5鍵」輸入法,是一條走徹底普及路線的新發明。與現行手機上「逐個打筆畫」的輸入法根本不同。這項新發明基於對漢字筆畫編碼法的理論創新,其發明點在於:在符合國家標準的5種基本筆畫之外,在6鍵上增加了一個組字頻度和使用頻度同時最高的「口」,共用6個數字鍵上的「一丨丿丶乙口」6個碼元,任一漢字只取「前四個和最後一個」,最多5鍵便可輸入,其核心技術是「口不拆」和按「前四末一」取碼的「右手法則」。數字王碼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項重大創新。
這項發明在簡單易學和減少重碼兩個方面,同時取得了質的跨越,既是簡易、高效、靈巧的實用化漢字輸入法,也是「見字知碼」的漢字查字法。例如,「高」:共10個筆畫,只要直觀地打「前四末一」的「丶一口丨口」共5個鍵就可輸入,輸入碼和查字碼都是41626;「耀」:共有20個筆畫,只打「前四末一」的「丨丶丿一一」5個鍵就可輸入,輸入碼和查字碼都是24311。
在數字鍵上,就操作而言,用數字王碼的方法輸入漢字是輕鬆快捷、直觀簡單的,明顯地優於輸入英文字母,優於拼音輸入,英文和拼音輸入,在數字鍵上反而變得費時、費力,需要「拐彎」且效率低下。
此外,像用數字王碼這樣的筆畫方式「輸入」漢字等同於「寫字」,就像在英文字母鍵盤上輸入英文不會導致「提筆忘字」一樣,自然可以避免「提筆忘字」而強固漢字之本。這是我國輸入法領域理論研究和自主創新的碩果。
漢字輸入法應從中小學教育開始
在我國漢字輸入技術取得兩次重大突破之後,我們要在社會上大力倡導「愛漢字,就是愛祖國」。在推動我國以「形碼」為主的漢字輸入技術國家標準的制定的同時,應該把「形碼漢字輸入技術」,納入全國小學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之中。
漢字輸入法,就是資訊時代中國人的書寫法。漢字輸入法的規範和統一,最根本的措施是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上小學起,每認一個字,就會寫、會讀、會打、會查。
多年來,我國小學教育一般是用1-2年的時間學習拼音,這對讀音、認字無疑有重要作用。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寫漢字和打漢字的問題。為此,我們建議,把通過國家檢測、符合文字規範的數字王碼,儘早納入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並向國外華文學校同步推進,從根本上改變漢字教學中「會認不會寫、會認不會打」、漢字日益「沙漠化」的局面。
出於對漢字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關心,我們擔憂當前我國手機「洋碼」盛行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為,我國手機漢字輸入法的國產化,不僅是緊迫的,也完全是可行的;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學術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問題和經濟問題。
(蔡吉人、周仲義、魏正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立建: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呂述望: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教授)